個人資料
大臭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海一代現狀

(2013-03-10 07:41:49) 下一個

自從成為外籍人士以來,我們就被中國人看成是外國人,這點可以理解,因為我們的國籍變了,又在國外生活了二十幾年。

可是,我們居住的所在國,那裏的大多數人們卻始終把我們看成是外國人,因為黑頭發和黃皮膚的緣故,盡管我們已經擁有了他們的國籍。

說明白點,無論我們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被看成是外國人,這就是我們海一代的現狀。

大多數的海一代人,都是經過先求學後找工作這兩條路,在國外站穩腳跟的。其實,關鍵還是要有工作,才能掙到錢,才能養家糊口。

每次回中國,我們海一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裏落差。主要是看見了昔日的同學朋友們,他們的工作生活都比我們國外的海一代豐富多彩。

首先,海外的我們沒有那些可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灰色收入。比如,從祖國來的親人和朋友,我們隻能自己掏腰包請他們吃喝,自己開車帶他們遊玩,但是沒錢讓他們住高級賓館或飯店。

相反,中國的同學和朋友們,在中國就能多次請我們上高級餐館,介紹我們吃許多美食,還能為我們提供高級賓館或旅店住,還能帶我們去美麗的風景區觀光與遊玩。

其次,在國外,看見中國朋友對名牌產品的熱衷,我們隻能眼睜睜看他們大把大把地甩出鈔票買名牌包、手表、衣物等,而幫不上一點忙。可是我們在中國,昔日的大款級同學,送我們孩子的見麵禮就是一萬元人民幣,這個情誼,我們怎麽還?!

再來看看孩子的教育。我們的孩子生長在國外,公認他們是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我不敢說中國的孩子就沒有快樂的童年。要是真沒有,也是被人為的給剝奪了。我隻發現,中國孩子有很強的比較心裏,也有競爭意識與能力。

前不久,中國朋友C,攜妻女來我們這裏度暑假,我們當然要盡地主之誼,招待他們一家三口來我家作客。沒成想,進門後,當他女兒看見牆上我女兒畫的畫時,她沉默了一會說,自己能比我女兒畫的還要好。

C的女兒在我家看見了不少手工製品,她拿起來左看右看的,最後指出這些手工藝品裏都有小毛病。她說,要是她做的話,會做得更好。聽了她的話,我家孩子氣得拿眼直瞪她。

說實話,我家孩子和中國孩子比較,真的是太傻太傻了。記得有年在中國,老公侄子的孩子L,戴著個小眼鏡,非常嚴肅認真地問我小兒:“圓周率是多少?”小兒搖搖頭;他又問:“中國最大的河叫什麽?”小兒還是搖搖頭;後來他也搖搖頭說:“你真苯!”

小兒鼓著小嘴來到我的身邊,不聲不響地玩遊戲機。沒一會,L看見我家小兒在玩遊戲,他忍不住就靠過來了,又忍不住提出想玩,我還以為小兒不會理L呢,沒想到他還是很大肚,不計前嫌地把遊戲機給L玩。

這可是小L第一次玩遊戲機,他興奮得小臉漲得通紅。隻見他手微微發抖地捧著遊戲機,其實他根本不會玩。在我家小兒言傳身教下,他兩手還是協調不好,隻聽小兒說:“你真笨!”得,倆人撤平了,哈哈。

總的說來,我家孩子學的不如中國孩子學的多,而且,知識深度也比不了中國孩子。每次看見我孩子被中國孩子一問三不知的窘態時,我的心裏都在隱隱作痛,這到底是我們家長的問題,還是國外教育缺陷?

我一直在心裏問自己,我們出國後都收獲了什麽?

是房子嗎?據我所知,我們中國朋友圈裏,任何一家手裏都有一到二套房子(大三居或二居室),搞得好的還有小別墅或大豪宅。而我們自己手裏隻有唯一的住房。

是車子嗎?眾所周知,中國人最喜歡追求高檔消費,朋友們開的車子又大又好。我們多次被問及在國外開的是什麽牌子的車,我都回答說:“開不起你們那樣的大車。”

是票子嗎?以前的朋友們海歸後,有的已經成為院士,多數人都是博導,沒出國的幾位做生意成了大款。我們掙的錢根本不好意思跟他們掙的票子相提並論。

是孩子嗎?雖說在國外,你想生幾個就生幾個,但國外的許多知識男女和職業女性,他們有點傾向於“丁克”家庭生活。在中國,隻要你有錢,還不是想生幾個就生幾個麽,比如:那英,王菲等。

要說中外的基礎教育,我認為還是中國的比較好。孩子雖小,但記憶力是最好的,這時候多學一些東西,應該不是一件壞事情。可是,國外的小學生,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

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們沒有在小小年紀裏就學會勢利、恭惟與世故。中國學校在這方麵教育滿差的,孩子在小小年紀裏就學會嫉妒和嘲笑別人。

西方社會裏的等級界限沒有像中國那麽明顯。在中國,大多數人都有非常明顯的等級觀念。比如,我的一位好友,她跟家裏做保潔的阿姨說話時的口氣,如同訓三孫子一樣,真讓我受不了。

而在國外,我看見公司裏幾乎人人對打掃廁所衛生的阿姨,都非常客氣有禮貌。進去時都HelloHi一聲跟她打招呼,出來時說聲Byebye,還有人留下一點小費。

再看看中國,打掃衛生的阿姨們,在人前永遠都是低著頭的。我還注意到,中國做服務行業的人,很少能看見他們真誠的笑臉,隻有在你大把大把消費時,他們才會露出滿意的微笑。

說到對人的歧視,在中國你隨處可見歧視的存在。特別是農民、民工、外來戶、做保潔的人們更容易遭受歧視。

由此可見,每個國家都有他自身的弊病。我們不能一味的求全責備,我們要麽去改變,要麽就隻能適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