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本文已獲授權
不早熟,不是天才,但天才一定要晚成才好。木心就是這樣一位早熟而晚成的文學大師。“你不遇到木心,就會對這個時代的問題習以為常。可等到這麽一個人出現,你跟他對照,就會發現我們身上的問題太多了。我們沒有自尊,我們沒有潔癖,我們不懂得美,我們不懂得尊敬。”
——陳丹青
木心,本名孫璞,筆名木心。
▲木心一家(最小者為木心)
木心父母有很深的文化修養。
▲木心母親
一次家宴上,親戚長輩閑談。
14歲那年,木心寫了第一首白話詩:
2
▲木心畫作
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為教師。
▲木心畫作
窗外一白即起,入夜數燭才眠。
跑到莫幹山上做了一個苦行僧,
山上寒風刺骨,景致荒涼。
下山後,木心先是重返母校教書,
文革期間,陳伯達在會上嘲笑海涅。
木心實在氣憤,就嚷嚷:他也配對海涅亂叫。
就這一句話,他被關進了漏雨積水的防空洞,
坐牢期間,讓他寫檢查,
▲獄中手稿
坐牢期間,受盡折磨,斷了兩指。
文革期間,很多人自殺了。
3
1978年,木心平反出獄。
平了反,本該高興才對,
但木心的心卻似落入萬年冰窖。
坐牢期間,他家數次被抄。
20本文字手稿,被紅衛兵燒為灰燼。
木心出獄後,被胡局長授命為總體設計(藝術總監),
授命負責籌建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
▲木心出國前的住所
四年期間,木心成了設計界風雲人物,
因為這四年裏,他看見一個個有誌青年,
熟門熟路地墮落了,變得虛榮入骨又實利成癖。
木心不願成為這樣流俗的人,
他說:許多個人加起來,便是時代。
“我要養我的浩然之氣,這股氣要用在藝術上,不可敗泄在生活、人際關係上”。
1982年,木心來到了美國。
但即便這樣,他也活得尊貴。
木心回答:“連生活都要成為藝術。”
“莎劇,我看過五六十遍。”
▲金陵秋色
4
1983年春,陳丹青閱讀當地華僑日報,
突然看到了木心的文章《街頭三女人》。
有人這麽欣賞,木心高興壞了。
如《林肯中心的鼓聲》《溫莎墓園日記》等。
文章一出,立馬贏得西方讀者的深刻共鳴。
他的多篇散文與小說被翻譯成英語,
成為美國大學文學史課程範本讀物,
與福克納、海明威作品編在同一教材中。
這其中,最被大陸人所熟知的,
1984年,在陳丹青等人引薦下,
隨後,洪範、圓神、遠流等出版社,
但木心作品真正回到大陸,已是2001年。
一次,木心對陳丹青說:
動圖
5
1989年1月15日,
沒教室沒課本,但文學課就這樣開起來了。
像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木心帶著學生,
開始在文學世界裏漫遊徜徉,行過之處,有情有義。
1994年1月9日,在陳丹青寓所,
木心的影響,不僅僅是在文化上,
20年後,為了感謝木心先生,
喬伊斯說:“流亡,就是我的美學。”
“我們在世界上,無非要保持這樣一點態度。”
他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