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金仲華之死

(2022-05-31 05:51:14) 下一個

金仲華之死

漢嘉女1 2022-05-31 05:25 發表於四川
 

以下文章來源於青衣仙子的一維空間 ,作者徐敏

 
他被誣為間諜

© 徐敏|文

 

                     

金仲華(1907年-1968年4月3日),浙江桐鄉人,現代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社會活動家。抗戰時任《世界知識》主編,49後任上海市副市長。文革期間受到迫害。宋慶齡曾囑咐他將往來信件"閱後燒掉",他未照辦,結果被抄家時抄走。1968年4月3日,金仲華在書房上吊自殺。

 

196843日淩晨,上海市副市長金仲華自殺。
 
消息是金仲華的侄子金民生打電話報告市革委辦公室的。
這天早晨,金家保姆上樓去整理房間,推開書房門見金仲華吊在窗前,嚇得驚叫一聲,急急忙忙下樓告訴了金仲華母親和金民生。金民生上樓查看後,立即打電話報告了市革委辦公室。
 
金仲華的老母親已經80多歲,兒子最近幾天的反常舉動,已經讓她擔憂可能出事。她發現兒子有時會一個人發呆,站在二樓陽台上沉默不語。最反常的是這幾天吃過晚飯,金仲華會捧著她的手,要她“多保重”。
 
這讓老太太多了幾分警覺,隻要兒子一個人上二樓,老太太就會叮嚀保姆:“到樓上看看,仲華他在做啥。”昨晚半夜,老太太聽到樓上“嘭”的一聲,急忙叫醒保姆,催她趕快上樓,去看看出了什麽事情。保姆睡意朦朧地來到二樓,見書房門關著,已經熄燈。她小聲地喊了幾聲“金先生,金先生”,無人應答,以為主人已經睡了,就下樓回稟老太太說:“先生已經睡覺了。”
 
就因這一疏忽,使金仲華再也沒有醒來。
 
當日下午2點,市外事組、公安局、國際問題研究所和市人委辦公廳造反隊四個組織,齊聚金仲華家,共同商量處理方案。
 
在從金民生處了解到基本情況後,市革委常委馮國柱帶領大家來到二樓,此時書房門敞開著,能清楚地看見金仲華吊在南窗口,臉朝牆壁,兩腳離地板僅幾公分,一隻腳穿著襪子,一隻腳光著,麵貌慘不忍睹。
 
馮國柱招呼公安局來的同誌趕快把屍體放下來,妥善搬走,並關照多拍些照片。公安局的四五個人先進入拍照,然後動作麻利地用刀割斷繩子,將屍體平放在地板上,用從臥室床上抽取的床單裹好,由兩個人抱著出來,見樓梯上站滿了人,就轉身回到臥室打開落地玻璃門,將金仲華從陽台上傳到樓下運走。
 
遺體運走後,馮國柱帶著大家走進書房,都擁到還掛著半段繩索的窗架旁察看。留在現場的一位公安同誌分析,從現場情況初步判斷,死者是站在熱水汀上,用百頁窗上的紗繩繞在窗簾架上,套住脖子後,腳離開熱水汀,繩子嵌入頸部卡住氣管窒息而亡的。估計斷氣前,死者本能地掙紮,兩腿蹬踢,腳上的拖鞋一隻掉在熱水汀旁,一隻甩到了寫字台下,還套著一隻襪子。進一步的詳情有待法醫驗屍報告。
 
在場所有人都鴉雀無聲地聽著。忽然有人叫了一聲:“桌上有字條。”一共三張,是用鋼筆豎著書寫的。中間一張紙上寫著:“國際問題研究所階級關係複雜,我忍無可忍。金仲華”
 
看到這條遺言,大家議論紛紛。馮國柱突然怒吼道:“國際所的人來了吧?”人群後有個男子一麵回答“來了”,一麵穿過人叢走到寫字台前,當他看到桌上的紙條時,臉色刹那間全白了。馮國柱當眾訓斥說:“誰叫你們搞他的!”“事前請示過誰啦?!”那個人不敢吭聲。馮國柱去拉寫字台的抽屜,所有抽屜都沒有上鎖,每個抽屜都整理得有條不紊,中間的抽屜裏還放著幾百元人民幣。
 
隨後,馮國柱領著大家來到金仲華的臥室,在靠牆一排壁櫥正中位置的擱板上,看見有一個舊信封,裏麵裝著一束書信,信封上金仲華用鉛筆注明:“這是宋副委員長給我的信。”粗略一看,大約有十封左右。馮國柱沒有細看,就退到臥室與書房之間的地方,對眾人說:“大家都看了,商量一下怎麽做吧?”
 
見沒人發表意見,馮國柱問金仲華的侄兒金民生:“他的子女知道了嗎?”金民生說還沒有告訴。
 
於是馮國柱談了他的幾點意見:金仲華死亡的事,由金民生通知其子女;寫字台上的三張字條和壁櫥裏的信,由人辦造反隊帶回單位保存;金仲華的書房和臥室,保持原樣不動,貼上封條。
 
回頭又對金民生說:“寫字台抽屜裏的錢,以及這兩個房間裏凡是你們家裏需要用的東西,盡管拿,都拿到樓下去。”
 
以上內容,在陳邦本的《金仲華自盡前後》一文中,都有很具體的敘述。陳邦本50年代在市府辦公廳工作,與副市長金仲華相識。在陳邦本印象中,金仲華學識淵博,平易近人,為人厚道,有口皆碑。
 
金仲華是浙江嘉興桐鄉梧桐鎮人,1907年出生,6歲時讀崇實小學,12歲考入嘉興浙江省立第二中學。192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學,1927年畢業。次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任《婦女雜誌》助理。1934年與胡愈之等創辦《世界知識》雜誌,擔任主編。1935年任生活書店編輯部主任,與鄒韜奮等共同創辦《大眾生活》周刊。1936年任《永生》雜誌主編。1937年抗戰爆發後,在香港加入宋慶齡創辦的“保衛中國同盟”,任執行委員。1944年底到重慶,由中共黨員介紹,任美國新聞處譯報部主任。1948年辭去美國新聞處職務後去香港,接受中共委托,主編新華社香港分社對外英文期刊《東方通訊》。19493月,離港北上,經山東進入解放區。4月,隨軍南下。527日,上海解放,參加軍管會工作,接管《新聞報》,改組為《新聞日報》,任社長兼總編。組建新政府時,出任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新政權建立後的十多年,是金仲華一生中工作最忙,也最得意的時期。直到文革降臨,他才受到衝擊。1967年,上海革委會成立,金仲華不在結合之列。新班子領導派人告訴金仲華,要他深居簡出。金仲華按照革委會吩咐,閑居家中,基本不出房門,每天就是聽聽廣播看看報。他曾對來看望他的陳邦本自嘲說,自己好像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但即便這樣,造反派也沒放過他。還在革委會成立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的造反派,便已對金仲華大會轟,小會批,說他是“反動學術權威”、“不學無術的假專家”,執行的是修正主義的辦所路線。在上海奪權的張春橋在一次講話中說,美國新聞處就是特務機關,參加美國新聞處的人,多數都是特務。並特別針對金仲華專案組的報告批示說:“此人社會關係複雜,務必查清。”
 
如同拿了尚方寶劍,國際研究所的造反派對金仲華的鬥爭隨之急劇升級。這些人采用逼供信的方式,侮辱踐踏金仲華的尊嚴。金仲華的兒子和兩個女兒遠在南寧、北京,身邊隻有86歲的老母親和小孫女。金仲華怕母親擔驚受怕,在家總是強顏歡笑,將真相掩蓋得嚴嚴實實,以免母親知道。
 
1968年初,春節剛過,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的造反派,就根據張春橋的批示,來到複興西路金仲華家。這些人抄走了數千冊的中外圖書,以及大量字畫、古物。
 
當造反派搜查金仲華的私人信件,準備裝進麻袋帶走時,一向溫和的金仲華再也無法冷靜,大聲抗議說:“這些信件你們不能動!也不應該看,這是曆史文獻。”
 
但造反派毫不理睬,將他推到一邊,提著麻袋揚長而去。
 
被抄走的信函,包括周恩來、宋慶齡、廖承誌、黃華等人給金仲華的重要信件,內容涉及核心機密。
 
這批信件被抄走後,金仲華情緒消沉,整天憂心忡忡,沉默寡言。
 
多年來,因為工作的關係,金仲華與宋慶齡交往密切,宋慶齡對金仲華的才幹和為人非常器重。金仲華中英文功底都很紮實,文筆流暢,能自如地將宋慶齡用英文撰寫的原稿譯成中文。宋慶齡的許多重要文章,都是經金仲華之手從英文翻譯過來的。
 
為此,兩人間常有書信往來。1966年文革初起,金仲華對“運動”很不理解,在與宋慶齡的通信中,談了一些對文革的觀感。當時,宋慶齡也受到衝擊,在上海的父母墓地,也遭到了紅衛兵破壞,對此,宋慶齡寫信給金仲華,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和傷心。信中還談及北京造反的情況,流露出極不理解的心情。
 
這些信件,落到造反派手中,被斷章取義,篡改利用我,會給宋慶齡帶來怎樣的傷害?金仲華不敢想象。此前,宋慶齡曾囑咐金仲華,將寄去的信件“閱後燒掉”。金仲華沒有照辦,結果被造反派抄家時抄走。
 
金仲華追悔莫及,深感內疚,精神壓力越來越大。他有話難說,有口難辯,想來想去,隻能以死抗爭。
 
金仲華死後,上海市革委會對金仲華有過兩個結論。第一個結論是美國間諜,屬於敵我矛盾,把他的財物處理了。後來,又指示專案組重寫結論,第二個結論說他在美國新聞處期間,向盟軍提供日軍的情報,是革命工作。
 
但悲劇還是發生了。當年,女兒金立勤接到父親死訊,沒敢聲張,請了事假,一人悄悄趕到了上海。因為金仲華被定性是“畏罪自殺”,所以匆匆火化後連骨灰也沒留下。
 
1978年,金仲華被平反,在上海龍華公墓舉行骨灰安放儀式。骨灰盒中因無骨灰,隻能用他生前使用過的自來水筆和印章替代。
 
幾十年後,兒子金立誠撰文悼念父親,題目是《我與父親金仲華在一起的歲月》。這篇登在澎湃號《世紀》雜誌上的文章,提到一個細節:“1948年,內戰全麵展開,時局日益緊張。有一天爸爸忽然回家來拿了簡單的行李,低聲和祖母道別就走了,後來知道他已到香港。在此之前,有美國朋友曾建議他去美國,他沒有接受。”他決定留在國內。
 
就是這樣一個披肝瀝膽之人,卻受到莫須有的誣陷,最終隻能一死自證清白。
 
資料來源:
《宋慶齡助手金仲華冤死之謎》
陳邦本《金仲華自盡前後》
金立誠《我與父親金仲華在一起的歲月》
百度百科《金仲華》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