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下客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
個人資料
正文

我為何曾經說:國內的券商也很壞!看看他們都做過什麽!

(2008-10-25 12:55:59) 下一個
我為何曾經說:國內的券商也很壞!看看他們都做過什麽!
很早,我在和國內券商打交道時發現他們簡直就是把你的錢當自己的錢似的.我朋友的帳戶一兩年沒發出任何買賣指令,結果卻偶然發現帳戶裏多出股票來.質問券商(銀河證券),券商強詞奪理:你的股票不是掙錢呢嗎?原來,券商自己在他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利用了他們的帳戶和資金去打新股!!!目的隻為了自己賺那點手續費,將新股下跌帶來的風險留給了客戶!!!朋友特心寒,問我:這些人膽子真大,虧了錢怎麽辦?我的答案很簡單:虧了拿他們自己的錢去填!券商有錢.實在沒錢,拆東牆補西牆也要填.這對話發生在2004年左右,直到去年還有新股民入市資金幾天後被劃走的報道.其他我也不想多說,我自己也有國內開戶券商兩年後回去連券商屍首都找不到的經曆(所幸大部分錢已隨身轉走,虧一點罷了).
今天偶然讀這段報道,勾起回憶,讓DQ故友見識見識.不代表本人對A股後市的看法.
畢竟現在國內也在改善發展中,隻是我的經驗告訴我將A股票帳戶置之不理是有風險的,你不知道他過段時間是要關門還是要換地還是改名....
再次聲明:讓DQ故友見識見識.不代表本人對A股後市的看法.


●2008-10-20 券商規範發展述評之三 監管為創新提供動力(中國證券報)
通過綜合治理,證券公司曆史風險被化解;建立了以淨資本為核心的風險
預警和動態監管模式,防範出現新的風險。五年來,監管部門建立健全了證券
公司監管基礎製度,在支持證券公司產品和業務創新的同時,嚴格堅持風險可
測、可控、可承受的原則。
 綜合治理 化解老風險
 2005年7月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證監會擬定的《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
方案》,提出風險處置、日常監管和推進行業發展三管齊下,全麵展開對證券
公司的綜合治理。
 “當時證券市場處於下跌通道中,整個證券業在經曆資本市場建立初期的
狂熱後,高利潤、高投機與高風險的業務格局正接受市場行情低迷的考驗,大
浪退去後的險灘礁石逐漸暴露,直至引發行業危機,直接促成了監管部門關於
綜合治理的想法。”業界人士回憶說,券商綜合治理的構想最初始於2003年8月
證監會召開的 “證券公司規範發展座談會”。會上對券商提出“三大鐵律”,
即嚴禁挪用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嚴禁挪用客戶委托管理的資產,嚴禁挪用客戶
托管的債券。


 通過摸底發現,在開展券商綜合治理之前,證券行業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缺
口達640億元,違規資產管理金額達1853億元,挪用經紀客戶債券134億元,股
東占款195億元;超比例持股99隻,賬外經營1050億元;84家公司存在1648億元
流動性缺口,其中,34家公司的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
 證券業在陣痛中重生。
 在綜合治理期間,證監會累計處置了南方、閩發、大鵬、德恒等31家高風險
公司,清理賬戶1153萬個,19家公司被責令關閉,7家公司被撤銷,4家公司被撤銷
業務許可,14家公司和9家營業部被暫停業務,一批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司及其責任
人被移送公安、司法部門調查。在處置高風險公司的同時,證監會指導、支持有
關方麵對27家風險公司實施了重組,使其達到持續經營的標準。
 通過整改和處置,目前104家正常經營的證券公司各項風險控製指標均已達
到規定標準。證券公司挪用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違規資產管理、挪用客戶債券
和股東占款、超比例持股等長期積累形成的巨大風險在全行業得以化解,流動性
缺口問題全部解決,賬外經營已全部清理或納入賬內反映。
 綜合治理以後,證券公司的盈利能力大為增強,在治理收官之年的2007年
底,106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利潤1911億元,總資產達到17313億元。


 動態監控 預防新風險
 如果說,通過券商綜合治理,處理和化解了證券行業的曆史遺留問題和曆
史風險,那麽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監管體係,防止出現新問題、新風險,則進
一步考驗著監管部門的智慧。
 證監會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以淨資本為核心的風險預警和動態監管模式,當
證券公司的淨資本低於規定標準時,限製或撤銷其有關業務許可。通俗地說,
這一套對證券公司以淨資本為核心的全新的分類監管模式,就是讓證券公司“
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今年上半年修改的《證券公司風險控製指標管理辦法》
規定,證券公司自營股票、權證、股票型基金等權益類證券的合計額不得超過
淨資本的100%。這就在業務規模和負債方麵都給券商的自營限度畫上剛性的硬
框框,讓其自有資本金完全抵禦住市場的波動,有效控製風險。
 目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風暴越演越烈,貝爾斯登、雷曼兄弟
等“百年老店”一家一家地倒閉,而國內證券公司沒有一家出事,沒有因為過
山車般的股市行情和國際金融風暴傷及筋骨,破解了“一輪大行情後倒下一批
”的魔咒。
 分析人士認為,引起美國大投行倒閉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華爾街的金
融家們在2004年說服監管者取消了15倍的杠杆比例限製,淨資產的多少不再製
約投行業務的規模,“錢不夠就借”,杠杆比率一再提高,從而積累了巨大的
風險。雷曼兄弟宣布進入破產保護時,其負債高達6130億美元,而淨資產隻有
260億美元。據瑞銀統計,美林的杠杆率從2003年的15倍飆升至2007年的28倍,
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攀升至33倍,高盛也達到28倍。
 我國證券公司在以淨資本為核心的監管模式下,大部分券商自營業務比例
都得以有效收縮。實際上,今年以來,除少數幾家風格略顯激進的券商外,多
數券商自營比例都不高。進入三季度,有數據顯示,證券公司自營資金占淨資
本的比例平均隻有三成左右。手握現金使得國內券商們能夠從容應對市場的急
劇變化。
 推進創新 提升券業競爭力
 “證監會將積極支持治理結構完善,內控健全、淨資本等指標符合監管要
求的證券公司進行組織結構、經營方式以及產品等方麵的創新。同時,也將進
一步改革行政審批製度,簡化行政審批,不斷修訂政策法規,革除束縛證券公
司創新發展的法規、政策,製定有利於創新業務的新的風險監控政策措施,使
創新能夠在有利於市場發展、最大限度保護各市場主體利益的框架內有序進行
。”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早在2003年8月的“證券公司規範發展座談會”上就提出
,大力支持證券公司進行創新。
 這是因為,監管並不是一味地束縛證券公司的“手腳”,相反,監管要為
創新提供空間、提供動力、提供保證。
 經過三年綜合治理,30多家問題券商被關閉的同時,一批優質券商脫穎而
出,29家證券公司被評為創新類券商,31家證券公司被評為規範類券商。在監
管部門的鼓勵和支持下,這些證券公司積極進行業務創新,推出了集合資產管
理計劃、外匯資產管理專項理財計劃、資產證券化等新業務、新產品,融資融
券也已破題。優質證券公司正在從依賴傭金收入轉向爭取多種形式增值服務的
收費收入,逐步走出“靠天吃飯”的局麵。
 “隻有那些以專業能力賺取合理、合法、合規的‘善錢’的公司,才能形
成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最終生存下來並成為市場的主流。” 監管部門
負責人指出,創新是實現證券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原動力。
_:mad: _:mad: _:ma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