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來令人懷念的六位大學校長
章開沅(1926-2021)
華中師範大學原校長
他獨辟蹊徑,在辛亥革命史、中國教會大學史、南京大屠殺曆史文獻等諸多學術領域均有開創性貢獻,著述宏富。他從事教育工作65年,並擔任華中師範大學校長6年,育人無數,華中師大的學子們非常擁戴他,特別喜愛聽他的報告。
章開沅在報告中談到知識分子要善於獨立思考,大學應該培育優良的學風,良好的大學學風應該引導社會世風,而不是受其影響和汙染。他講到教師節,省委某副書記、某副省長、省教育廳領導及其各路媒體去他家慰問、采訪,被他拒之門外。他說,尊師不是麵子工程,而應該做實事。
對於大學,他反複強調“兩個回歸”:回歸常識,回歸大學本位、教育本位。不能把大學管得像一個行政機關,完全是行政命令的。他認為自己當校長堅持了一個學人應有的品行,敢於談與領導不同的意見,有的會不去開,有的事不去做。
2002年,章開沅被學校聘為資深教授,這個待遇能夠享受包括每年十萬元的津貼福利,但隨後的三年,章開沅先生四度提出辭去資深教授,且言辭懇切地表示“榮譽可以終身,待遇應該退休”,最終,學校決定同意他的請辭,章開沅也因此成為我國人文社科界辭去資深教授的第一人。
匡亞明(1906-1996)
南京大學原校長
十多年前,由博客中國網站發布的中國最受推崇的十位校長,調查結果依次為:
蔡元培、胡適、梅貽琦、蘇步青、茅以升、蔣夢麟、匡亞明、李達、吳玉章
這是匡老的榮光,也是南大的榮光。
“四人幫”倒台之後,在胡耀邦的支持下,匡亞明的冤案得以昭雪,胡耀邦代表中央征求他今後工作的意向,匡亞明經過慎重考慮,仍然選擇高校,複出擔任南大黨委書記兼校長。胡耀邦曾對張黎群(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教育室主任)讚歎說:“匡亞明是有理論、有作為的老同誌。”
1978年4月,當時任哲學係副主任的胡福明在北京修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一稿,回寧後他將寫稿、改稿情況告訴複出不久的匡亞明校長。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的名義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兩天後,胡福明向校長請示工作,匡亞明見麵就讚許說:“你的文章《光明日報》發表了,我祝賀你,我看了,寫得很好嘛。”當時對這篇文章有多種議論,讚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社會上一度還有“五胡亂華”的說法,將撰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胡福明與胡耀邦同誌等一起列為“五胡”。南大組織了關於真理標準討論的座談會,匡亞明親自到會並首先發言,旗幟鮮明地讚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批判“兩個凡是”的謬論。後來,江蘇省委推選匡亞明出席對林彪集團和“四人幫”的公審活動,匡亞明熱情推薦胡福明去參加,“因為他在解放思想和撥亂反正中有突出貢獻”。
匡亞明始終強調:辦大學要依靠教師,特別是學有所長的老教師。他認為:“一所大學水平的標誌不是看別的,而是看學校擁有教授的數量和學術水平,如果沒有可觀的教授就不成其為大學。”
原在武漢大學任教的程千帆教授,被錯誤地劃成“右派”,18年之後才獲準摘帽,而幾乎與摘帽同時,就不得不“自願退休、安度晚年”。“文革”前的三級教授,隻能賦閑在家成為街道居民,領取每月49元的退休金。他的夫人、詞學家沈祖棻又不幸遭遇車禍身亡。程千帆的厄運,引起在蘇州參加一個學術會議的南大中文係教授洪誠、山東大學教授殷孟倫、南師教授徐複等“同門好友”的關注。他們公推洪誠先後回寧後向匡亞明校長匯報。匡校長了解到程確有真才實學,當即作出決定:這樣的人才,別人不用我們要用。如果調動手續辦不成,南大就包吃包住,一定要讓他又用武之地。
當時武大還有一位被劃為右派的研究外國文藝理論的張月超先生,也願回母校工作(張原為中央大學外文係高材生),匡校長果斷地決定“一起接受。
中文係“文革”後第一屆係主任陳白塵,也是匡亞明從北京延聘來的。陳白塵是著名劇作家,創作了《歲寒圖》《升官圖》《烏鴉與麻雀》《宋景詩》等劇本與電影劇本,享受副部長級待遇。但“文革”中被誣為“叛徒”,由中組部立案審查,當時尚未有結論。匡亞明深知陳白塵是一個忠誠的革命者、一個有才華的劇作家,甘冒風險,聘他南下就職,當時曾引起文化界、高教界不小的反響。
匡亞明慧眼識珠於風塵之中、伯樂相驥於困厄之境,事實證明了他的膽識與魄力。陳白塵、程千帆和張月超三位學者在南大重新煥發了學術青春,很快成為中文係的學術帶頭人,為中國古代文學、戲劇學等專業爭取博士學位授予權(前者還成為重點學科)做出了重要貢獻。程千帆教授曾動情地說:“是匡老給了我二十年的學術生命,我終生感激他老人家。”
朱九思(1916-2015)
華中工學院(華中科大前身)原院長
在華科大,朱九思被人稱為“華工之父”。朱九思卻稱,他在華科大其實隻幹了兩件半事:一是采取超常規的辦法廣攬了一大批人才;二是提出了發展新思路,“走綜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學的前麵”;半件事是植樹造林。”
1972—1979年,朱九思頂住壓力,不惜一遍遍修改黑檔案,共調入教師625名,分別來自20多個省市500個單位,許多被壓得直不起腰、用非所學的知識分子,在這裏受到信任和重用。他們進入華工以後,華工的教學水平和科研學術能力很快提升。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從前默默無名的華工迅速躋身全國一流名校之列。
在剛剛恢複高考那幾年,大學裏重理輕文的現象十分普遍,不僅工科學生輕視人文學習,連老師們都不太重視這方麵。而朱九思卻一直有個信念,要培養工科學生的人文情懷。正式提出要把華中工學院辦成綜合
性?大學。
丁石孫(1927-2019)
北京大學原校長
在北京大學的40多年中,丁石孫的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教學上,先後教過20多門課。最小的課是用兩個小時給圖書館係的學生講現代數學的分類,大課則有為數學係200多學生講1年的高等代數。教學方式由淺入深,給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石。
他認為教學對於開拓教員的知識麵很重要。每教一門新課都會感到壓力,邊教邊學,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即使有的課程重複地教也會加深對於知識的理解,因此,他的教學贏得了所有學生由衷的尊敬與愛戴。
在管理學校上,他強調從嚴治校,但希望能給學生營造寬鬆的成長環境。“個人需要自由發展,老師也需要自由發展。我覺得校長並沒有高人一等的地位,你唯一的辦法是創造條件讓大家能夠自由發展。”他後來如此回憶當時的治校理念。
丁石孫的電話號碼在北大是公開的。有學生覺得食堂太難吃,直接打電話向他投訴,他立刻進行食堂改革,引進競爭機製,讓飯票在各食堂通用,才有了現在北大食堂的質量。除此之外,他還常讓王義遒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意見,他自己也常常直接跟學生對話。有一段時間,他幾乎每周固定和一些學生見麵交流。這些學生思維活躍,關心國內國際大事,雙方常就學校改革平等交換意見。他的開明,深受學生的喜愛。
丁石孫拒收毛新宇入北大的故事至今都令人津津樂道。1988年7月,毛新宇北大附中畢業,其母邵華曾找到北大校長丁石孫,說“咱家三代都屬於北大”。而丁石孫卻說,“無此必然性啊”。邵華說,“新宇就該上北大”。丁石孫又言,“北大校風自由,同學好動,我擔心他進來無法保障安全”。無奈之下,毛新宇最終隻能屈尊就讀了人大曆史係。“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的時候,絕不妥協。”
江平(1930- )
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
1983年中國政法大學成立,校長由司法部長兼任,江平是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主持校務。他不僅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精神符號,也是整個法學界的精神符號,被稱為“中國法學界良心”。
江平主持校務期間開創了極為寬鬆、自由的法大文化和精神傳統。江平時代首創了法大學生選老師的自由選課傳統。法大同一教研室的幾位老師同時開課,任由學生選擇。學生的選擇給老師也帶來壓力,努力提高教學水平。那個時代的學生說:“與其說我們當時在法大學到了什麽知識,不如說我們從來沒有被強迫灌輸意識形態的教條。”江平擔任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期間,發揚民主,按期召開的學生對話會,帶領同事與學生展開對話,並積極回應學生的合理訴求。
江平愛護學生的事例不勝枚舉,雖然隻在1988到1990年間擔任了兩年中國政法大學校長職務,但卻被法大人稱為“永遠的校長”。江平卸任校長以後,為中國的法治建設奔走呼號,以其“隻向真理低頭”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法律人。
江平在2012年法大60年校慶上的演講中指出,中國政法大學盡管成立60年,但作為一所大學應有的精神基礎還很欠缺,法大的校風尚未成型,法大的精神傳統更有待於完善。人格獨立和學術自由才是大學的靈魂,沒有人格獨立和學術自由的大學就沒有靈魂。
劉道玉(1933— )
武漢大學原校長
劉道玉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原武漢大學校長,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教改風雲人物。“四人幫”被粉碎後,他被“借用”到教育部,擔任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主抓高等教育的撥亂反正。在鄧小平召開科教座談會期間,他作為座談會的組織者之一,建議來自武漢大學的代表查全性當麵向鄧小平建言,廢除了“文革”中盛行的大學推薦製,從而恢複中斷多年的高考招生製度。
高考的恢複,是全國改革的先聲。就是在這種春潮湧動的關口,以身體不適為由辭卻教育部一切職務的劉道玉,回到了武漢大學,旋即被任命為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1981年,他48歲,被任命為武漢大學校長,成為當時中國重點大學當中最年輕、最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氣的校長。他上任不久,就大刀闊斧,從教育體製入手,進而對教學內容到管理體製進行全麵改革:學分製、主輔修製、轉學製、插班生製、導師製……推行新製度的時候,他從不向上頭打報告,堅持認為這些都是校長的職責和權力。這一係列現代高校的教育製度和管理模式,均始於武大。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自此拉開,擴散全國,武大也被稱為高校戰線上的“深圳”。
改革是劉道玉一生的關鍵詞,際遇、世故、權力甚至歲月都無法從他身上奪走對教育改革的執著。1988年,劉道玉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被免去武漢大學校長之職,原因眾說紛紜。在很長一段時間,武大校長的名冊裏甚至沒有劉道玉的名字,校報也不刊登他的文章。然而,幾乎每一個武大學生都認為,劉道玉校長是這所學校的精神力量,是他們“永遠的校長”。
防失聯請務必關注
好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