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親密關係中的心理疆界

(2015-09-04 11:32:30) 下一個

這個話題很重要。

2015-09-04 陳義勇 OC舉目 OC舉目

本文原刊於《舉目》75期。

文/陳義勇

 

最近讀完《過猶不及》(BOUNDARIES, 蔡岱安譯,道聲2001年出版。),實在是獲益匪淺。

 

人之間是要有界限——心理疆界的。如果一般人之間需要心理疆界,朋友之間需要心理疆界,那麽親人、家人之間,也需要心理疆界嗎?答案是肯定的。越是親密的人,之間越是需要有明確而且穩固的心理疆界。

 

有位牧師一語道破家庭關係奧秘:健康的家庭是暴風雨中的避難所,不健康的家庭是避難所中的暴風雨。世界上最大的心理傷害,往往來自最親的親人。父母的虐待,手足間持續的衝突,夫妻之間的暴力與冷戰……

 

這些傷害如果來自不相幹的人,我們可以對其敬而遠之,退避三舍。但是如果來自親人或家人,後果就可怕了。例如幼年時家庭的傷害,能引發日後許多心理疾病。

 

那麽心理疆界是什麽,又有什麽用呢?把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事推卸給別人,是心理入侵者;越過自己的權利範圍行使別人的權利,是操縱控製者。心理疆界就是擁有自己專屬的責任領域和明晰的權利範圍,抵擋侵略者的入侵,拒絕操控者的操控。

 

明確心理疆界,可以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主權,不侵犯別人的權利,也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不承擔別人的責任和後果,也不讓別人承擔自己的責任和後果。

 

心理疆界是我與非我的界線。

 

為何需要?

 

為什麽需要心理疆界呢?


? 首先,為了人格完整。

 

一個國家需要明顯的地理疆界,以保障領土和主權的完整。一個健康的人同樣需要明確的心理疆界,以保障其人權和人格的完整。

 

沒有明確心理疆界的人沒有辦法對自己負責,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弄清楚自己該做什麽,不該幹什麽。一個人如果不能承擔起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這個人的人格顯然是不健全的,心理一定有缺陷。


? 其次,為了尊重別人。

 

沒有心理疆界的人,通常會剝奪別人做決定的權利而不自知,並且認為理所當然。

 

我們知道,如果有物體入侵人的身體疆界——皮膚,會導致人發炎、受傷。同樣,如果入侵人的心理疆界,也會導致人心理受傷。

 

一個人的價值感,源於對自己責任的良好履行,並享受履行自己責任的成果,就像一個農夫耕種自己的田地,並且享受自己田地的出產。如果農夫不能決定自己要種什麽,他怎麽收獲他想要的呢?

 

可見,心理疆界的入侵,是對別人自由意誌的踐踏,會導致別人的自我價值得不到實現。


? 第三,為了保護自己和別人的身心健康。

 

如果長時間入侵一個人的心理疆界,會導致那個人的人格破裂。這在中國家庭中,顯得尤為突出。父母長時間控製兒女,導致兒女沒有辦法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許多父母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幌子,把孩子應當負的責任全部承擔了,把孩子學習生存技能的機會剝奪了。當孩子成年後達不到自己的期待,又抱怨孩子無能。豈不知自己扮演的正是劊子手的角色,把孩子心靈上的肌肉全部淩遲掉了。

 

這樣的孩子,人格怎麽可能健全,又怎麽可能承擔責任?我們的傳統文化,實在塑造了太多這樣的劊子手父母。

 

必須處理

 

如何建立或修複自己的心理疆界呢?

 

許多人從小被家人剝奪了說“不”的權利,什麽事情都逆來順受,以至於成年後對自己身邊的人,親人、朋友、利害關係人,尤其是上司和有權力之人,不敢說“不”——說“不”簡直是逆天!

 

他們被迫挑起別人的重擔,承擔完全不屬於自己的壓力。他們累得半死,又恨自己無能。

 

這樣的人,身邊肯定有人總是無視別人的權利,把自己的責任強加給別人,習慣越權替別人做決定,且當作理所當然。讓這樣的人停止入侵,是相當困難的。

 

這樣的兩種人在一起,簡直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天底下沒有比這更糟糕的關係!入侵者不知道自己在傷人,被侵者不敢反抗和保護自己。這樣的關係如果不去處理,有可能導致悲劇發生。

 

學會說“不”

 

如果要結束這樣的惡性循環,受侵者首先要學會說“不”。

 

說“不”,對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來說,不是什麽難事。然而對一個習慣被侵犯的人來說,卻是極其困難的。因為他們的內心深處都非常懼怕,害怕一旦拒絕別人的要求,就失去了對方的愛和賞識,失去自己付出了許多艱辛才維持下來的一份關係。

 

對教會中的人來說,拒絕人更會產生很深的罪惡感。他會認為,拒絕別人代表著沒有愛。

 

如果是這樣,必須先弄清楚什麽是愛,什麽不是愛!

 

聖經說:“愛裏沒有懼怕……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約一》4:18)出於懼怕才去“愛”,這是真愛嗎?就像一個重病者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去做繁重的體力活,這是愛嗎?這是懼怕!這不僅讓自己生命受損,還可能陷別人於不義。

 

拒絕別人的要求,真的會失去別人的愛嗎?愛是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參《林前》13:4-8)。

 

真愛是永恒不變的存在,不會因為拒絕而改變。耶穌就是真愛的原型。如果因為受拒絕就不再愛,這樣的愛是虛假的。帶條件的愛,不是真愛,是操控,是利用!如果感情以利用和索取為前提,這樣的關係有必要存在嗎?

 

怎樣練習?

 

怎樣學會說“不”呢?當事人應當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練習。

 

何為安全的環境呢?就是一個可以接受你的拒絕,但依然愛你的團體。可以是信得過的朋友,可以是理解你、願意為你而改變的家人,可以是有教牧輔導恩賜的牧師、傳道人、心理治療師,或者是存在同樣問題的支持團體、成長小組。

 

在這樣的環境下,在合適的時候,真誠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例如憤怒、痛苦;例如希望侵犯者停止操縱、控製、侵害。一定要很真實地表達,得到他們的理解,請他們支持自己,重建內心倒塌的牆垣。

 

他們的理解、接納和愛,能醫治心理疆界長期被破壞而產生的恐懼、傷痛。讓心靈在愛的環境下,一點點成長、壯大,充分體驗合理拒絕別人而來的釋放,以及成長的快樂。

 

當心理足夠強大時,可以嚐試進一步突破,對控製欲強的朋友和家人說“不”,告訴他們:因疆界不清,我內心是如何痛苦、受傷和不滿!從現在起,要劃清界線,不可再越權操控,我隻做責任範圍內的事。

 

當成長到可以對老板和有權力之人說不的時候,基本上就完成了心理疆界的修複。

 

即便如此,初建的牆垣可能並不穩固,必須繼續依賴支持團體。所以要請他們陪自己多走“兩裏路”,以求持續成長。

 

合乎聖經?

 

也許弟兄姊妹會問,心理疆界是一個純心理學的概念,還是也合乎聖經的理念?其實聖經裏有關城牆和地界的教導,都是疆界的原型。上帝本身的屬性和特征——三位一體,更可以給我們啟示。
三位一體是一個奇妙的概念,道出了所有親密關係的內涵和外延。聖父、聖子、聖靈,是上帝的三個位格的神。就位格而言,是彼此祂獨立的,這意味著性情、職責和許可權都有不同。祂們又是合為一體的。合一意味著屬性、目標和步伐的一致。

 

祂們彼此相信、相愛、尊重、配合,同心創造、救贖、管教,讓時空有序運行,讓人類在愛中成長,代代繁衍,生生不息。祂們共同努力,建造公義、聖潔、和平、榮光普照的永恒國度。三位一體的上帝,為人類在愛裏的獨立、合一與建造,作了美好的榜樣!

 

三位一體的上帝,又造出二位一體的人——丈夫和妻子:“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創》2:24)

 

不過,夫妻是成為“一體”,而不是成為“一位”。這表明夫妻之間的關係,是在人格獨立的基礎上,目標與步伐合一,而不是彼此之間的濫愛與混雜。

 

健康的夫妻關係需要各有完整、獨立的人格,和彼此明確的心理疆界來維係——丈夫和妻子各有獨自的責任、義務和許可權,各自但彼此相愛、尊重,彼此配合,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邁進,努力完成上帝所賦予的家庭的使命。

 

如果夫妻之間的心理疆界不清楚,就意味著兩個獨立的個體之間,會產生長時間、近距離的操控、侵犯與傷害。這樣的婚姻注定是要失敗的,因為這與上帝的創造背道而馳。

 

不僅夫妻關係需要明晰的心理疆界,任何健康的人際關係,都必須以獨立的人格和明確的心理疆界來維係。

 

夫妻、親子、手足、親人、戀人、朋友、同事、同僚、上下級……隻有在心理疆界獨立的基礎上選擇去愛,帶著樂意的心情去體恤、關懷、幫助,才是健康、穩固的關係。

 

團體的健康必須以個體的健康為基礎,任何成員的不健康都會影響團隊的健康。如果成員之間相互操作、控製、脅迫或者侵犯,即便在表麵上是給予、付出、忍耐,那也不是真愛。那是要脅和妥協,施虐與受虐,與上帝所創造自由的愛背道而馳!

 

作者陳義勇,心理谘詢師。

 

相關閱讀

 

 

 

情緒健康與成熟的生命

為何生命成熟,情緒卻不健康?

她為什麽又發火了?

 

 

 

投稿《舉目》,分享你的看法!

 

主題:“和平”——什麽是和平?如何在衝突中保持冷靜?如何成為“和平之子”,幫助他人(重新)建立關係?和平與現代忙碌的生活有何關係?如何應用?你有什麽和平的故事或經驗可分享?截稿日:2015年10月30日。字數:4000字以內。

 

《舉目》雜誌一向鼓勵原創作品,請勿一稿兩投;為尊重版權,不接受曾在其他刊物、網路刊登過的稿件。

 

投稿《舉目》雜誌:BH_editorial@ocHWXY.org(英文不區分大小寫),請務必注明“投稿給《舉目》”。並附中英文姓名、筆名(若不想用真名發表)、電郵、地址及作者簡介或相關照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