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在內蒙古的日子(12)- 碾子和驢

(2019-04-10 16:58:41) 下一個
 (2007-08-20 15:05:32) 
 
題目是碾子和驢,我還得先說說蓧麵。  
 
在內蒙,老鄉最主要的糧食就是蓧麥,小米和土豆,另外有蕎麥,黃米,高粱。我記得分糧食時五斤土豆算一斤糧食。最常吃的當然是蓧麥,因為蓧麥含蛋白質和脂肪比小麥高,所以吃了盡時候,老鄉可以吃頓蓧麥一天不餓。不管哪種糧食你都要用碾子去皮或磨成麵。
 
做蓧麥很麻煩,要吃上蓧麵,得經過三熟。要想把蓧麥磨成粉,要先把麥粒炒熟。通常就在炕邊的大鍋裏炒,蓧麥倒入鍋內,炒到黃熟。然後拿到碾子上去磨成麵。和麵時必須用滾水(即開水)燙熟。半成品做好要蒸熟。這就是三熟。 和好的麵就可以做成不同的形式蒸著吃。蓧麵可以做成多種多樣,最普遍最省力的,是用一個木製的合烙床把麵團擠壓成麵條。這合烙床下麵木杠上有個圓窟窿,底下釘一塊有好多圓眼兒的鐵片,前邊上頭有個軸連著另一條木杠,在對著底下杠子上圓窟窿的位置,按了一個同樣尺寸的木柱,你把麵團放在窟窿裏,按住上麵的杆子一壓,麵條就出來了,這就叫"壓合烙"。也可麵的合烙,但是要吃高粱麵合絡和麵時必須和上榆皮磨的麵才能做成形。 
有時候,他們用手將蓧麵捏成劑子,放在案板上搓成細細的麵條,他們叫它為"蓧麵魚魚"。那些巧媳婦可以兩隻手各按三個劑子同時搓,一會兒就搓一籠屜,我練過隻能一隻手搓兩條。"蓧麵窩窩"是另一種做法:捏一小團蓧麵,在一塊壇子蓋上,用拇指這麽一推,左手拈起一揭,掀起一片薄薄的蓧麵片,然後就勢在手指上繞成筒狀,豎著立在籠屜的紗布上, 一個個的立在一起。他們可以用各種東西做工具,有時用刀背,有時就在那胳膊上搓,甚至大腿上搓,我說過他們沒有洗澡的習慣和條件,搓完了窩窩,那胳膊腿搓過的地方就比別處白多了。   
 
因為不管是什麽種類吃法,都要放在籠裏用猛火蒸熟才能吃。老百姓說不髒不淨吃了沒病,那大火蒸完後什麽細菌也死了。至於調料就隻有沾酸菜缸裏的長醭的湯當醋吃。我們那時候也可以買醋,可是老鄉窮啊。
 
我在村裏是最喜歡跟著婆娘們去推碾子,這碾子和磨是南方和北方農村都用的工具。碾子通常放在一塊巨大的圓形石座上,周身鑿有規則的花紋,裝上一個木架,由馬或驢來牽引木架,或者直接由人來推,平攤在石座上的麥粒、玉米或者各種糧食豆類在碾子巨大的碾壓作用下,慢慢變成了粉末或者顆粒,還要有個大簸籮和一個小篩子,磨得差不多了把糧食掃到篩子裏,把麵籮到大簸籮裏,剩下的顆粒大的再倒到碾子上,再碾壓,直到碾完所有的糧食。我找了幾張碾子的照片,給大家看看。自從一通上電,有了電磨,碾子就用的越來越少了。
 
驢在老鄉生活中很重要,讓人騎,拉碾子,推磨,還要用來和馬交配生騾子,那時候老鄉最擔心的是,不讓自己養驢,集體的驢又隻用來生騾子,以後驢不就絕種了.這種擔憂我們經常聽到。不過這驢肉很好吃,我爸爸總說“十驢九香”,確實好吃,我到美國後就總想養些驢,一可以用來在複活節或聖誕節出租表演節目用,二來可以殺了在唐人街賣肉吃。在老美那裏用驢作表演還有門,要說吃驢肉,他們大概不會買這個帳,那些愛動物如孩子一樣的他們會覺得跟吃人肉那麽難受吧。
 
看看網上知青對蓧麵很懷念,在北京也有些飯店專門做各種蓧麵,配上好的調料,在國內更普遍了。可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希望碾子和驢都不會絕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笨企鵝 回複 悄悄話 知道、小時候這樣吃的。就是比他們衛生。我父母是大學生,在市裏的物資局工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