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南北兩伯樂— 一錘定音,他選擇了《梁祝》

(2022-07-30 08:47:37) 下一個

漢嘉女1 2022-07-30 05:37 發表於四川

一錘定音,他選擇了《梁祝》

© 徐敏|文

 

一、羅家倫不拘一格

1929年,19歲的錢鍾書報考清華大學外文係,數學隻考了15分,但國文卻是特優,英文索性就是滿分。主管招生的老師,拿著這樣的成績有點犯難。收吧,數學太差;不收吧,又實在可惜。一時間猶豫不決,欲退不忍,欲取也難,不得不請校長羅家倫定奪。

羅家倫調來試卷一看,大感驚訝,當即拍板說:此乃奇才,收!

錢鍾書進入清華後,果然處處表現出千裏馬姿態,不斷刷新清華“紀錄”:讀書數量第一,發表文章第一,英文翻譯第一,……很快名震校園,成為清華出名的才子。證明羅家倫是個伯樂,眼光沒有看錯。

有一天,吳組緗與曹禺等人在咖啡室偶遇錢鍾書,曹禺對吳組緗說:“錢鍾書在那裏喝茶,何不叫他給你開一張英文禁書的書單?”於是吳組緗走過去,請錢鍾書給他開列三本英文禁書。錢鍾書隨手在桌上拿起一張紙來,在正反兩麵寫了三四十本英文書名,並用英文列出推薦書目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色。讓曹禺等人大驚失色,目瞪口呆。

外文係教授吳宓對錢鍾書的才華大為讚賞,評價說:“當今,文史方麵的傑出人才,在老一輩中,當推陳寅恪先生,在年輕一輩中應推錢鍾書,他們都是人中之龍。”

後來,錢鍾書攜妻子楊絳赴英、法留學,學成歸國後,經老師吳宓推薦,被母校清華破例聘請為外文係教授。按一般任教經曆,必須從講師做起,然後升至副教授、教授。當時清華已經與北大、南開兩校合並為西南聯大,人事關係發生了變動,所以當錢鍾書到達西南聯大後,學校食言,隻肯聘他為副教授。

這讓年輕氣盛的錢鍾書頗感不快,教了一年後便悻悻離去。麵對校方的挽留,他一口拒絕,並毫不客氣地說:“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有資格充當錢某人的導師!”言下之意,我錢鍾書不能做教授,誰能做?

錢鍾書隨即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出任英文係主任。錢鍾書的負氣出走,也直接導致了吳宓與係主任陳福田之間的矛盾,沒多久,吳宓也離開清華去了燕京大學。如果當時羅家倫仍在清華,他一定會出馬挽留,高聲疾呼:錢先生不要走!

二、孟波力排眾議

1949年,華東軍政大學麵向社會招生,14歲的陳鋼在初中肄業證上,將年齡一欄塗改成了18歲,竟然瞞天過海被錄取了。一年後,他從軍大畢業,分配到機要幹校。他興衝衝地跑去體檢,卻因眼睛近視未能通過,幹校要把他退回去。正在焦急萬分之時,幹校的指導員說話了,他問陳鋼:“你在家,不是學過鋼琴嗎?那好,我們培養你,你到文訓隊去!”一句話,起死回生,峰回路轉。

隨即,好運氣接踵而至,文訓隊出資將陳鋼送到金陵女大,師從馬友梅教授學習鋼琴。馬教授是在美國留學的“海歸”。從那時起,陳鋼開始接受專業訓練,每天練琴8個小時,進步神速。

1959年,為慶祝國慶10周年,上海音樂學院決定創作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向國慶獻禮。當時報了三個題目:第一個是餘麗拿提出來的,要表現大煉鋼鐵;第二個是沈西蒂提出來的寫女民兵;第三個是何占豪提的,作為一個補充項目,寫《梁山伯與祝英台》。

在那種大躍進的年代,一切講政治掛帥,提出一個才子佳人的題目,隻能悄悄的、小心翼翼的,放在最後,作為補充。報告送上去後,當時的上海音樂學院的領導孟波,以他獨具的眼光和膽識,選擇了最後一個題目《梁山伯與祝英台》,並且決定讓作曲係的陳鋼參與創作。

創作組不去考慮陳鋼是否勝任,而對陳鋼的家庭出身提出了質疑,他們說: 這是個獻禮作品,必須強調政治,何占豪是黨員,陳鋼的父親是右派,怎麽能讓一個右派的兒子參與創作呢?開會討論時,孟波力排眾議說:“他父親是他父親的問題,與創作無關。項目是管弦係提出來的,沒有作曲係的陳鋼參與,怎麽行呢?”孟書記一錘定音,堅守前議不變,將事情確定了下來。

領導的信任讓陳鋼大受感動。原本在陳鋼內心,並不十分樂意參加這個創作小組,作為作曲係大四的學生,他要準備自己的畢業作品。他的老師、時任上海音樂學院副校長的丁善德看出了他的心思,告訴他說:“這部《梁祝》,是向國慶十周年獻禮的,做好了,也可以算你的畢業作品。”這使得陳鋼免除了後顧之憂,全心全意地同何占豪一道,投身到了創作之中,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合作完成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譜曲。

1959  5  27 日下午3點,上海蘭心大戲院,由陳鋼、何占豪曆時三個月創作的中國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此首演。18歲的小提琴手餘麗拿,站在舞台中央,緩緩地拉響了悠揚的旋律。何占豪坐在台上的樂隊中。陳鋼躲在幕後觀察效果。在最後一個音符落下之前,一直站在側幕的陳鋼特別緊張,不知道這個作品的命運會是怎樣。音樂結束後,陳鋼迫切地期待著掌聲,但沒有掌聲,一片沉寂。幾秒鍾後,有節奏的掌聲突然響了起來,持續不斷,經久不息。

當時的俞麗拿是個大二的學生,激動得滿眼淚花,一次又一次地謝幕,進去了又出來,但台下的掌聲依然有增無減。樂隊站起來再謝幕,指揮謝幕,陳鋼和何占豪也出來謝幕。但掌聲仍然不停。如何收場?指揮與俞麗拿對視後,餘麗拿重新舉起提琴,隨之,柔美的旋律再度響起,將這場《梁祝》的首演,完完整整地拉了兩遍,長達50 分鍾。

如今,距那場首演,也已經過去了整整63年,《梁祝》的魅力依然經久不衰。當我們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聲中時,我們不應該忘了,在陳鋼成長路上的伯樂,是他們在關鍵時候的決策和扶持,讓千裏馬沒有駢死於槽櫪之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