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77級校友自駕遊美50天(轉載)(三)紐約篇(上)

(2014-09-26 15:58:02) 下一個

紐約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參觀遊覽,但我們就這麽三天的時間,為了讓大家能看到盡可能多的不同方麵的景點,我是做足了功課,花了兩三個星期上網查地圖和資料,做了一個非常詳細的紐約、華盛頓和費城旅遊計劃。臨到紐約的淩晨三點才將計劃打印出來,比較自信地到紐約給同學們當導遊去了。

由於精心的策劃,我們在三天半的時間裏,既去了旅遊團常去的著名景點,也去了好些旅行團不常去的地方。我們團的財務總管打電話給她爸匯報在紐約去了那些地方,她爸說,哎呀,我去紐約三四回了,都沒你去的地方多。紐約市區人多擁擠,地鐵站裏換乘複雜。一不留,就會走散,幸好導遊資料的幫助,他們都找回來了。生出幾個有趣的故事。

第一天的旅遊路線:中央火車站-聯合國總部-洛克菲勒大夏-時報廣場

第二天的旅遊路線:自由女神像-華爾街-世貿遺址-市政府大樓-布魯克林大橋-南街海港

第三天的旅遊路線:帝國大廈賓州火車站-麥迪遜廣場花園-法利郵政局-五大道商業街

第四天的旅遊路線:大都會博物館 中央公園 – 林肯藝術中心

 

九月八日 周日

第一天的旅遊路線:中央火車站-聯合國總部-洛克菲勒大夏-時報廣場

9月7日晚上準備旅遊資料,幾乎一夜沒睡。8號淩晨6點坐上第一班從波士頓到紐約的大巴,急急忙忙趕到紐約去接我的同學們。他們從中國來美自駕遊,今天乘國航飛機抵達紐約機場。10點20分當我跳下大巴,站在紐約市區的大街上,接到舵主打來的電話,說是他們已順利出關,取了行李,現在正在機場外麵。不是說10點多才到嗎,怎麽都出關了。哦,搞錯了時間,是9點20到的。

還好,我在紐約工作的女兒路路幫我去接他們,已快要到機場了。我又馬上打電話通知早已預定的電招車。隨後路路帶領一輛20座的中巴,加上一輛SUV,將21個人和一大堆行李,拉到了紐約的中國城法拉盛。等我12點半趕到法拉盛的那家旅店時,他們已住進去了。老板看見我不停地抱怨,一下來了這麽多人,還沒到Check-in的時間,搞得她措手不及。這旅店是我從紐約的華人報紙上找到的。紐約曼哈頓的旅店太貴,好不容易發現了這家家庭旅店。七十美金一間雙床的房間,算便宜的了。旅店的附近有地鐵站,可以直接到曼哈頓。

放下行李,稍許休息,我就帶領大家出發了。出發前,我發給大家我精心準備的紐約旅遊路線資料。資料很詳細,包括每天早上幾點出發,到那些景點,每個景點的地址及特色,怎樣乘車轉車或步行等。如果萬一在紐約擁擠的大街上被衝散了,有了這個導遊資料幫助,走失的人自己也會找回來。

走在法拉盛的大街上,滿眼幾乎都是華人,街兩邊都是華人開的超市、食品店和小飯館等,水果攤菜攤都擺到大街上了。大家感慨怎麽到美國就像回到中國,而且還是比較破舊的縣城。街上的人好多,一不留神,就會淹沒在人群中。大明舉起了在國內準備好的團旗,在人群中特別醒目。

在一個大超市的底層,有很多價廉物美的飲食攤位。花四五塊錢,吃了個飽。從法拉盛到紐約市中心曼哈頓最便利的是乘坐七號線地鐵。紐約的地鐵四通八達,不管你到哪裏,隻要不出站,轉多少次車,都是兩塊五美元。為方便,紐約的地鐵可以四人共享一張卡連續刷卡進站,於是我們馬上將二十二個人分成了五個小組,每組由專人保管地鐵卡。後來我們到華盛頓乘地鐵,必須一人一卡,還要五元的成本費,票價還隨車程和時間變化,平均票價比紐約貴,這讓我們好懷戀紐約喲。

我們第一個旅遊景點是到位於曼哈頓中城的中央火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從法拉盛開出的七號車可以直達中央火車站。第一次坐紐約的地鐵,大家緊張我更緊張,我不停地左顧右盼,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跟上來。紐約的地鐵遠不如重慶的輕軌先進,沒有到站的站名顯示,舵主時不時地核對車廂上的線路圖與每一到站的站名,到了中央火車站,我一招手,大家魚貫而出,還好第一次坐地鐵,人沒丟。

從中央火車站底層的地鐵站走到地麵,一下被充滿古典藝術氣息的華麗的候車大廳震撼,這哪裏是車站,簡直就是一個公共藝術館。該火車站是由鐵路大王範德比爾特家族從1903開始,花了10年時間建造的。可以想象那時的鐵路是多麽的紅火,候車大廳裏的主樓梯是法國巴黎歌劇院的風格,大廳的拱頂由法國藝術家黑魯根據中世紀的一份手稿繪製出黃道12宮圖,共有2500多顆由燈光標出的星星。火車站裏外還有很多精美的雕塑。火車站大廳中央問詢處頂端有一個盤麵都鑲嵌貓眼石的四麵鍾,是大中央火車站的震店之寶。東西還是老的好。建築怎麽看怎麽好看。經曆百年的歲月滄桑,火車站依然高傲地挺立在曼哈頓的繁華大街上,每天不知疲倦地接送75萬人次來往紐約和其他城市之間。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數字,因為這幾乎是曼哈頓現在人口的一半。龐大的中央火車站有44個站台,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
 
 
 

第二站要去附近的聯合國總部大樓。最高效率的找路是找人問路。我找到中央火車站的一位警察,他居然熱心地帶我們走了十來分鍾,一路引到聯合國大廈的門口。大家連聲稱讚美國警察真是活雷鋒啊。

聳立在東河邊的聯合國大廈是一棟藍色玻璃外牆的現代建築,在它落成的1952年應該是很時尚的。但在我看來,它與我們剛看過的美輪美奐的中央火車站少了很多耐人品味的藝術內涵。因為是周末,大廈周圍的用來懸掛各國旗幟的近兩百旗杆空空蕩蕩,少了些聯合國的風采。周末隻有大廈裏麵的紀念品服務部開門,我們轉了一圈就出來了。
 

從聯合國大廈順著二道向北再沿49街向西,走二十多分鍾就是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這時是下午4點多,有人已經有時差反應了,但還是昏昏沉沉地跟著大家朝前走。

由19棟商業大樓組成的洛克菲勒中心建築群在曼哈頓的中部氣宇軒昂地展示著它們昔日的輝煌。美國20世紀初最大的財團—洛克菲勒財團投資修建的這些摩天大樓,已成為美國的"國家曆史地標"。

這建築群中最高的大樓—259米高的奇異電器大樓(GE Building )是這建築群中最高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大樓。上個世紀三十年開始修建的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國建築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奇異電器大樓是裝飾藝術風格和現代主義風格結合的產物。大樓的入口和門前的場地以及內部的牆上有精致的裝飾,但大樓本身又是一個簡潔的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建築。
 

GE大樓門廳氣勢宏大的壁畫。(來自網絡)

我們一行人來到GE大樓門前,門前遊人不是很多,下麵的溜冰場有人正在布置場地,好像要開音樂會。幾年前的聖誕節之夜我來過這裏,大樓門口立起紐約最高的聖誕樹,人山人海,好像置身於中國某個公園。大家在門口與洛克菲勒中心標示合影,又進去參觀,著名的NBC廣播公司就在樓裏。
 
 
 
連續坐了15小時的飛機,沒有休息就出來遊覽,好些團員已經困得不行了。今天的旅遊計劃還沒完成,我說,到紐約不去時報廣場就等於沒來過紐約呀。去去,再累也要去。大家堅持著跟我走。
時報廣場得名於《紐約時報》早期在此設立的總部大樓,而我們以前老是誤稱它為"時代廣場"。這時天已暗下來,快到時報廣場,遠遠就看到高大的霓虹燈處處閃爍,巨幅的電視廣告撲麵而來,將一個商業繁華的紐約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在擁擠的人群中艱難地行進,大明高舉著團旗,我真擔心誰一不留神就不見了。還好,大家眼睛死死地盯著我們的旗幟,來到廣場中心一點數,一個都不少。那裏已坐滿了人,很多的攝像機,好像是要舉行一個什麽著名的關於體育抽獎的電視轉播。
 

夜幕下的時報廣場,人多但不雜,擁擠但不亂。很難相信,就在我來美國時的90年代,這裏治安不好,還是藏汙納垢的地方,色情電影院雲集,時報廣場似乎成了紐約市危險與敗壞的象征。94年魯迪·朱利安尼當選為紐約市長,他花了幾年時間狠狠整頓紐約包括時報廣場的治安。附近的色情電影院和色情商店被趕跑了,增加了好多旅遊的景點,用高級的商業區取代了小破爛。周圍眾多的百老匯劇場也得以發展。時報廣場聯盟也是在那時成立,商家們聯合起來,改善衛生和環境,這一治理,廣場大變樣,欣欣向榮,蒸蒸日上。這一百多年前的馬商、馬廄和鐵匠鋪的聚集地,現在是紐約經濟最繁華也是貢獻最大的地區。小小廣場及附近街區雖然隻有紐約市區的0.1%,但這裏卻匯集了紐約市11%的經濟活 動,有10%的紐約市民在這裏工作。這裏的特色酒店、劇院、音樂廳及商場等每年給聯邦和市政府上繳46億美元的稅收。

廣場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但此時,我們的人許多已是疲憊不堪,處於半睡眠狀態,像在夢遊。打道回府吧,當我們在時報廣場坐上7號地鐵回法拉盛,隨著車的搖晃,大家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
 
 
 

99 號,周一

旅遊路線:自由女神像-華爾街-世貿遺址-市政府大樓-布魯克林大橋-南街海港

昨天下午我的強行軍式的旅遊將大家累慘了,但得到的正效果是大家晚上睡得特別香,時差似乎一下就倒過來了。

早上8點我們又從法拉盛坐地鐵進城。今天第一站是去自由女神像,中途要在時報廣場轉一號線到南渡口(South Ferry)。8點正是上班的高峰,讓大家親身體會到了紐約上班的擁擠,地鐵裏到處都是匆匆趕路的上班族。我們在時報廣場站下車,裹夾在人流中急步走到一號線,正好一輛車進站,大家跟著我一下就衝進去了。車啟動才發現,糟了,好像差了幾個人。下車一數,真有四五個人丟了。怎麽辦,我一下想起我的導遊資料,反複問,你看到他們拿了導遊資料了嗎?好像拿了。果然,等了好一會兒,他們從下一趟車裏笑嗬嗬地鑽出來,還有點得意地說,幸好我們帶了資料,上麵寫了轉幾號車,在哪站下,不然就迷路了。有這次事故後,我們約定,以後轉車時,一定要將人等齊了才能上車。

出了地鐵不遠就是南渡口。9月好像是旅遊的淡季。幾乎沒等候就買了去自由女神像渡船的票,$17一張,包括門票和解說機。

渡船離開港口行駛在哈德遜河上。微風吹來,站在二層甲板看到最美的風景是河邊聳立的錯落有致的一棟棟摩天大樓構成的現代都市圖畫。
 
 
自由女神像矗立在紐約海港哈德遜河口的自由島上,其實我們站在對岸就能遠遠看到它隱隱綽綽的身影。當渡船離自由島越來越近,女神像變得清晰可見。
 

上島後,說好1點鍾在渡船口集合,大家就自由參觀去了。我去領了一個中文的解說機,邊看邊聽介紹。

自由女神像是法國人民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100周年贈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雕像由法國雕刻家維雷勃杜克設計,裏麵的鋼鐵骨架由設計巴黎鐵塔的埃菲爾設計,並在巴黎完成。曆時10餘年,1884年5月才完成。當時的美國人為塑像募捐修建了與塑像同高的底座。1885年6月,法國運輸船"葉塞萊"號運載著210箱塑像主件抵達美國。1886年10月由當時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親自在紐約主持揭幕儀式。

站在自由女神像前,仰望塑像,清澈藍天下的女神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美國的《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美國人民為追求自由而不懈地畚鬥,自由女神就是美國精神的象征。

很有意思的是,在1892年至1954年的60年移民潮期間,一千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是乘船到紐約的愛麗絲島上的移民局入境的。他們為追求自由和幸福乘船來到美國,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女神高舉的象征自由的火炬,那給他們帶來的是何等的喜悅和希望。

中午1點大家準時回到集合點,我們乘船回到了南渡口,我又帶著隊伍步行去紐約著名的金融區華爾街。

在去華爾街的路上最先看到的是那隻意大利藝術家設計的力大無比的著名大銅牛,許多人圍著它的正麵在照相,擠不進去,在它的側麵合個影也行。
 
 
等我們走到華爾街,發現 吳大哥不見了,估計是在銅牛那裏走散了。正著急,吳大哥來電話,說是自己已經打的到了華爾街。好牛逼,才到美國,語言不通,就知道怎麽打的了。我們東張西望找他,好奇怪,華爾街就是前後都能望穿的短短一條街,怎麽不見人影,幾個電話來回,才知他被出租車司機扔到附近的一條街了。找回吳大哥,鬆了一口氣,我這導遊不好當呀。
華爾街的名字如雷貫耳,但走進才知它不過是一條僅寬11米長500米的狹窄街道。兩旁高樓鱗次櫛比地排列著,這裏曾經是許多大名鼎鼎的金融公司和大財團的所在地,是美國和世界的金融和證券交易的中心。但現在許多著名的金融機構搬到更多發展空間的紐約其他地方和附近的州,而隻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等幾個主要交易所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等還固守在這裏。大名鼎鼎的摩根大通總部也改成了公寓。但華爾街及其附近的區域依然是許多金融機構的聚集地。
 

我們走在華爾街金融區的街上,正好是午飯時間,隻見一棟棟大樓裏走出許多西裝革履的金融專業人士,其中不少帥哥美女,看過去賞心悅目。

走過華爾街,繼續往北走,不遠處就是世界貿易中心遺址(Ground Zero)。因為我們人多,我早早就在網上預定了團體票(免費,但有$2
的手續費)。世貿遺址已被開辟為永久的紀念地。新的世界貿易中心在附近拔地而起,已近完工。遺址中雙子樓的地基修建了兩個大的四方水池,水從水池的四壁頂端如瀑布般地向下流,水池的四周平台上刻著此樓遇難者的姓名。有些名字上插著玫瑰花或美國國旗。站在水池邊,心情很沉重。瀑布般的流水像遇難者家屬的眼淚長流不止,嘩嘩的流水聲如同呐喊譴責著恐怖主義的罪行。 
 
從世貿遺址沿百老匯街(Broadway)向北走不到二十分鍾就到了紐約的市政府大樓。美國有200年曆史的地方就是個曆史古跡了。紐約市政府大廳建於1812年,1966年被收錄至美國國家史跡名錄,成為美國國家曆史建築。它是美國最古老還在使用的市政府大廳。
 

市政府的旁邊是一個美麗的小花園。走到那裏,大夥兒已經累得不行了。趕緊找到幾個長靠椅坐下休息。然後拿出幹糧出來當午飯。市政府裏麵不讓進,就隻好在外欣賞大樓外觀的建築美了。

補充能量後,到下一景點—布魯克林大橋。

布魯克林橋是一座跨越東河連接曼哈頓島和布魯克林區的懸索大橋。站在市政府門前,遠遠就看見大橋了,但饒了好些路才找到上橋的入口。布魯克林大橋是我紐約工作的女兒強烈推薦的。這橋很了不起喲,建橋時,還沒有汽車,但現在六道的汽車在上麵跑都沒事。

感動我的是布魯克林大橋設計師約翰·羅布林一家兩代三人的故事。設計師約翰·羅布林帶著在德國學到的橋梁技術移民美國創業。1869年,經過15年的遊說和努力,他的建造布魯克林大橋的計劃力排眾議,終於得到了批準,而他自己卻在一次河邊勘察時因事故去世。他32歲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臨危受命,擔任建橋總工程師。不久卻在施工中患了沉箱病,他隻能每天在自家的窗戶用望眼鏡觀看大橋的施工,然後口述各項指令,由他的妻子艾米莉記錄後,到工地轉交給施工人員。艾米莉本是一個家庭婦女,為了丈夫的事業,自學了高等數學等各種工程技術,非常出色地完成任務。從1869年開工,到1883年竣工,前後長達14年,投入了2500萬美元的資金(在那時是巨款),終於建成了這座世界橋梁史上的豐碑。大橋全長1834米,高出水麵41米,是當年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

布魯克林大橋非常的繁忙,下麵的六個車道上汽車川流不息,上麵的行人道上,自行車不停擦肩而過,遊客和居民來來往往。想當年約翰·羅布林花了十五年的時間才艱難地爭取到修建這座大橋,而現在每天從橋上經過的車輛約十四萬輛,自行車千多架,行人兩千多。它成了紐約人不可缺少的交通要道。

大橋的橋麵正在維修,但不影響交通,也不影響情侶們在在紐約的地標建築上拍結婚照。
 

走在大橋上,細看世界上第一座鋼材大橋,那釘是釘鉚是鉚的,連得是那麽的結實。上萬的鋼索左拉右拉,是那麽的給力,難怪曆盡130年的風吹雨打還巍然屹立。

 

參觀完布魯克林大橋,我們隊伍中有好幾位都已經累得抬不起腿了。五六十歲的?老頭老太太?們穿巷走街都快一天了。一些人猶豫是否要到下一站的南街海港。張班長兩口和吳大哥在附近乘地鐵提前回旅店,其他人還是跟著我頑強地走向南街海港。

南街海港(South Street Seaport)是紐約市曼哈頓下城的一個曆史街區,就在東河邊上。時間倒回兩百年,這裏是海運和漁業很興旺的地方。在布魯克林大橋通車前,人們就從裏乘渡船來往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區之間。曼哈頓下城最古老的建築都集中在這裏。樓房不高但看上去飽經風霜,好像每個門裏都有一個神秘的故事。經過兩百年的商業變遷,港口邊兩層大廳裏做買賣的已不是魚市場的老板而是旅遊商品的小業主。

碼頭上依然停靠著桅杆林立的帆船,遠處水麵上有船緩緩駛來,但那不是漁民或航海家歸來,而是遊客們的水上遊結束了。

南街海港的17號碼頭是觀賞布魯克林大橋英姿的絕佳地方,同時還可以看到東河上的另外兩座著名的橋威廉斯堡大橋和曼哈頓大。我們的攝影師們對著美景一陣猛拍。一邊拍一邊說,來對了,來對了。

 



蔣紅

2013年11月25日 於美國波士頓

 

相關鏈接: 

橫跨美國

重慶大學77軍團美國自駕遊紀實-序

重慶大學77軍團美國自駕遊紀實-啟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