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2007-10-11 22:33:26)
我們在和林格爾的時候也交了許多知識青年朋友,並聽了許多他們有趣的故事。
這些年輕人到內蒙的時候最大的18,9歲,小的才13,4歲。在家裏也都還是父母的寶貝,懷著一顆火熱的心,聽毛主席和黨的話到農村廣闊天地來鍛煉, 那時候是絕對沒想過要回去的。看看現在孩子去上大學,一家老少開汽車,坐火車,坐飛機,甚至幾千裏地的送到學校。那時候都是自己背著個鋪蓋卷到火車站。有的家長去送了,有的家長在挨鬥,孩子就走了。我來美國後認識了一個朋友,她那時候才13歲,父母挨鬥,一個被打死,一個因心痛生癌去世。為了讓弟弟留在城裏,她選擇去了內蒙兵團,懂什麽呀?
68年秋天,我和馬家爸爸到北京永定門火車站去送我的表妹到山西插隊,她是北大附中老三屆高二的學生,火車站裏那些居委會的人敲鑼打鼓地去歡送,舉著大幅標語“農村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上山下鄉!”開始那些孩子們興高采烈的,等火車開始啟動時,那火車長長的嘶的一聲響,哭聲馬上震天動地,我的眼淚跟著不住地流,我看不到英雄豪氣,隻覺得那哭聲像是在送殯,心裏一片淒慘。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不知道前麵的道路是什麽樣子呀,這一走要有多長的時間?這樣陣勢的哭聲我還見過一次,是80年代末我去北京機場要出國時,看到台胞回國,那些農村的親人們來接機,見了麵抱頭痛哭,那淒慘的哭聲,讓我的心也在翻江倒海地痛,那更是幾十年的分離呀,分離時並不知道要有多久。
孩子們到了鄉下,那會想到自己要打柴,挑水,洗衣服,做飯。記得天津的知青小焦和小許給我們講他們的故事。那是在隊裏的思想教育會上,一個知青發言。他說“我現在比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過去我是一件衣服啃著穿,都穿得髒得不得了了,再換一件再穿到沒法再髒了,再換一件穿。現在哪,我輪著穿,穿完一遍,再從頭輪著換,最後髒得不行了再洗,我是不是有進步啦,叫人聽了哭笑不得,又心酸。
我們有一次回家探親,那時候姑姑被關在一個地方,馬家爸爸去看她,發現旁邊是個單位的圖書館,裏麵有好多的名著,沒人管,就背了很多回來,什麽[安娜.卡列琳娜],什麽[戰爭與和平],什麽[旅順口],什麽[大英帝國使節拜見乾隆皇帝],小焦和小許就來我們這裏借書,又借給那些知青們看,傳來傳去幾乎全部丟了,隻有戰爭與和平被表妹拿去,坐在回山西的火車上,那車上解放軍巡邏的戰士凶狠地問她看什麽書,她拿給他們看,那戰士說什麽封資修的書,就給沒收了。在那文化蕭條,沒什麽精神食糧的年月,我隻希望那個戰士拿回去自己讀了,而不是給扔了。
說說吃東西都和我講的在大漢溝差不多,記得表妹在山西榆次寫信告訴我,過年的時候,他們打了三天的柴火,因為柴火沒曬幹,隻冒煙,沒有火苗,煮不熟一鍋餃子就沒了,同學隻好去偷老鄉家的柴火。他們到了那裏什麽吃的也沒有,見到老鄉醃的鹹菜疙瘩都饞得不行,同學也去偷人家的。一年幹下來,一天的工分7分錢,能掙回口糧就不錯了。這是為什麽我看‘血色浪漫’時心裏有那麽多的共鳴, 那麽喜歡那部片子。那是一代知青的生活寫照呀,我們那裏的知青也經曆了同樣的生活。
我前邊寫過聽說草原上的知青被燒死的故事,後來去網上搜索,看到了那埋著69位知青的墓園,和他們親人去探望的錄像。一位網友告訴我,說老鬼寫的‘血色黃昏’一書中記載了那件事,我查了老鬼的書,他在39章‘救火'中詳細地記錄了事件發生的經過,完全是領導的瞎指揮造成的。下邊的連接可以讀到這一篇。
http://www.white-collar.net/wx_hsz/xd/01/xuesehh/xuesehh39.html
後來知青的情況有了改變 ,有的到了學校裏當老師,有的做了醫生當了校醫,生活也就不同了。 有個知青小邊,他家是祖傳中醫,文革前他就在學習一些中醫知識,準備長大也繼承父業,可是文革來了,不能上大學了,但是到了農村他所學的也可以用上了。農村到處缺醫少藥呀。我那時借給他一本中醫的書‘內經’後來也沒還我。不過我也沒去要,我想那對他會有更大的用處。他的醫術很高,馬三小時候身體虛弱,動不動就又吐又拉的,我每次都找他來,一針紮在尾椎骨的穴位上,立馬止瀉,也不知道他現在在那裏做什麽?(寫了文章後,朋友找到我,告訴我他回了天津。)
我們後來回來之前找了個知青木匠幫我們打家具,這個小夥子技術沒的說,會做各式各樣的家具,就是一樣好女人,在哪裏做活,久了人家老公不在,就把人家的女人搞上,有一次居然把縣醫院的醫生都弄到手。他還自己到處宣傳,本事真大。不過生活比在隊裏強多了。
再後來大家都紛紛回城了,我們因為離開得早,也了解得不多了。當然有些孩子早早地嫁了人,可以少受些苦。可是又有誰會想到時代會變,政策會變,但是出嫁的就不能回來,又有多少人沒能回來的哪?我看了一篇延安地區的留守知青的文章,那裏還有320個沒回去的。我為他們那一顆顆改變農村的心誌感動。也為他們中間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再回到父母身邊而遺憾。
苦日子過了,其實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因為寫這個係列,在我們那裏呆過的網友留了言,不止一個從和林出來的,在美國就有三家,焦老師一直在找我們,他說當年的知青小焦和小徐也一直在找我們,大家一晃都五六十歲了。
這是今天我收到的小焦的郵件。
XX:你好!
剛見到你的信,從發件人地址的漢語拚音猜想是你,信的內容就一點也看不懂了,因為是一大堆字母。如果是你,就太高興了。咱們已經三十多年沒見麵了。我們經常念叨你,想你。你的情況最近從焦老師那裏知道一些,前天在網上又看了你博客上的文章,寫的真好!我好象又看到了開朗,活潑,快樂的你。給你發一張我的照片,看你認識嗎?別聊半天不是你,哈哈!你回信了咱再聊,我真想見到你好好聊聊。再見!
焦xx
這麽多年過去了,也很想見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