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子

苗子的成長,是從小苗子開始的。在不同的年代,苗子有不同的經曆。家長:我們的孩子什麽時候才能長大;老師:要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麵發
正文

《70 年代“飄”北京--------北京頑主史冊》

(2006-10-30 13:16:03) 下一個

特別聲明

贈送給所有“飄”過的人們

《 70 年代“飄”北京

--------- 北京頑主史冊》

從李自成到拿破侖,亂世出英雄。在人類曆史的記載中,每當社會的動蕩,都會產生新的人物,而後人就把他們寫進了曆史裏。但是有這麽一份社會的產物,即沒有被定性,也沒有被曆史記載。在中國近代史中,發生在北京的一段特殊的曆史,又由特殊曆史而派生出的特殊人物,這就是在 70 年代風靡京城的,自生自滅的,自發自願的,“飄”在北京的,享有領袖般榮耀的頑主們和他們的故事。

當時的社會背景是文革後期,開始複課鬧革命,上山下鄉屬多數學生的畢業出路,社會治安由首都工人民兵負責。

有上山下鄉沒走的和走了又跑回來的無業青年;有在校沒心思讀書者(而其中不乏學習驕嬌者和學生幹部及共青團員)。由於有不能回家的,就有了“刷夜”的在民間流動住宿和在城區內遊走,帶動了一些青年人走上街頭,北京大串聯出現了。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北京的街頭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就是由這麽一些青年人,熱衷於穿著各式軍服,三五成群的遊蕩在城區的主要街道上。有騎車的,有走路的,相遇時,或各自彬彬有禮,握手,遞煙,互道番號,字號;或橫眉冷對,惡語相向。就是這些為數不多的年輕人,牽製了當時社會治安,著實地讓北京城麻煩了幾年。這就是當時流行的“飄”。而“飄”的代表人物就是頑主。一時間,大大小小的頑主,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北京城區生長起來。他們中,年齡稍大點的,是剛剛離校的畢業生,而多數參與者則仍是在校讀書的中學生。他們延續了文革的無政府行為,但無政治色彩;繼承了文革的傳統,尤以穿各式軍裝為榮;派係鬥爭的後遺症,單純的進行著以地域自居,自成派係,結幫稱霸。

此書集中地介紹在 70 年代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中的代表人物及又以時令在 50—60 年代出生的青年人自發的社會活動。具體的說就是時常出現在大街,小巷裏的所謂的典型人物:有小混蛋,韓老六,黑禿,等。 其中分幾類人物:一是,地區聞名。主要以在居住地所在的城區內,或在一些居住的大院內比較有名的人物;二是,全市聞名。是除了活躍在本居住區內,同時,又在全北京市內大大有名的人物,如:小鴿子,等。從著裝,到分派,從相識,到談吐;從中央,到地方,從軍屆,到海派;風流人物,不勝眉舉。不知何種原因,何種目的(問題)而發起的自發的走上街頭,自成一派,不為利意,隻為名氣,獨具特色。時常出沒在北京的主要大街小巷,由其是在王府井南北等地區,美術館,北展,西單,前門,天安門,等。人物當中有當時的“老炮”(問題:泡,)即,歲數以上學為標準,超過了。或者是其年齡仍在學齡範維內,但其人的資格已是老了。從事的活動有:具在一起,談論(問題:什麽);見麵後,一種是犯照,即相互不正眼看對方,然後問對方:你呀哪的,外交部的,認識寒流嗎? x ,是哥們。而後發煙,或去餐館吃,喝,聊天,或約人打群架,。打架,“茬”架(問題: cha 的真正含義的字)。吃飯:以西餐為主,必須有啤酒。當時主要餐廳有:(問題)老莫,和平。“拍”婆子,(問題 : 此句話的來頭出自何處。)偷東西 ( 問題:有無 ) 。“刷夜”(問題:為何為)。滑冰,(問題:具體的場所有:什刹海,八一湖等。飛帽子,扒衣服。打架的形式有:群架,主要有事前約定的,某時,某地,主查者,召集人等。還有就是隨意的發生的小型的打架。報派名(問題)如:外交部的,永安裏的等。對後人的影響和後人了解那一段曆史,由於當年血氣方剛,逞強好勝,有人勞教,判刑;有人身留殘疾;有人獻出生命;有人離家出走;有人,,總之是付麵的多。

對當時的社會造成的影響,對各自家庭都多少造成損害。(未整理)



寫給能幫助我的人:

 

多年以來,每當我想起70年代學生時代的後幾年裏,在北京所經曆的那段特殊日子,那是一段前無例人,後無仿者的歲月。那就是以北京市學生為主的社會大串連。就在這短短的幾年裏,我一邊上學,一邊“飄”在北京,認識了不少的頑主,也經曆了那激情歲月。

特別想好好地回憶一下,特別想和有興趣的人分享一下,特別想到故地重遊一下,還特別想知道當年的他們如今都混得怎樣?!

所以翼想天開地想編一本書,70 年代“飄”北京 ---------北京頑主史冊》,

把所有有共同經曆的他們都收集在裏麵。書的目的很簡單,一是借書尋友:尋找當年有同樣經曆的人們,倒敘一下共同的經曆;二是充實曆史:讓《飄》以史紀的形式,記錄下一段曆史和人物。

我的靈感是來自王朔的小說,還有《夢從這裏開始》和《血色浪漫》影片,在我心中煥起的共鳴,以及在近來日漸增多的電視節目中的懷舊節目和一些老人物被發掘。有:老知青,老演員,老名人等。他們有懷舊,我有補 充曆史。與日聚增的勇氣,激勵我要實現夢想。

但是,如此一本空白的書,要想把它添滿,談何容易。在他們中有我認識的,有聽說過的,還有其他不知道名的。尋找他們,讓他們心甘情願的貢獻出一張照片,一個綽號,一段經曆,告白社會,留給世人,將是我們的共同心願。

當初想通過認識的人,再找認識的人,以老鼠會的形式,花上幾年功夫,總能找到不少他們。後來一想,傻死了,就沒有這麽幹的。當今是數字化時代,信息在空中飛舞,隻有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新聞媒體加網絡,尋找他們就容易得多了。

當然,目前為止,僅僅是我個人的單相思,不一定每一個他們都像我一樣對當年的經曆留有興趣,認為是傻孩子淘氣,不值得再提。不!那是一段偉大的曆史,是一段社會的承前啟後的曆史,是從學校到社會的處世哲學的課堂,是人生從幼稚到成熟的教科書。當年的經曆具有對未來人生極為重要的啟示。

我相信,通過我們的鉤魂式的啟發引導,充分利用各種有效地宣傳方式,把激情送到他們懷裏,就一定會使他們吃無味,睡不香,漸入狀態,參與其中。我知道當他們重溫那段往事時,都會心潮澎湃,都會有許多故事。王朔就是榜樣。如此大好機會,即無破費,又流芳百世,何了而不為。

今天,如果能把他們找到,我想把每一個人都見上一麵,不論見麵時間長短,幾句交談:為書表示感謝;看上一眼;如果他們願意,日後傾聽他(她)英勇的當初和一路的走來。

現在,擺在我麵前的是極度的懷舊和無限的期盼。讓書成為曆史,把理想變為現實。幫幫我,好心人。

 

苗子       

10/02/06     於舊金山

 

------------------------------------------------------------------------------------------------------------

------------------------------------------------------------------------------------------------------------

 

發起人

 

發起人是現在祖國大洋彼岸的美國,曾經“飄”在北京的苗子。

當初看了王朔的小說,有身臨其境的感慨,後來看了《夢從這裏開始》和《血色浪漫》影片後,產生了的衝動,在蘊釀了多年之後,終於鼓起勇氣,發起為那一段前無例人,後無仿者的歲月,更具有特殊使命的曆史而證明。

年至半百的苗子,現在唯一的心願,是要有一本書,一本龍虎榜,一本史冊,記錄下30 多年前的一段歲月。讓所有當年“飄”過的人通通記錄在內,哪怕是隻有一張照片,一個綽號,一段簡單的介紹,那都將是對世人的一個交待,對那一段曆史的交待,對自己家庭的交待。

苗子當年正執初中學生,親身經曆了“飄”的全過程。一邊上學,一邊“飄”在北京,也相識了眾多的“頑主”,自己也小有名氣。在70 年代以後,苗子憑著當年“飄”的資曆,駕馭了工農商學兵政黨等諸多社會工作,在那裏,他都是成功者。在事業的巔峰時刻,命運又把他“飄”移到了海外。

不“飄”不知道。苗子的心中時常泛起當年的情景,特別懷念當年的歲月。有許多熟悉的身影,曾經“飄”過的地方,時轉天移,數十年過去了,年已50歲的苗子非常想念曾經“飄”過的頑主們。


祥情請看網站: www.geocities.com/bj70piao/beijing1970.html  

回郵信箱:                  bj70piao@yahoo.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