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這是黃埔軍校同學會寫的伯母謝冰瑩的軍旅生涯,特別轉發於此,紀念她。
我84年、90年到美國後一共去探訪過她三次,她講了很多她的故事。她90多歲還很自立,伯父去世後她獨自一人生活,她以前每天要寫1、2 個小時的東西,每晚必喝一大茶杯葡萄酒,她和三位好友每日飯後聯係,稱自己為鬆梅竹蘭。她從不浪費時間,洗衣服的時候就動筆寫文章。她在報紙上有專欄,專門與小朋友互動,晚年生活依然豐富多彩。很想念她!
http://www.huangpu.org.cn/hpzz/hpzz201706/201712/t20171204_11875515.html
抗戰時期的謝冰瑩
民國時期的女作家謝冰瑩,原名謝鳴崗,字鳳寶,出生於湖南省新化縣鐸山鎮(今屬冷水江市),10歲時候開始上學,15歲開始發表作品,麵容俊俏,透著大家閨秀的氣質。她的人生和創作道路是民國時期女作家中最壯美、最坎坷的一位,也是和中國的命運連接得最緊密的一位。謝冰瑩1926年冬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員,後被編入葉挺獨立團參加北伐戰爭。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她又積極投身到抗日烽火中。
參加淞滬抗戰,組建婦女戰地服務團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為擴大侵華戰爭,在上海製造八一三事變,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揭開了淞滬抗戰的序幕。消息傳來,謝冰瑩義憤填膺,她雖然是一個弱女子,但是也要為抗戰出力。當時,她的母親去世不久,老父也在病中,但自古忠孝難兩全,她毅然赴長沙,組織起湖南婦女戰地服務團。經過嚴格挑選,羅佩蘭、傅恩萍、周衡、肖喜英、曹重海、袁菱娟、彭慶齡、戴雯、王雁虹、王少雲、曹澤南、林方、劉慶雲、顧虹、田誌俊等17名愛國女青年參加了戰地服務團,謝冰瑩任團長,跟隨吳奇偉將軍的第4軍奔赴淞滬抗戰前線。9月14日,戰地服務團團員身著軍裝,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穿行在長沙的大街小巷,謝冰瑩高舉迎風招展的團旗走在隊伍最前麵。長沙萬人空巷,紛紛前來為巾幗英雄送行。人們高聲呼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 戰地服務團在火車站舉行了北上抗日宣誓典禮,謝冰瑩和全團17位女兵個個慷慨激昂,發出了“不滅倭寇,誓不生還”的誓言。
9月20日,戰地服務團抵達上海郊區嘉定。開戰僅兩天的淞滬保衛戰,就有700多名傷員。由於傷員激增,藥品、器械短缺,服務團緊張忙碌,工作任務十分繁重,不僅要為傷員打針換藥,還要喂飯、洗補衣服、寫信、講故事、唱歌、拉家常。野戰醫院離戰場很近,日本飛機輪番轟炸醫院,謝冰瑩多次經曆炮彈轟炸,險象環生。
在戰地服務期間,謝冰瑩不僅要做好全團的組織領導工作,還擔任了《大公報》《救亡日報》等多家報紙的特約記者,每天都要寫幾篇戰地通訊。9月23日,她寫道:“兩天來,我們犧牲的官兵簡直多得嚇人,光是×××團,團長陣亡,營長、連長都死了,誰也不覺得可怕,死傷越多,衝上去的人越勇敢,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犧牲精神。”9月24日,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們的弟兄是死不完的,敵人大炮飛機太厲害了,我們都是拿血肉和他們拚啊!一營完了,又有一營接上去,士兵完了,還有老百姓,丈夫完了,還有妻子,我們是永遠死不完的。”
隨著戰役的深入,野戰醫院缺醫少藥十分嚴重,謝冰瑩親自到上海組織募捐。為盡快征集到前線急需的藥品和物資,她還拜訪了何香凝、柳亞子、胡愈之、郭沫若、田漢、沈茲九、範長江等人,他們都作詩稱讚謝冰瑩的愛國行動。何香凝作詩讚道:“征衣穿上到軍中,巾幗英雄武士風;錦繡江山遭慘禍,深閨娘子要從軍。”10月15日,謝冰瑩陪同田漢、柳亞子一行同訪前線,她講述了服務團成員奮不顧身搶救傷員的故事,田漢聽後即賦詩一首:“謝家才調信縱橫,慣向槍林策枝行;應為江南添壯氣,湖南新到女兒兵。”
采訪李宗仁,談發動婦女抗戰
淞滬抗戰後,日軍攻陷南京,從津浦線南北兩端向徐州進犯,企圖占領戰略要地徐州,打通津浦線和隴海線,覬覦武漢。1938年春,中國軍隊在徐州東北的台兒莊浴血奮戰,殲敵一萬餘人,取得了台兒莊大捷。此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徐州集中部隊60餘萬,日軍也集中兵力30餘萬,分六路向徐州迂回,準備在徐州決戰。設在徐州的第五戰區成為眾目所矚之地。謝冰瑩又帶領湖南婦女戰地服務團來到徐州抗戰前線。此時,她已經在田漢創辦的《抗戰日報》擔任記者。
在徐州,她深入到淮河沿岸、銅山、利國驛、韓莊前線采訪。在第五戰區司令部,她采訪了李宗仁將軍。在她的眼裏,“李宗仁是那麽和藹,謙恭,叫人見之不能不肅然起敬”。她問李宗仁:“請問司令長官對於婦女上火線的感想怎樣?”李宗仁非常興奮地答道:“婦女上火線,好極了,好極了!”李宗仁詳細地談到了婦女在前線的作用:“她們工作的效力是很大的,士兵們見到她們,就更加提起勇氣來做戰,常常聽到許多弟兄們說‘女人都到火線上來了,我們還不努力殺敵嗎?’從鼓勵士氣這一點來說,女人上火線的力量,也就不小了。她們來到前線,可以安定民心,使婦女們不害怕。至於救護傷員,宣傳群眾,組織婦女,自然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謝冰瑩聽了李宗仁的回答,非常高興,“我快樂的臉上像火燒一般,我忍不住內心的壓抑,我想大笑幾聲”。因為謝冰瑩原先認為婦女在前線上的貢獻,是不可能引起高級將領關注的,沒想到李宗仁能這麽細致入微地了解婦女在前線的作用。於是,謝冰瑩和李宗仁又探討了許多關於發動廣大婦女參加抗戰的問題。從此,二人結下了很深的友誼,1938年夏,謝冰瑩的《新從軍日記》一書由漢口天馬書店出版,李宗仁將軍還為她題詞。
謝冰瑩與丈夫、兒女合影
謝冰瑩筆下的無名女英雄
1938年4月23日晚11時,謝冰瑩從徐州跳上了開往台兒莊的專車,並且是頭等客車,每人獨占一張能夠自由轉動的沙發。
第二天一早,她們到達台兒莊南的宿羊山車站,在此等候了一個多小時,因為得讓兵車先行。謝冰瑩寫道:“兵車真多,起碼有一裏路那麽長。雄壯的救亡歌曲,由每個英勇的戰士嘴裏唱出,特別有一種力量和勇氣傳到每個人的耳鼓裏。他們一個個漲紅了臉,放開嗓子怒吼著,車站上的小販和我們也都唱和著‘犧牲已到最後關頭,犧牲已到最後關頭!’”
上午9點多鍾,專車到達車輻山車站,因為火車目標太大,怕日軍的飛機轟炸,不能再往前開了,隻能徒步前往台兒莊。下午,謝冰瑩跨過運河浮橋,到達了台兒莊。戰後的台兒莊滿目瘡痍,殘垣斷壁。她踏著一堆堆瓦礫,一片片焦土,走過了大街,又穿過小巷,她望著淒涼的碎瓦頹牆,心裏充滿了說不出的淒愴和悲壯。謝冰瑩用女性細膩的視角和傷感情懷,寫成了戰地通訊《踏進偉大的戰場台兒莊》。她寫道:“台兒莊,你這美麗動人的名字,你這被鮮血染紅了的村莊,用白骨砌成的堡壘,你是何等光榮而偉大!……你可曾知道你的土地下埋葬了多少烈士的忠魂?你可曾見到運河裏滔滔的流水曾被烈士的鮮血染得通紅?”
謝冰瑩在戰地通訊《會見池峰城師長》一文中記敘了一個無名女英雄的事跡。謝冰瑩在采訪台兒莊守城主將、第31師師長池峰城時,池峰城向她展示了一張照片。“我看到兩隻像粽子似的小腳,朝天擺著,顯然是一個女人的屍體,但沒有上身。”池峰城向她講述了這位無名老太太不惜犧牲生命向我軍傳送情報的事跡。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沒有來得及逃出,落入日軍之手。日軍曾想利用她偵探我軍後方軍情,可是這位老太太位卑未敢忘憂國,她寧死也不願被日軍利用。在日軍軍營裏,她看到我軍發射的炮彈都落在了別處而打不準時,心裏非常著急。在一天黑夜,她偷偷地跑出來,不畏冰冷的河水,渡過運河,當她在黑暗裏一步一跌被帶到我軍陣地的時候,她就連叫著說:“你們的炮打得不準,你們的炮打得不準。”我軍根據她提供的情況,判斷出日軍的方位,校準了炮擊方向和射程,十幾發炮彈就將這股敵人全部消滅。以後,她每天都想方設法偷偷地跑出來,把鬼子的駐守情況報告給我軍,什麽地方是日軍的炮兵陣地,什麽地方是日軍的火藥庫,她都提供得清清楚楚。可是,她的行動後來被鬼子發現了,殘暴的日軍用手榴彈將她炸成兩段,身首異處。謝冰瑩被這位無名老太太的悲壯故事所感動,特向池峰城索要這張照片留作紀念,池峰城爽快的將照片送給了她。
4月24日深夜,謝冰瑩從台兒莊回到了徐州,她夜不能寐,寫下了《與民族永存》一詩:“中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失守。台兒莊,你偉大光榮的戰史。將與日月爭輝,與民族永存。”
在抗日烽火中,幾經婚變的謝冰瑩找到了終身伴侶,與知識分子賈伊箴結婚了。在艱難坎坷的人生曆程中,他們履行自己的誓言,親密無間地生活了51年。謝冰瑩一生創作了數量可觀的文學作品。據不完全統計,謝冰瑩一生出版的小說、散文、遊記、書信等著作達2000多萬字。代表作有《女兵自傳》等,相繼被譯成英、日等十多種語言。
2000年1月5日,“女兵作家”謝冰瑩在美國舊金山溘然長逝,享年93歲。
(作者為台兒莊戰役研究會副會長,台兒莊大戰紀念館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