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臭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父親總是既救急又救窮

(2012-04-25 05:27:01) 下一個

  俗話說,救人,隻能救急而不能救窮,但我父親通常救人,總是又救急又救窮。

  記得小時候,父親就非常自豪自己掙的錢“多”。那時候,大概是6070年代,中國全民收入都很低,父親拿的隻是一般大學畢業後的工資,離100塊還有一定的距離呢,他就沾沾自喜的不行。

  由於父親從小倍受磨難,吃過苦,挨過餓,因此,他最見不得別人沒錢的樣子。隻要同事或者朋友開口向我老爸借錢,他都是有求必應,慷慨大方地解囊相助。他經常為別人救急,在外(指家以外)做善事。

  在借錢這方麵,我母親要小氣得多,為此,他們倆總是爭論不休甚至吵鬧不斷。通常我父親都是悄悄地借錢給別人,盡管他自己也沒富裕到哪裏去,可是,一旦讓我母親知道,她就會去向別人要回來。其實,大多數是要不回來的。

  有一回,給我印象特別深刻,我跟父親外出在路上,遇見了父親的一位同事,他們談論什麽,開始我並沒在意,但是,我突然看見那位叔叔掉眼淚了,就很好奇地貼近老爸身體,伸長耳朵聽他們談話。

  終於聽明白了,那位叔叔家裏有34個孩子,老婆是農村戶口,他一個人掙的錢,根本不夠用。雖說,他們家的蔬菜都可以從農村拿來,但是孩子們要吃糧食,想吃肉,要穿衣,都沒錢買。

  說到悲傷之處,那位叔叔掉了眼淚,就是我看到的那一幕。臨別時,他開口向我父親借錢,父親毫不遲疑說:“明天就給你送過去。”道別了那位叔叔,我迫不及待地問老爸:“你真的要借錢給他?”

  我父親含笑點點頭說:“當然了,你看他多可憐。”我非常擔心,又問:“你就不怕我媽知道嗎?”老爸拍拍我的小肩膀說道:“沒關係的,放心,你媽是---刀子嘴豆腐心。”

  俗話說得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有借不還,再借難上難。可我父親就是記不住這個理,別人借他的錢,很少有自動還回來的,如果我媽媽不去要,那這錢肯定就算捐獻出去了。事實上,要是數目不大,我媽媽還不去要呢,省了得罪人。

  可氣的是,借我父親錢的人,他們都是千年不還錢,萬年不賴帳的人。他們見到我父親總是打哈哈說,某某老師,借你的錢,我們都記著呢,但是,我們現在沒有錢還給你,抱歉!

  這都是些什麽話啊,那些借錢的人吸煙的照常吸,喜歡喝酒的照樣喝,就是沒錢還給我老爸。看看,借錢的到像你大爺,說話口氣通常比放債的要粗。有本事,沒錢就不要吸煙喝酒,我在心裏想,多次都是礙於父親麵子沒說出口而已。

  從父親那裏,我吸取了一些教訓,並給自己立了規定:1)盡量不借錢給別人。要是非借不可的話,隻救急,而不救窮。2)本人決不向別人借錢。要是身上沒帶錢的話,想買的東西就不買;要是有人自願借錢給我的話,我肯定做到第二天就還錢。

  諸位可知道,我父親現在還是一路“撒”錢。每次我們回中國,親戚們請客,我老爸搶著付錢。當然,還有我們在中國的一切費用,都是老爸把現金送到我們手上,任由我們自己支配。這就是我那個“既救急又救窮”的可愛爸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