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自己的付出到正式領取人家發放的薪水,這個過程和關係,對於個人而言,就是工作掙錢,從勞資雙方的角度來看,正規的說應該是雇用。
這裡的敘事反一個角度,以自己為主,雖然給薪水的一方是資,自己是勞,但我且以雇用資方為敘事的基調。
第一次雇用,發生在大學畢業後,國家將我作為勞工分配給了資方,不存在選擇,就那樣按部就班。第一次領取薪水的地方叫單位,它是一家中央部屬設計院,給我的勞務費,叫實習生工資、助理工程師工資、工程師工資,除去工會會員費、獨生子女儲蓄費、職工宿舍房租、水、電、氣使用費扣款,並無其他稅賦。
可見薪酬數是有變化的,不全是自然而然上升,有時要爭,爭得頭破血流。因為“仕途”多揣,自尊與自信都受挫折,痛下決心,永遠、徹底離開此地(國家),便解雇了設計院,踏上往西洋的航班。
第二次有人給錢,是美國大學的餐廳服務公司,校園內乾廚房雜活,政府規定的最低時薪,每月領兩張支票,按規定交所得稅。第一次主動有選擇的雇用資方,第一次領取支付人姓名為自己的支票憑證。學業期雖然未滿,但暑期離開工作地,雇用關係自動結束,沒有解雇與被解雇發生。
第三次雇用關係,發生在校期間,小小中餐館發的是現金,店東之一生子,臨時雇用,孩子滿月後,我第一次被解雇。
第四次主動雇用一家位於紐約上州的中餐館,工作是開車送外賣,資方付現金,顧客的小費也是現金。工作內容與過程中起衝突,不自願被解雇,這是第二次。
第五次領人家的薪水,也是紐約上州一家更大的中餐館,工作性質相同,報酬方式與來源也相同。不同的是,我解雇了資方,因為要離開紐約,回原學校完成學業。
第五次新職,自己所在的學校,實驗室助理,幫助學生和教授使用計算機軟硬件,管理設備,領學校時薪支票,約高於最低工資 20%。畢業回歸工程界赴新,雇用關係因離校而停止,無解雇誰的說法。
第六次雇用第一家美國公司,雖然是工程師工作,可恰巧仍然是時薪,因為比年薪更劃算的緣故,便選擇了時薪而不是年薪,尤其計算加班費時,這是最好的選擇。工作三年,人脈積累,美國工程實踐,英語語言能力,工卡、綠卡,該辦的事都辦了,因為想試大公司,便在有新職在手的情況下,碗謝了老闆的慰留,解雇了這家我最感激的公司。
第七次雇用美國大公司,過足大公司職員的癮,使用公司福利,獲得美國職業工程師執照,偶然機會,在沒有主動申請求職的情況下,獲得另一漲工資的新公司職位,因為工作內容也更具挑戰性,服務三年後,解雇該公司,另啓新程,居然無意中躲過二年後該公司的大裁員。
第八次選擇,雇用了一家規模不小的 IT 公司,無意該行業發展卻入職該公司純屬偶然。公司打算開避軟件應用項目的工作內容,是當初雇用這個資本家的動機,因為公司銷售向潛在客戶吹完牛後,我們就出麵了,從了解客戶應用需要,撰寫合同及規範,到組建軟件開發團隊完全產品,直至客戶現場實施、調試和驗收,再以培訓結尾,一條龍地,親自指揮,親自布署,親自參與,成就感十足。
公司打算回歸核心市場,隨著新首席執行官的易人,變成信息技術為單一方向的政策,讓我謀生退意,雖然老板們已經為我轉向公司新領域的前途,鋪就自己走上去的路,但畢竟不是自己心儀的事業。解雇這家公司,其實是遲早的事。心思一動,結果就有了,從入職到解雇它,剛好一年光景。
第九次雇用的公司,並不是最心儀的公司,因為年輕氣盛,總認為自己了不起,對於機械行業一直不屑一顧。接受這家公司完全是受不折騰的胡(錦濤)式理論影響,暫時離開上家公司的權日之計。漂亮公司總部大樓且離家歩行距離,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的決定。
上班第一天,有關一位前輩來歡迎我時,說的一句話一直沒忘,因為它竟然預告了我的將來,雖然當時根本沒有意識到。他說:
“小夥子(我看起來那麼年輕嗎 ?是時我已經乾工程師近二十年)好好珍惜這份工作吧,它將為你掙得這一輩子最多的錢。”
一入職我就在公司內部找自己比較滿意的職位.頭兩年,簡歷投了少說不下二十幾個職位,頂頭上司從來不耽心,由我去,從來不難為我,就是很多麵試自己都覺得手到擒來,結果總是沒有 offer,很多年後我才知道,老闆吃準我了,他資歷老,在公司內人緣廣,別的老闆搶不過他,是他擋下了所有的 offer,事實證明,他是我職業生涯的貴人,直到他退休,我們關係,於公於私都非常好,這位老人曾經作為美軍參加韓戰,到過亞洲,退伍後又在美國國民警衛隊乾過,後來才來民用大公司,資歷、閱歷,經歷都異常豐富,遠非我這毛頭“小夥”可以理解。
Anyway,目前這家公司,我已經乾二十五個年頭了,退休肯定也是在這裡了,基本上不會有被解雇的機會了。
反觀自己一生領人家薪水,提供自己的技能,隻有這九處,隻有兩家中餐館,在我最需要錢財的時候,非自願性地被解雇過。感謝上帝,自己的職業生涯,還算一帆風順,我們一輩子都要感恩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