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用DV拍好山水風景

(2006-11-01 12:46:49) 下一個

不得不說的白平衡

  在傳統相機中,並沒有白平衡這個概念,因此很多人對此很是迷糊。但在攝影領域裏,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影像的質量與它關係很大。先用數碼相機做個比喻:為什麽數碼相機拍攝時會比傳統相機慢一拍?因為每一次拍照,相機都必須確定白光(即包含各種色光的全色光)情況並以此作為別的色彩還原的基準,而傳統相機則將這些細節交由膠卷去處理。DV在這一點上和數碼相機的原理是一樣的。

  一般來說,用戶需要給相機指出白平衡的基準點,即在畫麵中哪一個“白色”物體作為白點。但問題是什麽是“白色”,譬如不同的白紙會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紙可能稍微偏黃些,有些白紙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線會影響我們對“白色”的色彩感。在平時最常用的自動拍攝模式,DV實際上進行了自動的白平衡。這種設置為機器的默認設置,它由機器自動尋找當前環境條件下畫麵中的白平衡基準點,以此來達到白平衡調節。一般情況下,自動白平衡的準確度還是比較高的,但在室外和明亮光線下拍攝時,它的效果就有些差強人意了,而在多雲天氣下,許多自動白平衡係統的效果極差,可能會導致偏藍。我們出門旅遊的時候,室外環境的變化多種多樣,因此要學會調節白平衡。


圖1 自動白平衡模式圖像。


圖2 燈光白平衡模式圖像。


圖3 日光白平衡模式圖像。

  一般DV機器會預設有日光(室外)和燈光(室內)模式,比較高檔的機器還會有手動模式。不同的設置在同景下色彩感覺是不一樣的,如頁的圖,是我在山村中拍攝的一間民居,當時陽光明媚。圖1是在自動白平衡的情況下拍攝的,圖2是在燈光模式下拍攝的,圖3是在日光模式下拍攝的,色彩感覺的差異一目了然。

  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對畫麵色調的喜好使用白平衡,比如我喜歡暖色調,所以上麵三張相片中,我就更喜歡第三張。

 

愛恨交加談變焦

  DV和照相機都具有變焦鏡頭。照相機的變焦是作為畫麵取景大小的工具,而DV相對於照相機最大不同點和優勢就是,可以在拍攝的同時做變焦的動作。這樣我們既可以拍攝遠處的山,又可以拍攝近處的樹,而當我們的鏡頭從山變到樹的時候,就能夠感覺到運動了,這種鏡頭的運動正是代替了人的運動,拍好了還真能有電影的感覺呢。

  但是,手拿DV漫無目標地像一隻無頭蒼蠅,鏡頭到處亂飛、濫用變焦鏡頭、畫麵忽近忽遠重複拍攝也是很多新蟲子愛犯的毛病。等你拍攝回來放給朋友看的時候,可不要怪人家看完了頭暈哦。

  另外,變焦是一種比較費電的功能,如果你帶的電池不夠多,那還是少用為妙。

  使用變焦的同時要注意對焦的問題。即鏡頭的焦點在哪裏,焦點就是你要表現的中心。如果在全自動的情況下,機器大都是采用自動對焦,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比如拍攝馬路對麵的人,如果一輛車從鏡頭前麵駛過,往往會讓畫麵焦距時而清楚時而模糊,因為自動對焦的情形下DV依據前方物體反射回來的訊號判斷距離然後調整焦距。這時隻要將自動對焦變成到手動,將焦距鎖定在固定位置,焦距就不會跑來跑去了。


圖4 焦點在花上,花顯得很清晰


圖5 焦點自動對到美女臉上了。

 


圖6 手動對焦到花的上麵,近景的美女虛化了

  某日我正在拍攝大街兩邊盛開的鮮花,此時焦點定在花上麵(花是清晰的,圖4)。可是構圖都沒調整好的時候,突然一個女孩走過來,停在鏡頭前打電話,這時候DV就“糊塗”了,它不知道我到底要拍花還是女孩,於是焦點在花與女孩之間不斷調整(一會花清晰,一會女孩清晰,圖5),所以我隻好將鏡頭再一次手動對焦到花的上麵,然後鎖定焦距(將變焦的按鈕由自動AUTO推到手動MANUAL),這樣無論誰在鏡頭前麵搖晃,花都會一直保持清晰了(圖6)。

  這次去四川的旅行,特意到川西藏區看一個賽馬會,這是那裏的藏人慶祝豐收的一個節日。雖然我拍攝技術不算專業,但是當地風景絕美,再加上這台DV具有的一些特殊功能,使得拍攝的片子還算有些味道,叫上一些朋友聚眾觀看的時候遭到大家表揚,心裏美滋滋的。其中的功勞,一部分要歸於巧妙運用曝光模式。

 

我的主題,我的曝光

  在DV機上,EXPOSURE即是曝光值的調節按鈕。對新手來說,可能還無法嫻熟地運用曝光來控製畫麵的亮度,這時候使用DV本身提供的程序AE功能(先進程序自動曝光)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程序AE功能內設有適合拍攝各種畫麵的最佳模式,對初學者來說,這些模式已經能滿足大部分條件下的拍攝需求。

  圖7 采用人像模式,畫麵前景清晰,背景弱化,16∶9寬幅取景,更有大片的感覺。

  這裏,我使用了人像模式進行拍攝。此模式使背景變得模糊,突出被拍攝的對象,給人一種柔和的拍攝效果,適合拍攝人物、動物、花草時使用。

  程序AE功能所包含的拍攝模式因機種型號而異。下麵以我這部索尼 DCR-TRV10E為例,除了上麵使用的人像模式外,它還有下麵幾種模式。

射燈模式

  此模式在拍攝強光照射下的對象(如舞台上或婚禮上等)時,防止拍攝對象局部曝光過度(如人物的臉部顯得過白)的現象。

運動模式

  此模式可用於拍攝移動速度快的動作畫麵,如飛鳥或動物奔跑跳躍等動作,減少被拍攝物的抖動。

海灘及滑雪模式

  盛夏沙灘滑水或冬日滑雪時因光線較強,拍攝的人物會出現反光現象,此模式就可以防止人物顯得過暗的情況出現。

日落及月夜模式

  此模式用於拍攝夕陽、煙花、霓虹燈或一般夜景時保持氣氛情調。

風景模式

  聚焦在無限遠,確保被攝的風景、目標全部清晰。此模式適合拍攝山脈等遠方的景物、也可用於在拍攝玻璃或網板後麵的景物時,防止攝像機對窗戶的玻璃或金屬網板聚焦。

柔光拍攝模式

  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也可明亮地拍攝物體,具有慢快門的特點,就好像我們在MV裏麵經常看到的“拉線”效果。

  其實,這些環境模式正是我們旅遊的時候在野外最常遇到的,如果還沒有完全掌握曝光技巧,不妨用這些功能應付一時之需,肯定能夠拍攝到比全自動模式更好的效果。

 

說不完的構圖

  也許你喜歡《臥虎藏龍》的飄逸,也許你喜歡《英雄》的濃烈——不論什麽風格,好的攝像幾乎可以將任何一幅畫麵拿出來當作照片欣賞。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DV可以看做是電影的民間運動,那麽好的DV片子攝影同樣也是要仔細講究的,至少在拍攝的時候要認真仔細,就好像在拍攝連續的照片。

  在攝像的諸多要素中,我們最要注意的就是畫麵構圖。構圖,簡單來說就是把拍攝對象擺在畫麵的什麽地方。比如拍一個人或一隻動物,鏡頭要始終保持追住它們,但是卻也未必要讓他們一直保持在畫麵中央——如果被拍攝的人向右側走,那可以在拍攝的時候讓他保持在畫麵左側,這樣給右麵留出空間,就會讓人感覺到一種運動的趨勢,這樣的畫麵也顯得平衡。也許人物是不動的,但是他的姿勢朝向右側,甚至眼神向右看,這樣仍然可以將他放在畫麵左邊,這樣在空間上會比較完整,就好像我們也順著他的視線向右看一樣。

  圖8是我在成都青城山玩的時候拍的,一個盲人在亭子裏麵吹笛子。清風拂竹葉,笛音繞山牆——當時意境可好了!我拍他的時候,他的臉朝向右邊,這時候把他放在畫麵左邊就會比人物在畫麵中間感覺協調得多。

圖8 老人坐在畫麵偏左的位置,畫麵卻很和諧,關鍵是他的臉朝向右。

  如果畫麵上有兩個主體,比如一大一小,要想取得平衡,大的就要以靜態來消弱,小的要以動態來加強。比如,一輛開向大山的小車,會在畫麵上與山形成平衡。如果畫麵的主體是一個很大的物體,而太小物體無論怎麽亂動也不會影響畫麵的均衡,比如,主體是大樹,而遠遠飛過一隻小鳥,隻要大樹自身保持畫麵平衡就行了。

  當然,這裏講的是一般的標準構圖方式,如果需要表現特別的主題,則畫麵構圖方式就變成了塑造影片個性的好方法,有時候不均衡的畫麵反而會增強衝擊力。

  圖8的畫麵是表現人物在環境中,但如果畫麵主要是要突出人物主體,很多新手會下意識地把人頭放在畫麵的中間,這樣會使頭頂的空白太多。很多人都聽說過黃金分割,其實這也是一種讓人感覺最舒服的美學分割——如果把人頭的位置放在黃金分割點(0.618),則畫麵就比較符合審美標準了,記不住黃金分割確切數字?那就記住畫麵上從底下算大約三分之二的位置;如果拍攝人物特寫,那就把眼睛放在這個地方吧。

  如果要拍攝風景,那我們可以換上一路背來的廣角鏡頭。構圖的時候要注意最好畫麵中要要有吸引人視線的點。

  圖9這匹馬和圖7的那匹是同一匹哦,不過這個是全景,圖7那個是特寫。

  圖9 馬吃草,畫麵中如果沒有馬,隻是那一大片草甸,是不是就不像現在這樣有趣了呢?

  什麽時候用全景,什麽時候又用特寫好呢?這個問題可比上麵的構圖問題更複雜,因為這可是DV的核心哦!

 

DV的精神 鏡頭語言

  這部分最複雜,但是能言傳的卻最少,大部分隻能意會。不過一些最基本的拍攝原理還是需要強調的。大家想直接拍出好片子,後期盡量少剪輯,就更要注重鏡頭切分。

  視覺藝術能夠使人更清楚或更深刻的看到某樣東西,記住DV是取代人眼對周圍世界進行觀察的工具,你拍攝的順序,關注的焦點,正是你內心的反應,拍得雜亂,說明你沒有用心觀察,或者沒有把DV當成你的眼睛。人的眼睛可以主觀過濾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出現“視而不見”、“熟視無睹”的情況。而DV不行,它會非常客觀地記錄看到的一切,這樣會產生大量冗餘信息,這樣就需要用分鏡頭來過濾無用信息,比如,拍攝完前麵的靜物,想拍後麵的東西,如果不注意,就會直接在拍攝的狀態下突然轉身,這樣就造成這個鏡頭快速運動,很暈。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停止,再轉身,調整構圖,再開始拍攝。

  全景可以交待環境,特寫擅長表現情緒;長鏡頭過多會讓人覺得沉悶,鏡頭切換過於頻繁又會顯得淩亂。全景,中景,近景,特寫要搭配使用,避免一種景別的使用時間過長。搭配好鏡頭之間的邏輯關係,會令你的作品更有格調,至於這其中的奧妙,不是一兩句話能講得清楚的。在拍攝時時刻牢記,你在講述某種事物,用畫麵表現給人看,如果大多數人能明白,那就成功了。

其他功能也奇妙

畫麵特效

  在DV的菜單選項中,往往有很多對畫麵的處理特技。我這部機器裏麵就有反轉片、老照片、黑白、拉伸、曝光過度、馬賽克等等。有了這些,能讓畫麵的表現形式豐富很多。不過什麽時候用什麽就看個性了,這也是讓你的片子與眾不同的方法。

  圖10 因為是賽馬節,我一路遇到了很多馬隊,有一次我把畫麵變成了黑白效果,然後又用16:9的寬幅取景,怎麽樣,是不是看起來滄桑很多?

 

夜景拍攝功能(Night Shot)

  備有紅外線夜攝功能的DV機,在光線很弱甚至漆黑的環境下也能進行拍攝,這樣我們便可以拍攝夜間出沒的小動物,或者進洞探險。如果機器同時備有“慢快門”和“超級紅外線夜攝功能”,拍攝效果則會更佳。影像雖然有點模糊,但相比隻運用紅外線夜攝功能拍攝更為明亮,而且拍得更遠。不管采用哪種技術,效果都不會比在明亮的環境下拍攝的效果好,所以,若想在拍攝夜景時的影像變得更鮮明,還是使用夜間拍攝用的攝影燈比較好。

  圖11 晚上無聊的時候通過旅店的窗戶照外麵,沒有使用夜景拍攝功能,畫麵黑暗。

  圖12 采用夜景拍攝功能,畫麵較亮,由於是借助紅外線,所有的景物都是綠乎乎的。

防抖動功能(Steady Shot)

  現在的DV機越來越輕便,但是拿在手裏沒有分量,就比較容易抖。這種功能是為了減小手抖而造成影像模糊的現象,使拍攝出來的影像更穩定。尤其在一些顛簸的環境中,使用這種功能可以讓畫麵好很多。

話筒的防風功能(Wind Cut)

  四川有不少名山,對我這個愛爬山的人來說可真是福氣。可是有幾次,我把吃奶的力氣都用上了,終於爬到山頂,然後拿出DV,對著鏡頭大喊大叫。可是回家把帶子一放,卻隻能聽見山頂的呼呼風聲,把我鬱悶壞了!後來才想起來,原來忘記把話筒的防風功能打開。現在的很多DV提供了話筒的防風功能,當我們在環境嘈雜,噪音比較大的地方拍攝的時候,按下防風按鈕,將這個功能打開,可以讓聲音的質量提高很多呢。

  上述的這些功能並不是每個DV都具有的,大家好好看看自己的機器說明,根據不同的環境,巧妙地運用這些拍攝技巧。經過勤學苦練,相信你也能拍攝出美輪美奐的山水風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