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辯“中國式A股暴跌” 後市行情不會寂寞
(2009-08-12 20:36:00)
下一個
激辯“中國式A股暴跌” 後市行情不會寂寞
www.eastmoney.com 2009-08-13 07:42 東方財富網內容部
==本文導讀==
預期扭轉 誰在上演肉搏戰?
兩市重挫超4% 多空激辯“中國式A股暴跌”
三大有利因素抗衡市場超預期非理性調整
充分調整後 後市行情不會寂寞
預期扭轉 誰在上演肉搏戰?
A股再度夢魘成就黑色星期三。
8月12日,多頭不做抵抗,滬指大挫152.01點,跌幅達4.66%,幾以最低點位收盤。8月5日以來,滬指已跌去360點。
詭異的下跌已連續第三次在周三出現。惡夢始於7月29日的周三,當天上證指數最多下跌264.16點,尾盤拉升後仍下跌171.94點,跌幅達5%。
第二次是8月5日的上周三,滬指1.24%的跌幅開啟階梯式大跌,加上其後三日的跌幅,大盤跌去6.4%。
“11日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中,7月份新增信貸3559億元,環比大降,固定投資增速26%、房地產新開工麵積增長及出口增速也低於預期,加之IPO的推進和貨幣政策微調,市場憂慮加重導致資金流出和前期熱點全麵退潮。”某基金公司人士分析認為。
萬億市值蒸發
8月5日-12日的6個交易日,滬指下跌10.33%,如此慘烈局麵僅在2月份出現過,2月23日到3月3日的7個交易日,大盤下跌8.4%。
據統計,截至8月4日,滬深A股總市值有24萬億元,目前,兩市總市值萎縮到21.6萬億元,這意味著6個交易日裏有3.4萬億元財富灰飛煙滅。
8月11日,連續下跌的A股有過一抹亮色。當天上證指數收盤上漲0.46%,但連續四日大跌後,反彈力度如此微弱,而且成交量比前一個交易日萎縮19%,這被技術派認為是不好的預兆。
“多空格局和前期相比已有極大變化。從11日的反彈看,一是力度偏弱,氣勢大不如前;二是成交量萎縮,這也是上周初下跌以來的最小日成交量,說明市場非常謹慎,做多意願不足。反彈低於預期,該漲不漲,不進則退。”申銀萬國對8月11日的市場點評中表示憂慮。
連日大跌令市場的心態出現180度逆轉。
“這些天的下跌已經把大家的心態跌壞了。”深圳某私募告訴記者。
上述人士認為,市場心態的變化在盤麵就可以看到,6月和7月的大漲中,市場喊出的口號是,“每一次下跌都是買入機會”,所以隻要出現幅度較大的下跌,當天收盤前或次日就會上漲,7月29日下午,這樣的現象還能看到,但8月4日開始,每次下跌都成為多頭的“墳墓”,抄底盤明顯遞減,8月12日多頭已放棄抵抗。
“過去大家都是往上看,看3800點甚至看4000點的人很多,但現在大家都是往下看,身邊很多朋友開始看2800點甚至2600點。”一家陽光私募人士告訴記者,“這一波行情中,估值隻是幌子,推升指數的是流動性和複蘇預期,流動性變了,預期也變了,變盤是必然的。”
目前,繼續高歌前進的機構少了,唱空的隊伍則日益壯大。
“基本麵預期已經曆充分挖掘,差不多所有周期性的力量,都已被挖掘一遍。這也意味著,近期很難找到經濟複蘇的新支點,很難找到推動宏觀預期進一步調升的領域。”申銀萬國的研究報告認為。
上述報告認為,即便是基於一個更樂觀激進的利潤假定,假設2009-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三年複合利潤增速達30%,考慮到目前整體32.98倍的靜態市盈率(以8月10日收盤價計算),市夢率(市盈率/每股收益預期年增長率)也高於1,表明A股明顯處於泡沫區域。
誰在出逃?
船小好掉頭似乎發揮了效用,盤子小,投資靈活的私募,在撤退中獲得先機。
“7月底的大跌我們沒有走,但已逐漸減倉,到11日決定全部空倉,12日算是逃過一劫。”12日收市後,上述陽光私募人士告訴記者。
這位人士告訴記者,在他的朋友圈內,大家從7月至今,基本是一隻腳放在多頭陣營,一隻腳準備好了撤退。
“我感覺7月份開始,就沒有人知道什麽是頂,但也沒有人知道什麽才是理性的,機構告訴你,靜態市盈率不是衡量市場的指標,但動態市盈率卻是建立在對未來業績的猜測上,而且對於未來業績的猜測可以不斷上調,市場處於迷離的氛圍。”
私募苗條的身段具有優先出逃的先天條件,但是保險資金出逃卻讓市場大吃一驚。
8月10日,上證指數收盤時僅是輕微調整,而券商發出的一份機構交易行為資訊卻透露,當天有兩家保險公司贖回了高達120億元。
“本輪行情自6月啟動,從2600點附近一路上漲接近3500點,單邊升幅較大,市場存在調整需求。此時傳出保險公司等機構撤回股市資金的消息,一定程度上加劇恐慌氣氛。”某基金公司的分析報告認為。
龐大的基金,成為此輪下跌中的最後站崗人。
德聖基金7月30日倉位測算數據顯示,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7.67%,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2.3%,比前一周升2.02%;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74.28%。
私募、保險都已站在對立麵後,基金有限的子彈難以發揮拯救市場的重任。
簡單計算就可以知道基金手上握有多少現金籌碼。
從德聖基金的數據可以看出,混合型基金目前已沒有多少加倉空間,而考慮到股票型基金的倉位上限一般是95%,所以,基金真正能繼續投入股市的,僅有約953億元。而7月份,新發基金募集的規模是500億元。如此計算,目前基金手上可以投入股市的資金,不會超過1500億元。
某種程度上,是高倉位促成8月12日多殺多局麵的出現。
“從操作層麵看,前期機構倉位較高,令大跌時的賣盤占據絕對優勢。”海富通基金公司的分析認為。
“近期的研究和內部討論,覺得未來情況可能不如預期樂觀。房地產銷售未來3個月估計難有大的起色,這會再次影響開發商的開工熱情,從而對其他行業帶來影響;銀行反映目前的實際調控措施是空前的,超過曆史任何時期,因此,政策麵已開始轉向,而不是政府口頭表示的繼續寬鬆。雖然這可能僅是回升中的階段性壓力,但是不要低估可能的調整空間。”8月12日,某券商發給機構的銷售郵件如此認為。
該郵件提醒,“目前,倉位已高企、預期仍樂觀的情況下,一旦轉變成向下預期,殺傷力很大,過去,多次發生過從樂觀到猶豫到悲觀最後到絕望的情況。雖然大家現已下降倉位,但這僅是從前期亢奮回到理性的樂觀,樂觀仍然是客戶的主基調。所以,一旦認識改變,相信一定還有下跌空間。建議客戶減倉。”(21世紀經濟報道 簡俊東)
兩市重挫超4% 多空激辯“中國式A股暴跌”
昨日,A股市場跌破7月29日的最低點,上證指數以3112點報收,全天下跌152點,下跌幅度為4.66%,深成指數全天下跌545點,下跌幅度為4.15%。在市場的破位下行中,對於未來的走勢市場出現了一定的分歧,多空雙方各有自己的理由。
看多的理由主要為:一是國家政策方向沒有發生改變。當前的政策轉向更多的是基於經濟形勢變化的微調,出台實質性緊縮政策的可能性並不大。二是資金麵充裕格局依舊。因為近期指數型基金的發行並未收緊,反而有進一步寬鬆的趨勢。三是實體經濟出現明顯複蘇跡象。全球經濟都已逐步走出低穀顯現經濟複蘇曙光。
看空的理由主要是:一是信貸水平的環比大幅減少,反而明確了貨幣政策微調的現實;二是受美股及周邊股市繼續調整的不利影響;三是IPO的開啟和加速使二級市場資金壓力開始顯現;四是基金等機構接近90%的滿倉狀況,私募基金的紛紛清盤離場,使市場資金後繼乏力。
在各方的爭論中,有觀點提出以史為鑒。不妨選2007年的5.30行情的暴跌、2007年10月25日的暴跌、2009年7月29日的暴跌作為樣本,與周三A股市場的長陰K線進行比較。其共同點有:一是經過持續上漲之後的暴跌,這說明市場已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二是均是前期漲幅最大的品種出現在跌幅榜前列,此類個股的調整的確有消化獲利盤,主流資金減倉離場的特征。不過,也有一些典型的不同點,不僅僅是指數所處位置,還在於以後的演變態勢。(證券日報)
三大有利因素抗衡市場超預期非理性調整
滬深兩市昨日雙雙重挫逾4%,洞穿本輪行情上升通道
“7·29”暴跌後,大盤一度連續反彈,並續創3478.01點新高,但此後在各種傳言的影響下,市場開始調頭持續下跌,技術上呈現本輪行情來罕見的“五連陰”形態。11日,隨著7月份的CPI、PPI等宏觀數據的公布,降低了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大盤在3200點附近一度企穩,不過昨日滬深兩市再度暴跌超過4%,3200點的支撐頃刻間灰飛煙滅,本輪行情的上升通道也被輕鬆洞穿。
如果說市場上漲實現翻倍後的調整屬於正常和理性,而“五連陰”之後的如此暴跌,則多少有些超預期和非理性。
政策主基調沒有改變
隨著國家4萬億投資效應的逐步顯現,宏觀經濟已企穩向好。同時,政府開始關注到當前股市和房市呈現過熱態勢的跡象。管理層一方麵希望將股市和房市這種過熱的勢頭調控至“可控”範疇,另一方麵又不想由於相關政策的調整引發劇烈的市場震蕩。因此,雖然一些譬如對二套房予以嚴審、強調防控信貸風險等相關舉措相繼出台,但管理層一直反複強調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動搖,其目的正是在於防止引發恐慌以及大範圍的波動。
剛剛公布的宏觀數據顯示,7月份的CPI、PPI同比仍為負增長,通脹預期依然還隻是停留在“影子”階段,在經濟發展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繼續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值得期待。因此,根據國內外經濟走勢和物價變化進行動態微調,並不意味著信貸政策發生方向性改變。
業績增長提升估值空間
最新公布的宏觀數據顯示,經濟複蘇日趨明顯。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工業生產已經連續3個月加快增長:7月份工業生產增長10.8%,環比增長0.1%;6月增長10.7%,環比增長0.8%;5月增長8.9%,環比增長1.6%。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9937億元,同比增長15.2%,高於6月份增長15%的增速。商品房與汽車消費繼續維持強勁增長態勢,尤其是汽車生產增長51.6%,比上月加快12.8個百分點,說明內需正在啟動。同時,7月份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也從6月份的51.4升至52.1,為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在50上方。國內其他官方數據也顯示,自2008年11月降至穀底後,新出口訂單指數呈現出明顯的持續上升趨勢。消費的增長和出口的複蘇,無疑為我國經濟回升注入巨大的推動力。
宏觀經濟的回暖,將對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形成堅實基礎,必將提升市場的整體估值空間。分析人士指出,隨著貨幣政策的動態微調,預示資金麵最寬鬆的時候已經過去,資金供求會逐步回歸均衡。同時,流動性由主要通過資金供求關係直接提高股票價格,開始轉向流入實體經濟和大宗商品,透過通脹預期和企業盈利來間接影響股價。
資金依然保持充沛狀態
從目前情況看,全球央行為了保證經濟增長,都在堅定地保持寬鬆貨幣政策,繼續維持利率在低位不變,全球流動性依然保持非常充沛狀態。隨著中國經濟複蘇趨勢日益明確,二季度海外資金也呈現出加速流入中國市場的態勢。來自美國基金研究機構EPFR的統計顯示,二季度QFII淨流入中國股市資金規模創曆史新高,主流QFII合計淨流入36億美元。而據聯合證券測算,包含QFII在內,二季度約有超過1200億美元熱錢湧入中國,超越了2007年一季度732億美元的曆史高點。
從國內情況看,盡管去年11月份以來一路狂飆的“信貸快車”在7月份出現了轉彎,但值得關注的是,截至7月底,M2餘額為57.3萬億元,同比增長28.42%,但比6月末低0.03個百分點;M1餘額為19.59萬億元,同比增長26.37%,比6月末高1.6個百分點。一股份製銀行交易員指出,M2保持高增長,正好印證市場流動性仍然充裕,也說明央行並沒有進行流動性規模控製。
同時,新基金獲批的速度再度加快,同時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首發規模紀錄也再度創下2009年新高。據統計,7月份共有16隻基金結束募集,募集總金額超過500億元,這一募集水平創自去年來單月新基金募集金額的新高。更有消息稱,基金專戶“一對多”業務細則已經頒布,8月18日起施行。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QFII陣營繼續擴容,韓國投資信托運用株式會社的QFII資格。至此,今年已經有11家海外機構拿到QFII資格。拿到QFII資格的機構累計已經達86家。
正視通脹隱憂 防止階段性風險
樓市瘋狂正蔓延,通脹隱憂不能忽視。盡管7月份的CPI數據同比仍為負增長,但大宗商品價格——中國現貨鋼價目前已攀至去年10月來新高;房價已經連續5個月環比上漲,某些城市一手房均價已經超過上一輪周期的高峰。
諸多跡象顯示,市場階段性風險不可不防。
新股發行節奏明顯加快。繼中國建築、光大證券等大盤股之後,本周中小板也迎來了新股盛筵,共有4隻新股開始申購。在周一申購新世紀和光迅科技的資金還沒有解凍的情況下,博深工具和天潤曲軸周三就開始申購。新股發行節奏從過去的每周兩隻,加快到現在的每周四隻。加上創業板即將上市,將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
大幅反彈,帶來階段性估值壓力。A股從1664點起步,一路高歌猛進至3478點,整體漲幅已經超過100%,兩市總市值突破22萬億元,滬市平均市盈率從1664點時的不到15倍,大幅上升超過了28倍。更令人驚奇的是,滬深兩市八成個股股價已經實現了翻番,市場估值結構已經接近6124點的曆史水平。
另外,最近諸多坊間傳聞已被逐一澄清,但還是重擊了市場的信心,類似的短期風險不可不防。
總之,從“7·29”大跌,到“五連陰”陰跌,再到昨日暴跌,本輪A股單邊上行的格局已經被打破。不過,管理層多次表示將維穩貨幣政策,加之七月經濟數據的重磅出爐,經濟形勢繼續向好,以及資金麵的依然充沛,必將對市場的中長期走勢形成堅實有力的支撐。(證券日報 張曉峰)
充分調整後 後市行情不會寂寞
昨天大盤放量下跌,上證指數跌幅達4.66%,收出一根光頭實體較長的陰線。但從盤麵看,機構資金趁機“接貨”的跡象較為明顯,板塊仍有做多的動力,大盤充分調整後,依然具有一定的機會,建議關注股價、估值均較低的板塊。
機構資金逢低“接貨”
從盤麵觀察,在大盤恐慌性殺跌之際,成交量卻悄然放大,在指數單邊下跌的時候,多隻個股悄然漲停。我們注意到,周三成交量最大的時段正是大盤下跌最為凶猛之時,特別是14:30後出現一些大單接盤,顯示出機構資金正在逢低吸納,未來行情並不寂寞。
從基金倉位看,雖然大盤下跌凶猛,但基金倉位基本維持不變,指數下跌空間相對有限。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範圍的270 隻偏股型開放式基金最新的平均倉位為83.20%,其中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6.32%,比上周上升0.08%,顯示出一定的積極信號。剔除指數變化的影響,基金近5個交易日小幅加倉,偏股型基金平均加倉約0.5%,股票型基金主動加倉0.15%,混合型基金主動加倉0.92%。從具體基金看,上周主動加倉幅度在3%以上的基金有40 隻,主動減倉幅度在3%以上的基金僅28隻,顯示出機構資金逢低吸納的跡象較為明顯。
板塊仍有做多動力
從板塊輪動的角度看,雖然指數大跌,但漲停的個股依然有5隻,不少個股被大單封死漲停,表明板塊運作的資金依然非常活躍,不少基本麵較好、有業績提升預期的板塊依然具有機會。
從盤口觀察,大跌中表現較好的當屬醫藥板塊,在大盤下跌之際,多隻醫藥股漲停,成為弱市中搶眼的亮點,說明醫藥板塊的做多力量較為強勁。醫藥板塊中目前已公布半年報的上市公司有18 家,營業收入增長的有12 家,減少的有7 家,淨利潤增速最快地為234%,盈利增長真實的反映了經營狀況的改善。醫藥行業良好的基本麵依然不改,政府對醫藥行業的大力投入將充分釋放被壓抑的醫藥需求,醫藥行業將長期受益於醫改的推進。
除了醫藥板塊外,房地產板塊表現可圈可點,部分個股放量漲停,成為市場上的又一熱點。我們注意到,國際市場上,房地產業回暖趨勢非常明顯,二季度以來的很多重要指標都鼓舞人心,住房銷售和新開工都正在加速回暖。國內市場上,7月份市場成交量有所下滑,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經過前期的成交高峰後,一季度市場成交主要為前期壓抑的剛性需求消化,目前的成交則是正常需求與投資性需求的驅動。在土地市場上,進入7月份以來,各地土地成交創出新高,房地產行業PE、相對PE 均回落至均值以下。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板塊在大盤調整充分後依然具有一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