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06 (5)
2007 (27)
2008 (14)
2009 (4)
2010 (3)
2011 (6)
2012 (3)
2014 (63)
2015 (55)
2016 (16)
2017 (19)
2018 (11)
2019 (9)
2020 (4)
2021 (9)
2022 (132)
2023 (284)
2024 (72)
老爺子真不容易,不服不行! 我相信他就是那位要今天群...
沙發!好久不見!
好聽!問候車城,祝車城周末愉快!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在家閒的,門口的...
視頻做得太棒了,好聽!:)
回複 '風中的葦絮' 的評論 : 葦絮好,鉛筆畫,給人唯...
車城兄你好嗎?哪裏找到的這麽漂亮的圖片的?真的是第...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沈香,這麼忙還記著俺。...
車城好,好久不見,甚是想念! 沈香離開這幾個月裏...
高舉上手 極力讚同樓主好文! Trump 2024!
2013年9月15日 -- 16日
天氣依然晴好,今天準備參觀華盛頓國家教堂(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和美麗的喬治城(Georgetown)。有人說:“一個國家需要靈魂,一個民族需要精神,一個人需要心的故鄉”,而華盛頓最能觸摸到美國這個民族心靈的景觀是阿靈頓國家公墓和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昨天我們已經看過了阿靈頓國家公墓,無論墓園莊嚴肅穆的氣氛、靜謐清幽的環境,還是對人生而平等、死而平等精神的體現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今天我們要去的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是美國人體現國家靈魂、民族精神和人心的另一個地方。
早晨從旅館出來,仍坐地鐵紅線車,在華盛頓西北方的威斯康辛大道邊的Tenleytown下車,換公交32路,沿威斯康星大道向南,在與Woodley Ave.交叉路口,可以看見綠樹掩映下高高聳立的華盛頓國家大教堂。華盛頓國家教堂,正式名稱為:聖彼得與聖保羅座堂(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aint Peter and Saint Paul),是美國聖公會華盛頓教區的主教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六大和美國第二大哥特式教堂,為華盛頓第四高建築物。華盛頓國家教堂始建於1907年9月29日,西奧多•羅斯福總統(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為其安放了基石,建築工程總共持續了83年,直至1990年才建造完成,當時的喬治•布什總統親自出席竣工典禮。華盛頓國家教堂還真是命運多舛,建築時間長不說,在2011年8月23日又遭遇地震襲擊,大約50噸的裝飾塔尖等物件震落屋頂。掉落的裝飾塔尖大部分被石匠Joe Alonso和Andy Uhl用大吊車重新安裝好,但西南邊中心塔塔尖雕刻用了32周,花費60000美元。如今仍能見到被震裂的雕刻。大教堂的興建源於歐洲,與歐洲古老的大教堂相比,華盛頓大教堂實在是年輕。即使從動土奠基的1907年算起,它的年齡也未達百歲,完工建成更晚在1990年,距今隻有23載。座堂所在地聖阿爾本斯山(Mount Saint Albans)是華盛頓的最高的地方,高高的教堂聳立在高高的地勢上,391英尺的尖頂成為全市的最高點。
走近大教堂,立即被它恢弘的氣勢、雄偉的建築和精致的雕刻所震撼。典型的尖拱門窗刻畫雕花,四周的塔樓高聳入雲,大大小小的柱塔刺向藍天。進入大殿,頂部尖拱結構使高大的中廳顯得更加深邃,兩邊粗大的石柱支撐著屋頂,柱間也是尖拱風格。邊廊寬闊而高,置身其中,一點也不覺得壓抑。兩邊牆上都開著高大的尖拱型窗子,鑲嵌著五色彩玻,上帝之光透過這裏照進信徒的心靈。教堂深處有一個台子,背後是鏤空雕刻的,又像屏風,又像牌樓的裝飾。我不知到應該叫什麽,應該叫聖壇吧。今天是禮拜日,聖壇上一位不知到應該怎麽稱呼的神職人員在傳經論道,大廳裏很多信徒在虔誠聆聽。雖然聽不懂講些什麽,但那氣氛卻感染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我這個不信教的遊客。不一會兒,講經結束,教堂響起巨大的管風琴聲,音色優美,頌神娛民。唱詩班的歌聲,清新超凡,飄揚在大廳裏,縈繞在心靈間。儀式結束,我們得以登上教堂觀光走廊,登高望遠,觀看華盛頓景色。往西南我們看見了熟悉的華盛頓紀念碑,傑克遜紀念堂。稍遠處,可見一五邊形屋頂,我想那一定是五角大樓。往東北看有一個像艾菲爾塔似的建築物,那是Bright-wood radio tower。往東南看,那個圓頂尖塔的建築是新聖壇大教堂,旁邊是有名的RFK球場。往西看,可以看到弗吉尼亞泰森斯科納的樓群和藍嶺群山;往北看是馬裏蘭丘陵,不遠處4個白色的尖頂是摩門教殿堂。
華盛頓大教堂,名冠國家,實際上既非國家所有,也未得到過國家的資助,修建大教堂所耗6500萬美元,全靠私人捐贈。它一方麵擔當聖公會華盛頓教區主教堂的職責,另一方麵由國會指定作為舉行全國性宗教紀念活動的場所。二戰期間,為跨洋作戰的美軍將士祈禱的儀式在此多次舉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慶祝美國在伊朗的人質獲釋的感恩儀式在此舉行。新千禧年的第二年,悼念“九一一”恐怖襲擊遇難者的祈禱儀式也在此舉行。華盛頓國家座堂曾舉辦過3位總統的葬禮:德懷特·艾森豪威爾(1969年)、羅納德·威爾遜·裏根(2004年)和傑拉爾德·福特(2007年)。威爾遜總統葬在這裏,馬丁·路德·金在此完成了自己最後一次星期日布道,留下了絕筆。
出了教堂,有人問這是基督教還是天主教,不知到誰說:是基督教。在美國,基督教雖占絕對壓倒優勢,國家座堂是基督教,不足為奇。但美國並沒有國教,盡管宗教問題常常左右美國的政治,政教分離卻一直是美國的國策。政治、宗教各有其域,各司其職。對於基督教和天主教我始終沒有弄明白。在研究基督教資料時又看到了新教、東正教這兩個名詞,就更糊塗了。有資料說,基督教實際上是新教,但它出現比天主教早。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都信奉上帝,以“聖經”為經典,信仰沒有差別。基督教由猶太人耶穌創立以後,作為猶太民族的宗教一直飽受當時的羅馬帝國的迫害。後由保羅吸收了希臘哲學對基督教進行改造以後,才在羅馬帝國中傳播,變成世界性宗教,最終被羅馬帝國立為國教。 當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時,基督教會也隨之分裂為兩個部分。西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會第一任教皇是彼得,而彼得在耶穌死前親口說過,要把進入天堂的鑰匙交給彼得掌管,因此西羅馬的基督教會自稱為正統。但東羅馬的基督教會由於曆史發展時間長,教徒眾多,也自稱為正統,並索性將名稱改為“東正教”,即東方的正教。後來天主教發生了一次較大的宗教改革,這次改革的結果產生了新教。我們理解的廣義基督教應包括現在的新教和天主教,他們的區別在於:天主教認為教會是絕對權威,新教認為聖經是絕對權威;天主教拜瑪利亞,視她為人與耶穌之間的中保,新教直接對話耶穌,不拜瑪利亞;天主教要供奉偶像(聖母和受難的耶穌),新教隻有十字架足已;天主教對聖經的解讀與新教有差異;天主教是憑功德赦罪得救,基督教是因信稱義;┉┉。總而言之,始終沒弄明白,搞不清這基督與天主。
不管基督與天主,我們前往喬治城(George Town)參觀。喬治城是華盛頓的一個地區,與其說是城,倒更像一個小鎮。它位於華盛頓西偏北,西南靠著波托馬克河。實際上它的主城區是一個島,夾在波托馬克河及切薩皮克-俄亥俄運河(Chesapeake and Ohio Canal)之間。坐公交車,在快到喬治城時要過一座橋,可以看見這條運河躺在深深的溝壑之中。喬治城是華盛頓市的一個組成部分,據說喬治城保留了不少十八、十九世紀的建築物,街上到處有噴泉和雕塑,河邊還鋪有木板路。這一帶還集中了許多小型餐廳和服飾店,中心地帶的威斯康辛大道還是華盛頓的購物天堂。還有誕生了多位總統的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
在原來下車的地方,仍乘32路公交,她是與地鐵公司統一經營,刷卡就行。我們人多,有的人卡中沒錢了,司機煩躁生氣,算了,上吧!免了!在西北M街(M St. NW)下車。沿著威斯康星大道向南, 從29號高架高速路底下的通道穿過,來到波托馬克河邊,這裏是喬治城水景公園(Georgetown Waterfront Park)。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噴水池,一排噴水管整齊劃一向斜上方噴出水流,在水簾下形成一個通道,幾個孩子在水簾下來回穿梭。兩個調皮的女生,用腳不時擋一下水流,讓其改變方向,澆向水簾下跑動的小孩,孩子們個個都變得水淋淋的。周圍的人都在開心的笑著。我們團有兩個童心未泯的女士,也脫了鞋,跟著孩子在水簾下跑了兩圈。
站在河邊一望,上遊弗郎西斯.斯科特.基橋(Francis Scott Key Bridge)橫跨兩岸。斜對麵是西奧多.羅斯福島(Theodore Roosevelt island),鬱鬱蔥蔥的樹木遮蔽了島上風光。下遊遠處西奧多.羅斯福紀念橋(Theodore Roosevelt Memorial Bridge),跨過波托馬克河,在羅斯福島上一躍到了弗吉尼亞。橋身下巨大的主拱及副拱圈,清晰可見,橋下各種船隻,星星點點。寬闊的河麵,河水清澈,波光粼粼。觀光遊船、私人遊艇、快艇、皮劃艇競相爭遊,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我們沿著河岸,向下遊走去。才走了幾步,果然看見了木板鋪成的旅遊道。順木板路向前,靠山丘一邊有很多建築,有商鋪、餐館。我看見一處河濱燒烤(Riverside Grill),一處Roche Salon不知幹什麽的沙龍。河岸邊停著很多私人遊艇,幾個身著泳裝的女子正準備起航,這裏應該有一個遊艇俱樂部。過運河口,再往前行,河岸空地越來越窄,樹也越來越希少。隔著公路,坡上是曝出水門事件的水門大廈(Watergate),隻是遠遠望了一眼。不遠的波托馬克河岸邊有一幢白色的長方形建築、是我們要參觀的約翰.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John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這座由建築師愛德華·斯通設計的建築物,對美國而言,具有雙重意義。首先,它是國家文化中心,自艾森豪威爾總統開始,即計劃要修建這樣一個國家文化中心。其次,它以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名字命名,以紀念這位在1963年11月遇刺身亡的年輕總統。 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建築宏偉,建築結構精致獨特。進入表演藝術中心大門,迎麵有兩個大廳,一為陳列美國各州州旗的合眾國廳,另一為陳列同美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國旗的聯合國廳。
表演藝術中心的主要建築是設在底層的音樂廳、歌劇院和艾森豪威爾劇院。龐大的音樂廳不僅是來自各地的音樂家和歌唱家展現才華的重要場所,也是交響樂團和各國民族歌舞團的主要演出場地。音樂廳擁有座位2759個,其舞台可容納200人的樂團,觀眾席分為3層,每層各有一間總統包廂。歌劇院是專為音樂劇、芭蕾舞劇、歌劇而設計的表演場所,擁有2334個座位,是世界上最大的歌劇院之一。歌劇院內部陳設富麗堂皇,頂部的奧地利水晶大吊燈金碧輝煌。 艾森豪威爾劇院是專門為舞台劇設計的場地,有時也放映電影,因此,也是多功能表演場所,有1200個座位,是該中心的第三大廳。 此外,表演藝術中心還有一個梯形劇場,有513個座位,適合室內樂、獨唱、獨奏等演出,音響效果非常良好。2005年初又建成324座的第八座場館,主要用於推出針對年輕人和家庭的優秀節目。
表演藝術中心與中國也有些交流。1973年,我國派出的第一個雜技團——沈陽雜技團在該中心歌劇院演出過三場。90年代後期,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該中心演出。2002年末,配合江澤民主席訪美,邀請中國民族樂團和上海歌舞團赴該中心演出過。2005年10月-11月,舉辦過“中國藝術節”。
到達表演藝術中心就看見排著長隊的一群人,仔細看了看,原來是領取一部家庭劇的演出門票。我們也沒有可能在此看上一場,隻好到兩個大廳各處走走,又到底層逛了逛,隻有一個感覺:寧靜,大概是沒有演出的緣故吧。
我們在運河邊離開來路,上了另一條路,本想抄近路前往喬治城大學,結果錯過了分路口。越走越覺得不對,路上行人稀少,好不容易看見一騎自行車的,不好意思給攔下了,問過之後,往回走了一段才回歸正道。跟著蔣導遊,七彎八拐,在一條不起眼的小街道盡頭找到了喬治城大學的北門。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創建於1789年,是美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聲譽最高的綜合性私立大學。它位於首都華盛頓地區市中心,坐落在風景美麗如畫的喬治城以及波多馬克河邊。喬治城大學被認為是美國25所全明星頂尖大學之一,喬治城大學的McDonough商學院高層經管教育引領高層經管人員在競爭的全球商業環境中取得成功。企業和政策領袖們,組成了一個有著豐富國際經驗和大量全國資本資源的學術團體,使喬治城大學的高層經管教育聞名遐邇。喬治城大學另一個出名的地方就是,她像從全國和全世界吸引學生一樣,從公共部門或私有部門吸引世界領袖來到校園。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及台灣政治人物宋楚瑜等是喬治城大學校友。
與我印象中的美國大學不同,喬治城大學的北門居然有一個鐵欄式的大門,但無人值守。進門是一個花壇,中間有一座塑像,這是喬治城大學創始人約翰.卡羅的座像。有幾個學生在塑像花壇前,好像討論著什麽計劃,場麵熱烈、表情驚詫。前校園不大,左邊是草坪,右邊有一片小樹林,樹林深處有一個教堂。我們走進正麵的一棟教學大樓,因為今天是周日,走廊裏、教室中都沒見到幾個學生。來到內院,兩個女生坐在花台邊,耳朵裏戴著耳機,手上翻著書本,悠然自得。院子被幾棟高大的建築圍著,顯得十分狹小。正中是一個小教堂,似有動靜傳出,在教堂門口一看,見很多學生在裏麵。是做禮拜嗎?今天倒是做禮拜的日子,但在我的記憶裏,禮拜一般是在上午進行,現在已是下午,也許是晚禮拜吧。我想起人們對喬治城大學的另一個評價:“它被認為是美國最好的天主教耶穌會大學。過去的兩個世紀裏,喬治城大學在學士和碩士教育裏實現了她傑出的耶穌教理想。”不大的校園就有兩個教堂,還真是名副其實。又是天主教和耶穌會,對於喬治城大學的耶穌教理想的內涵是什麽,我始終不明白,也沒有查到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