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主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5:37)
誠信,社會道德的底線
--有感於先知米該雅的故事
文 | 任運生
生命季刊微信專稿
王上22:1-40
亞哈是以色列曆史上一個邪惡的王,他的妻子耶洗別更是惡名昭彰。這一對兒臭名昭著的王與後將以色列陷入曆史上靈性最為黑暗的光景。然而,正是在這最黑暗的時期,耶和華神造就了一個以以利亞為代表的偉大先知時代。與以利亞同時代的,還有另外一位剛正不阿的先知米該雅。列王紀上二十二章記載先知米該雅的故事。
猶大王約沙法去見以色列王亞哈,“亞哈問約沙法說:‘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嗎?’約沙法對以色列王說:‘你我不分彼此,……請你先求問耶和華。”(王上22:4-5)
於是以色列王亞哈便召聚四百位先知,問他們是否可以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他們便異口同聲地說:“可以上去,因為主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裏。”(王上22:6)
約沙法從這些先知的行為舉止中感覺到異樣。於是便問亞哈,難道這裏沒有一個耶和華的真正先知我們可以求問嗎?
“以色列王對約沙法說:‘還有一個人,是音拉的兒子米該雅,我們可以托他求問耶和華。隻是我恨他,因為他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約沙法說:‘王不必這樣說。’”(王上22:8)
於是以色列王亞哈便打發一個太監去招先知米該雅。
“那去召米該雅的使者對米該雅說:‘眾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說吉言,你不如與他們說一樣的話,也說吉言。’”(王上22:13)
這位使者顯然體察王的心意,他是一位識時務者。當然他也清楚先知米該雅的性格,因此他委婉向先知進言建議。但遇到米該雅這樣的“不識時務者”,先知顯然並不領情。
“米該雅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耶和華對我說什麽,我就說什麽。’”(王上22:14)
於是先知米該雅被帶到王的麵前,亞哈以同樣的問題詢問他,“米該雅啊,我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王上22:15)
“米該雅說:‘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華說:'這民沒有主人,他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各歸各家去。'’”(王上22:17)
亞哈王惱羞成怒。以色列王說:“將米該雅帶回交給邑宰亞們和王的兒子約阿施,說:‘王如此說:把這個人下在監裏,使他受苦,吃不飽、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來。’”(王上22:26-27)
“米該雅說:‘你若能平平安安地回來,那就是耶和華沒有借我說這話了。’又說:‘眾民哪,你們都要聽!’”(王上22:28)
“眾民哪,你們都要聽!”(“Mark my words, all you people!”)
“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約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王上22:29)
但以色列王對先知米該雅的“凶言”還是有點心虛,萬一真有什麽不測?於是亞哈王改裝上陣,他卻要約沙法仍穿朝服。亞哈以為這樣就可以隱藏自己。
有時候一個人的自欺和愚蠢可以到滑稽可笑的地步!
亞哈忘記了先王大衛的警告:“耶和華啊,……我往哪裏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裏逃,躲避你的麵?”(詩139:1-7)
舊約時代判別一個人是否是耶和華的先知,要看他說的話是否應驗。
那麽,米該雅的話有沒有應驗呢?
“有一人隨便開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縫裏。……到晚上,王就死了。”(王上22:34-35)
以色列王亞哈死了,正如先知米該雅奉耶和華之名所說的話。
“草必枯幹,花必凋殘;唯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賽40:8)
亞哈王喜愛虛謊,最後賠上自己的性命。
列王紀上二十二章的主要篇幅是亞哈之死。但本文要討論的乃是先知米該雅,一個剛正不阿、敢於講真話、勇於為真理作見證的先知。這樣勇敢誠實、不畏權勢的人,今日已經很少見了。
傳說一個大公司,要招聘一名銷售經理。在經過幾輪篩選之後,最後剩下三名候選人做最後的麵試。
第一個候選人進去,老板問他一個問題:二加二等於幾?候選者雖然對於這樣的問題感到奇怪,但還是直接回答道:等於四。
第二個候選人進去,問的是同樣的問題:二加二等於幾?第二個候選者想了一會兒說,應該介乎於三和五之間。
第三位進去,還是這個問題:二加二等於幾?那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先生,您希望它等於幾呢?”
(What do you want it to be, Sir?)
最後的結果是:第三個候選人被順利錄取了。
這個社會曆來都不乏這樣的人,揣摩在上者的心意,專說好聽的虛話,而不敢或不願講真話。
英國曆史上在血腥瑪麗統治的最後四年裏(1555-1558),共有288人因為反對“化質說”(在祭司禱告之後基督的身體和血真實地臨在於餅與酒之中的教義)在火刑柱上殉道。(萊爾著,維真譯,《舊日光輝》,九州出版社,2015年,第22頁)
敢於講真話,曆來都是要有代價的。司馬遷宮刑,海瑞罷官,都是曆史的明證。
傳說光緒年間,內務府虛報冒領,光緒愛吃的雞蛋要十兩銀子一個。一次光緒問他的老師翁同穌,“雞蛋如此昂貴,先生您吃得起嗎?”翁同穌深知個中貓膩,便支吾推脫道:“回皇上,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則不敢也。”
歐美也是如此。因為政治正確,人們不敢對同性戀、同性婚、變性人等議題自由討論,更別說批評。甚至連問候“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也不得不噤若寒蟬。
有人說:“不敢說真話是個人的恥辱,不能說真話是時代的恥辱!”
說真話是要付代價的。“把這個人下在監裏,使他受苦,吃不飽、喝不足,”(王上22:27)米該雅被假先知西底家打耳光,被亞哈王下在監裏受苦,吃不飽、喝不足。
主耶穌說:“‘仆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約15:20)
大祭司審判耶穌,耶穌什麽也不回答。但當“大祭司對祂說:‘我指著永生神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神的兒子基督不是?’”(太26:63)時,耶穌回答他說:“你說的是。”(太26:64)
同樣耶穌在彼拉多麵前也不回答,但當彼拉多問“你是猶太人的王嗎”時,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太27:11)
“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約18:37)
耶穌被定罪的唯一罪名,是自稱為神的兒子。祂為給真理作見證,其代價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使徒保羅為福音的緣故忍受了極大的逼迫和苦楚。但保羅說:“弟兄們,我若仍舊傳割禮,為什麽還受逼迫呢?若是這樣,那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沒有了。”(加5:11)
彼得和約翰為給真理作見證被囚禁和鞭打,然而“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麵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4:19-20)
為真理作見證,這是要付代價的,正如我們的主。現今不少地區教會的弟兄姐妹正在遭受試煉,但神必保守祂的兒女靠主站立得住。
主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5:37)
基督徒做鹽做光的社會責任,要求基督教會和基督信徒,應當引導社會道德;而誠信是社會道德的底線!
任運生 來自中國大陸,牧師,現在美國牧會;生命季刊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