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石燕

耶和華的使者,《舊約》裏的神人,《新約》裏主的使者。2014年起多次出使者任務,發表了回憶錄《天使傳奇》,80萬字。見過耶和華,耶穌,神人摩西,聖母瑪麗亞,如來佛主/基路伯,撒旦/龍,擊敗過梵天,海神波塞冬等。2022年覺醒,2023年開悟,2024年得道
個人資料
正文

特朗普$交易

(2025-10-11 19:06:49) 下一個

我有20多年股齡,我們那時學習做股票就隻專研技術分析+財務分析。沒想到川普做了總統後,傳統的技術分析+財務分析成了屁,股民們被迫開始追蹤總統的動向,被迫豎起耳朵聽他說了啥? 

這有用嗎?散戶哪裏跟得上?股民離白宮的距離是千萬裏,等散戶們知道時大勢已成,個個都變成了呆若木雞的韭菜。

防不勝防!

 

30分鍾賺取2億美金,“特朗普交易”創下新紀錄

文章來源:  於 

2025 年 10 月 11 日淩晨,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Hyperliquid 上的一個賬戶引起了交易者們的關注。

那天,這個賬戶隻做了一件事。它在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征收 100% 關稅的三十分鍾前,在 Hyperliquid 上建立了大規模的空頭頭寸。

它做空比特幣,也做空以太坊。

三十分鍾後,特朗普的消息發布,加密貨幣市場崩盤。比特幣從 12.25 萬美元跌至 10.5 萬美元,跌幅近十五個百分點。賬戶主人平倉離場,獲利 1.92 億美元。

那一天,全網有數百億美元的杠杆頭寸被清算,無數散戶眼睜睜看著賬戶歸零。

 

01 有人比市場更早知道

五個月前,非營利調查機構 ProPublica 發布了一份長達數萬字的調查報告。標題直接而鋒利:《超過十幾名美國官員在特朗普關稅導致市場暴跌前拋售股票》。
報告的內容比標題更具衝擊力。自 2025 年 1 月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至少十幾名行政部門高官與國會助手進行了時機異常精準的股票交易。他們在市場因關稅政策暴跌之前,提前完成了拋售。

2025 年 3 月 25 日與 27 日,Stallings 賣出了 Target 與 Freeport-McMoRan 的股票,金額在兩千至三萬美元之間。奇怪的是,這些股票是他在一周前才剛買入的。幾天後,特朗普宣布實施最嚴厲的一輪關稅。Target 股價暴跌 17%,Freeport-McMoRan 下跌 25%。麵對記者的追問,Stallings 選擇了沉默。

Stephanie Syptak-Ramnath 是國務院的資深官員,直到今年四月,她仍在擔任駐秘魯大使。她的交易記錄顯示,2025 年 3 月 24 日至 25 日間,她拋售了價值二十五萬五千至六十五萬美元的股票,同時買入等額的債券與國債基金。

3 月 31 日,也就是特朗普宣布“解放日”關稅的前兩天,她再次賣出了價值一萬五千至五萬美元的全市場股票基金。市場暴跌後,Syptak-Ramnath 又買回了相同金額的另一隻基金。她向媒體解釋,這些交易出於“家庭義務”與“對經濟變化的反應”,並否認掌握任何內幕信息。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現任駐斯洛伐克大使 Gautam Rana,在 3 月 19 日出售了價值八十三萬至一百七十萬美元的全市場指數基金。那時距離特朗普宣布汽車關稅還有一周,距離“解放日”兩周。Rana 拒絕回應任何評論。
最受關注的,是司法部長 Pam Bondi。2025 年 4 月 2 日,她賣出了價值一百萬至五百萬美元的 Trump Media 股票。當天收盤後,特朗普宣布了“解放日”關稅,市場隨即暴跌。根據道德規範,Bondi 需在 5 月初前清空這些持股,但為何選擇在那一天出售,她沒有解釋。司法部同樣保持沉默。

ProPublica 的記者 Robert Faturechi、Pratheek Rebala 與 Brandon Roberts 在報告中寫道,這些交易可能觸犯了 2012 年通過的《禁止國會知識交易法》(STOCK Act),這部法律禁止任何公職人員利用非公開政府信息進行證券交易。但十三年來,它從未被用於起訴過任何一個人。
 

02 市場聽命於推文

如果說前麵的交易還勉強能用“巧合”來解釋,那麽特朗普在 2025 年 4 月 9 日的舉動,讓這種解釋變得無比蒼白。

那天早晨,美國股市剛開盤不久,特朗普在 Truth Social 上發出一條全大寫的帖子——“THIS IS A GREAT TIME TO BUY!!!(現在是買入的好時機!!!)

四小時後,他宣布暫停對大多數國家征收的最嚴厲關稅。道瓊斯指數收盤暴漲近三千點。任何在早上聽從他建議入場的投資者,到當晚都能獲得豐厚回報。問題在於,特朗普在發出那條推文時,是否已經知道自己四小時後會宣布政策轉向?

這並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用推文左右市場。早在 2017 年第一次入主白宮時,他就習慣通過社交媒體發布政策信息,而這些信息往往會引發市場的劇烈波動。到了第二任期,這種行為變得更加頻繁,也更加露骨。

特朗普的操作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循環。他先威脅征收高額關稅,市場隨即下跌,散戶恐慌拋售。接著,他發推文喊話“現在是買入的好時機”,散戶重新進場。不久後,他宣布暫停或減輕關稅,市場迅速反彈。

在這個循環的每個節點,核心圈層都可以精準操作,他們低買高賣,進退有序;而那些聽命於推文的散戶,隻能一次又一次地做接盤俠。

03 權力之外,再無約束

理論上,美國有三道防線可以防止政府官員從事內幕交易:法律、監管機構和國會監督。然而,在特朗普時代,這三道防線幾乎同時失效。

第一道防線,是《禁止國會知識交易法》(STOCK Act)。2012 年,在公眾壓力下,國會通過了這部法律,明確禁止國會議員和行政官員利用職務信息買賣證券。那是一場很有意義的勝利,代表著公眾對製度透明度的期待。可十多年過去,這部法律幾乎從未發揮過作用。十三年來,STOCK Act 沒有被成功用於起訴過任何一個案件。法律專家普遍懷疑,它能否經得起法院的審查。近年來,美國司法係統不斷收緊對“非法內幕交易”的定義,使這部法律的適用範圍愈發模糊。

第二道防線,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它本應是市場秩序的守門人,負責調查可疑交易、懲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的公信力。但在特朗普政府時期,SEC 的角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特朗普上任後,任命長期主張“放鬆監管”的 Paul Atkins 出任主席。Atkins 接手後,SEC 先後暫停或終止了十二起涉及加密貨幣欺詐的案件。2025 年 2 月,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聲稱對白宮下屬的獨立監管機構擁有更大權力。這一命令讓 SEC 的獨立性遭到前所未有的削弱。

根據 NPR 的數據,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SEC 提起的內幕交易執法案件降至十年來最低,僅三十二起。進入第二任期,這個數字還在繼續下降。監管行動的消失,讓市場對違規行為的恐懼也一同消散。監管者不再監管,而是為被監管者開綠燈。

第三道防線,是國會監督。按製度設計,國會本應對行政部門形成製衡,防止權力濫用。但在黨派極化的現實中,當同一黨派同時掌控行政與立法,監督便逐漸演變成庇護。如今,共和黨控製著參眾兩院。民主黨議員多次要求就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員的交易行為展開調查,卻始終得不到回應。麵對愈發明顯的利益衝突,共和黨議員選擇視而不見,沉默成了默認的姿態。

 

04 從懷疑加密到自己發幣

2019 年,特朗普在推特上公開批評加密貨幣,稱“不受監管的加密資產可能助長非法行為,包括毒品交易”,並斷言這種資產的價值“高度波動,建立在空氣之上”。兩年後,他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再次表示,比特幣“看起來像個騙局”。

然而到了 2025 年,一切都反轉了。特朗普宣布要讓美國成為“地球的加密貨幣之都”,要結束對加密產業的抵製。改變他想法的,不是技術的成熟,也不是對金融創新的理解,而是更直接的東西,利益。就在就職前幾天,特朗普發了自己的 Meme 幣,$TRUMP. 除了個人發幣,特朗普家族還創立了一家名為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的加密貨幣公司。這家公司由特朗普和他的兩個兒子在 2024 年秋季共同推出,家族持股比例高達六成。在短短幾個月內,World Liberty Financial 已籌集超過五億美元的資金。根據披露的數據,特朗普家族獲得了約 75% 的加密代幣銷售收入。

哈佛大學政府學教授、《民主如何死亡》的作者 Steven Levitsky 說,他在任何現代政府中,都未曾見過如此公開而直接的腐敗。前聯邦檢察官 Paul Rosenzweig 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他指出,自我致富正是美國開國元勳最為忌憚的權力濫用形式。正因為如此,他們在憲法中設立了兩條專門防範個人利益衝突的條款。而特朗普通過總統 memecoin 獲利的行為,正是他們當初試圖避免的典型情景。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曆史教授 Julian Zelizer 則更為直接。他說:“對我來說,特朗普的加密貨幣交易似乎相當明確。關於金融業部分的政策決定不是為了國家利益,而是為了他自己的財富積累。很難想象,這樣的決策能為國家帶來任何好處。”

 

05 陽光下的腐敗

當這些零散的事件被拚接在一起,一個完整的權力變現係統便浮出水麵。

特朗普掌控著關稅與監管政策的方向,而這些決策對市場的影響巨大。在政策公布前,核心圈層往往能提前獲知消息,並迅速在市場上完成布局,是做空、拋售還是買入,全取決於政策的走向。為了規避監管,他們選擇使用加密貨幣等更難被追蹤的渠道。政策一經發布,市場劇烈震蕩。核心圈層平倉離場,獲得暴利;散戶投資者成為接盤俠,或被清算出局。SEC 視而不見,國會拒絕調查,法律形同虛設。然後,下一次關稅,下一次政策,下一次收割。

這個係統的運轉幾乎完美。從信息傳遞到市場反應,從布局到套現,每個環節都銜接得精密無比。它不需要秘密會議,不需要地下交易,一切都在陽光下進行,但沒有人能夠阻止。

尼克鬆因竊聽民主黨總部而下台,但他沒有從中獲利。克林頓在性醜聞與偽證後遭遇彈劾,但他沒有操縱市場。而在特朗普時代,腐敗被製度化、被產業化,甚至被合法化,但沒有任何人因此承擔責任。

這一切的出現有多重原因。美國憲法的設計者為權力設置了層層防線,卻未曾設想總統會如此赤裸地將公權力用於私人獲利。黨派極化讓製衡機製失效,共和黨議員不會監督共和黨總統,即便腐敗已公開化。金錢政治的勝利讓大金主與總統形成利益共生,他們投資的是權力本身。民粹主義的悖論在於,選民選擇特朗普是因為他“反建製”,但他所建立的,恰恰是一個更加腐敗的建製。2025 年 10 月 11 日淩晨的那三十分鍾,是整個腐敗係統的縮影。

從白宮法律顧問到貿易代表,從司法部長到交通部長,從加密貨幣巨鯨到特朗普家族的 memecoin,所有的線索都指向同一個結論,這是一部運轉精密、效率驚人的權力變現機器。法律已形同虛設,監管機構淪為幫凶,國會放棄了監督。三道防線悉數坍塌,隻剩下一個不受約束的權力中心。

特朗普用他的方式證明了一件事:在二十一世紀,你完全可以公開、係統、合法地將公權力變現,而無需付出任何代價。當總統成為最大的內幕交易者,當政府像對衝基金一樣運作,當推文被用作收割散戶的信號,這就不再是一樁腐敗醜聞。這是一場公開的拍賣,標的物是權力本身。而那些在三十分鍾內失去全部積蓄的普通投資者,隻是這場拍賣裏最微不足道的籌碼。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