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下客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
個人資料
正文

撤退

(2010-01-14 20:01:58) 下一個

有一種勝利叫撤退
來源: nullll10-01-14 19:30:13


投資為什麽?相信沒有人會說,是為了賠錢。但事實上,大多數投資者卻並不賺錢,即便是這波賺了錢,下一輪卻要賠回去。這是讓很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鬱悶的事情。
  不知進退難賺錢

  不賺錢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知進退,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對個人投資者來說,隻有選擇合適的退出時機,或者持有理性的退出策略,才會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利益。

  訓練有素的戰將知道什麽時候撤退,老練的投資客知道什麽時候離場。一般情況下,當事態超出自己控製範圍或者感覺不對,就要馬上停下來,站出來。等到想清楚,再進去也不遲。比如2007~2008年度,在大盤及絕大多數股票連續破位之際,能夠立馬出來,冷靜一下的投資者,會躲過許多災難。牆倒眾人推,雖然隻是俗話,但在股市和樓市中卻經常有效。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更是孟子留下的人生真諦和投資真諦。

  同樣的,如果投資者連續幾隻股票都選得離譜,那就說明要麽是自己的感覺不對了,要麽就是大盤不對了,這個時候出來,多半是有益無害的。尤其是如果自己選股頻頻失利,往往說明自己的思路出了問題,如果執著下去,就很可能不可收拾,即便不會損失很大,也會錯過許多。

  保持距離,才能看清方向。對於大盤是這樣,對於投資者選股和投資策略來說,也是如此。

  大盤上漲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離場或減倉的問題。有的時候,盡管指數在繼續攀升,但你卻明顯覺得市場有些不對勁了,比如權重股或權重板塊在硬生生地拉著大盤漲,可多數股票不跟漲,甚至開始下跌,這說明投資者對走勢出現較大分歧,至少是不那麽齊心了。換句話說,大家都開始意識到風險,而一些人的故事也暫時講得差不多,多數“聽眾”也都知道故事講得有點離譜,也不再好忽悠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強大的外力刺激,大盤形勢就真的很難說了。

  盡管這些信號並不總是正確的,但在情況不明的時候,保守點總是沒錯。而根據著名的“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股市及其他許多投資都時常會印證“墨菲定律”,充滿戲劇性,但也透露出殘酷的本色。

  對主力來說,當大盤或個股漲到頭時,或者自己的目標基本達到時,他們的籌碼一般會留給以下幾種人:菜鳥(輸在經驗上,不知進退)、貪最後幾個點的人(輸在貪心和完美主義)、空翻多的人(輸在別扭上,因為前麵踏空了,剛進來還沒什麽收獲,當然不情願離場。如果被套了,就更不甘心止損了)。而懂得適時離場的人,就很難成為主力的獵物。

  有一種勝利叫撤退

  “有一種勝利叫撤退”。這句話用在投資上,戰爭中,以及外交政策上,都別有深意。

  在這方麵,布什父子可謂是很好的教材。老布什在海灣戰爭後選擇退出伊拉克,從而避免陷入伊拉克的泥潭。相反,小布什卻自信能搞定伊拉克的一切,在推翻薩達姆政權後依然戀戰,甚至還想以此為踏板創建“新中東”,結果是留下了騎虎難下的伊拉克殘局,讓如今的奧巴馬政府也是左右為難。

  撤退,其實還與戰略目標有關。在海灣戰爭中,老布什的目的就是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並且給薩達姆一個教訓。由於目標設定得比較合理,也容易達成,所以能很輕鬆退出。到了伊拉克戰爭,小布什的目的就顯得過於複雜和“高遠”了,不但要推翻薩達姆,還想控製伊拉克油田,甚至於還想以此作為中東民主化甚至全球美國化的樣本和踏板,之後的局麵失控就可想而知了。

  同樣的,在投資中,對於每一個階段的投資,投資者也應該有個大致的目標設定,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適中最好。換句話說,就是別想著成為市場中最賺錢的人,也別想著每次都能賺大錢。其實隻要經常能賺錢,並且能躲過比較大的震蕩,從長遠角度看,其收益就足夠令人滿意了。

  市場中,笑到最後的人,總是那些收獲穩定複利的人,而不是那些暴利的追逐者。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說的往往就是那些滿腦子隻有暴利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