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他被新華社點名

(2022-08-22 16:27:03) 下一個

 

 徐敏 青衣仙子的一維空間 2022-08-21 01:51 發表於四川
畢生都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 徐敏|文

 

錢穆(中)

 

1937年,抗戰爆發,錢穆隨學校遷移川、滇。當時考慮,待穩定後,讓妻子張一貫帶子女前來團聚。但戰火蔓延,千裏路險,一個女人帶4個孩子,從北平跋山涉水前往四川委實艱難,張一貫隻好帶著孩子回了蘇州娘家。
 
抗戰勝利後,51歲的錢穆回到無錫老家居住,在江南大學任文學院長,一家人終於團聚。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戰端再開,國共內戰越演越烈,學生頻頻上街遊行,錢穆勸導無效,鬧事已成風潮。
 
1949814日,在內戰中取得節節勝利的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社論《丟掉幻想,準備鬥爭》,點名批評胡適、傅斯年和錢穆三人,說他們是“被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中國反動政府”所能控製的“極少數人”。
 
對於毛澤東的點名,錢穆始料未及,卻也無可奈何。社論發表時,胡適早已遠赴美國,傅斯年去了台灣。麵對如此局麵,錢穆隻好再次拋家別子,南下香港。
 
一路上,錢穆都在想,自己乃一介書生,怎麽就成了不被見容的“少數人”?
 
反思自己的研究領域,他錢穆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那可是深入骨髓。1939年,錢穆在西南聯大教書期間,隻用了13個月就完成了《國史大綱》的撰寫。在這本書中,錢穆係統、全麵地回答了當時困擾整個中國的問題:中國憑什麽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許多青年學子,就是在讀了錢穆的《國史大綱》後,看到希望,精神振奮,投筆從戎而走上戰場的。
 
當時,錢穆是學術界第一個在報刊上公開發表文章,宣稱中國一定能取得最後勝利的知識分子。隨即《國史大綱》被國民政府教育部指定為全國大學用書。
 
也是這本書,讓喜歡傳統文化的蔣介石與錢穆成了朋友,而且私交甚厚。有一陣子,蔣曾打算邀請錢穆出任教育部長,錢穆婉拒不就。蔣也尊重錢穆的意願,不作勉強。19463月間,選舉總統前夕,蔣介石在南京找錢穆敘談。錢穆坐定之後,蔣介石拿出一份書麵報告,交到錢穆麵前,蔣問錢穆:“聽說你反對我當總統,這份文件紀錄了你談話的內容。”
 
錢穆毫不諱言地答複說:“這些資料我不必看。不錯,我是講過反對你當總統的話。”蔣介石問錢穆為什麽不讚同他選總統,錢穆說:“中國近一百年沒有出現一個像你這樣的英雄,所以我不讚成你當總統!”蔣介石聞言,半晌沒有說話。最終,蔣介石雖然沒有聽從錢穆的建議,但亦不改彼此間的友好關係。
 
也許,這就是所謂被“控製”的證據吧。
 
既然已被點名,就隻有選擇離開了。離開之前,錢穆特地到嶺南大學拜訪了陳寅恪,與他相約去香港任教,遭到拒絕。轉而去鄉間邀請熊十力,對方表示無意離開。錢穆給遠在重慶的梁漱溟寫信,也未得到回複。他又到中山大學去見楊樹達,楊樹達也無意離開。
 
畢竟人各有誌,彼此尊重,這些人也都不勸錢穆不走。反倒是錢鍾書的伯父,以研究古典文學成名的錢基成先生,勸錢穆留下來。錢穆問,君研究古文辭,你看軍隊渡江的那篇布告,有無大度包容之氣象?錢基成沉默不語。作為史學家的錢穆,書真不是白讀,他敏銳地預感自己難有容身之地,所以毅然決定離開。
 
錢穆來到香港,見許多青年學子流落在外,感覺責無旁貸,決定創辦亞洲文商學院,在香港傳播中國曆史和文化。辦學之初,隻有三間教室,沒有圖書館。學生大多為來自內地的流亡青年,不少人露宿學校天台、樓道。很多學生交不起學費,老師發不了薪資。為此錢穆決定學武訓行乞辦學,遊說台灣,獲得蔣介石資助,加上美國耶魯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的援助,學校經費問題得以解決。
 
在香港剛站穩腳跟,錢穆便給家人寫信,要3個兒子赴港就讀。但兄弟3人看到報上的社論,認為父親是站在反動立場的知識分子,決心和錢穆劃清界限,拒絕前往香港讀書。錢穆收到回信,隻能眼望北方,浩然長歎。
 
1950年,亞洲文商學院更名“新亞書院”,步入正軌,流亡學生得以弦歌不絕。因辦學有成,香港政府在1955年贈予錢穆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60年,錢穆應邀去美國耶魯大學講學,又獲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
 
隨後新亞書院逐漸壯大,1963年,在港英當局的主導下,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三校合並,錢穆親定校名為“香港中文大學”。並通過力爭,做到了學校必須是中國人擔任校長。香港後來成為世界漢學的中心之一,比肩歐洲、美國、台灣,享譽全球,錢穆功不可沒。
 
在逃難到香港的大陸人中,有個人叫胡家風,後來成了錢穆的嶽父。胡家風是江西世家,長期在國民政府任職,曾官居江西省主席。他有個女兒胡美琦,是廈門大學一年級學生,胡家風拖家帶口一路南逃時,見形勢緊急,長江防線崩潰在即,趕緊通知女兒到香港匯合。
 
因一次偶然的機會,胡家風認識了錢穆,兩人一見如故。胡家風見錢穆在興辦學校,便讓20歲的女兒胡美琦到新亞學院繼續就讀。胡美琦被錢穆的儒雅風度和學識的淵博所傾倒,從此種下崇敬之心。
 
一年後,胡美琦跟隨父親去了台灣。
 
1952年春,錢穆在台北演講時,禮堂突然塌方,錢穆被掉落的泥塊砸中頭部,當場暈倒。胡美琦聽說錢穆受傷,心急如焚,直奔醫院探望。錢穆出院後,在台中休養,胡美琦每天下班後,都會過來探視。過了四個月,錢穆傷愈,回到香港,兩人便以書信保持聯係。
 
兩年後,胡美琦從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教育係畢業。經過慎重考慮,胡美琦決定飛赴香港,一邊繼續求學深造,一邊照顧深受胃病困擾的錢穆。
 
此時大陸內地,革命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夫妻團聚已無可能,甚至,連書信聯係都一概中斷。給人感覺,今生今世,隻能客死異鄉了。
 
1956年,錢穆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跟胡美琦結為夫妻。錢穆知道,他這樣做,對不住遠在老家的妻子。
 
曾經,有這樣一個機會,大陸對流亡香港的錢穆展開統戰,派他的老師呂思勉和侄子錢偉長給他寫信,勸他返回大陸,但被錢穆拒絕。錢穆在給老師呂思勉的回信中寫道:回來雖無刀鑊(huò)之弄,但須洗心革麵、重新做人,那樣做如同行屍走肉,喪失了人的尊嚴,這是學生萬萬做不到的。學生對中國文化薄有所窺,但不願違背自己的主張。願效法明末朱舜水流寓日本時的做法,在香港繼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1967年,大陸運動衝擊到香港,錢穆決定前往台灣定居。其實早在1950年,錢穆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時,蔣介石便屢屢派人前往邀請錢穆赴台定居。但錢穆一直沒有答應。直到1967年,錢穆才以歸國學人的身份去了台灣。
 
餘英時先生與老師錢穆夫婦
 
當時,他看中了台北故宮旁邊的一塊空地,就托付蕭政之幫忙辦理。蕭政之是錢穆私交甚篤的朋友,抗戰時在昆明便有往來,他告訴錢穆,故宮地處偏僻,入夜之後一片漆黑,悄無人跡,你一個老人家和太太兩個人,孤伶伶的,生活上會很不方便。後來,蕭政之替錢穆在雙溪東吳大學旁邊選中了一塊地皮,錢穆看了後非常滿意,決定自己購料蓋房。
 
這件事被蔣經國知道了,他出麵阻止說,錢先生是國家延請回國的,怎麽可以讓他自己出錢蓋房子呢,這筆錢由國家出。錢穆堅持說,自己住的房子理應自己出錢,和國家無關。蔣經國說不動錢穆,便將此事告訴了蔣介石,最後是蔣介石親自出麵,錢穆無法推辭,隻好聽由公家撥款興建。小洋房落成後,素雅脫俗,錢穆為其取名“素書樓”。
 
1990年,時任立法委員的陳水扁提出素書樓乃公家建造,指控錢穆霸占公產,95歲高齡的錢穆一句話不說,立刻搬了出來。事實上,房子的主體結構是公家付的錢,但內部裝修及後來的幾次改建,都是錢穆自己掏錢做的,公家再沒出過一分錢。
 
前行政院長李煥得知錢穆搬家的事,主張由救國團買下素書樓,轉贈錢穆安度晚年。錢穆婉拒了李煥的好意,從素書樓搬遷到了台北杭州南路居住。
 
數月後,錢穆在台灣去世,享年95歲。
 
91歲時,錢穆在素書樓為博士班學生上了最後一課。講課結束後,錢穆說:
不要忘了是中國人,
不要忘記中國,
不要抹殺自己的文化。
 
終其一生,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錢穆做了自己該做的一切。剩下的事情,就要看後人怎麽做了。
 
資料來源:
1、王豐《錢穆受尊崇卻反對兩蔣當“總統”》
2、於立生《袁騰飛“錯誤言論”與錢穆“洪楊之亂”》
3、百度百科《素書樓風波》
4、譚端《大學者錢穆的亂世情緣:花甲之年娶27歲胡美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深海淺灘 回複 悄悄話 蔣介石當時民心失盡,國民黨腐敗透頂,國軍兵敗如山倒,連盟友美國都見死不救他,他是百年英雄?這麽說也許是出於無奈,旁人讀了還當真?
初春時節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1949年8月12日到9月16日連續以新華社名義發表六篇文章,分別是《無可奈何的供狀--評美國關於中國問題的白皮書》,《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別了,司徒雷登》,《為什麽要討論白皮書?》,《“友誼”,還是侵略?》,《唯心曆史觀的破產》。這些文章的背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美國撤走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並發表對華關係白皮書。文章提到胡適、傅斯年和錢穆,但六篇文章主要是闡述中國革命發生和勝利的原因,揭露了一百多年來特別是過去四年中美國對華政策的本質,同時批評了國內一些人特別是某些知識分子對美國的幻想。
大榮確 回複 悄悄話 錢穆說:“中國近一百年沒有出現一個像你這樣的英雄,所以我不讚成你當總統!”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值得敬佩的中國文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