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的博客

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Happy Everyday!
個人資料
正文

新疆的冬季(2)- 別樣的采風

(2009-02-20 12:24:45) 下一個

第一部分: 烏市山西巷

山西巷緊鄰大巴紮,是烏市另一處維族民風濃厚的地方。

不同於遊人攢動的大巴紮,這條窄窄的巷子裏,各種小吃食檔,服裝貨攤,日用手工,甚至清真寺應有盡有。維族人在這裏有買有賣,熟人間的寒暄夾雜著店家高聲的叫賣,熙攘中的平淡似乎與巷外的世界沒有任何關係,他們隻以自己的方式過著自己的日子。

1.零下25度的氣溫中圍著火爐吃蜜瓜,沒有強健的腸胃可是消受不起的。




2.“羊肉串!新鮮的羊肉串!”老板對鏡頭很是友好,特意地大聲叫起來。那獨特的口音,讓我想起陳佩斯的經典台詞:“烏魯木齊大草原的羊肉串啊!“




3.核桃糖糕。要不是空不出手來,真的很想買塊嚐嚐。




4.雜貨鋪老板,自豪的父親。身後的妻子幾經邀請,就是不肯上前站在丈夫身旁。即使世事轉換,傳統的維族婦女仍然恪守相夫教子溫順理家的信條。
“比漢族女孩溫柔多了!“ 我在烏市的朋友劉大哥是這樣評價的,但是一提到結婚卻有很多猶豫。
“為什麽呢?你不是說她們很好,很合適做老婆?“ 我問過他。
“要改信伊斯蘭教,要洗腸,還要改名字呢!我就不能姓劉了,得姓買買提什麽的,嗬嗬!“





5.天寒地凍,我帶了一頂在俄羅斯買的狐皮帽,帽攤老板非要看看成色,問問價錢。即使語言不通,比手畫腳倒也熱鬧,引來不少路人駐步湊趣。




6.獨自帶著兒子打理麵館,生活對她一定不易,燦爛的笑容裏卻看不出半點怯懦和憂怨。




7.“朋友!看這裏!“ 我應聲轉身,按下快門後才看清他手中的東西。嘩!落荒而逃。。。




8.“SH...NLHD...HESIDA!“ 少年衝著我不斷地重複著。一個字沒聽懂,應該是向我誇耀他的烤雞好吃吧。




9. 嚓嚓聲聲,火花四濺。我愛旅行,因為我追逐精彩,但其間的平淡一樣令我感到充實;過客也好體驗也罷,經曆了不同才更懂得包容。




10.饢車。仍然是那麽鋪天蓋地,金黃誘人。




盡管在這裏買不到任何旅遊紀念品,甚至稍微鮮亮的東西也看不到,但是純樸炙熱的民風遠比大巴紮有看頭。如果在新疆的時間有限,來這裏逛逛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巷子旁邊還有一個大型的玉石交易場,也有得逛。

友情提示:
1. 人員混雜,注意隨身物品安全。
2. 拍照前與對方做好溝通,不要舉槍就打,尤其對女人和老人。
3. 大部分人是友好的,但遇衝突不要糾纏,盡快離開。就是警察也不能忽視民族安定這一大前提。
4. 清真寺不得進入,更不能拍照。
5. 即使巷外的世界豐富多彩,女性夏季到此地遊逛仍應避免裸露的服裝,除非你喜歡“萬眾舉目“。


第二部分:亞心和硫磺溝

知道嗎,世界上第一大州,亞洲的中心,僅 距烏市25公裏。地理坐標為:東經87.20度,北緯43.41度。

這裏雖然離烏市近,但除了一座18米高的標誌塔,周圍一片荒漠草原,並不值得特意跑一趟。如果為了去硫磺溝拍片,那它就是必經之地。既然來了,無論如何也要站在吊錐旁感受一下“以我為中心”的驕傲。
11




硫磺溝,一段五彩地貌山穀,長約200公裏,時有雅丹的奇幻,時有丹霞的氣勢。斧鑿刀削般的懸壁和高聳雲天的怪石,俯視腳下褐紅,土黃,灰綠,紫紅的斑斕大地,其景非常之精彩。
12




13




14



這奇妙的線條,不可思議的天工,源自天山北麓三排褶皺構造帶的頻繁活動。
15




16



拍攝貼士:
1. 這裏是距烏市最近的一條拍攝線路,隻拍硫磺溝一天即可來回。仍建議早點出發,因頭一次去的人難免被五彩地貌震住,而且經典拍攝機位達40公裏之長,會發現還沒拍夠天就已經黑了。
2. 需要一名非常熟悉溝內情況的司機。雖然路邊就能看到景致,但最好的在後麵的溝裏。步行進溝要結伴而行,天黑時馬上出來,有狼。
3. 準備一天的水和饢,中途沒有用餐的地方。
4. 非常幹旱,途中常有拉礦石的卡車駛過,即使雪地上都會塵土飛揚,注意保護器材,著裝,防曬。
5. 最好的拍攝時機是雪後或雨後,水分滲透進山岩,色彩異常豔麗。



第三部分:吐魯番吐峪溝麻紮村

說起吐魯番,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其實,以這裏為代表的西域地區曾是人類四大文明的交匯地,更是古代宗教最為活躍和發達的地方。現仍保留著許多古城古跡和宗教遺存,展現著深厚燦爛的古代文明。

西域文化的代表地吐峪溝,位於鄯善縣境內,東距吐魯番市約55公裏。這裏曾經是佛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 它有兩個地點最著名,千佛洞和麻紮村。

千佛洞古稱“丁穀寺”,是吐魯番地區建窟較早、保存早期壁畫較多的石窟。最早的洞窟出現在晉、十六國時期。沮渠氏家族稱王時(公元443~ 450年),曾是吐峪溝佛教最繁榮的時期,共有94個洞窟,現存45個,溝東 21個,溝西24個。 上世紀初西方人熱衷的新疆探險中,吐峪溝壁畫90%以上被日本人和德國人掠奪,破壞,現今隻有8個洞窟還殘留少量有回鶻文題記的壁畫。

17。麻紮村。麻紮即維語“墳墓”的意思,全稱是“吐峪溝艾蘇哈卜凱赫夫”,意為“聖人住的洞穴”。




據記載,7世紀初,穆罕默德的弟子葉木乃哈等5人最早來中國傳教,東行至吐魯番盆地後,終於有一位攜犬的當地牧羊人成 為第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中國人,因此葉木乃哈等5人便長住此地。葉木乃哈等5人和第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中國人去世後,被埋在今吐峪溝麻紮,洞內現存土墳6 座和1個犬狀石,洞口有木柵欄,洞內存一木棍,傳為聖人之遺物。

墓穴開挖於基 岩之上,基岩為紫紅色夾灰綠色泥岩,上覆膠結緊密的礫岩層。圍繞墓穴築起一道略呈圓形的牆,牆院厚直徑約0.5米,牆高約3米,夯土築成。

佛教石窟和伊斯蘭教的聖地共存,是吐峪溝的獨特之處。

18




這個小小的村莊,是中國的第一大伊斯蘭教聖地,是“中國的麥加”。按當地穆斯林的說法,到麥加朝聖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溝麻紮。據記載,直到 20世紀初,仍有來自土爾其、印度的穆斯林到這裏朝聖。現在每年前來朝覲的大陸、香港、澳門、台灣,以及德國、土耳其等地的穆斯林絡繹不絕。

村子的曆史可一直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的土著人就是今天村民的鼻祖,已達2700多年之久。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裏形成一個典型的維吾爾族村落,村民全部是維族,保持著傳統的生活習俗。人們繼續用維吾爾語進行交流,過著信仰宗教生活,衣著服飾以維吾爾特色為主。村內除了小孩子必須接受義務教育,許多中年人一句漢語也不會講。

19




20




21




古村的民居用黃粘土製坯建成,經濟實惠而且冬暖夏涼。各家各戶的窯房和葡萄晾房高低錯落,集生土建築之大全,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群,被稱為中國第一土莊。

22




23




吐魯番,這片中國海拔最低溫度最高的土地,麵對茫茫戈壁的無盡荒涼,更驚歎古人在如此嚴苛艱苦的自然條件下用智慧的頭腦和勤勞的汗水所造就的文明,並虔誠地恪守著它。
  
烏市的朋友告訴我,吐峪溝最美的季節在五月初。那時村前村後的桑樹上結滿了桑葚,陽光下泛著油光,黑紫黑紫地壓彎了枝頭。因為太多了來不及采也來不及吃,果子落滿了房前屋後,路旁巷邊,把地麵染得紫紅一片,煞是好看呢。這一夥色友每年都來住上一周體驗生活采風拍照,帶上村民需要的白麵和蔬菜,還有孩子們的本本和鉛筆,白天與他們同勞作同說笑,夜晚在屋頂的涼席上數星星。。。

好向往啊,我仿佛已經看到五月的豔陽天,吐峪溝的桑樹下,不,也許是桑樹上,吸允著指尖的桑葚汁,眼中彌漫著古村落的一片金黃,恍惚中我已穿越時空感受到遠古。。。

哦,我的新疆,你總是不斷地給我期盼!


遊覽貼士:
1. 這裏與烏市也是一天來回路程。同方向繼續向東還有鄯善沙漠,高昌古城,交河古城(前者破壞的較厲害,推薦後者)可遊覽,可安排2-3天時間,住在吐魯番市或鄯善縣。
2. 村口的麻紮群不得進入。
3. 進麻紮村後避免大聲喧嘩。
4. 曾有無知者帶人體模特進村拍攝,引起軒然大波,村民們對生人的鏡頭非常反感。拍人像前交流很重要。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新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風箏在天空的評論:
同感!老鄉,你好!
新遲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新疆的雪景非常美,是真正的銀裝素裹.純淨,美麗,平和.
加州花坊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棒!謝謝。
cchere 回複 悄悄話 祖國真大真多彩
這是真實感受。
北京西城區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楓雨霖的評論:

哎,你來了:)我說的是山西巷的那個肯定不行。其實,你可能沒注意到,全疆大概也就喀什的那個行,還有時間規定,主要就是為了遊客。其他的嗎,沒人看著當然進也就進了,拍也就拍了,但仍然是不該做的事情。

吐峪溝下次有機會還是去看看,靜下心來有好多東西拍。
楓雨霖 回複 悄悄話 清真寺可以進去拍的呀。喀什就可以。

吐峪溝麻紮村我們是最後趕到的一個點,沒時間了,也就沒有細看,看你的介紹吧。
北京西城區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樓下猴媽,風箏,菜心幾位朋友的鼓勵!
油菜心 回複 悄悄話 這些老漢們真可愛,他們笑起來,真是快樂開懷大笑!勾起了我許多的回憶。謝謝!
油菜心 回複 悄悄話 啊呀,太棒了,好文,好圖,謝謝分享!
風箏在天空 回複 悄悄話 照片拍的真好,在那裏生活了那麽多年,看到那熟悉的照片好想家
八月猴媽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好景好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