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1)
2008 (205)
2009 (117)
2010 (64)
2011 (86)
2012 (115)
2013 (110)
2014 (97)
2015 (79)
人類的愛,大致來講分為欲愛、情愛、純愛、仁愛和博愛這五個層次。欲愛是本能
自私之愛,無憂之流強調所謂自然的愛,包括性愛、生孩子、養孩子、玩孩子,就
是在這個最低層次上,也是最淺的一個層次上的愛。再往深處、往遠處走,那就是
情愛了。情愛是一種有緣無私的愛,中國人孝道中的慈愛、嚴愛,就是這種情愛。情
愛是一種深愛和遠愛,它和本能欲愛的不同之處,在於情愛中有理性,是「含情帶
理」之愛。理解這一點很重要,整個中國文化的精髓,就在含情帶理這四個字,孝
的內涵大於本能之愛,道理就在這裏。“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
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含情帶理之謂孝,孝道裏麵的感恩心,是
人類良知的覺醒,所以孝是人的自然情感和良知理性的有機融和。孝不是單純的本
能,也不是單純的理性。從情愛再往遠處走,就是純愛,一種由己及人之愛。再上
升,就是公而忘私的仁愛了。純愛和仁愛都是情愛也就是孝道的外推,一個人連父母
都不孝敬、不感恩,你能指望他真的能夠泛愛他人、愛人如己嗎?所以古人講孝為
仁之本,孝是仁愛的源頭活水。從仁愛再遠推,就是慈悲博愛了,這是悲天憫人、
關愛一切人的大愛境界。
在這五重之愛裏麵,人類文明的起點,是含情帶理的孝道情愛,而不是自然本能的
欲愛。如果人類隻講自然本能的欲愛,那就形同禽獸,並不是什麽值得光榮的事情。
西方宗教中的博愛,是對西方世俗文化中欲愛的補救和超越。宗教的愛,也是含情
帶理的,有人常常把宗教之愛和世俗欲愛混為一談,這顯然是錯誤的。“愛是恒久
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
益處,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
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這段《愛的真諦》,在人類情感之中,
融入了極深的理性,所以能夠超越個人的狹隘本能,而成為一種普世的大愛。
也正因為宗教之愛含情帶理,所以一切宗教,都勸人孝敬父母。基督教是這樣,伊
斯蘭教是這樣,佛教更是這樣。所以孝道精神,具有全人類性,是一種普世價值,
並非中國文化所專有。因為感恩心是孝道的靈魂,而感恩心是所有人類與生俱來的
良知。中國傳統和西方現代的差別,隻在於中國人理性地保存了這種良知,而西方人
放縱本能,遺失了這種良知。無憂在一個帖子中說他問女兒長大後,是否會關愛照
顧他,他女兒回答說,等我老了,你也死了。老實說,我讀到這個很心寒,講得客
氣點,這叫養不教,父之過;講得嚴重點,這不是在養人子,而是在。。。因為每一
個人的孩子,並不單單是一己的私產,無恩無義的孩子多了,整個社會有良知的人
就會越來越少,而狼終究是要吃羊的。所以怎麽樣來愛孩子、養孩子、教孩子,這
裏麵其實包含了公共道德,隻是我們很少這樣去想,意識不到而已。
五四以降的的文化,造就了一批非驢非馬的中國人。這些人對中國傳統一無所知,
對西方文化也是假洋鬼子,根本不懂西方曆史文化傳統,也不明白西方宗教對西方
人心靈世界的真正意義。這樣的人,生活在東方對東方人毫無意義,生活在西方又
對西方人毫無意義,在精神上屬於無家可歸的邊緣人,常常隻能用臆想的熱鬧,來掩
飾內心的無知和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