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下客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
個人資料
正文

壟斷軋空-保時捷增持逼死空頭zt

(2009-01-07 22:33:28) 下一個
看完這篇文章後先想了一個晚上,後來又想了一個禮拜
來源: 小山貓09-01-07 19:58:49

昨天有人臥軌,找出來分享:

保時捷增持逼死空頭 大眾汽車成做空者墳墓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引發全球股市雪崩,股市成為做空者的天堂,當全球的投資者都遭受損失的時候,做空基金卻獲得了巨額的暴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難得一見的“黑天鵝”竟然光臨了做空者,大眾汽車場外有限的流通股讓空頭無法回補到足夠的籌碼,最後不得不以數倍於成本的價格高位回補,數十億歐元的損失讓做空基金欲哭無淚。

  在空方的瘋狂回補推動下,大眾汽車的股價從200歐元附近飆升到1000歐元,其市值一度高達3700億美元,超過埃克森美孚的約343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

  很多在法蘭克福市場上交易的投資者們無法相信他們所看到的景象:大眾汽車最近的股價飆升使得德國這家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的股票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股票,股價史無前例的大幅反彈,兩天時間就上漲了一倍,當股價飆升時很多做空者尤其是對衝基金已經損失了幾十億歐元。

  據法蘭克福熟悉證券貸款的人說,雷曼兄弟的破產引起了借入賣空的熱潮。而前期市場傳出保時捷欲借金融危機吞並大眾汽車,賣空者預計一旦保時捷獲得了控製權,大眾汽車股價將下降。據DataExplorers統計,大約12.9%的大眾的普通股,也就是3790萬股股票,在10月23號時處於被貸出的狀態,這些貸出的股票主要用於賣空。這是德國DAX指數中30家成員中的最高賣空比例。

  保時捷買光市麵上的流通股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當這些賣空者在熊市中掙得不亦樂乎時,26號,保時捷公司宣布他們獲得了大眾汽車31.5%的股票期權,年底之前將會以現金購入大眾股份,使持股比例超過50%。根據保時捷的計劃,他們將在2009年繼續增持大眾汽車股權,使持股達到75%,完全掌控這家歐洲最大的汽車生產商。

  而此時正是賣空者從不斷縮小的股票池中買入股票以平倉的時候,市場上用於回補的股票突然不夠了。

  “能夠自由交易的大眾公司的普通股可能沒有了,因為大部分股票都在保時捷的手上。”摩根士丹利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到。而指數跟蹤基金也持有大眾汽車的股票,大眾是DAX指數最大的權重股,因此指數基金一定持有大眾汽車的部分股權。這也使得賣空者沒有可供購入回補倉位的股票。這導致了大眾股價翻倍。其股價周一跳升了309.15歐元,以147%的增幅,升至520歐元。

  無股可買 空方瘋狂拉高股價

  很多交易員對此非常憂慮:“這使我聯想起8年前的高科技泡沫,這對於任何公司的股價和整個德國股票指數來說都不是好事。”而這對於交易者來說更不是好消息,“這太瘋狂了,在一隻股票上的投機就會導致整個市場陷入混亂。”一位交易員說。據報道,相關基金已經出現了數十億歐元的損失,一些小型對衝基金可能破產倒閉。

  大眾股價周二盤中一度衝破1000歐元,收盤在945歐元,漲幅約82%。在股價當天“登頂”時,大眾市值約3700億美元,超過埃克森美孚的約343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貴的上市公司。

  “這是恐慌性的購買,而流通股不足把事情複雜化了”法蘭克福的一位分析師說,昨天他將大眾的股票評級從“減持”上調為“中性”。“我們對於保時捷的投資一無所知,在這些賣空的倉位平倉之前,我們都將看到大眾的股價上升。”

  “那些認為股價將下降的人,當經曆了股價50%的上漲後,就應該意識到市場流通量在縮緊了。“德國保時捷總部投資者關係部的經理FrankGaube說。

  保時捷有操縱股價嫌疑

  對於大眾股票的巨幅波動和基金的巨額損失,不少市場人士相當憤慨,認為保時捷在人為操縱市場。按照當地法律,對於用現金實行權是不需要預先披露的。

  “監管者需要去調查,”位於倫敦的WestLBMellon歐洲資產管理公司經理說,“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麽還不去調查,如果市場上有人為操作的案子,那麽這就是個典型!保時捷的建倉過程是非常模糊的。”

  周二,德國聯邦金融事務監督會表示在關注大眾股票的交易過程,他們正在分析大眾股票的交易,但是還沒有正式詢問是否有人為操作。但這周不可能有結果。

  大眾是德國藍籌股公司,其股價在法蘭克福股票交易所DAX指數中的權重達到17%。盡管當天交易所方麵表示無意對DAX進行調整,但該機構一名高層沃爾夫岡·格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這一權重比例應該盡快被調降。

  或許是出於市場和監管層麵的壓力,保時捷周三遞交德國證交所的聲明稱,該集團有意根據市場狀況為多達5%的大眾普通股設置對衝交易,此舉可能推動大眾普通股流動性上升。但是保時捷表示,依然堅持將增持大眾汽車持股比例至75%,且計劃繼續不斷在合理的經濟價格上買入大眾普通股。這一消息使得該股昨天開盤就下跌了46%,跌至510歐元。(每經記者劉建輝對本文也有幫助)



大眾股票暴漲暴跌 軋空風波震驚歐洲

因為大眾汽車一隻股票的暴漲暴跌,德國乃至整個歐洲股市過去兩天被攪得天翻地覆。

  由於目前的大股東保時捷公司上周日意外披露已大舉增持大眾的股份,這隻在之前被大量做空的股票本周前兩個交易日連續飆升,漲幅高達147%和82%,股價最高超過1000歐元。其市值一度高達3700億美元,趕超埃克森美孚,躍居全球市值最大上市公司。

  由於此前機構和散戶大量做空大眾的股票,突然的上漲令人猝不及防,許多機構不得不高位買入平倉,其中的一些公司甚至因為這筆交易的巨虧麵臨破產。大眾股價的暴漲源自其目前的大股東保時捷的一則意外信息披露,該公司此前已持有大眾42.6%的普通股。26日,保時捷出人意料地披露,公司又擁有了相當於大眾31.5%股份的期權,有望最終將持股比例提升至75%。公司稱,公布最新持股消息的目的是:“讓賣空者有機會慢慢平倉,從而降低風險。”

  在此之前,大眾一直是德國證交所所有上市公司中被做空的頭號目標。統計顯示,截至上月,大眾汽車約15%的普通股被出借,大多用於賣空。本月20日,大眾股價暴跌23%,創近20年來最大跌幅,主要因為投資人看空該公司前景。

  不過,保時捷的公告並未真正降低賣空投資人的風險,反而誘發了“軋空”行情,令不少人損失慘重。“軋空”通常是指因股票供應不足引發的股價上漲,這種情況較多發生於一些流通盤較小的股票,一旦股價在短期內突然大漲,可能迫使更多做空者買入平倉,進而推動價格進一步走高。

  如果保時捷全部行使75%的認購,加上大眾第二大股東德國下薩克森州政府控製的20%股份,市場上可流通的大眾股票目前占比僅6%左右。

  有消息稱,因為被迫高位平倉而遭受巨額虧損,一些此前做空大眾股票的對衝基金已瀕臨破產。不少人則對保時捷公司的“暗箱操作”行為提出質疑,並敦促當局改進監管。

不過,保時捷公司並不認為自身存在違規行為。因為依據德國相關證券監管規定,在衍生品以現金方式結算、不發生股票交割的情況下,公司沒有義務披露此類頭寸,並稱“該負責任的是那些投入大筆資金針對大眾股價進行投機賣空的人。”不過,德國證券監管當局依然表示,要對大眾股價的異常波動展開調查,以查明是否存在內部交易或者市場操縱行為。

  因為權重較大的關係,大眾周二的大漲使得法蘭克福股指當天表現明顯強於地區其他股市。法蘭克福股市周二飆升9.9%,而英國和法國股市漲幅不到2%。德國證交所隨即宣布下調對大眾股票的權重,而納入了大眾汽車股票的一些泛歐洲股價指數也隨即作出調整,下調大眾的權重。

  麵臨外界的指責,保時捷公司29日緊急宣布,將通過相關交易向市場釋出5%的大眾普通股,以增加市場供應,平抑股價波動。該消息公布後,保時捷的股價昨日盤中飆升43%,創12年來最大升幅;而大眾股價則一度重挫48%。

  受大眾股價下跌拖累,昨日法蘭克福股市在歐洲各大股市中墊底。至中盤,法蘭克福基準股指下跌逾1%,而倫敦和巴黎股市分別大漲5.6%和7.1%。

大眾股價兩日漲4倍 對衝基金做空巨虧380億美元

要問這兩天全球最牛氣衝天的股票是哪隻,答案非“大眾汽車”(Volkswagen AG)莫屬。這家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本周一、周二僅兩個交易日股價狂漲了近4倍,竟然一度躍居全球市值第一。

  然而,要問這兩天最讓機構投資者痛心流淚的股票是哪隻,答案也非“大眾汽車”莫屬。幾乎有100多隻對衝基金因為集體做空,而在這場大眾股價盛宴中巨虧近400億美元。

  股價兩天漲4倍

事情起因來自於保時捷公司的一紙增持公告。上周日,保時捷披露稱已將其在大眾的持股數從31.5%增至42.6%,並還取得了另外31.5%的認購權,這也就意味著保時捷將掌控大眾約75%的股權。

  此舉大大出乎市場預料,顯然保時捷對大眾的興趣之大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包括經驗老到的對衝基金交易員們。由於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汽車業已被大多數分析師認為將首當其衝,包括大眾在內的汽車股成為做空的首選對象。

  然而,“悲劇”發生了。周一,也就是在保時捷發布公告的後一天,大眾股價立即從上周末收盤的210歐元飆升至518歐元,漲幅147%。周二,“發了瘋”的大眾再度上揚77%,收於918歐元,而盤中更是摸高1005歐元,市值一度超過埃克森美孚躥至全球第一。

基金兩天虧380億美元

  大眾股價飆漲帶來的不是喝彩聲,相反卻是一片恐慌——來自那些“押錯注”做空大眾,賭其股價跌的投資者。事實上大眾股價的“無厘頭”飆升,很大程度上正是這些做空者不顧一切地“空頭回補”所致。

  但是,損失已不可避免,其中尤以對衝基金虧損最為慘重。據業內人士粗略估計,有超過100家對衝基金事前做空大眾,由此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380億美元。

  一家大型對衝基金的經理表示:“損失將極大。雖然我不認為這會導致一家大基金倒閉,但很可能會讓一些小基金破產。”

  綠光資本(Greenlight)或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基金在周二大眾股價飆升後蒙受了巨大損失。值得關注的是,綠光資本的基金經理David Einhorn此前正是在做空雷曼兄弟中一舉成名,而這次卻“老馬失蹄”。

  據業內人士稱,大眾是許多對衝基金尋求套利的對象。調研公司Data Explorers的數據顯示,大眾有約13%的股份被借出做空,這個比例是德國大型公司中最高的。

風雲:既然限空令不能阻止空頭們的瘋狂作空,那麽用死多頭收購某個股票的所有流通股逼迫空頭無股可補,使得他們巨額虧損,這樣的教訓對融券作空者的教訓是一輩子的...華爾街有句話::“賣空要麽賠本買進,要麽不買去坐牢。"

這則消息應該成為10月最有趣的新聞. 在大家都為全球經濟擔憂,各個公司股價大跌,融券作空者沾沾自喜之際,這則新聞突然令人耳目一新.原來還可以用這種手段教訓惡意作空者呀....要是某天美國人發現某個股票被外國人刻意作空,(比如傳言要破產的某個公司)美國的金融大佬突然反手壟斷了所有的流通股,那些作空的家夥會是什麽表情呢?有趣!!!



附文: 華爾街上的壟斷

法國人喜歡說,發生變化的事情越多,他們就越是維持原裝。法國人從來沒有因為自由市場而聞名於世,但是他們這條出名的諺語卻道破了天機。用於規範市場的經濟學原理不可能改變,古往今來,商人們總是使用相同的策略和手段在尋求財富。他們有時候能夠成功,有時候回失敗。但是,市場就像密西西比河一樣,總是川流不息。
最讓人心動——可能也是回報最豐厚的——市場策略通常是壟斷。一位商業壟斷市場,是指他擁有市場上某種商品——不論是公司股票、黃金還是豬肉——所有的貨源,任何購買者都必須向他購買,否則就隻好將就。壟斷者能夠獲取高額回報的原因是賣空者們通常沒有這些東西就不行。
賣空者一般要通過降低價格獲利。為達到目的,他出售不是自己擁有的商品,向客戶承諾在將來的某個時間送貨上門,然後以更低的價格從別人處購買給客戶,從中賺取價差。在成功的壟斷行為中,賣空者發現——通常發現得太遲了——他們售出的商品,已經被買家全部擁有。這樣,他們為了準時交貨,就不得不首先按照買家開出的任何價格購買這些商品。這就印證了華爾街的那句話:“賣空要麽賠本買進,要麽不買去坐牢。”若能真正實現壟斷,賣空者就會受到擠壓,陷入財政危機——一種讓人心驚肉跳,通常會嘈雜喧嘩、令有識之士感到棘手的事情。
但是,要真正實現壟斷非常困難。不論以任何種方式,必須要買斷所有的供給或者抑製供給,同時還要防止被別人發覺而逃出陷阱,或者把價格哄抬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因此,要成功地實現壟斷需要運氣、技能、膽識和大量的資金來源。盡管困難重重,但古往今來,仍不乏有人願意鋌而走險嚐試一番。
在紐約,第一次壟斷發生在1666年,當時紐約隻有44年的曆史,華爾街還不是金融中心,隻是北部的防禦要塞。是年,弗雷德裏克?菲利普斯壟斷了貝殼串珠市場。菲利普斯於1626年出生於荷蘭,1647年隨父親移民到新阿姆斯特丹。作為木匠,1652年他的確參與了建造了當時的城牆,華爾街也因此得名(英語中Wall Steet中的wall原意為城牆)。
菲利普斯不久便放棄木匠的工作。作為一位有才華、有雄心的年輕人,他很快走上了一條快速致富的捷徑:與一位富有的寡婦結婚。由於有妻子的財富做堅強的後盾,他開始與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島人以及荷蘭人做生意。
印第安人提供的獸皮是17世紀紐約經濟的主要支柱。在交易中,他們不想用金銀來做交換,而且用他們認為是真正貨幣的貝殼串珠。貝殼串珠是用蛤殼作成管狀孔珠,通常被串在一起,組成精美圖案。1650年,6顆白珍珠或3顆黑珍珠價值荷蘭斯托弗(等於1/20基而德,1斯托弗實際上等於荷蘭的五分鎳幣)。
不幸的是,貝殼串珠遇到了通貨膨脹,到1659年1斯托弗可以買到16顆白珠。這不僅大大提高了購買獸皮的成本,而且於當時的移民和印地安人在日常交易中用貝殼串珠作貨幣,因此對當地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總督彼得?斯特弗桑特嚐試了一些如價格控製等政府通用的措施,但效果很一般,因為人們根本不理睬價格控製。
此時,弗雷得裏克?菲利普斯擁有新婚妻子提供的充足資本,開始大量收購串珠,儲藏在木桶裏,使之退出流通領域。很快控製了貝殼串珠市場,輕而易舉地大副度提高了串珠價格。到1666年他隻用3顆白珠就可以換到1斯托弗。
中央銀行的概念直到18世紀才出現。但是弗雷德裏克?菲利普斯在17世紀中葉實際上扮演了中央銀行的角色,控製了貨幣的供給,毫無疑問,他從中發了大財。由於能夠控製與遠在東印度群島和馬達加斯加的人進行貿易,他將繼續成為殖民地上最富有的公民(這絕非偶然,因為他後來又與一位富有的寡婦結婚了)。
隨著華爾街金融市場規模和範圍的擴大,壟斷市場的行為也隨之增加。到19世紀中期,對於一位狂熱的投機主義者來說,當時仿佛是“這些奇跡的現象幾乎每個星期都要重現一次”。商船隊隊長科尼利厄斯?範德比爾特依靠12個月內兩次壟斷哈萊姆鐵路公司的股票和一次壟斷哈得孫灣鐵路公司的股票而在華爾街建立了不朽的聲名。也許在華爾街曆史上最著名的壟斷事件是1869年傑伊?古德和吉姆?菲斯克幾乎壟斷了當時的黃金市場。
但是隨著股票發行規模的擴大,壟斷某種商品需要的資本也隨之增多,壟斷行為開始減少。紐約股票交易上發生的最後一次壟斷行為是在1923年。當時,由於有很多管製措施,他們不是製止,就是堅決反對壟斷,所以將來也不大可能再出現壟斷。
然而,即便是壟斷在股票交易所絕跡,也不諱完全從華爾街消失。1980年納爾遜?邦克?亨特和他的弟弟威廉?赫伯特?亨特試圖壟斷白銀市場時,的確是華爾街出現的最大壟斷之一。
與黃金不同,白銀有很多工業用途,尤其在電子和攝影業。所以,除用於鑄幣之外,對這種金屬的需求仍然很大。但是,由於被用作貨幣,美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把白銀的價格規定在12.5美元1盎司。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於需求量激增,加之全球生產滯緩,政府發現無法繼續執行這一政策。
實際上,美國是被迫放棄使用銀本位製的。財政部召回已發行的一美元的銀元券,降低或消除鑄幣的含銀量。(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銀幣自然很快消亡,幾乎在一夜之間,原來的銀幣在流通領域消失殆盡。)
20世紀70年代早期,邦克?亨特認為自己發現了白銀市場中的機會,就像弗雷德裏克?菲利普斯當年發現可用串珠賺大錢一樣。當時,通貨膨脹持續攀升,這一位著美元貶值的時候,即便在不考慮需求仍然大於供給的情形下,金銀的價格仍有可能上升。
由於當時在美國個人持有金條是違法行為,所以亨特轉而尋求白銀。作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富豪之一,他大量地購買白銀,幾乎在單槍匹馬的情況下,使白銀的價格翻了一番,從1盎司3.27美元上升至6.7美元。與絕大多數的商品交易商不同,他動用轉移的手法使白銀從市場上消失。這種做法與300年前菲利普斯使用的招數一模一樣。
截至1979年,亨特兄弟囤積了的大量的白銀,估計有2000萬盎司,據認為大致上等於當時流通的白銀總量。隨著市場上用於交易的白銀數量劇減,在整個這一年中,白銀的價格都在漲價。一時間,蒂法尼珠寶店為了對所有的銀飾商品重新定價,甚至被迫讓銀飾部停業。
1979年底,賣空基本上在白銀市場中消失,而賣空者為了補齊空頭淨額以便完成合約,被迫高價購買,這樣就增大了亨特麵臨的業已很大的購買壓力。1980年1月初,白銀價格漲至每盎司50。06美元,同期黃金和白銀的價格也同樣驟然上漲。亨特兄弟囤積的白銀總價格為100億美元。華爾街上
近60年來最大的一起壟斷仿佛很快就會發生。
但是,所有未遂壟斷可能的問題使這次壟斷夭折,同時給亨特兄弟帶來了致命的打擊。他們用白銀作為抵押舉行債數千萬美元。由於利率高達19%,龐大的利息支出,對於亨特兄弟這樣的富豪來說,也會感到害怕。
與100年前的黃金壟斷如出一轍美國財政部可以隨時介入粉碎亨特兄弟的壟斷意圖。政府手中持有大量的銀條和未發行流通的銀元。
最後,隨著銀價上漲至十年前的10多倍時,很多由於虧損關閉已久的銀礦又能夠獲得豐富的利潤,重新開業。同樣的,美國居民也在家裏翻箱倒櫃,找出了大量家用銀器。已經棄用的銀幣中所含銀的價值也超出了銀幣本身的麵值,人們看到有利可圖,便在市場上出售手中的含銀物品。同時,成千上萬的美國家庭也發現了這一天賜良機,決定把祖輩留下來的外形醜陋的銀製茶具兌換成現鈔。沒有人知曉有多少噸維多利亞時代的銀器被熔煉那到市場上來流通。
隨著市場上白銀的供應大幅上升,而亨特兄弟時間上成為當時的唯一買主,銀價最終崩潰。亨特兄弟為了保持銀的高價位,被迫不停地舉債,即使他們有萬貫家財也不堪重負。而由當時向亨特兄弟發放了高達8000萬美元的貸款,相當於此前兩個月全國發放貸款總額的10%,向其貸款的主要銀行和經紀行業也猶如鼎魚幕燕。
1980年3月,銀價降到每盎司40美元,並且仍然在持續下滑。3月27日,當亨特兄弟再次辦理抵押貸款無法支付保證金時,壟斷宣告崩潰。經紀商們走投無路,開始背叛他們,恐慌籠罩在整個華爾街。白銀的股價急劇下跌,在一天之內竟然下跌了50%,到每股10.82美元。“白銀的黑色星期四”過後,亨特兄弟10億美元的財富也付諸東流。
為了防止這種恐慌演變成全國範圍內金融係統的災難,美國主要銀行和美聯儲聯手采取緊急措施。第二天華爾街的股價迅速止跌回升,市場恢複正常。要不是亨特兄弟,事情會變得更糟。由於當時的銀價還算是保持平衡,所以銀行家和經紀人重新調整了他們的貸款,允許他們在10年內還清借款。再20世紀80年代的整個10年中,隨著產量激增,白銀的需求整體不旺。在這期間,銀價緩慢下滑,亨特兄弟的財務狀況也每況愈下。他們於1987年被迫提出申請,要求對債權人事實保護。
弗雷德裏克?菲利普斯來到華爾街時隻是一名木匠,由於推測準確,去世時成為紐約最富有的人。而亨特兄弟來到華爾街時已經是得克薩斯州的第一富豪,由於預測錯誤而破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