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2007-10-05 10:27:06)
在和林格爾的日子,是自由自在的日子,沒那麽多運動,沒那麽多整人,想幹什麽也沒什麽人管,我們一起鍛煉的小劉,小韋,王凡,加上在和林的搞電的陳鴻厚和趙傳儉兩口子,就成了一幫快樂的年輕人。幾乎每個周末,我們在一起吃喝。有一次吃完飯,馬家爸爸下了鄉,小劉和小韋喝醉了還騎著車送我回家,車在路上扭來扭去,回家要過渾河,我真怕掉到水裏,還好這些人的酒量還是有的,神誌還算清楚。
通常我們都愛到陳家聚餐,他們家大,又有孩子,我們的孩子在北京跟著姥姥,所以我們幾個都是一身輕。 馬家爸爸下鄉總是經過一個石嘴子水庫,在土城子公社,就是現在的蒙牛所在地, 改名叫盛樂鎮。他發現那裏有很多青蛙,就告訴了大家。於是一夥人決定星期天男生一起去抓青蛙,女生在家準備做飯。到了周日早上,他們一夥子包括傳儉的兒子冬冬就出發了,在蘆葦叢裏忙活了半天,到了下午四點多才回來,真能幹,一共捉了480隻青蛙。那裏總有大雁歇腳,冬冬和爸爸還撿了些大雁蛋。這一下子大家忙了起來,小韋,小劉是南方人會殺,他們把青蛙腿都給了我們包餃子,那也是花功夫的事,要把肉都從腿上剔下來,然後剁碎,我們已經買了韭菜摘洗幹淨了,馬家爸爸和麵,擀餃子皮,我們就忙著包餃子。小韋又把胸脯肉蒸了肉羹,其他的骨頭做了湯。大家歡歡喜喜地吃起來,那個餃子那個鮮呀,別提多好吃了,那一頓美餐讓我們記了一輩子,要知道都是極新鮮的材料呀。冬冬可高興啦,又玩又吃的。前幾天打電話給已經在美國的焦聚舟老師,說起這頓飯,焦老師說後來馬家爸爸告訴了他,他們中學的幾位也去了一次。哈哈,大家公認的吧。
我們不打牌,也不抽煙,大家就是做飯,吃飯,聊聊工作,家庭,每個人都在事業上很成功。最成功的是陳鴻厚和傳儉兩口子,他們是北京農機學院畢業的,學農業用電的,我們剛去和林時,平原都有電了可是山裏沒有,傳儉在家設計,陳鴻厚不怕辛苦,成天在山裏測量,架設,到了76年全縣都通了電。老陳是個極聰明的人,功課非常好,本來成績很好,可以進清華的,可是因為出身地主,就沒上成。他說起來時,心裏還是很有疙瘩的。
我們也和內蒙人學了很多東西。那時一切要自力更生。做粉條都要自己從磨粉子開始。先把土豆用擦子把它磨成粉,擦得手上都是血,然後把水倒進去,把磨好的渣滓和水,再用籮過濾,澱粉就被洗出來,再把渣滓去掉。澱粉最後沉在盆底下成了砣,把水倒掉再把粉子晾幹, 就成了澱粉。那時都是秋天收土豆時做這些事,天氣已經很冷,就在外麵幹,磨一次粉子,手上淨是口子。我們就用這些澱粉做粉條,做粉皮。有一次我辛辛苦苦地磨完了粉子,晾在屋裏,馬家爸爸進屋來好像身上長了鉤子,一下子就把一大簸籮粉子弄到了地下,那裏的地麵都是土的,真沒辦法。
在那兒還學會了做酥餅,就像蘇州月餅的做法,和好油麵,再和水麵,再用水麵包好油麵,用一定的方法擀皮才可以層多,然後包上餡兒,再烙熟。我就做這個,後來在我們蔬菜所,在美國我們搞飲食比賽,我都得了第二名。在美國為了讓孩子們學習中國文化,每年中秋節,我們都要做月餅。到洛杉磯以後,那一年北京的老師們來學習,過中秋,我們還一起做,熱熱鬧鬧地慶祝了一番。
因為是在北京長大,吃過的東西比內蒙人見過的多。到了春節,林業站就叫我們給大家做飯會餐。那裏的材料很多又便宜,買豬下水,豬頭都很容易,因為老鄉不吃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我們也自力更生,自己什麽都做,買了羊腸子做香腸,買了豬肉做臘肉,還自己做豬油年糕等等。這一次忙了一天。忽撻忽撻地拉著風箱,做著各種吃的,結果最後要做扒肉條,整塊的豬肉,先煮,再下鍋炸了,再切片放在碗裏上籠蒸。那一次,我也不知道在忙什麽就把肉給煮糊了,就那樣大家也歡歡喜喜地吃得很香啊。
過年的時候是吃喝最厲害的時候,每家人家都蒸了糕,包了餃子,包子,做好粉條,燉好肉,和別的分到的東西都放在晾房裏,因為那裏天氣很冷,晾房就像冰櫃。可是文革後期,老鄉的日子越來越窮,連公社書記的媽都去要飯了。沒辦法,到了年節,有的就到處偷人家做好的吃的。有一年,烏盟管全盟果樹的頭家裏的晾房(不生火的儲藏室)?被偷了個精光,牛羊肉,雞肉,凍豆腐,食用油和做好的吃的偷走了不說,連綠豆都偷走了,真窩火。那年月困難,有什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