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楊絳今晨病逝,享年105歲。“我們仨”又團圓了。

(2016-05-25 00:57:54) 下一個

楊絳今晨病逝,享年105歲。“我們仨”又團圓了

2016-05-25 藝空間

5月25日淩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澎湃新聞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對這一消息進行了確認。

 

楊絳 2012年7月攝於三裏河寓所

楊絳,原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少年時代先後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讀書。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當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為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1935年與錢鍾書結婚,同年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秋回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係教授、清華大學外語係教授。1949年後,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楊絳先生的第一部作品為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於1934年初發表於《大公報文藝副刊》。1940年代初,她連續創作了喜劇《稱心如意》和《弄假成真》,這兩部劇本寫作和上演於抗戰時期淪陷後的上海,當時引起很大反響。1980年代以來,是楊絳創作的“新時期”,她以散文和小說兩方麵的創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散文代表作《幹校六記》出版於1981年,暢銷於整個1980年代,在港澳台均出版了繁體字單行本,並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在國外出版。小說代表作《洗澡》(意即洗腦筋,係國內最早反映知識分子改造的文學作品),出版於1988年,在知識分子當中引起很大反響,作品亦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出版。

作為外國文學研究家,楊絳先生寫過多篇評析西班牙和英國文學名著的理論作品,如評論《堂吉訶德》、《小癩子》(Lazarillo del Tormes)和《塞萊斯蒂娜》(La Celestina)等的文章,以及論英國作家菲爾丁等。

 

作為翻譯家,楊絳先生的文學翻譯成就卓著,除《堂吉訶德》外,她還翻譯了西班牙流浪漢小說《小癩子》、法國文學名著《吉爾·布拉斯》(Alain Rene Le Sage:)以及古希臘散文柏拉圖(plato)的“對話錄”《斐多》(Phaedo)等。

跨入新世紀之後,楊絳先生在整理編訂錢鍾書遺稿之餘,又創作了《懷念陳衡哲》、《難忘的一天》和《我在啟明上學》等多篇憶舊散文;出版於2003年6月的家庭紀事散文《我們仨》, 則因其真摯的情感和優美雋永的文筆而深深打動讀者,成為2003年的超級暢銷書。2014年,103歲楊絳新書《洗澡之後》8月出版,這是楊絳先生在98歲後為其小說《洗澡》所寫的續作。包括《洗澡之後》在內,數篇未發表的楊絳先生作品收入在2014年8月出版的9卷本《楊絳全集》中,《全集》共270多萬字。

 

與辛亥革命同齡的楊絳先生出身名門,天賦文才,不僅在文學上開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還與因與文史大家錢鍾書的美好婚姻而備受豔羨。錢鍾書生前曾稱其“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

 

楊絳

楊絳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位開明的知識分子家中,未滿百日,便隨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少年時代,楊絳在上海讀書。從小就學習好,但最淘氣頑皮,曾因為上課說話被罰站示眾,卻因不服兩人說話隻罰一人而大哭到下課。在蘇州東吳大學求學時,楊絳是班上的“筆杆子”,中英文俱佳。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學養深厚,早年留日,後成為江浙聞名的大律師,做過浙江省高等審判廳廳長。辛亥革命前夕,楊蔭杭於美國留學歸來,到北京一所法政學校教書。1911年7月17日,楊絳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楊絳排行老四,在姐妹中個頭最矮,愛貓的父親笑說:“貓以矮腳短身者為良。”楊絳八歲回無錫、上海讀小學,12歲,進入蘇州振華女中。

在父親的引導下,她開始迷戀書裏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來啃,讀書迅速成為她最大的愛好。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麽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1928年,楊絳17歲,她一心要報考清華大學外文係。清華招收女生,但南方沒有名額,楊絳隻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費孝通與楊絳在中學和大學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楊絳,費孝通便對他們說:“你們‘追’她,得走我的門路。”

最賢的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

 

錢鍾書和楊絳

1932年初,東吳大學因學潮停課,開學無期。楊絳東吳大學政治學係畢業在即,不能坐等,就想到燕京大學借讀,借讀手續由她的同學孫令銜請費孝通幫忙辦理。2月下旬,楊絳等5人北上。路上走了3天,到北平已是2月27日晚。

他們發現火車站上有個人探頭探腦,原來是費孝通,他已是第3次來接站,前兩次都撲空。入學考試結束後,楊絳便急著到清華大學去看望老朋友,同伴孫令銜也要去清華看望表兄。這位表兄不是別人,正是錢鍾書。

楊絳初見錢鍾書,隻見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渾身儒雅氣質,“蔚然而深秀”。而楊絳更有一番神韻。她個頭不高,但麵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溫婉和藹,人又聰明大方。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彼此竟相互難忘。

然而,孫令銜莫名其妙地告訴錢鍾書,說楊絳有男朋友,又跟楊絳說,他表兄已訂婚。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她相會。見麵後,錢鍾書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說:“我也沒有男朋友。”從此他們開始了書信往來。

一天,費孝通來清華大學找楊絳“吵架”。費孝通認為他更有資格做楊絳的男朋友,因為他們已做了多年的朋友。費孝通此前曾問楊絳:“我們做個朋友可以嗎?”楊絳說:“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過渡;換句話說,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這回,楊絳的態度還是沒變:“若要照你現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費孝通很失望也很無奈,隻得接受現實,跟楊絳做普通朋友。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 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1935年7月13日,錢鍾書與楊絳在蘇州廟堂巷楊府舉行了結婚儀式。多年後,楊絳在文中幽默地回憶道:

“(《圍城》裏)結婚穿黑色禮服、白硬領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的那位新郎,不是別人,正是鍾書自己。因為我們結婚的黃道吉日是一年裏最熱的日子。我們的結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籃的女孩子、提紗的男孩子,一個個都像剛被警察拿獲的扒手。”

隨後,錢鍾書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學獎學金,楊絳毫不猶豫中斷清華學業,陪丈夫遠赴英法遊學。滿腹經綸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卻出奇地笨手笨腳,學習之餘,楊絳幾乎攬下生活裏的一切雜事,做飯製衣,翻牆爬窗,無所不能。

楊絳在牛津“坐月子”時,錢鍾書在家不時闖“禍”。台燈弄壞了,“不要緊”;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緊”;顴骨生疔了,“不要緊”事後確都一一妙手解難,楊絳的“不要緊”伴隨了錢鍾書的一生。“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最才的女,最賢的妻”,這是錢鍾書曾寫給楊絳的“贈語”。

錢的母親感慨這位兒媳,“筆杆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麽粗活都幹,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遊,出水能跳,鍾書癡人癡福。”

1979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訪問美國,錢鍾書和費孝通作為代表團成員,不僅一路同行,旅館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間,兩人關係處得不錯。錢鍾書想想好笑,淘氣地借《圍城》裏趙辛楣曾對方鴻漸說的話,跟費孝通開玩笑:“我們是‘同情人’(指愛上同一個人)。”

錢鍾書去世後,費孝通拜訪楊絳,楊絳一語雙關:“樓梯不好走,你以後也不要再‘知難而上’了。”

 

才女楊絳

難得的是,楊絳在文學史上的身份,不止是錢鍾書的妻子,更是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用時下流行的話說,楊絳和錢鍾書,有著世間罕有的“勢均力敵”的愛情。

“你們這一代知識分子,在一九四九年時完全可以離開內地的,為什麽留下了呢”的問題,答道:“很奇怪,現在的人連這一點都不能理解。因為我們愛我們的祖國。當時離開有三個選擇,一是去台灣,二是去香港,三是去國外。我們當然不肯和一個不爭氣的統治者去台灣;香港是個商業碼頭,我們是文化人,不願去。”“很多外國人不理解我們,認為愛國是政客的口號。政客的口號和我們老百姓的愛國心是兩回事。我們愛中國的文化,我們是文化人。中國的語言是我們喝奶時喝下去的,我們是怎麽也不肯放棄的。”這確是老一代知識分子的心裏話。

上海於當年五月獲得解放。這時,楊絳、錢鍾書已接到清華大學的聘函。據說,北平和平解放後,他們兩人的老友吳晗和錢俊瑞受中共中央委托,對北大、清華實行接管工作。隨後,吳晗被任命為清華大學曆史係主任、文學院院長、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聘請楊絳夫婦擔任清華大學外文係教授,出自吳晗的主意。

1953年,楊絳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幹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又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洗澡》

本書是楊絳一部描寫解放後知識份子第一次經受思想改造的書。主要描寫的是解放後知識分子第一次經受的思想改造,即三反運動,又稱“脫褲子,割尾巴”。這些知識分子耳朵嬌嫩,聽不慣“脫褲子”的說法,因此改稱“洗澡”。楊絳女士將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內心世界、外貌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書情節生動,文筆簡練,富有生活氣息,反映了那個年代以及那個年代的人們真實的思想壯誌。本書語言簡潔、內容豐富、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解放後知識份子的思想感情讀物。《洗澡》不是由一個主角貫連全部的小說,而是借一個政治運動作背景,寫那個時期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所以是個橫斷麵;既沒有史詩性的結構,也沒有主角。本書第一部寫新中國不拘一格收羅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場。第二部寫這些人確實需要“洗澡”。第三部寫運動中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現。“洗澡”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誰都沒有自覺自願。假如說,人是有靈性、有良知的動物,那麽,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煉自己,自覺自願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與禽獸無異。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呢?這部小說裏,隻有一兩人自覺自願地試圖超拔自己。讀者出於喜愛,往往把他們看作主角。

 

幹校六記

“六記”的首記是“下放記別”,寫下放幹校的別離之情,帶出政治運動對人性和生命的殘害。1969 年11 月,楊絳本來打算和錢鍾書吃一頓壽麵,慶祝錢鍾書的虛歲六十歲生日,但等不到生日,錢鍾書就得下放了。次年七月,楊絳也下放幹校。送別錢鍾書,有楊絳和女兒、女婿;楊絳下放時,就隻有女兒一人送她,女婿得一已在一個月前自殺。得一因為不能捏造名單害人,含恨自殺。火車開行後,車窗外已不見女兒的背影。楊絳這樣寫:“我又合上眼,讓眼淚流進鼻子,流入肚裏。”

第二記是“鑿井記勞”。楊絳被分配在菜園班,每天早出晚歸,集體勞動,又參與掘井的工作,產生了“合群感”,從而有“我們”和“他們”的分別。“不要臉的馬屁精”、“雨水不淋,太陽不曬的”、“擺足了首長架子的領導”,是“他們”;“我們”則包括各派別、受“我們”看管的人。這種階級感情,不是基於各人的階級背景,而是基於人性。但在貧下中農的眼中,“我們”又變成了“他們”,農民對幹校學員都很見外,還常常把他們種的菜和農作物偷去。這種對農民的輕輕諷刺,當然是在文革事過境遷之後才能宣之於口的。

第三記是“學圃記閑”。在幹校的工作其實不太艱苦,就是單調,或者是擔尿挑糞等知識分子從來不會主動接觸的勞動。楊絳專管菜園,菜園距離錢鍾書的宿舍不過十多分鍾的路。錢鍾書看守工具,楊絳的班長常派她去借工具,於是,“同伴都笑嘻嘻地看我興衝衝走去走回,借了又還。“錢鍾書的專職是通信員,每天下午要經過菜園到村上的郵電所。“這樣,我們老夫婦就經常可在菜園相會,遠勝於舊小說、戲劇裏後花園私相約會的情人了。”他們在風和日麗時,就同在渠岸上坐一會兒,曬曬太陽;有時站著說幾句話就走。錢鍾書平日三言兩語,斷續寫就的信,就在這時親自交給楊絳。楊絳陪錢鍾書走一段路,再趕回去守菜園,“目送他的背影漸遠漸小,漸漸消失。”傳統戲曲中的才子佳人相會後花園,在這裏有了新的演繹。

第四記是“小趨記情”。“小趨”是一頭黃色的小母狗,在人與人之間難以建立互信的日子,與狗倒能發展出一段真摯的感情。這頭瘦弱的小狗,因為得到楊絳和錢鍾書的一丁半點食物救濟,就成為他們忠實的朋友。後來幹校搬家,狗不能帶著走。有人傳話說,他們走後,那小狗不肯吃食,又跑又叫,四處尋找。錢鍾書說,那狗也許“早變成了一堆大糞了”,楊絳則認為,“也許變成一隻老母狗,揀些糞吃過日子,還要養活一窩又一窩的小狗。”人與狗的境況何其相似?

第五記是“冒險記幸”,記三次冒險的經曆。其中一次,楊絳在滿地爛泥的雨天隻身奔去看錢鍾書。荒天野地四水集潦,幾經磨難,冒險過河,總算到了錢鍾書的宿舍門口,錢鍾書大感驚訝,急催楊絳回去,楊絳也隻是逗留一會,又隻身而返,路上的危險也就自不待言了。楊絳這種“私奔”,當中包含了多少情意?這種情意用平常的語調道出,也就更見深厚了。

第六記是“誤傳之妄”。一次錢鍾書聽聞自己將獲遣送返京,結果隻是謠傳。楊絳自然十分失望,她想到去留的問題,便問錢鍾書,當初如果離國,豈不更好,錢鍾書斬釘截鐵的說不,他引柳永的詞自喻,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幸而二人最後還是一起獲準返回北京。

《幹校六記》的書名和篇目,都源自清乾隆、嘉慶年間沈複的《浮生六記》。《浮生六記》記述作者的日常生活瑣事,以及與其妻芸娘的鰜鰈情深,其中《閨房記樂》和《閑情記趣》兩章,均為世人樂道。錢鍾書在書前小引說:“‘記勞’,‘記閑’,記這,記那,那不過是這個大背景的小點綴,大故事的小穿插。”值得注意的是,本書如何以小點綴反映大背景,以小穿插說出大故事,這也是閱讀本書的趣味所在。文革期間,政治混亂,批鬥無日無之。在政治的最上層,這本來就是一場奪權的運動,彌漫全國的,就是互相猜疑、互打報告,乃至於文攻武鬥的一種局麵。在這場運動中,人性的尊嚴不但盡失,也受到了極大的扭曲,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慘痛的一頁血淚史。但我們讀《幹校六記》,卻讀不到對這種不合理現象的強烈控訴和譴責,字裏行間隻是平和的語調,或頂多是一點點淡淡的無奈和婉轉的諷刺。隻是,在仔細咀嚼後,也許會嚐出一點辛辣的諷刺意味。

這部作品,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學“怨而不怒”的宗旨。楊絳和錢鍾書的遭遇,雖然比不少受批鬥的知識分子要好得多,但到底是一種屈辱,也是人才的浪費,楊絳談到這段經曆,並沒有激情的呐喊。雖然說作者怨而不怒,但在字裏行間,還是對人性的醜惡有所諷刺,每多言外之音。如“小趨記情”一章,隱然處處以狗和人相對照,人不如狗的婉諷躍然欲出。那種亂世中人與狗互相依傍的情意,也令人感動。又如“鑿井記勞”一章,對農民似有所不滿,但如果認為這就是對農民或“農民性”的鄙視,無異落入“唯階級論”的窠臼。作者想說的,其實是人的賢愚好壞,並不應由其出身階級等先天因素來決定。

此外,書中寫夫婦之情十分細膩,這種情,也是在字裏行間表達,而沒有甚麽激情的愛的宣言。在這六記中,楊絳處處顯出對錢鍾書的關懷和了解,在“冒險記幸”中,為了見錢鍾書一麵,楊絳便不惜冒上生命的危險,在回憶中這些險境都寫得稀鬆平常,但如果設身處地,回到當時境況,命懸一線的險狀,其實令人不寒而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雨女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