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本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PNyXsAUsFgSj3tAn2ioqQ
從政治角度看,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但從經濟角度看,要把香港、澳門和台灣剔除掉,中央財政的管轄範圍是31個省和5個計劃單列市(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和寧波)。
在這裏,把每個省和計劃單列市比作一家公司,它通過轄區內的經濟活動賺取財政收入,同時要應付各種各樣的開支。如果A省開支超過收入則需要中央財政來調節,讓富有的B省來補虧空,這就是所謂的“財政轉移支付”製度。
90年代開始,中國把稅收劃分為國稅和地稅,國稅基本上繳中央,地稅基本留給地方。另外,海關關稅由海關機構收取並上繳中央財政,而非稅收入則由地稅部門征繳。於是,小編把代征關稅納入到國稅部門的收入中,把非稅收入納入到了地稅部門的收入之中。
首先登場的是“共和國長子”東北三省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毛澤東時代,東北三省曾經是中國大陸最早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地區。現在,東北三省是中國經濟轉型最艱難地區,奇葩的遼寧省去年的GDP居然出現了負增長,金融圈有句名言“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三省的財政缺口越來越大,2014年合計為3562億元,2015年激增至5268億元,2016年繼續增長到5580億元,2017年上半年為2575億元,考慮到下半年財政壓力更大,預計2017年要直奔6000億元了。
山海關以外債務深重經濟低迷,山海關以內的情況又如何呢?
一起來看看緊挨著東北的華北三省河北、天津和山東。北京是全國人民的北京,所以沒有計入華北片區中。
萬萬沒想到,掛著“東部沿海省份”光環的山東、天津和河北居然都在虧錢。GDP排名第三的山東居然在2016年喪失了財政獨立能力,開始向中央伸手要錢。2016年隻虧了64億元,2017年才過了一半就虧了387億元,這就像大壩決堤,一發不可收拾。順帶說一句,青島在行政上隸屬於山東,但在財政上卻不歸山東管。山東省經濟發展不平衡,臨沂革命老區的包袱太重了。嚴重依賴外貿的膠東地區也陷入了瓶頸期。
作為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2016年的地稅收入(含非稅收入)居然同比下降了15%,財政缺口同比增長了164%。而在官方媒體裏,天津2016年的人均GDP排名全國第一,比北京上海還要高,被吹為“閃耀的明星”。為什麽會這樣矛盾呢?因為天津的經濟發展主要靠國有企業的固定投資拉動,而國企上繳給政府的稅後利潤都會還給企業。
而有“環京貧困帶”的河北毫無懸念,一虧到底。國地稅總收入增長緩慢幾乎停滯,而預算支出卻屢創新高,剛性缺口預計要飆到2500億。河北人民真可憐,經濟持續低迷不振,環境也越來越糟糕,2016年空氣汙染top10城市占了6個席位。
太行山以東的華北三省的財政缺口越來越大,那太行山以西的西北片區呢?
西北片區:老少邊窮要大補
西北片區地形複雜且氣候惡劣,是中國扶貧工作的主戰場。不會有任何意外,西北7省(寧夏、青海、山西、陝西、內蒙古和新疆)全都處於財政虧空狀態,它們當然都無法向中央財政貢獻盈餘,並且一定會高度依賴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
2016年,寧夏財政缺口規模732億元,青海1225億元,山西1517億元,甘肅1884億元,陝西1962億元,內蒙2564億元,新疆3162億元,合計13046億元。
仔細看數據會發現一些奇特的現象:2016年青海的國地稅總收入為298億元,一般預算支出為1523億元,支出是收入的5倍,青海政府每花一塊錢,中央財政就要補貼四塊錢;從2014年到2016年,陝西和新疆的國地稅總收入連續兩年在下降。
幹旱的西北很窮很困難,再往南走一點就到了濕潤溫暖的西南片區,那裏的情況也很糟糕嗎?
西南片區:重點開發很缺錢
西南片區六省市,重慶、西藏、雲南、貴州、廣西和四川,當然也不會有任何意外,全部處於財政淨缺口狀態。
GDP增速三連冠的重慶在花錢方麵也習慣了大手大腳,導致財政剛性缺口也越拉越大,是四大直轄市裏最需要中央補給的,畢竟還要供養14個國家貧困縣。
從人均財政補貼來看,西藏遙遙領先。2016年西藏的常住人口為331萬,對比其1397億的財政缺口(也就是中央財政補貼),意味著當年度西藏的人均財政為42205元。而2016年度中國的城鎮人口的人均收入為33616元。由此可見,中央扶持西藏發展的決心有多麽大!
2016年,重慶的財政缺口1222億,西藏1397億,雲南2229億,貴州2270億,廣西2412億,四川3542億,合計13072億。與2014年的合計財政缺口規模10020億相比,增幅30%。今年上半年的財政缺口合計7040億,預計今年的總缺口將超過1.5萬億。
西部大開發,燒錢自然多,全國人民都能理解。那麽,整天嚷嚷要崛起的中部片區要不要中央補一補啊?
中部六省:崛起過程要燒錢
中部片區6省,海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與河南(說明一下,海南實在是沒片區合適放,所以放到了中部),基本上都是人口大省,當然也是財政缺口大省。
最南端的海南雖然地小人少,但財政缺口卻一年上一個台階,2014年是200多億,2015年是300多億,2016年是400多億,2017年預計會超過500億。要是人均收入有這麽快的增速該多好呀!
作為人口過億的中部大省,河南的財政剛性缺口當然是全國第一,預計今年會超過5000億元,和東北三省的總量相當。嗬嗬,官方媒體吹捧的河南原來是大窮鬼。
2016年,中部六省財政缺口合計13325億,較2014年的合計財政缺口數9074億,增幅47%。今年上半年的財政缺口8008億,預計今年是要直奔1.7萬億而去了。
25省小結:整整5萬億缺口
我們將這25個省市的財政缺口數據匯總起來,我們將得到一個很驚人的總數,見下表:
從2014年到2016年,25省合計的財政缺口數從31927億,上升到48134億,增幅51%。而今年上半年的財政缺口合計已經超過2.5萬億,今年一定是要超過5萬億了。因此,我們現在必須要知道的是,剩下能夠創造出財政盈餘的6省一市: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和深圳(計劃單列市),它們到底能掙多少錢。它們有沒有能力,補上這5萬億的財政缺口?
六省一市:努力賺錢養國家
我直接放出這六省一市的收支數據表好了:
2016年,福建的財政盈餘644億,深圳2851億,江蘇5178億,浙江5441億,北京6390億,上海7748億,廣東9301億,合計起來,六省一市總共給中央財政帶來了30373億的貢獻。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這種貢獻規模已經達到了極限了,從2014年到2016年,六省一市合計的財政盈餘幅度始終維持在3萬億左右。今年上半年的合計盈餘規模1.7萬億,考慮到下半年的財政支出更大,預計今年這六省一市的財政盈餘規模,也就是3萬億左右了。
這樣的數據,與財政缺口數據相對比,還真是一件令人感覺悲傷的事。2014年,25省的財政缺口3.2萬億,與六省一市3.1萬億的財政盈餘數據大致能對應上。然而到2016年,六省一市的財政盈餘依然保持在3萬億出頭,而25省的財政缺口卻已經高達4.8萬億,今年更是必定要突破5萬億了。一來二去,這中間的差值,已經高達2萬億。
解決之道:愛國公民買國債
我大天朝當然不能坐視地方政府的現金流斷裂而破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能做出的最合理的選擇,就是政府借債。隻有兩條出路:由省級政府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但中央政府限製非常嚴格,越是缺錢的省份越不讓發行地方債;由中央政府發行國家公債,收到資金後再給地方政府輸血,這就像老母親四處借錢給窮孩子。
然而我們必須知道的是:老母親也是要吃飯的呀。軍事外交開支,中央各部委的行政開支,國家級重點建設項目開支,這都是要錢的。2016年中央政府本級預算內支出2.74萬億,今年上半年1.42萬億,這筆錢也是節省不了多少的。要知道中央政府也沒有更多的收入來源了,除了六省一市的3萬億財政盈餘必須上繳中央之外,另外的最大一筆收入就是央企上繳利潤了,2016年利潤上繳規模5038億,合計起來,一年也就是3.5萬億左右。
好吧,現在我們知道了:2016年,中央政府手裏能動用的資金總量3.5萬億;它承擔的財政支出規模則高達7.54萬億,其中維持自身運轉的中央本級支出2.74萬億,填補地方政府財政缺口4.8萬億。7.54-3.5=4萬億。這,就是我大中國目前切切實實的財政壓力。
在本文的最後,還要列出一組數據:
2015年,我國的國債發行規模1.99萬億;
2016年2.95萬億;
2017年上半年1.37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