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愛鄰如己】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 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路加福音 10:27)
因為圖片出不來 ,點擊網路鏈接看吧。
中國有句俗話:”遠親不如近鄰“。這幾天,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又深刻了不少。
一、
9月,是初秋,也是豐收的季節。對於辛苦了一年的農民來說,這段時間,是最忙的,也是最快樂的。因為自己付出的汗水,就要變成收獲了。
萊恩·恩赫姆(Lane Unhjem)是美國北達科他州小鎮Crosby的一名農民。他和家人在這裏生活了很多年了。
今年,他種植了1000英畝(相對於6000畝)的小麥和油菜籽,莊稼長勢良好。
9月9日,恩赫姆先生開著聯合收割機開始幹活,但是,收割機突然起火。
熊熊大火吞沒著這個龐然大物,鄰居們看見之後趕忙過來幫助滅火,一旦火勢蔓延,千畝麥田就會毀於一旦。
誰都沒想到,恩赫姆先生在救火的時候,心髒病發作。
禍不單行,大概就是恩赫姆先生這一天的寫照。
他被直升機緊急送往100英裏之外Minot 的醫院搶救,家人也隨同過去,留在身後的是1000英畝尚未收割的莊稼。
他的鄰居們聽說此事,決定放下自己的活計,先幫助他收割。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周圍的許多農民都加入了進來。
9月11日,一共有60個農民各自帶著設備從四麵八方浩浩蕩蕩來到恩赫姆先生的土地上,最遠的農民來自30英裏之外。他們帶來了11台聯合收割機,6台穀物推車和15輛敞篷卡車,大家一起開始收割。
廣闊的田野,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農民們有人收割,有人裝倉,而其他鄰居則送來了午餐和飲料。
一位29歲的鄰居Cassie Bummer就是給大夥兒送飯的人之一。她坐在田野旁,聽著機器的轟隆聲,看著眼前忙碌的一切,突然熱淚盈眶。這是一幅多麽美好的畫麵啊。
人多力量大,大家幹了7個半小時,1000英畝的莊稼全部收割完畢,整整齊齊地放入了倉庫之中。
這些鄰居並沒有就此住手。9月22日,又有20多個鄰居趕來為恩赫姆先生的田地收拾麥秸和幹草。
他們花了四個小時,完成了714個幹草堆。
而這一天,遠在100英裏之外醫院重症病房的恩赫姆先生,也從昏迷中醒來。他清醒過來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的天氣怎麽樣?”
對於恩赫姆先生來說,他的莊稼,就是他的命。鄰居們的幫助,使他保住了一年的收成。否則的話,他不僅要麵對疾病的折磨,還要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
對於這些農民來說,這個事情不值得一提。“鄰居之間互相幫助,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習以為常。”
對於許多聽說了這件事情的網友來說,守望相助,不計回報地付出,這才是美國精神。
二、
在麻省的沃本鎮,有一位72歲的老太太格洛麗亞·斯科特(Gloria Scott)。由於收入不高,加上不願意麻煩別人,她的房子狀況越來越差。
有一天,她天花板上的燈壞了,她不得不找人來修。她從鄰居那裏找來一個本地的電工約翰·金尼(John Kinney)的電話。
約翰來了,很快修好了她的電燈。但是,老太太房子的一切,都讓他感到擔憂。
整個周末,約翰的腦海裏都是老太太的房子:屋子的一半都沒電,也沒有爐子,天花板塌了,水槽壞了,房外的台階也年久失修,浣熊在院子裏跑來跑去。整個房子都老化了,也存在很大的危險性。
老太太沒有親人,獨自居住,也沒有什麽存款,她連手機和網絡都沒有。修理房子對於她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她隻能任由房子一天天破敗下去。
約翰終於下定決心:我不能讓她生活在這樣的房子裏。
他又來到格洛麗亞的家,這一次是為她免費修理。從那以後,約翰和自己的同伴幾乎每天都去格洛麗亞家為她整修房子,他還開了Facebook網頁,題目就是“好奶奶需要幫助”,呼籲周圍其他的人也加入他的行列。網頁也設置了捐款,準備用來購買各種材料。
整個沃本鎮都行動起來了。有設備的提供設備,有手藝的提供手藝,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破舊的屋頂、外牆都被拆除了。
整個下水管道、電路係統全換成最新的設備。
地板換成新的。舊窗子也被更換了。原來的台階很容易絆倒人。
如今房前屋後的雜草灌木都被清理幹淨,準備種上新的植物和花草。
一些企業提供了建築材料。臨時的廁所和洗手盆也是由企業免費提供的。
一些人沒有手藝,於是就來做些零活,或者捐贈食物給誌願者們。
格洛麗亞奶奶每天看著自己的房子一點點的變化,心裏充滿了感激。
約翰的本意就是修整一下格洛麗亞的房子,讓房子更適於居住。
但是,整個社區的熱情,已經讓這個房子從裏到外徹底大翻修。看看下麵這個視頻吧。
約翰本人也被源源不斷的社區支持所震驚。他的Facebook捐款頁,已經籌到十萬美元,有2230人捐了款。
於是,約翰把這個行動,以“格洛麗亞的角鬥士”命名,他希望這個項目,不光止步於這一所房子,而是形成一個理念:左鄰右舍伸出手來,幫助那些年老體弱的居民修整房子。行動可大可小,量力而行,目的就是讓這些失去勞動能力,而又囊中羞澀的老年人,能夠生活在安全、舒適的家中。
一個多月過去了,格洛麗亞的房子翻修已經接近尾聲,而“格洛麗亞的角鬥士”的Facebook網頁已經有6000多人加入。美國各地都有人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和鼓舞,開始在自己的社區尋找這些需要幫助的老年人。
這個故事的開始很平常:一個老奶奶的燈壞了,她從鄰居那裏要來一個電工的電話號碼,電工來把她的燈修好。
這樣的事情,世界上每天都要發生無數次。
但是這個電工,比其他人多做了兩步,第一步,他開始主動免費為這個老奶奶的家修理其他地方;第二步,他向社區發出求助。
這兩步,成就了格洛麗亞奶奶的新房子,也成就了“格洛麗亞的角鬥士”在美國遍地開花。
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但是十個人、百個人,成千上萬個人,就能做出大事業。所以,有時候,每個人隻需要多做一點點,就可以給這個世界帶來很大的影響。
三、
在德克薩斯州,有個21歲的女孩吉賽爾·阿維萊斯(Giselle Aviles)。她的父親從事餐飲行業多年。他曾經擁有一家餐館,但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餐館破產。六年前,這位父親開始用流動食品車賣Taco(墨西哥玉米卷餅)。
吉賽爾與父親的關係一直很好,她經常關心父親的生意狀況。新冠病毒肆虐以來,父親的餐車業務苦苦掙紮。他感到非常沮喪。
最近幾周,餐車的銷量一直下滑。有時候,父親忙了一天隻賺60美元,有時候賺40美元甚至20美元。9月12日是周六。父親在外麵忙活了一整天後回到家後,吉賽爾問生意如何,她的父親低落地說,他整個星期六的工作隻賺了6美元。
吉賽爾知道這樣下去,自己的家人無法繼續以這種方式生存,因此決定采取一些措施來幫助自己的父親。
吉賽爾在推特上發了一個帖子。她說:”嗨,推特,我一般不這麽做,但是我爸爸的taco車生意特別差,他今天隻賣了6美元。如果你能夠轉發這個推特,我非常感謝!” 然後她附上了餐車的地址。
帖子發出去幾個小時,就有幾百次轉發。到了第二天,轉發已經幾千次。吉賽爾告訴父親準備好迎接很多客人,父親並不相信,吉賽爾自己也拿不準到底會有多少人去買taco。
畢竟,在網上轉發是一回事,到實地去購買食物是另一回事。
那一天,吉賽爾的父親來到自己的餐車那裏時,大為吃驚,來購買taco的人已經排起長隊。他的餐車是早上8點開門,有的人6點就來了。
這一天,吉賽爾的父親忙的不可開交。他的餐車不得不關閉了兩次,一次是補貨,一次是徹底賣光了,吉賽爾也被老爸抓來幫忙。
之後的一個星期,來餐車購買食物的人絡繹不絕。光靠老爸一個人已經不夠,他們開始招聘幫手。
一個簡單的推特,就讓這麽多人光顧老爸的餐車,讓已經接近死亡的生意重新煥發生機,這一切,讓吉賽爾和家人都感到驚奇和感動。
愁眉苦臉很久的老爸,又露出了笑容。
一家本來要被新冠病毒擊倒的小生意,在社交媒體的推動下,奇跡般地站住了腳。
社交媒體的背後,是這個社區裏許許多多的好心人。他們聽到了一個女兒的呼喚,本著善意,帶著責任,來到老爸的餐車前。
四、
我以前有個誤解,以為美國人比較個人主義,人際關係相對冷漠。後來在美國生活久了,發現並不是這麽一回事。相反,在美國,社區互助的傳統非常強大。
我記得3、4月份的時候,我們這裏的疫情非常嚴重,社會基本停擺,大家都呆在家裏。有一天一個小夥子弱弱地在我們鎮的Facebook上詢問哪裏有免費食物領取,因為他獨自生活,吃飯很不方便。不到兩個小時,有6、70人回複,願意為他送飯。
還有一次鎮上失火,有一戶人家的財物都被燒光。不少團體都為他們募捐服裝、家居用品和金錢,很快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鎮上的醫院有段時間接收了200多個新冠病人,口罩不夠用。醫院向社區求助,幾乎所有的人都把自己家裏的口罩捐了出來,還有很多人縫製口罩給醫院送去,最後口罩太多,醫院趕緊叫停。
隔壁鎮的中餐館被人惡意塗鴉,鄰居們有人給免費衝洗字跡,有人送來鮮花、卡片和現金,鎮上還組織集會,譴責種族歧視。
人,畢竟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無法百分之百地與世隔絕。那麽,一個溫馨和睦的鄰裏關係,一個友愛互助的社區,就是這個社會健康發展的基石。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鄰居的幫忙,失去了收割機,又心髒病發作的恩赫姆先生,根本無法顧及那1000畝莊稼。
如果沒有鄰居的幫忙,格洛麗亞奶奶還會居住在那個破舊危險的老房子裏。
如果沒有鄰居的幫忙,吉賽爾爸爸的餐車估計已經開不下去了。
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是“鄰居幫助鄰居”最好的例子。
他們是被幫助的人,相反,他們也“幫助”了別人。他們的故事,讓人們對於人性的良善又有了信心;而通過對他們的幫助,人們又重拾對於自己社區的認同感以及那份驕傲。
有一個好鄰居是幸運的,有一幫好鄰居是非常幸運的,有無數個好鄰居,就是整個社會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