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導語:朱棣文是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也是美國前能源部部長。同時還獲得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在這次演講中,他語帶詼諧地表示,相對於之前在哈佛做過畢業演講的名人,自己名氣不如JK羅琳響亮,也沒有比爾蓋茨腰纏萬貫,同時又是一個電腦天才(computer nerd),但至少自己是一個“書呆子”(a nerd)。朱棣文的演講熱情洋溢,對畢業生們殷殷鼓勵,對環境問題憂心忡忡,表現了其作為一名大科學家的人文情懷。從演講中,感受朱先生的詼諧、睿智,也引發我們有關人生的一些思考。演講內容值得一看。
朱棣文在2009年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視頻
(
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說,還有一個難處,那就是你們中有些人可能有意見,不喜歡我重複前人演講中說過的話。我要求你們諒解我,因為兩個理由。
我還要指出一點,向哈佛畢業生發表演說,對我來說是有諷刺意味的,因為如果當年我鬥膽向哈佛大學遞交入學申請,一定會被拒絕。我的妻子Jean當過斯坦福大學的招生主任,她向我保證,如果當年我申請斯坦福大學,她會拒絕我。我把這篇演講的草稿給她過目,她強烈反對我使用“拒絕”這個詞,她從來不拒絕任何申請者。在拒絕信中,她總是寫:“我們無法提供你入學機會。”我分不清兩者到底有何差別。不過,那些大熱門學校的招生主任總是很現實的,堪稱“拒絕他人的主任”。很顯然,我需要好好學學怎麽來推銷自己。
畢業典禮演講都遵循古典奏鳴曲的結構,我的演講也不例外。剛才是第一樂章——輕快的閑談。接下來的第二樂章是送上門的忠告。
這樣的忠告很少有價值,幾乎注定被忘記,永遠不會被實踐。但是,就像王爾德說的:“對於忠告,你所能做的,就是把它送給別人,因為它對你沒有任何用處。”所以,下麵就是我的忠告。
第一,取得成就的時候,不要忘記前人。要感謝你的父母和支持你的朋友,要感謝那些啟發過你的教授,尤其要感謝那些上不好課的教授,因為他們迫使你自學。從整體看,自學能力是優秀的文科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將成為你成功的關鍵。你還要去擁抱你的同學,感謝他們同你進行過的許多次徹夜長談,這為你的教育帶來了無法衡量的價值。當然,你還要感謝哈佛大學。不過即使你忘了這一點,校友會也會來提醒你。
第二,在你們未來的人生中,做一個慷慨大方的人。在任何談判中,都把最後一點點利益留給對方。不要把桌上的錢都拿走。在合作中,不要把榮譽留給自己。成功合作的任何一方,都應獲得全部榮譽的90%。
我懷著回報社會的想法,開始了教學生涯。我的一生中,得到的多於我付出的,所以我要回報社會。這就引出了這次演講的最後一個樂章。首先我要講一個了不起的科學發現,以及由此帶來的新挑戰。它是一個戰鬥的號令,到了做出改變的時候了。
如果全世界保持現在的經濟模式不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本世紀末將有50%的可能,氣溫至少上升5度。這聽起來好像不多,但是讓我來提醒你,上一次的冰河期,地球的氣溫也僅僅隻下降了6度。那時,俄亥俄州和費城以下的大部分美國和加拿大的土地,都終年被冰川覆蓋。氣溫上升5度的地球,將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地球。由於變化來得太快,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生物,都將很難適應。比如,有人告訴我,在更溫暖的環境中,昆蟲的個頭將變大。我不知道現在身旁嗡嗡叫的這隻大蒼蠅,是不是就是前兆。
我們還麵臨另一個幽靈,那就是非線性的“氣候引爆點”,這會帶來許多嚴重得多的變化。“氣候引爆點”的一個例子就是永久凍土層的融化。永久凍土層經過千萬年的累積形成,其中包含了巨量的凍僵的有機物。如果凍土融化,微生物就將廣泛繁殖,使得凍土層中的有機物快速腐爛。冷凍後的生物和冷凍前的生物,它們在生物學特性上的差異,我們都很熟悉。在冷庫中,冷凍食品在經過長時間保存後,依然可以食用。但是,一旦解凍,食品很快就腐爛了。一個腐爛的永久凍土層,將釋放出多少甲烷和二氧化碳?即使隻有一部分的碳被釋放出來,可能也比我們從工業革命開始釋放出來的所有溫室氣體還要多。這種事情一旦發生,局勢就失控了。
氣候問題是我們的經濟發展在無意中帶來的後果。我們太依賴化石能源,冬天取暖,夏天製冷,夜間照明,長途旅行,環球觀光。能源是經濟繁榮的基礎,我們不可能放棄經濟繁榮。美國人口占全世界的3%,但是我們消耗全世界25%的能源。與此形成對照,全世界還有16億人沒有電,數億人依靠燃燒樹枝和動物糞便來煮飯。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享受不到我們的生活,但是他們都看在眼裏,他們渴望擁有我們擁有的東西。
這就是新的挑戰。全世界作為一個整體,我們到底願意付出多少,來緩和氣候變化?這種變化在100年前,根本沒人想到過。代際責任深深植根於所有文化中。家長努力工作,為了讓他們的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氣候變化將影響整個世界,但是我們的天性使得我們隻關心個人家庭的福利。我們能不能把全世界看作一個整體?能不能為未來的人們承擔起責任?
雖然我憂心忡忡,但是還是對未來抱樂觀態度,這個問題將會得到解決。我同意出任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部分原因是我想招募一些世界上最好的科學家,來研究氣候變化的對策。我在那裏幹了4年半,是這個實驗室78年的曆史中,任期最短的主任,但是當我離任時,在伯克利實驗室和伯克利分校,一些非常激動人心的能源研究機構已經建立起來了。
能夠成為奧巴馬施政團隊的一員,我感到極其榮幸。如果有一個時機,可以引導美國和全世界走上可持續能源的道路,那麽這個時機就是現在。總統已經發出信息,未來並非在劫難逃,而是樂觀的,我們依然有機會。我也抱有這種樂觀主義。我們麵前的任務令人生畏,但是我們能夠並且將會成功。
我們已經有了一些答案,可以立竿見影地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它們不是掛在枝頭的水果,而是已經成熟掉在地上了,就看我們願不願意撿起來。比如,我們有辦法將樓宇的耗電減少80%,增加的投資在15年內就可以收回來。樓宇的耗電占我們能源消費的40%,節能樓宇的推廣將使我們二氧化碳的釋放減少三分之一。
我們正在加速美國這座巨大的創新機器,這將是下一次美國大繁榮的基礎。我們將大量投資有效利用太陽能、風能、核能的新方法,大量投資能夠捕獲和隔離電廠廢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方法。先進的生物燃料和電力汽車將使得我們不再那麽依賴外國的石油。
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我們幾乎肯定會麵對更高的油價和更嚴厲的二氧化碳排放政策。這是一場新的工業革命,美國有機會充當領導者。偉大的冰球選手 Wayne Gretzky被問到,他如何在冰上跑位,回答說:“我滑向球下一步的位置,而不是它現在的位置。”美國也應該這樣做。
奧巴馬政府正在為美國的繁榮和可持續能源,打下新的基礎。但是我們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這就需要你們的參與。在本次演講中,我請求在座各位哈佛畢業生加入我們。你們是我們未來的智力領袖,請花時間加深理解目前的危險局勢,然後采取相應的行動。你們是未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我要求你們給我們更好的技術方案。你們是未來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我要求你們創造更好的政策選擇。你們是未來的企業家,我要求你們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你們業務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後,你們是人道主義者,我要求你們為了人道主義說話。氣候變化帶來的最殘酷的諷刺之一,就是最受傷害的人,恰恰就是最無辜的人——那些世界上最窮的人們和那些還沒有出生的人。
這個最後樂章的完結部是引用兩個人道主義者的話。
第一段引語來自馬丁·路德·金。這是1967年他對越南戰爭結束的評論,但是看上去非常適
合用來評論今天的氣候危機。
“我呼籲全世界的人們團結一心,拋棄種族、膚色、階級、國籍的隔閡;我呼籲包羅一切、無條件的對全人類的愛。你會因此遭受誤解和誤讀,信奉尼采哲學的世人會認定你是一個軟弱和膽怯的懦夫。但是,這是人類存在下去的絕對必需。……我的朋友,眼前的事實就是,明天就是今天。此刻,我們麵臨最緊急的情況。在變幻莫測的生活和曆史之中,有一樣東西叫做悔之晚矣。”
第二段引語來自威廉·福克納。1950年12月10月,他在諾貝爾獎獲獎晚宴上發表演說,談到了世界在核戰爭的陰影之下,人道主義者應該扮演什麽樣的角色。
“我相信人類不會僅僅存在,他還將勝利。人類是不朽的,這不是因為萬物當中僅僅他擁有發言權,而是因為他有一個靈魂,一種有同情心、犧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詩人、作家的責任就是書寫這種精神。他們有權力升華人類的心靈,使人類回憶起過去曾經使他無比光榮的東西——勇氣、榮譽、希望、自尊、同情、憐憫和犧牲。”
各位同學,你們在我們的未來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當你們追求個人的誌向時,我希望你們也會發揚奉獻精神,積極發聲,在大大小小各個方麵幫助改進這個世界。這會給你們帶來最大的滿足感。
最後,請接受我最熱烈的祝賀。希望你們成功,也希望你們保護和拯救我們這個星球,為了你們的孩子,以及未來所有的孩子。
1970年畢業於羅切斯特大學,獲數學學士和物理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 。1978年,擔任美國物理學會理事。
1993年,獲頒費塞爾國王國際科學獎;1994年,獲亞瑟蕭洛獎及威廉梅格斯獎;
1997年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因“發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與他同獲該獎項的是美國科學家威廉·菲利普斯和一法國科學家科昂·塔努吉。是繼1957年的楊振寧、李政道,1976年的丁肇中和11年前的李遠哲之後,第五位獲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
2004-2008年任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同時兼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 。
2008年12月15日,獲得美國第56屆當選總統奧巴馬提名出任美國第12任能源部長 。
本文為,2009年,朱棣文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過去的六十萬年內,地球經曆了六次冰河期”。如果這是對的,那麽隨後的六次地球變暖沒有一次和人類本身有關。人類睜開眼能寫字以後,白令海峽就是淹著的--地球就在變暖的過程中。
看樣子,並不隻是中國專家吹牛逼和扯蛋。:-)
可惜不是中國人。
-----------------------------------------
如果是中國人,能在下麵坐著就覺得自己了不起得如人中龍鳳。
然後,就是成為人上人,享受權利的甜美了。
___________________
聽起來猶如,幾十年前專家預言 ——人類會提前攻克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