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下客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
個人資料
正文

zt 十八年跨越牛熊分界線

(2009-12-15 23:34:52) 下一個
梁山石燕:好好讀讀倒數第二段---
。。。。。。
本人經曆隻供那些從來沒有得到貴人相助、從來沒有遇到慧眼識才、從來沒有碰到福從天降的朋友用於勵誌。沒有任何運氣成分,不靠奉承拍馬,不用人格扭曲,資本市場提供了相對最公平的致富場所。我能靠科學方法和刻苦努力做到的,絕大多數人也同樣能做到。自信來自於一次次成功。
。。。。。。
此人在2005年大熊市的最低點1000點時的股票市值又超越了他在2001年2245最高點時的市值總額!!!一直都有傳說這期間的4年大熊市消滅了90%以上的老股民!!!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十八年跨越牛熊分界線(一) [原創 2007-12-25 16:57:39 ] 發表者: 嘉實持有人

人生其實和股市一樣,潮起潮落,也有牛熊。有的人就是走狗屎運,才疏學淺,但人生的市贏率長年居高不下,而有的人卻一直不得誌,白日天問,晚上離騷。對於基金經理的評判標準是能否保持在同類基金的前三分之一。做人也一樣,如果你不能排在同代人的前三分之一,你基本是屬於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的人群。小學時你進不了前三分之一,好的中學你基本沒戲。考大學進不了前三分之一,你最多去上了大專。工作後排不進前三分之一,你賺的錢就夠自己混口飯吃。總而言之,前三分之一就是條黃金分割線,也是條人生的牛熊分水嶺。

雖說條條大道通羅馬,我的意大利之旅略微坎坷了點。90年大學畢業由於家住滬上魯爾區,因此隻能去了家後來股市上稱為夕陽行業的鋼鐵企業。第一個月工資一百整,兩個好朋友一個去了航空公司拿六百,一個去研究所拿四百。十多年來我就沒好意思和別人比過工資待遇。

92年年終獎300元,拿了10%買了一張認購證,中了500股新錦江。工作兩年積蓄了1500元,全部拿出來付了新股的錢,上市第二天排隊花十元市價拋了個33.75元曆史天價,總算賺到了人生第一個萬元。特有意思的是當時我們一個工農兵大學生出生的副科長非常感慨地對我說他工作了二十年才攢下一萬多元,而我一個新大學生買張認購證就賺了一萬元。賺錢的後果是我從此和個別加薪就無緣了。

賺錢的喜悅沒享受多久,一個月後新錦江跌回到了23元。我又買回來,300股變成了500股。結果第二天朱總理說要治理金融秩序,第三天開盤跌兩元立馬套牢。93年又發了兩批認購證,第一批是正副科長簽頭,五個人湊份子。我跑腿去買了認購證,運氣不好就中了個郵通,加一個上海石化。成本高的嚇人,結果郵通賺了點,上海石化割肉,結果每人分了幾百元權當過節費。第二批是家裏人湊的錢,每家兩千塊共湊了一萬元,中了同濟科技、蘭生股份、上海鳳凰、英雄金筆、上海鋼管等幾個。同濟、英雄、鳳凰、鋼管上市後正好遇到暴炒,都拋在了高點。除去沒舍得拋的蘭生股份,剩下的錢大家坐地分贓,每家都賺了三五千,分完錢後在外婆家好好吃了一頓。記得當時舅舅不願意參加團購,自己去買了兩百元一張沒中,這頓飯他吃的心裏肯定很不爽。

新股賺來的錢又陸續在下跌過程中買了蘭生股份和新錦江,那時沒有互聯網也看不到研究報告,哪個熟悉就買哪個。想想搞外貿的肯定賺錢,五星級賓館一晚上房價近千元的效益也不會很差。最低曾買過6元的新錦江和4元的蘭生股份。這年夏天最慘時見到了328點,最後下跌段是恐怖的,500點時我已經基本滿倉了,後麵卻還有450點、400點、350點,一大半股票都跌進發行價。

夏日裏終於盼來了劉主席的三大救市利好,我好好享受了一次井噴行情。一天之內漲了幾百點,幸福的感覺至今難忘。即使有了後半年的逐級回落,94年底我的賬戶市值已經超過了3萬元,雖然月工資還隻有600元。當時我在周圍同事中已經可以算有點小錢了。每月五十一百的獎金對我的吸引力非常有限。那年代做我們領導也很舒心,啥事不管,反正大家上班不要遲到或惹事就行。許多趣事值得回憶:某天我們科長坐陣辦公室,派副科長和我兩個溜到證券營業部去看行情。正好遇見我們廠的副總工程師從大戶室出來,大家尷尬一笑,擦肩而過。某會計農村出身,因為老公買了許多張認購證,就人前人後地炫耀自己有錢了。忽然有一段時間沒聲音了,一問老公和她離婚了,都是認購證惹的禍。周圍人能一次買上一萬股的都算大戶,我最少還買過100股萬象股份,漲十元拋了還賺過幾百塊。



十八年跨越牛熊分界線(二) [原創 2007-12-26 16:32:38 ] 發表者: 嘉實持有人

95年其實是個調整年。其中有點印象的是519脈衝行情,三天漲了五百點,然後又幾個星期跌回去。我在千點高位附近拋了點,又在半山腰撿回籌碼。籌碼略有增加,市值又漲了一些。

96年是我經曆過的第一次大牛市。周末沒事幹,每周花了五元錢去聽附近公園裏某股評家講課。當時股評家還是很有消息渠道,告訴我們中經開因違規拋售長虹轉配股而被證監會處罰了兩個億。他的結論是中經開不會善罷甘休,長虹肯定將來會有大行情。我還特意去百貨商場逛了逛,隻看到上廣電和進口品牌,真不敢相信長虹兩塊錢的業績從何而來,也就沒進一步關注,結果錯失了當時最大的一匹黑馬。

96年底出了人民日報社論,大盤連續三個跌停,我的市值三天內從十萬元一口氣縮水到七萬元。沒過多久,鄧爺爺去世了,那天跌停開盤結果大漲收盤。最後階段深發展連續三個漲停宣告一輪牛市結束,從而開始了以後幾年對千點大關的屢次考驗。

97年中牛市告一段落,但為國企解困、銀行解套的圈錢運動剛剛開始。國家放棄配股權,流通股東隻要花一毛錢就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配股權。我記得十配三轉配十的有許多家,包括後來成為暴利典型的東方明珠和長安信息。雖然當時這些轉配股在國家相關政策出台前不能流通,但是我分析了其中一些品種即使分紅的收益也遠好於銀行存款。我采取的投資策略是買入正股,參與配股和轉配股,當股價回升至我的總投資成本,拋出可流通部分,留下零成本的轉配股。這個方法是著名股評家應健中先生構想出來的,在此深表感謝!我先後操作了海欣股份、中華企業、工大高新。比較可惜的是等了很長時間沒等到新亞股份的配股機會。那時我就認同賀宛男老師的觀點:新亞股份的業績平平,但其資產遍布上海市區各黃金地段,升值空間巨大。

97年開始有了新股搖號,當年的收益率是100%,可惜社會上對此送錢運動了解不多。98年和95年一樣,是個震蕩調整年。那年我開始說服父母將存款轉為打新。父母先後一共拿出了近二十萬元,工薪階層攢這點錢是為了給我將來娶媳婦和他們養老的,所以不願意冒大風險。那時基本四、五個星期可以中一簽。前後中了不少簽,如昌九化工是當時我買一個號就中的,非常幸運。建工集團是六月份中的簽,上市第二天出現了一億股買盤(據說是黑客用某券商的錢下的單),一心黑沒有拋。第三天就去美國考察,回來後正好是長江洪水最危急的幾天,大盤大跌,最後少賺了三千元走人。八月份去德國做項目驗收,周末到荷蘭阿姆斯特丹旅遊。正巧那天是我生日,中午時分打電話回家得知中了一簽上海貝嶺,幾分鍾後單位同事和德國客戶一起在酒店裏為我慶生,從而以一種難忘的方式度過自己三十歲生日。

二級市場上我曾在延中實業(現在的北大方正)上賺到一點油水。九元多進的二千股,跌到六元多,後來收購風波再起,十四元震蕩時出來的,結果最後上到四十多元,賺錢效應歎為觀止。97年內幕消息也能賺錢,當時我們企業要借殼上市,確定異形鋼管為目標。正巧我陪老總出國參展,出國教育前閑聊中老總透露自己買了一萬股,我馬上跟了一千股,回國後獲利幾千元。最為遺憾的經曆是當年在財大MBA複習班上課,鄰桌的男生和我相談投機,給我張名片抬頭是某大券商投行人員,隆重推薦我一黑馬環宇股份。那時我根本不知道投資銀行和工商銀行的區別,更不知道環宇股份後來成為中國A股第一隻資產重組的股票。以後的日子就看著環宇股份變成了蘭陵陳香,股價從五元漲到了三十多元,我才真正領略到了資本運作的無窮魅力。

98年國家取消了福利分房,即使國企職工要解決住房問題也隻能到市場上去買房。99年初我的市值已經接近19萬,即使這點錢當時也隻能在上海的邊緣郊區買套小點的二手房。99年單位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我因為本科畢業加了200元,學曆不夠的群眾還都非常眼紅。“No money, no honey”,生存的壓力無時無刻地籠罩著我。



十八年跨越牛熊分界線(三) [原創 2007-12-29 09:13:34 ] 發表者: 嘉實持有人

98年前我選擇股票基本還是看看每股收益,看看行業,收集一下年報自己瞎琢磨一番。當年沒人提價值投資,時尚數浪和看KDJ。民間有過許多種希奇古怪的測市法,我隔壁辦公室的老學究自己研究出一套根據每股稅後利潤和流通盤推測目標位的方法,這從某種意義上和後來分析師的估值有的一拚。靠這套獨門暗器,這位老兄在四川長虹和特變電工上發了大財。同事C君當年是在某三線工廠工作,靠長途電話進行委托交易,曾拜南京某瞎子為師,看看股票機就能選出強勢黑馬。科技股行情時他手裏的股票早早封上漲停,明明知道第二天還會上漲,他漲停出貨換入第二匹黑馬,當天跟著漲停。

98年秋天開始讀碩士課程,當年學的最認真要數財務管理和會計學。會計課程就比幾個CPA成績差點,其他課目有個學期門門第一。很多同學是去混個文憑,而我是非常認真地來學本領,所以收獲大不相同。那時候介紹巴菲特的書開始進入中國,我們同學凡是炒股的都人手一冊認真研讀。

98年冬天開始學習電子商務課程。我還記得曾用老美剛建立的數學模型研究過ebay的成功之路。美國人的一顆炸彈引爆了當年一波大牛市,上海梅林成為了連續大漲的領頭羊。僅僅從物流和分銷成本的角度分析,上海梅林根本沒有比較優勢,純粹是個概念化的東西。從財務穩健的角度,我選擇了安全係數最高的湖南高速而沒有下注業績低下的海南高速。

事實大大出乎我和理性投資者的預料。一個個上市公司宣布進入互聯網,之前之後都大漲。剛學到的知識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海南高速也宣布投資了一家新成立的網絡公司,結果股價輕鬆地超越了湖南高速。這年是全球科技股瘋狂的第一年,新經濟浪潮中的許多暴富故事讓所有人熱血沸騰。

剛剛試穿上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外套,我就和老巴一樣因為看不懂科技股而踏空了整波大行情。我隻在最後幾天拿到了封閉式基金上的三個漲停。從狂熱到冷靜,證券市場隻花了短短兩個月時間。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投資思路,開始跟隨著一位高手同學與時俱進的布局新一輪大行情。

00年的春節特別值得回憶。開市的鞭炮伴隨著幾大利好的隆重推出,當天手裏所有的股票統一漲停。我重倉品種ST渝萬裏出現了連續十六個漲停,我基本在次高點反抽時出了大部分。低價績平股風起雲湧,我先後在第一鉛筆、福日股份、西藏藥業上多有斬獲。在踏空四元的川金路同時,也避免了雲南銅業的世紀重套。

97年買的轉配股終於開始要上市流通了。三塊多配股價的工大高新對應十多元的市場價,四元的中華企業也可以賣七八元,持倉最多的海欣股份從四塊變成了十三塊。總成本不到三萬元的轉配股變成八萬多。

賺了錢就可以有實力買房子,也就沙漠中能長芳草。原來就隻敢看二手房,兩三個星期過了一看能承受一手的二室一廳。老爸幫我在附近地區跑了一圈,隻有大房型,小房型基本無貨。無奈隻能繼續等待。行情發展總是比你想象的要更好。一個月下來,三室一廳的錢也漲出來了。於是歡天喜地拋股取錢,提個大包到那時還人煙稀少的售樓處買了房。那時購買商品房在我們單位還是比較刺激人神經的事情。許多處級在我隔壁小區才二室一廳的老工房,偶一個科長就能直接買商品房了。各級領導明察暗訪都沒結果。我從股市裏掙錢行為光明磊落,就能晚上睡的香。



十八年跨越牛熊分界線(四) [原創 2008-01-03 20:48:30 ] 發表者: 嘉實持有人

每次大行情的終結總是一次極度瘋狂,高潮過後是遍地狼藉。從00年下半年到01年的行情其實已經把許多老股票邊緣化了,到01年上半年我敢買的品種已經很有限了。我四元時進了川金路,五元多就出來了,結果一路上了二十多元。後期分了一大半資金在打新股,其它的資金再根據專業朋友的推薦做一些短線。2001年初有段時間管理層一度通過快速擴容來給市場降溫,我連續幾周都能中新股,其中大恒科技一個股票就賺了近三萬塊。在這一事件上我的體會是牛市後期打新股也是一條穩定獲利的有效途徑。

2245點前幾天,我買了幾萬股冰箱壓縮(就是現在的海立股份),當年的小盤績優成長股。我14元進的,最後拉漲停到了19元多,第二天一早朋友打電話告訴我銀行又在查違規資金,開盤沒怎麽衝高就往下走,我看勢不妙,迅速出清了冰箱壓縮的股票倉位。當天碰到了未來幾年高點2245點,下午就開始大跌。我在其後的兩天拋空了手裏的所有股票。

我老爹當時也開始從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轉移,並經常和一些認識的朋友交換股票信息。2245時他滿倉股票堅決看3000點,市場調頭向下時連續兩個跌停就沒方向了。錯過最好離場機會後就沒有將跌了30%到50%的股票砍倉的勇氣,結果和千千萬萬散戶一樣在此輪熊市中斷手斷腳,嚴重殘廢。當年100個散戶中至少有90個就此出局的,你現在去各個股票基金論壇轉轉,還真遇不到幾個01年前的老戰士。

市場一路不回頭的跌到了1400點左右,然後V字形反彈。老爹13塊買的蘇常柴一口氣跌到了四元,反彈到六元我買了點,七元走了,結果反彈到八元又下來了。當時最慘的銀廣廈,我一同學在四十多元時買了兩萬股,最高到了六十多元,結果東窗事發後銀廣廈連續無量跌停,他在其他人苦勸之下九元附近跌停打開時走人,從大戶身價直接回歸普通百姓。我同學還算聰明,如果死抱著不放,最後銀廣廈最低曾跌破一元,如果還拿著基本就剩一小腳趾。

熊市比我們普通人所能想象的還要殘酷,在後麵五年裏我們看著非常多公司的股價從十元二十元跌到了一元二元,絕大多數個股就剩下個零頭。02年受中海油和衛留成的影響,買了不少海油工程。我曾花了幾個月仔細研究了這家公司,覺得是個很穩健的企業,每年業績基本保持穩定。在15-17做了兩個小波段後,624出現了集體漲停,而海油工程居然是最後幾個封漲停的品種。624出現過不少連續三四個漲停的自救品種,而海油工程從第二天開始就連續下跌,一直跌到年底的13元,我憋不住砍倉走了。不料正好一刀砍在了海油工程的曆史大底位置,從此海油工程提前大盤三年走上了業績和股價雙增長的長牛之路。 02年還有個小插曲,一位技術分析高手給我推薦了丹東化纖,F10提示其有重組題材,當即買入二萬股。下午有空看證券之星論壇上有人貼出一地方報紙報道該公司重組失敗的消息。急忙給上市公司打電話核實,結果稱第二天就出公告。結果次日公告後大跌,我虧了一萬元殺跌出局,從此養成投資決策前認真收集相關資料的好習慣。

03年春季行情時買了浦發銀行,想想上麵30元套住的朋友心裏直樂。不巧正遇SARS,股市狂跌,我平手出了浦發,大盤也就開始反彈了。隻好抓住機會在招商銀行上做了點短差平衡下自己的心態。03年5月份在老爹深套的ST常柴上報了仇,6元以下進了30000股,8元上下全部出清。自我感覺一好,又翻身殺入ST鴻基。選擇ST鴻基的理由是他名下的幾個樓盤終於進入結算期,轉讓出租車公司的收益為扭虧增盈立下大功,而原來的虧損源某有線網絡公司即將剝離。不料沒多久鴻基股價每況愈下,我從賺20%到套10%。又有新的公告稱有線網絡公司轉讓受阻,無奈之下又隻能割肉離場。

痛定思痛,我開始選擇低市贏率白馬股票。04年上半年一波鋼鐵股行情如火如荼,我認真研究了所有鋼鐵股的基本資料後選擇了新鋼釩。買它的理由很充足,曆年業績穩定,西南地區的龍頭企業,且釩鐵作為稀有金屬價格出現暴漲。我初步測算的結果,光是釩鐵的利潤貢獻就有三毛以上。04年釩鐵市場價格最高時有十倍漲幅,而生產成本基本不變。而06年有色股的類似業績突變其實在當年我買新鋼釩時已經有所預期。

在我買入並持有新鋼釩的一年多時間裏驚奇地發現了許多原來不會重視的問題,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結果就是把普通投資者培養成看圖說話的高手。在其他鋼鐵股業績集體大增的日子裏,新鋼釩居然四季報業績僅為一分錢。麵對投資者的質疑,前董秘吉廣林請求我們理解企業經營的不易,邀請我們去看看當地工人艱苦生活。某知名鋼鐵行業分析師在給我的郵件回複中也談到了他們作為賣方分析師的苦衷,如果許多話說的透明些,上市公司將不會再歡迎他們去調研。

宏觀調控讓所有的鋼鐵股上演了一出出跳水表演。麵對市值的快速縮水,滿倉鋼鐵股的我多次夜不能眠。最痛苦的是要找出理由否定自己的判斷,這要比牛市中守住贏利困難許多。那段時間天天研究專業鋼鐵網站信息,每周去看攀鋼日報的網絡版,某次更新晚了還特地打電話去催促,兩年下來水平和鋼鐵行業研究員有的一拚。和上市公司電話聯係多了,許多工作人員也很熟了。某工作人員就勸我不要再持有新鋼釩,推薦我買即將整體上市的鞍鋼新軋。04年十月我一位做資產管理的朋友也勸我買入鞍鋼。在認真學習了幾份相關研究報告後,我將大部分倉位換成了鞍鋼。終於在04年的最後幾天,鞍鋼公布了那份路人皆知的整體上市計劃。

05年基本是在低迷中等待。鞍鋼預測整體上市後收益能超過一塊錢,而其股價逐步跌破五元,跌破四元,七月份市價開始逼近3.45元的淨資產值。作為少數幾家股價尚能撐在淨資產上麵的鋼鐵股,鞍鋼的整體上市計劃是否能實現都成了大問題。當時最低時鞍鋼市贏率都才3.5倍。我們笑稱幹實業都沒這麽高的回報率。

終於迎來了扭轉乾坤的股改。新鋼釩要股改了、武鋼要股改了、鞍鋼也要股改了。武鋼和鞍鋼都拿出了送股加權證的優厚方案,而新鋼釩相對而言就吝嗇許多。十一月是個豐收的季節,在大盤探底998點的日子裏,憑著鞍鋼股改送股和權證上市的收益,1000點時我的股票市值又超越了2245點時的市值總額。再接再曆,我又相繼掘金了開灤股份、水井坊的股改行情。當一起走過五年熊市的老投資者還遠未從重創中恢複,新投資者尚未被股市的贏利效應吸引進場時,我已經站在個人股票市值的曆史新高上,為新一輪曆史性大行情思考著重拳出擊的方向。



十八年跨越牛熊分界線(五) [原創 2008-01-06 21:37:43 ] 發表者: 嘉實持有人

2005年底是中國股市的轉折點,也是改變我和家人生活命運的轉折點。之前十幾年的投資經曆使我相信盼望已久的大牛市終於到來了。我選擇了基金通乾作為我的重倉品種,原因之一就是在當期所有基金定期報告中通乾基金經理是唯一提出牛市來臨的,而其他基金經理仍持謹慎態度。

當時跟蹤基金通乾的方式很簡單,隻要去看同宗兄弟融通行業景氣就可以了。兩者的持倉高度一致,使得倉位分析和風格變化變得非常輕鬆。應該說投資通乾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在持有通乾四個月的時間內,通乾的投資風格是當時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當時通乾的投資風格類似與華夏大盤王亞偉的做法,買的股票基本都是些業績即將出現拐點或預期出現拐點的績平績差股,當時通乾組合中的滬東重機、廣船國際後來都成為翻了幾十倍的大牛股。有大牛股也肯定有業績低於業績的大熊股,李東升強推的國際化道路賺了美人卻忽悠了所有投資者,TCL繼續在虧損的泥潭中掙紮,拖累了基金通乾的業績表現。

我被迫及時糾正失誤,改集中投資為全麵配置。五一節後均衡配置了泰和、漢盛、普惠、景福,投資業績有所回升。七月份抓住了王源新要求嘉實中期分紅的機會,改為全倉配置兩和,從而開始了一個嘉實持有人的曆程。

2006年上半年我做了大量的盤外作業,認真研讀了所有大盤封閉式基金的曆年報告。滿倉兩和既是參與分紅套利,也是我認真思考的結果。從各家基金公司的風格比較而言,嘉實公司穩健而不激進的投資風格與我個人的投資偏好最為契合。就我個人的投基觀點,我對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的認同高於對中短期淨值增長的關注。持有基金的信心理應建立在對基金經理的信任和了解之上,否則一般投資者很難經受住高倉位持有個別品種遇到市場波動時的心理煎熬。在無法與基金經理直接溝通的情況下,我隻能通過分析基金經理以往的操作業績和風格偏好,從其重倉股進出規律上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邏輯,從而選取和我具有相同投資理念和操作風格的基金經理,通過其掌管的高折價封閉式基金來間接實現股票投資收益。

2006年8月基金泰和發生人事變動,田晶和魏上雲雙雙離開,劉天君接手泰和。當時出於謹慎的態度,我將全部泰和倉位換成了豐和。2006年9月份以後是嘉實兩和的黃金半年,一路領跑的兩和首先在銀行股上大獲全勝,然後07年一季度又在滬東重機上獲取暴利。看著組合裏隻隻重倉股都表現出色,我和廣大持有人在心理和市值兩方麵都獲得了空前滿足。

07年4月以後,趙軍漸漸不在狀態,雖然也有業績回升的幾周。一季末重倉的鋼鐵股沒能等到豐收的三季度就早早出局,換進一批我看不太懂的品種。二季報和趙軍離職的消息紛至遝來。作為對投資者的安撫,嘉實公司對兩和進行了大比例的中期分紅,接下來是王鵬的熱身時間。

我一直相信王鵬如果早三個月操盤豐和,他應該能抓住金融地產八月份的大漲機會。從他三季報的陳述裏我看到了他為人的坦誠。對於基金經理首先要看的是人品而不是業績,在投資象牙塔上的頂尖高手之間,水平不會相差懸殊,比的隻能是信任度和風格認同。

我和其他豐和持有人伴隨著王鵬熬過了痛苦的三季度和日趨改善的四季度。在08年的第一周豐和終於排在了新年大基排行榜的第一位。這是豐和自王鵬掌舵以來的第一次最高周排名。雖然一周排名算不了什麽,但是我寧願相信這是個良好的開端而不是曇花一現。

豐和在08年的前三個交易日內天天刷新曆史高點記錄。我管理的基金市值總額也曆史性的站上了一百萬美元的門檻。在國際上百萬美元金融資產是一個對於家庭財產常用的衡量標準。即使在歐美國家達到這一標準,也意味著進入了有產階級。

從大學畢業進國企拿著同齡人中最低的工資,到現在至少超越95%的同齡人。十八年時間我又回到了當年高考時的人生排名,當時父母親同事中二十幾個高三小孩,我是理工類中考分最高的。40歲時我終於證明自己不僅能讀點書,而且能賺點錢。一百萬美元對於絕大多數人是個可望而不可即的數字,假如我90年大學畢業直接進了500強,99%的可能是個中低級白領,也就買套商品房存幾十萬小錢;假如我90年進了機關,充其量是個副處正科,想發大財紀委可不答應;假如我90年去了新加坡勞務輸出,最多一兩萬人民幣月薪,刨去開銷後還能留點養老金;假如我在國企認真拜師學藝,估計現在下班後能在小區電器修理部兼職掙個酒菜錢。

這世界比我賺錢多的主有的是,許多80後都能資產幾千萬。本人經曆隻供那些從來沒有得到貴人相助、從來沒有遇到慧眼識才、從來沒有碰到福從天降的朋友用於勵誌。沒有任何運氣成分,不靠奉承拍馬,不用人格扭曲,資本市場提供了相對最公平的致富場所。我能靠科學方法和刻苦努力做到的,絕大多數人也同樣能做到。自信來自於一次次成功。

2007年我的個人財富曲線終於在與同齡均線和社會均線發生金叉後,開始了真正的牛市攀升。05年前我基本還在人生的熊市裏掙紮,為工作為生活勞累。兩年的封基牛市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十八年後我終於跨越了人生的牛熊分界線。即使未來我還會遭遇4050的再就業難題、還會麵對豬肉漲價的苦惱、還會困惑上海樓市的再次摸高、還會體驗父母養老的壓力,我將繼續樂觀向前行。十多年的牛熊經曆告訴我,這世界上沒有跨不過去的坎。

謹以此文與認同我思想的朋友們共勉。(http://4113145.blog.hexun.com/15939068_d.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