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本拍攝技巧

(2006-11-01 20:01:59) 下一個

拿好你手中的攝像機

  相信很多人並不知道怎麽正確地拿攝像機。我們看到的專業攝像機大多是被人們扛在肩上的,那些大家夥們一個個體型巨大,要擺弄好可不容易,而我們手中的數碼攝像機處理起來可就輕鬆多了,隻要往手心裏一拿就行啦。不過你以為一隻手就可以拿好攝像機了麽?錯。兩隻手把持好攝像機絕對比用一隻手來的穩,即使我們的DV隻是一隻手就足夠掌握了。電視節目裏的鏡頭都很穩定,這也是我們愛看的原因之一,如果說你看到的屏幕始終在不停地晃動,相信誰都會倒胃口的,嚴重的還會引起惡心、嘔吐。。。(這和一些人打CS會惡心的原因是一樣的)因此我們需要將攝像機保持穩定,如果在某些情況下需要很穩定的鏡頭,三角架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絕對不要邊走動邊拍攝,也許你要說:《有話好好說》裏不就是邊走邊拍攝的嗎?那麽你要記住,你不是張藝謀。

變焦

  變焦是攝像機的一個基本功能,和大多數照相機相比,攝像機的變焦功能要強大得多,但是請記住功能強大絕不是拿來濫用的。曾經看到過一些朋友拍攝DV,他們是把DV當作望遠鏡來玩,一會兒拉近,一會兒拉遠,一個長鏡頭到底,最後回放的時候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他們當時要拍什麽。其實很簡單地說,鏡頭拉近就是為了要強調我們要拍攝的景色或者人物,而拉遠則是為了表現物體的全貌或者這個故事的場景。

  可以在拍攝的同時變焦,這是DV和DC最大的不同。我們可以利用變焦來引導觀眾我們要表達什麽。比如拍攝一朵花,在對這單獨一朵花拍攝一段時間後慢慢將鏡頭拉遠,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是一個充滿鮮花的花壇,然後是整個充滿春意的公園一景,這就是我們拍攝這要表達的東西。再比如拍攝一群舞蹈者,先是拍攝整個舞蹈場麵,然後將鏡頭漸漸拉近,將注意力集中到那個領舞身上,仔細拍攝他的舞蹈語言,讓觀眾也一起體會這種肢體語言的優美。這就是所謂的“鏡頭語言”。沒有經驗的愛好者們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拍攝的同時毫無目的地變焦,鏡頭經常拉近拉遠,可是都不知道到底要表達什麽,觀眾看了也是雲裏霧裏,真正需要重點表達的東西反而成了影片的背景。

  我們在拍攝時也要主要不要一個鏡頭拍到底,而是要經常變換鏡頭。當拍攝完一個鏡頭之後,如果需要換一個角度繼續拍攝,切忌一邊按著REC拍攝,一邊走動和變換角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停止拍攝,移動到我們需要的角度,對好鏡頭,然後再次開始拍攝。這樣經常變化角度不會讓觀眾感到厭倦,同時也能從不同的方向表達清楚拍攝者的觀點,而且也避免了一邊移動一邊拍攝造成的晃動。

動態拍攝的要點

  也許有時候我們所需要拍攝的景物或者場景一個小小的鏡頭容不下,即使是將鏡頭拉到最遠也是如此,那麽移動拍攝就是必須的了。但是這裏所說的移動拍攝和前麵提到的一邊走動一邊拍攝可不是一回事,進行動態拍攝的時候應該做到盡量不要移動腳步,架好攝像機,以腰為圓心,上身轉動畫圓,將需要拍攝的場景和景物逐一掃入鏡頭,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再掃回來,然後固定不動一小段時間之後停止攝像,變換鏡頭角度之後繼續拍攝。

  可能有人會說,拍攝動態畫麵的時候要多久才行呢?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它的依據當然是符合個人需要了,隻要你認為適當就行了。很多時候拍攝並沒有一個定死的約束,隻要符合一些基本規則就可以了。我們很多時候也需要適當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打破思維定勢,這樣才能拍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東西,很多導演獨創的鏡頭運用也是這樣開始的。

手動調整曝光和焦距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需要手動來調整拍攝時的曝光和焦距。雖然DV一般都有自動曝光和自動調焦,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這都是不足以依賴的。比如拍攝劇院中舞台上的合唱隊員,通常情況下這樣的舞台都很有強的光照,如果隻是應用自動曝光,十有八九最後的結果是根本看不清被拍攝者的臉,看到的隻是一片白,除非被拍攝者的皮膚夠黑,比如黑人。這時候就必須調整曝光到手動檔,然後根據光線情況減弱,直到得到需要的強度。還需要強調的是通常我們在攝像機LCD屏幕上看到的圖像色彩和明亮程度和最後采集到電腦中的圖像是有一定區別的,所以我們應該注意在采集時和在拍攝時兩者的不同,經常進行對比,對LCD上看到的圖像要心中有數,清楚地知道最後采集到的圖像究竟是怎麽樣的。

  另外有時候我們拍攝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隔著鐵絲網或者玻璃拍攝,如果用自動對焦的話,鏡頭會一會兒模糊一會兒清楚,或者我們本來想拍攝的是窗外的美景,結果拍到的卻是玻璃上的汙垢特寫。這是因為自動對焦對鏡頭的敏感造成的,這時唯一的辦法就是調到手動變焦檔了。根據各個廠家生產產品的不同,手動變焦的方法有所不同,最終都是將鏡頭焦距調整到我們需要的就行了,這時就不會再出現以上所提到的問題了,當需要變換拍攝對象或者角度時,別忘了再重新調整焦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