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下客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
個人資料
正文

操盤的技巧與節奏

(2009-12-30 22:34:46) 下一個

盤麵技巧、大局觀、節奏感和耐心

來源: FreeTrader09-12-29 07:11:50

交易中的大局觀、節奏感和耐心屬於趨勢大走勢的戰略範疇。這種戰略計劃的製定要綜合股票Underlying公司的行業性質以及具體業務特點等各個方麵;也要結合大市環境,比如貨幣政策,市場趨勢;還有一些具體項目細節的統籌,比如資金鏈,控盤度,目標收益,Backup Plan等等。

盤麵技巧屬於執行過程中的技術範疇,有時耐心也屬於技術範疇。這個執行過程技術範疇的重要性並不絲毫遜於戰略範疇的重要性。有很多股票,題材相同,盈利能力相同,股權結構,市盈率和市值等等各方麵都類似,但在市場上的表現大相徑庭。這主要是由於主力操盤手能力不夠或出現戰略性誤判,要麽無法收集到控盤的籌碼,要麽控盤後把股性做的不活躍,市場因此不會很好接納。

操盤運作項目,本質上是把股票在低位收集起來,拉高後在高位派發給市場去承接。如果派發得相當成功,公司的確有存在和發展前景,則壓低後再次收集;當然,這個循環要配合公司的商業業務循環。如果派發得成功,公司本身沒什麽價值,則任由它自生自滅,是否再回手取決於公司上市殼的價值是否有必要。想要在低位收集總是有辦法的,實在不行時,可釜底抽薪;比如,股價低時,公司發行Convertible Debenture,這樣就可以以任意比例和價格稀釋現有股東,這有一個專業名字叫Spiral Death。所以,對於一般性的上市公司,先期收集,拉高和派發是重點,後期收集相對不重要。不要以為差勁的公司,一般的公司才這樣;舉例來說,美股裏AMD就反複在做這些事,AMD實際上靠變相的二級市場盈利來維持公司的生存。

對於好的公司,特別是指數權重股,操盤思想則是在股價脫離成本位後,既要永久保持控盤籌碼比例,也要把該股的控盤當作ATM。這個ATM不一定非要從該股的操作中盈利,而是可以與期指或配合其它板塊的派發來共同實現;比如在MSFT上有階段性損失,但由於其強大的操縱NDX指數的功能,這種操縱性可以在NDX期指上獲得豐厚利潤。

總而言之,股票運作的實質是從低價位收集,然後到高價位派發,所以從大局觀上來說,主力資金打出去或收回來有一個重要的描述指標,即:一定平均價格成本C的股票和其數量N的乘積C*N,這對應著成交量和成交量的價格區域。很多時候,有標誌性巨量給出這個指標的痕跡,如果沒有可參照的標誌性巨量,則時間的累積會給出需要的C*N。操盤成功與否或成功度可用“底部的C*N”與“頂部的C*N”相比較,由於各個個股的操盤難度和風格不一樣,具體運用時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需要注意底部的C*N裏,C小N大,而頂部的C*N裏,C大N小。

主力持有股票是為了控盤,帳麵利潤並不是主力的真實利潤。主力持有控盤比例的股票拉高後賣出,並在低位回購到控盤比例的股票後,操作帳戶上現金的差異才是真實利潤。這是在主力要長期運作該股票的情況下。對於不值得或者無法長期運作的股票,收集股票拉高後賣出可賣股票後回籠的資金與投入成本之間的差值,即是真實利潤。

同理,主力吸籌期間具有的帳麵損失與跟隨者的帳麵損失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主力的帳麵損失是主動的,在下跌途中買,Average Down;蓄意連續打穿支撐線,以引發止損盤,是為了逼迫跟隨者交出籌碼,以收集籌碼為目的;賬麵損失是記賬遊戲,是表麵的;而跟隨者的帳麵損失是被動的,是真實的;主力吸籌期間收集股票是為了控盤,跟隨者在主力吸籌期間購買股票是為了獲利;主力的買入-拉升-賣出循環是長期的計劃完整的項目,跟隨者購買-賣出股票是個體行為;主力控製著行情的發展,跟隨者猜測和跟隨行情的發展。主力收集和派發股票的價格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相關的區域,跟隨者買進賣出股票的價格基本上是一定的。主力有帳麵損失時不存在止損,因為是主動控製或支持該價格,考慮的是收集或派發的時間和數量以及各執行價格的區域分布;(好的)跟隨者必須有止損止盈目標位。主力並不能收集所有的股票,因為市場總是存在長期投資者。這樣,主力需要試盤來測試和統計浮動籌碼的活躍度,集中度,價格,數量和參與持有者資金大小等衡量指標;跟隨者研究TA價量配合和時間,當然也有做FA的。主力需要付拉升成本,對應為,跟隨者由此出現真實的或帳麵的利潤;主力的賬麵利潤隻能兌現一部分,而且一般一邊兌現利潤的同時,一邊付出維持成本,盤麵上反映為震蕩和反彈等小的或次級的趨勢,因為主力派發周期是長期的,需要時間;跟隨者出倉沒有時間的概念。

大體上說來,底部主力收集區時間長。由於長期的無行情低迷,首次突破時由於多空觀念差異大,成交量很大。剛開始時由於控盤程度是整個循環開始最大的,所以剛開始突破時的拉升力度也很大,這樣未被洗出來的籌碼由於賬麵利潤可靠而很穩定,因而不會參與拉升期的派發。被洗出來的籌碼在拉升初期突破放量已被釋放,新進場的持有者則被墊高了進入成本,是主要的不穩定短線持有者。突破後的回調主要是洗出他們,當然也包括不堅定的底部持有者。

拉升期視高度及與之相關的控籌程度有獨特的時間和節奏。簡單化來說,也就是突破,洗盤這兩者的有節奏不斷重複。由於已經脫離底部成本區,再次的突破以成交量越不大為越好,當然這是相對而言。如果成交量過大,則反而要注意後續行情是否還存在的可能性。

拉升期間,如果出現跳空高開低走陰線放巨量的突破,可能性有兩種:1,主力開始認真地派發;2,主力洗出底部持有者,因為正常繼續突破上漲時底部的籌碼很穩定不會拋出來。一般來說,這兩種情況都會放巨量。如果下跌一段時間後穩住,又返回上升並可靠地強勢橫盤不跌更或立即向上繼續突破,則說明是主力在承接前期拋盤,高開低走那麽做是為了洗出底部的籌碼。既然主力願意在高位接籌碼,說明目標位隻能更高。這一點有潛在的例外:對於重要的指數股,比如MSFT/INTC等,這種做法有可能主力僅僅是為了配合把指數弄到某個位置,在這個個股上有可能虧損,但在指數上(比如期指)和其它被配合的板塊派發中收回這種虧損成本。

在到頂端前很長時間就開始了派發期,所以頂部尖銳,成交量大且密集,時間短。派發的下落期會盡量維持在高位,此時的盤麵特征是控盤程度由於已經派發了部分籌碼而顯得控盤力度比先前弱,表現為反彈的上漲小趨勢的力度沒有拉升期上漲趨勢強。而此時下跌則很果斷,原因在於,一但要下跌主力希望快速套牢持有者;在能做空的市場,快速下跌還能防止先知先覺的做空盤進入。

派發後期,由於主力派發得差不多了,也沒有必要維持股價,更由於為下一輪循環做準備,所以,派發後期的跌勢更快速迅猛,而成交量反而不重要。從時間上來看,大致從頂部到底部的垂直價格區域裏,位於頂部的1/3價格區域持續大概2/3的時間,是為了維持高價格派發;而位於下麵的2/3價格區域則持續了大概1/3的時間,是為了迅速套牢跟隨者,迅速擺脫跟隨者的成本區。相對於循環開始時主力收集到籌碼後迅速拉高脫離自己的成本區,這也是反向操作,要用反向思維來考慮。

為了新的籌碼收集,可以製造恐慌。有時會強行把股價打低到荒謬的水平,此時,對於一般的股票,特別對於不是常青藍籌股的股票,要做一定的FA分析看是否有破產可能。此時,成交量,特別是巨量和連續罕見的低量是TA分析的重要因素。

價量時空四要素裏,價格和成交量更基本。時間是一個自然的描述因素,空間是價格差演變而來。價格有上漲和下跌,都可作假,成交量的放量也可對敲實現,隻有縮量是無法作假的。所以,隻要是縮量,特別是連續的縮量,就要認真地對待,因為這是不需要甄別的真實市場記錄。放量時,日線和日內均勻連續的放量可以有足夠把握地認為是真實的,盡管有時也會持懷疑態度。但無論如何也有價值,因為,即使是作假的對敲,也會有主力資金作假的意圖,那作假的意圖是什麽呢?

市場中跟隨者的天性是不願意止損。所以,折磨跟隨者意誌的最終手段都無外乎兩點:1,長時間的消耗耐心;和2,慘不忍睹的賬麵損失。執行1時,TA圖形會表現為長時間在低位而且波動不大;執行2時,TA圖形會表現為股價不顧一切地以連續陰線向荒謬的價格奔去,稍有希望反彈或停止時反而加速下行,令人膽寒。同時要麽沒有消息,要麽是有壞消息。其實質都是為了主力能夠把在派發過程中相對高價位賣給跟隨者的股票以低價格再買回來。

有經驗的主力資金是從不會失敗的。如果實在難以在低位收集到籌碼,股票所對應的上市公司可以發行債券在主力資金那裏融資,然後進行債轉股,或者直接發行新股票融資。由於股價處於低價位,這樣,與公司市值相比,一定數量的資金可以換到更多的股票。價值投資理論裏,這是對股權的稀釋,對應在市場行為上就是股價不可避免地跌。這時就有持有者絕望地放棄,把籌碼廉價地交給主力。因為,價格上被套牢,長時間忍受精神折磨還不肯脫手的人,心理上唯一的支柱就是價值投資以及經濟或公司基本麵轉好的幻想,當這不存在了時,會果斷地拋掉股票並且反而變得輕鬆了,而且由於心理原因不會再關注這支股票了。然而,實際上,這時繼續觀察,如果股票不跌了或者甚至反轉了,正是進入的時候。因為,股權在如此被稀釋,股價如此不堪時,隻有主力在購買,此時的股價是主力收集過程的成本最低點,當然比其平均成本低,很可能低很多。

股市二級市場是主力一圈圈軋錢的工具,永遠賺錢的是IPO和各種各樣的增發,債券,債轉股,優先股配送等,那是跟中央銀行一樣有效的印刷機器。中央銀行直接印發鈔票,而股市印發各種證券,二級市場保證了其流通套現,因而稱為有價證券。所以,作為證券投資者,或更為準確地說是“各種長線,中線和短線的投機者”,如果想成功,則要麽能參與IPO和配股,要麽能參與一圈圈地軋錢。沒有第三條路。能持續地參與一圈圈地軋錢的基本條件,就是不要被一圈圈地軋錢。道理盡管簡單,但執行卻無比困難。

主力資金操盤盤麵技巧有製造騙線,製造假突破,與基本麵結合製造恐慌等等五花八門。具體Includes but not limited to 大幅跳低開盤收陽線階段性吸籌,這時一般會放巨量,因為前期橫盤震蕩期的持有者止損出局,更兼市場本身有很多掛在下麵的止損盤。這些止損盤如果按照常規把股價逐步打低去觸發,則在打低過程中,價值投資者或波段短線看好著會入場,有可能得不償失。

相應地,也會有大幅高開派發,這時的標誌為高開低走放量的大陰線。這種技巧同時也可解決空頭,因為空頭必須要止損。或者,大幅高開是為了一次性解決階段性的獲利盤,幹脆讓利給他們來換取時間,為了更高遠的目標而快速邁進。當然如果上載有足夠多的放空盤,則更理想,借力打力,高位空中接力,讓空頭去兌現和提供階段性獲利盤派發籌碼的利潤,一舉多得。

無論是哪一個操盤運作階段,都有各自的節奏感。股價無非就是三種狀態:上漲,下跌和橫盤。所有階段都要靠這三個狀態的各種組合來完成,所以肯定有不同的節奏感。跟隨者要做的是找出正確的相位和振幅,隨主力之波而逐錢之流。主力當然不會輕易地展示這種時間點位和價格點位,因而,對於每隻股票,這樣的可操作點位都不多。所以跟隨者要有耐心。耐心的一個來源和保證是任何時候手頭都有足夠多的被觀察潛在機會股票(watch list)以及這些潛在機會股票的成功搜索篩選(stock screening mechanism)和交易機會觸發提醒方式(stock alerts)。

由於項目的運作周期特性,主力資金要考慮成本。但跟隨者不需要考慮成本。跟隨者實質上要考慮的是某個時刻股票的(做多)上漲可能性或(做空)下跌可能性。所以,跟隨者實際上要做的是看主力怎樣做盤,目標股處於什麽階段,什麽狀態,到某一點位或時間段股票的上漲/下跌可能性有多大。對於跟隨者來說,股票的價格實際上一點關係都沒有。舉例來說,如果一隻股票在10元時上漲可能性為0.6,而該股漲到15元時上漲可能性變為0.8,則跟隨者的正確入點是等到該股漲到15元再進入。在這個例子裏,跟隨者買入的是上漲可能性,與股價無關。假設該跟隨者想投入300元,誠然,10元時可買入30股,而到了15元時隻能買入20股了,但仔細分析可得出,根據操作條列,比如8%止損,這兩種情況損失的錢是一樣的,都是24元。但這24元風險對應的盈利可能性是不一樣的,在10元時是0.6,而在15元時是0.8。當然,還有盈利預期值等不同解讀方法,然而,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跟隨者要跳出主力劃定的思維方式。既然主力和跟隨者各自的操作方法和優劣勢各不一樣,思維方式當然應該也不一樣。為什麽不think out of the box呢?

雖然有大致普適性的操作原則,但跟隨者必須依靠自己的經驗去總結原則。確切地說,這些經驗和原則是用賠錢買來的。比如,強趨勢,做長線;一般趨勢或震蕩趨勢做波段,等等。跟隨者另一個重要的方麵是心態,而心態是必須用長時間才能練就的。比如,不以盈利喜,不以虧損悲。

對於跟隨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自信和持續的有效學習能力。這樣才可以周而複始地把股市當作ATM並更高層次地體會到其中的人生樂趣和哲學感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