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基督徒是“聖人”還是“俗人”?(轉載)

(2015-06-15 10:46:45) 下一個

 

2015-06-15 福音文摘 福音文摘

???

 

最近在高中同學微信群裏看到幾位同學在討論宗教信仰問題,有位同學是虔誠信佛的,也有同學說她的親人裏有信基督教的。還有的同學戲謔道,自己很俗,還達不到信教的那種境界。在同學們眼裏,信佛也好信基督也罷,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信教的,其效果是某種精神境界的提升,而這是“凡夫俗子”所可望而不可的。

在此,我覺得有幾個問題要來反思一下,為什麽基督徒往往被視作是“教徒”呢?基督信仰為何常常被視作是一種與其它宗教差不了多少的宗教呢?或者,進一步說,為什麽基督徒往往給人留下一種宗教氣息濃烈的印象:成為基督徒就好像成了一個高不可攀的“宗教聖人”?除了別人的誤解和戲謔成分之外,我們基督徒自身有沒有要檢討的地方呢?這就要回到本文標題所言的,基督徒究竟是什麽樣的人,是“聖人”還是“俗人”?

我們先來思想一下,我們的主耶穌是不是“聖人”吧,這還是要回到福音書,看看我們的主耶穌的生活樣式。馬太福音記載了主耶穌這樣一段話:

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太11:1819

所謂的聖人有著不同於常人的非凡樣式,既要有一本正經的“聖容”,也要有與眾不同的“聖樣”,在其穿著打扮和飲食等細節上都有講究,這樣就和“俗人”絕對性地區別開了,以至於人們一眼就能辨識得到。施洗約翰來了,就頗有“聖人”的雄風,從其與眾不同的穿衣飲食上就能看得出來,“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太3:4)施洗約翰這身打扮可以理解,在此前的四百年間耶和華上帝停止向以色列人默示任何話語,以色列人苦苦等待了四百年,因此當施洗約翰以一身以利亞式的裝扮出場的時候,立刻引起了轟動。

但耶穌來了可不是這樣,他既無衣著打扮上的“驚豔”,也無飲食習慣上的“另類”(就像施洗約翰那樣)。恰恰相反,他咋一看和世人毫無二致,“人子來了,也吃也喝”。耶穌實在是太平凡太樸素了,身上毫無“聖人”的樣式,以至於被有些人(主要是當時的宗教精英人士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貶斥為“貪食好酒的人”——一個實在太俗氣的俗人。而且,耶穌和人交往也背離了聖人的體統,按說聖人的朋友圈也是嚴格限定的,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樣才有麵子夠檔次。但是耶穌全然不顧及這些忌諱,任何人來找他都來者不拒,特別是那些在社會上被排斥的人,以至於耶穌又被宗教人士進一步貶斥為“稅吏和罪人的朋友”——這也太掉身價了吧。

雖然讓人詫異,但這正是福音書向我們展現的耶穌基督的形象——一個真實的耶穌,一個帶來信仰的耶穌,他“無佳形美容”,當然也不可能有袈裟、法衣之類穿戴。我們通過福音書看耶穌的講論和行事為人,就會發現耶穌從來沒有刻意把自己裝扮成一副與世格格不入的“宗教聖人”模樣。他是以平凡的身份和凡人的姿態活在世上,並和各色各樣的俗人們生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對他們的生活境遇有著發自肺腑般的感同身受,如此他才能擔當我們的救主。也正如此,耶穌的舉動屢屢叫當時的宗教聖人——主要是法利賽人——驚訝不已。

但如果我們從宗教的眼光去看耶穌的時候,隻能得出當時代法利賽人一樣的結論,耶穌這個人有問題,不正常,作為眾人跟隨的“夫子”毫無“聖容”“聖樣”可言,也許這就是保羅所言的“憑肉體”去認耶穌了(林後5:16,希臘文的“肉體”中文和合本意譯為“外貌”)!今天我們對耶穌的認識有多少是本於聖經(福音書)的,又有多少是被宗教化包裝了的呢?關於這一點我們務必要留心!

和耶穌相反,當時的宗教精英人士總是把自己刻意塑造成一幅宗教聖人的形象,福音書對此有很深刻的描述:他們施舍故意在人麵前“吹號”(太6:2),他們禱告故意選擇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太6:5),他們禁食故意“把臉弄得難看”(太6:16),他們穿衣故意“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子做長了”(太23:5),他們出席社交及宗教活動故意坐在“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裏的高位”(太23:6)。

他們通過一係列宗教的外衣把自己打扮成一幅虔誠的“聖人”形象,但他們不關注內裏“成為聖潔,隻關心外表是否被人“看為聖潔以期獲得別人羨慕和欣賞。這就是宗教精英們的虛偽心態,這也是宗教所結出的果子,他們通過自我偶像化而獲取信眾的追捧和盲從。

耶穌來了,並不是要在地上建立一個新式宗教,更無意要充當教徒們的教主,反而是要向這種虛假的宗教體係發出挑戰,並要把人們從這種宗教錯覺和蒙蔽中拯救出來!因此,他唯獨不見容於那些宗教精英人士,最後被以宗教的名義推上了殘忍無比的十字架。

但我們並不因此而否認耶穌是聖潔的神子,耶穌的“聖”是體現在內在生命和人格魅力上的,不是刻意裝扮出來的,更不會讓人覺得其境界“高處不勝寒”,反而是那樣的和藹可親,無數人——特別是為當時宗教意識形態所排斥的稅吏和罪人——都願意靠近他渴望觸摸他,耶穌也以廣闊的懷抱接納這些來到他麵前的人,帶給他們新的信仰和新的身份。

可惜到了中古教會時代,耶穌的信仰傳統逐漸被淡忘,而法利賽人的宗教傳統卻又死灰複燃,並在教會裏占了上峰,耶穌也被層層包裝為一個高高在上遠離塵世、供人頂禮膜拜的宗教偶像。聖品製度在教會裏的確立,等於是廢棄了耶穌的信仰傳統,而繼承了法利賽人的宗教傳統,由此製造了宗教精英集團和平信徒之間的分野。聖品製度下的各級神職人員就像中國古代官僚製度下的各級官吏一樣,穿戴著不同特色的法衣,按著他們製造的教條把持一切宗教禮儀,進而借此轄製愚弄廣大信眾。

雖然天主教的聖品製度和祭司神學在宗教改革時期被打破,但是法利賽宗教傳統的魅影並沒有被徹底清理幹淨,仍然時隱時現地在新教教會裏滋生,在中國的傳統教會裏麵亦然。宗教味道太濃的基督徒,往往以與世界“分別為聖”為借口,把自己包裹在宗教的外衣裏,以至於在教會內外表現出如此兩張截然不同的麵皮,甚至都不會說“人話”了,張嘴就是“神話”(一大堆屬靈套話空話),在生活中隻能讓人敬而遠之、甚至望而生厭。這樣的基督徒不是耶穌基督所要的門徒!不久前聽過一個讓人紮心的故事,有個基督徒平時在教會裏表現得特屬靈,禱告起來句句讓人“紮心”,可是其教會外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眶,有一次在外麵甚至被人說為“不懂禮節”、“沒有教養”。

朋霍費爾對此曾有過深刻的反省,在《獄中書簡》裏他如此寫道:

【信仰而非宗教】“宗教的行動總是部分的事情,而信仰卻總是整體的事情,是包含整個生命的行動。耶並不召喚人們走向新宗教,而是召喚人們走向生命。

基督徒而非宗教徒】“使基督徒成為基督徒的,不是某種宗教行為,而是在這個世界的生活中參與上帝的受難。”“並非那種敬虔的行為造就了基督徒,而是在世界的生活中參與了上帝的苦難……”

【入世而非出世】“隻有通過完全徹底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才能學會信仰。人必須放棄每一種要把自身造就為某種人物的企圖,……我所說的世俗性指的是:以自己的步伐去接受生活,連同生活的一切責任與難題、成功與失敗、種種經驗和孤立無援。正是在這樣一種生活中,我們才完全投入了上帝的懷抱,參與了他在此世的受難,並在客西馬尼園與基督一起警醒守望。”


宗教是以製造“聖人”為業的,帶來的卻是偽善和異化。而信仰卻是要整合,幫助人塑造一個整全的世界觀,建造一個健康的全備人格,能夠帶著活潑的盼望活在當下,真正過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

願我們跟隨耶穌基督的腳步,放棄任何想把自己改造成為“聖人”(或其他特殊人物)的企圖,也放下種種宗教儀文的麵具,不再高舉宗教儀文,單純地做一個耶穌基督的門徒,少些宗教氣,踏踏實實地遵照主耶穌的教導而行,在這個世上學習信仰,過信仰的生活,把天國的原理帶入每一天的生活當中,這樣就在地如同在天了!

本文轉自:宣教中國 推薦關注 微信號:China-Mission(長按複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