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鄉親 (三)
時間:2009年1月,4月
地點:新疆,吐魯番 - 喀什
20 曬辣椒
在新疆,一條大路通向天邊是常見的風景。伴著油光漆黑的柏油路,兩旁區別與電線杆的景致便是大麵積的晾曬,物品因季節不同而異。不管是白花花的棉花,還是紅彤彤的枸杞,或是黃燦燦的玉米,鋪開的麵積之大好像是公路的裙帶一樣向遠方無限延展。遠遠望去,讓人分不清那是火焰山還是辣椒堆,那是下雪了還是棉花垛?
記得那天是在去吐魯番的路上。天剛蒙蒙亮我們便離開了烏市,車燈將冰凍的霧氣劃開一道血紅的口子,卻又立刻被白色的世界吞沒。直到過了達阪地區黃土地才漸漸展露,越接近吐魯番氣溫越高,那裏是中國海拔最低的地方,幹燥,多風。車子剛翻過一道山梁,撲麵而來一片火紅大地,替代了荒漠的沉靜,是冬季裏難得的生機!
新疆地大人稀,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內地就不斷有人潮湧入。即使這樣,但凡農忙季節仍有成千上萬的務工農民來這裏找活。春天播種,夏天澆水,秋天收割,冬天有的人揣著工錢回家過年,有的就留在這裏。晾曬是冬天新疆幹燥地區常需用工的。
21 古麗和她的媽媽
車子離開高速公路後駛入寂靜的維族村落,房前屋後的葡萄園此時沒有任何生機,隻有一行行葡萄架懶懶地排列在田壟裏。路邊一扇精美的院門半敞著,裏麵的主人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預感帶著我推開了大門。
一位年輕的維族姑娘正在和母親討論著什麽,看到訪客沒有一點吃驚,隻是笑笑地等我開口。司機馬師傅介紹我是北京來的,去交河路過這裏,想看看維族人家,看看他們的曬房,看看他們的日子。姑娘好象是聽懂了,翻譯給母親聽,老人家先是點頭微笑卻繼而露出了為難的麵色。原來是家裏有新生兒,馬師傅解釋說這種情況下維族人是不讓生人進屋的。得知有這樣的習俗,我連忙打算告退,卻看見姑娘已經利索地架上梯子,並示意我爬上二樓的曬房。
吐魯番的維族人家幾乎家家有曬房,富裕的還會有好幾間,收獲時節曬葡萄,冬天晾晾幹菜貯存些雜物。姑娘的漢語其實不是很好,很遺憾不能有太多的交流,隻說自己名叫古麗。古麗,普通而美麗的維族名字。
匆匆短暫的探訪,為母女兩個拍了些片子留念,怕驚擾了家人,我很快就告辭了。臨別時發現古麗不會寫漢字留地址,我隻有跑到門口把門牌地址拍了下來,準備回到烏市請懂維語的朋友翻譯後,再把片子寄給她們。阿媽見狀一個勁地豎大拇指哈哈直笑,又趕忙回身裝了一袋 葡萄幹送給我。真恨那時自己連簡單的維語謝謝都不知道,隻有一個擁抱表示感謝。
22 擺攤的大爺
那天我剛剛到達喀什。雖才四月天,中午的太陽已照得人有點暈眩。我站定街頭躲在樹蔭下翻看著路書,思量著下步的打算。這時一位維族大爺站定我身旁,嘩啦一下卸下肩頭的袋子,對我微笑著點點頭,比劃著我看出,是問我能不能挪挪位給他擺個攤。我連忙也點點頭並幫著扶起倒地的袋子。
大爺一邊拉開袋口一邊嘴裏念叨著,順手抓起一把葡萄幹遞給我,努著嘴發出咂咂的聲響,一定是很甜的意思。我於是蹲下去雙手接過,捏一小撮嚐嚐,啊,真是甜到肺裏。新疆大批量生產的葡萄幹許多都噴過快幹劑,老人家的想必是自家涼製,擺個攤無非掙點零花錢。我掏出5元錢被他堅決地拒絕了。在新疆外拍常常得到鄉親遞上的蘋果或是饢餅,無一索要錢財,人們謙恭真誠的笑容讓我得以坦然地在那片土地上從北到南,從東到西行程上萬公裏。
中國由56個民族組成,祖祖代代我們在這裏繁衍生息,正是這個大家庭中的多元文化造就了中國人博大的心胸。這世上善惡美醜存在於每一個角落,它們從來就不以民族劃分。 生命是平等的,理性與瘋狂與民族無關,那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個別的殺戮不能讓整個民族來承擔其罪行,那會令親著恨仇者愛,如果民族仇恨就此滋生,邪惡會隨之而來,那麽慘死於暴徒手下的無辜生命將毫無意義,真正的凶手還會隨時舉起屠刀傷害你我的朋友和親人。
希望我的圖片和親身經曆,能讓人們相信新疆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裏有的是好山好水好人兒!
23 土陶窯
去喀什前我翻看過一些關於絲綢之路的史料及傳說,那些故事令人癡迷,我仿佛看到了西域邦國的可汗們大聲頌唱著古蘭經,聞到了他們身上那些奇異的香料味道,對喀什的想象是具體的也是抽象的,是世俗的也是超越神聖的。當我真真切切地站定在古城老街上,隨處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手工作坊,打鐵的,木器製作的,樂器打磨的,打饢的,彈棉花的。。。匯集出的聲響就是一首原生樸素的合唱,雖然沒有了書中描述的駝鈴馬嘶,星月城堡下的驢車也換成了四輪汽車,但絢麗的花毯圖案依舊,孜然烤肉仍在爐上,土陶工藝始終流傳,千年後的喀什仍然生生不息。
24 街頭的膜拜
穆斯林一日作五次祈禱,每周最大的一次在周五下午14:00-16:00之間。 那天,中國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爾四周圍滿了人。 因為禱告期間,女人不能進入清真寺內,非教徒不能入內,我隻能靜靜地站在人群外麵等待著拍攝機會。隨著祈禱時間來到,悠揚的誦經聲從寺內的傳出,男人們整齊地將各色毛毯鋪開腳下,麵朝西方,虔誠地埋頭叩首,街頭行走的隻剩下清一色的女人和兒童。此時此刻,場景靜謐肅穆得讓快門聲顯得造次無禮,熾熱的陽光下連空氣都是虔誠的。
伊斯蘭教從十一世紀流傳到這裏,多少朝代的變遷,多少風流人物的逝去,風之忘景鬥轉星移,人們的信仰不曾改變。 漫長曆史和曠然大漠帶來的聰慧睿智,孕育出維吾爾人的從容心態才是一道永遠不滅的人文景觀。
25 “隻拍一張”
大概是看到了我的執拗,等祈禱人群離開後,寺院管理大叔衝等在路邊的我招了招手,對我說:“你可以進來了,買票。上樓梯要脫鞋。“
我感謝他的惦記,但是沒有了人群的清真寺好比沒有了字跡的聖經,讓我怎樣表達從何拍起。。。正坐在台階上發呆,我看到一位年長男子匆匆從外麵趕來,一邊脫鞋一邊從包裏掏出經書。
靜靜地我在一旁等待機會按下了快門。
穿過鏡頭,我看到他側頭看了我一眼,輕輕地擺了擺手,我略向前傾身,伸出一根手指表示:隻拍一張。男人的山羊胡子動了動,他微笑了一下,不置可否地繼續低頭禱告了。
26 數錢的老人
人群離開後的清真寺清靜,空曠,隻有樹枝間唧喳的鳥叫和池塘裏翻跳的小魚。牆根下,一位維族老人半倚靠著,悠閑地數著錢票子,摘下帽子的額頭上露出明顯的照曬痕跡。我慢慢蹲身下去,老人笑眯眯地看著我,拍了一張後他才意識到什麽似地連忙把帽子帶上,示意我再拍一張。事後查看片子,我更喜歡這張,他臉上溢出的自然的愉悅和放鬆。
27 麵紗下的笑容
喀什, 這座2000多年的古城,西漢張騫把這裏稱作疏勒,東漢班超曾在這裏設置大本營,盛唐時期則是河西走廊之外有名的安西四鎮之一,唐僧玄奘至西天取經也路過此地。。。世事變遷,時光緩緩流失,喀什老城依然故我。
走在幽深的巷道裏,仿佛穿越了時空,外間的車馬喧囂全然與這裏無關,好奇令我的步伐淩亂,覺得自己象是個偷窺者。文化的不同,信仰的不同,一道麵紗更加重了我的遐想。
然而,再怎樣遮蓋,隨腳步不斷跳動的鑲金花邊和叮當作響的首飾碰撞聲,讓女人曼妙靈動的天性淋漓雀躍。即使看不到她們的麵容,但長袍下熱情的氣息已撲麵而來,輕快的腳步充滿自信。我毫不掩飾地對著她們拍攝,即使沒有四目相對,我亦能聞到那麵紗下的笑容。
28 女醫生
她的牙科診所就在艾提尕爾的旁邊。我圍著清真寺信步溜達時,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她走進診所,出於好奇就跟了進去。
看到我,她稍微有點吃驚,然後用很流利的普通話問:你?看牙嗎?
我笑笑說:不, 這是你的診室? 我看看可以麽?
是啊!隨便看。她笑笑說。
房間不大,二十來平方米,收拾得幹淨樸素。最難得的是玻璃幕牆外寬闊的視野,諾大的清真寺廣場可以一覽無餘。你這裏的視野真好。沒病人的時候你是不是就這樣看著外麵,也挺有意思?我問她。
是啊,看看熱鬧,什麽人都有。喝水嗎?女醫生回答我,同時從櫃子裏拿了瓶水遞給我。兩個陌生的女人聊起來竟像是熟絡的鄰居般自然。
拍張照片吧,你和你的辦公室。哢嚓!我喜歡她斜坐在皮椅上的樣子,閑適,淡定,就是喀什的味道。
巷道裏麵有長袍加身的女人,巷道外麵也有穿著白大褂的女醫生。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大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