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在內蒙古的日子(13)- 大學生們 (2007-08-25 11:26:53)
冬天有時沒事幹,我們這一夥子人最愛坐在五奶奶家炕上聊天,那時沒有零食,老鄉就炒些大麻籽嗑著吃,那麻籽就一半綠豆那麽大,嗑了後把仁吃了,皮吐在嘴邊上,慢慢地嘴上就像長了胡子一樣,等嘴邊上都粘滿了,再一抹嘴扔到地上。
有一次大家跟著這算命的活題聊起來了,廣西的韋建中家裏是廣西建築設計院的,他說人家給他算的卦說他將來是坐小汽車的,我們那時候一點都沒想過,出山溝都不知什麽時候,這樣的希望一點兒都看不到,自然沒法接茬。他後來分在縣農機廠工作,不久回家娶了個媳婦,結婚沒過三天回來了,過了兩三年就是不回家,後來馬家爸爸問他,他說離婚了,好像是發現那個姑娘不是處女,那時候可是嚴肅的事。他比我們都早調回了南寧。
內蒙工業大學畢業的王凡一表人才,也說起他的經曆來了。他說畢業時他們幾個人坐在一起聊天,一個同學的朋友來了,聊了一會兒天兒,就給他們算起卦來,先問王凡算什麽,王凡問他會被分到哪兒,那人說大青山南邊。結果他真的被分在了南邊,他又問一個女生,那人想知道婚姻,這位就說她將來會嫁給一位在旅途中認識的人,後來果真如此,其他的我也記不住了。王凡沒怎麽幹活,成天回呼和浩特去,路過縣城就去匯報匯報, 早早就分配到了縣農機廠工作。他娶了個漂亮的大夫,79年以後也調回了呼和浩特。再後來聽說被抓了起來,因為爬到人家女生澡堂子後麵窗戶偷看。這叫什麽事呀,那算命的沒算到這個。
湖南的劉建平調到公社廣播站,每次馬家爸爸去公社買糧,領工資就去看他。他那裏有個火爐,有個尺半大的鍋,有一次從他那兒回來,馬家爸爸高興得很,我說怎麽回事呀?他說小劉買了個羊架子(整個的羊骨頭)他們煮了一鍋麵條,那個香呀,一人吃了五大碗,那可是北方的碗呀。後來他也調到了縣農機廠,幹得不錯。他是個很會值產業的人,每月發了工資就先買東西放著,什麽氈子呀,皮襖呀,總之不亂花錢。後來他在老家娶了個媳婦,很結實,再後來就調回湖南去了。80年代他到北京看過我們,在他們縣裏也搞得不錯,自己都建了樓了,那時還剛開始改革開放哪。
內蒙的老高是個老實人,老家是鄰縣托克托縣的,他一直和我們在村裏,直到我們都給分配工作。他家在農村給她找了個老婆,也不錯,一直在縣農機廠,後來我們都走了,他還在那兒。
這幾個在大漢溝鍛煉的人中,隻有我們兩對兒是結了婚了。我們怎麽結的婚你們都讀了,那朱秀英和董化民可不一般。他們是河南工學院畢業的。1963年,我們入學時正好國家教育部有規定,不許抽煙,不許喝酒,不許跳舞,不許談戀愛.......我們真是聽話,努力地學習。可是朱秀英她們倆一個是書記,一個是班主席,借著工作關係就愛上了,越愛越明顯,鬧到人人皆知的地步,學校領導生氣了,叫他們不要談下去了,他們不聽,最後殺一警百,把他們開除了。這兩人不低頭,還叫了個三輪車,坐在上麵在校園裏轉了好幾圈,以示抗議。後來文革開始了,好像她們又殺回了學校,要不怎麽分配了哪?我可是從來沒去追過根挖過底,現在寫東西了想該說清楚呀,太晚了找不到了。他倆的脾氣夠大,動不動就聽見他們大吵大鬧,時不時還摔碗摔盆,五奶奶就去勸。他們因為有關係,沒勞動鍛煉完就回了河南。
馬家爸爸和我悠悠哉哉地在村裏,他穿著一身百衲衣,天天出工去幹活。為什麽是百衲衣哪?那時候的人隻有兩三條換洗褲子,不像現在幾個禮拜輪不上一次。那活又重,砍的柴又帶刺,衣服褲子就破得不成樣了,到處補的都是補丁,那時候的口號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雖然生活不如城裏,但雞蛋很便宜,從老鄉那裏買4角一斤。有時候也會改善生活,農村有個習慣叫“打拚夥”,就是幾個人想解饞,一起出錢買一隻羊,殺了煮好大夥分,(當然不能每天殺,全隊的羊也沒多少)。 記得有一天他們說好了,等了一晚上沒動靜,我們就睡了。 半夜,忽然被驚醒,原來是海亮子來敲門,開開門,遞進一碗羊肉來,沒有佐料,白煮擱點鹽,我不吃嫌膻,馬家爸爸披著衣服,棉褲也沒穿,趴在風箱上(那時沒桌子)三下五除二把那一碗羊肉吞了下去,那是內蒙的冬天啊也不怕冷。可真是饞呀,到現在我還記得他趴在那裏吃那碗羊肉的樣子。我那年懷了孕,過了冬天到三月就回了北京,等到生了馬大,過了產假,我們已經被分配在縣種子站了,就直接去上班了。
到現在我們這些人天各一方,失掉聯係了,韋建中肯定是坐上小汽車了,我們現在連家裏帶店裏就四輛車哪,時代真是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