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下客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
個人資料
正文

誰說權證一定要注銷?看看不同的說法,然後大舉介入.

(2007-06-17 17:52:30) 下一個
認沽權證:繼續演繹火中取栗的瘋狂!

  股票印花稅上調半個月後,一位權證投資人士講述自己近期的投資故事
  
  “自從5月30日印花稅上調以來,我參與買賣招行沽權(580997.SH)不下40次,盈虧次數大致是六四開,但昨天最後結算,初期投入的總資金已經翻了兩倍有餘。”專業權證投資人士陳克升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股市前期的一輪淩厲下跌攻勢中,陳克升和大多數股民一樣在股票上連續吃了幾個跌停板,但由於炒作沽權大獲全勝,他的收益在覆蓋了虧損之後還遠遠超越了大多數投資者。

  “我把這個操作思路稱為對衝風險。當所有的參與者都知道它沒有任何價值時,所有的參與行為都可視為理性,換個角度看它也就沒有多大風險了,隻是作為純粹投機炒作的籌碼和工具。這也正是我為什麽一向竭力主張遠離沽權,這一次卻重倉參與的原因。”

  5月30日,同許多股民一樣毫無思想準備的陳克升一打開電腦就發現滿盤皆綠,“而且這天我恰好睡了個懶覺,等爬起來發現自己的股票都已經被牢牢封死跌停,連前麵的反彈機會都錯過了,當時還不知道有印花稅上調的消息。後來查閱各大網站才知道出了大利空,我當時的感覺就是股市見頂了。”

  這時陳克升打開權證排行榜,發現沽權正在逆勢上揚,“重要的是資金正在以數倍的速度流入,而且這次沽權是集體出動,有明顯的群體效應。於是我就選定了價格相對最低的招行沽權。另外有一個原因,就是權證都不收印花稅,在非常時期這也能成為投機資金流入的一個重要理由。

  這時招行沽權已經漲了將近20%,但陳克升從其價升量漲的比例關係推斷目標位還遠遠沒有到,“我是在0.450~0.460元突破前位時大舉進入的,而且愈漲愈買,結果在0.750元高位下探後於0.700元附近低掛單全部賣出,一單就賺了將近45%。這一筆盈利就把我當天在股票上的虧損全部補了回來還有盈餘。”

  這也是當日招行沽權最大的一輪升幅,它隨後便開始震蕩走低,尾市更一路下滑,在震蕩高位參與的投機者大多成為當日的買單人。

  第二天,繼續緊盯招行沽權的陳克升在開盤的一波升勢中又賺了將近30%,雖然在隨後的幾次參與中回吐10%,但這一天又成為他以收益覆蓋虧損的典型戰例,“由於過分集中精力於招行沽權,我無暇顧及股票,結果又結結實實吃了一個跌停。”

  6月8日招行沽權又出現了陳克升熟悉的漲升模式,“簡而言之就是高開高走回探不破均價並迅速創新高,同時量能均勻放大,整個過程越流暢、越和諧,後麵的目標位越高。”這一天他大賺了50%。

  “6月11日前我看了一下各大權證論壇,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在列出種種理由說明招行沽權風險巨大,即將見頂下跌。但我從開盤幾分鍾的情況看,這一權證沒有絲毫資金流出及走弱的跡象,我馬上感覺到人人都認為自己看準的方向很可能是反的,一旦主力反預期操作,反而說明他們誌向高遠。於是便決心以2/3倉位繼續參與,而這一次又沒有讓我失望。”

  憑著自己對權證漲跌模式的豐富經驗,陳克升成為此輪印花稅上調而導致的調整行情中最大的贏家之一,“當然我還是恪守自己規定的許多紀律的,比如6月13日這天招行沽權開盤不久就翻綠並跌破均價,全天幾乎所有時間都在‘下半球’運行,這一天我是絕對不可能進場的。而且權證在均價附近橫盤的行情我也從不參與,此外一旦被套3%~5%一般我就馬上殺跌止損了。諸如此類的‘21條軍規’可以幫助我規避許多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他表示,雖然招行沽權在此輪行情中出現了令人瞠目結舌的10多倍漲幅,但真正能夠大幅獲利的人還不多,甚至有些參與者還出現了虧損,“漲得快跌得也快,看上去漲幅巨大,但很多時候你進去晚一點或出來慢一點後果可能就不堪設想,因為漲升中出現20%~30%的回調比比皆是,相信沒有人能夠承受得住。我一般是開盤稍作觀察後馬上選擇是否介入,吃到一段一下探就退出,一般到了下午獲利機會就非常渺少了。”

  招行沽權從5月28日最低價漲到6月12日最高價4.949元,12個交易日最大漲幅將近1375%,上交所為此特別發布風險提示。而伴隨著巨幅上漲的是券商的不斷創設,關於是否存在“通過炒高全價逼空券商使之被迫高價回購注銷”的說法也成為某些炒作招行沽權一族的一個理直氣壯的說法。

  陳克升卻認為這隻是一個炒作的幌子,“據我所知創設權證到期並沒有強製注銷要求。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已經到期的認沽權證的未注銷創設餘額:如,滬場權證,到期未注銷餘額是800萬份;包鋼認沽權證,到期未注銷餘額是2100萬份;原水認沽權證,到期未注銷餘額是4400萬份;萬華認沽權證,到期未注銷餘額是9400萬份;雅戈爾認沽權證,到期未注銷餘額是4300萬份;海爾認沽權證,到期未注銷餘額是5300萬份;茅台認沽權證,到期未注銷餘額是8100萬份。”

  “因此券商並沒有回購注銷壓力,未來仍可能有大量券商選擇創設該沽權。4月17日之前券商創設了(剔除後來注銷的)24800萬份,凍結券商資金約為13.59億元(24800萬×5.48元行權價)。這部分資金在此後大盤約30%的上漲幅度中踏空,其時間成本是比較高的,這才是招行沽權此輪上漲的最大動力。”

  “所以我認為券商應該是此輪炒作招行沽權的最大參與及推動力量。日後的招行沽權表現完全取決於券商的意願和利益要求。需要強調的是,現在的沽權全是價外權證,沽權的時間價值也幾乎等於零,因此沽權現在看還是一張廢紙。我建議大家可以逐漸遠離。”陳克升最後強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