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booknect
坐擁書城,城市與我溫暖你。 網羅多視角觀點、書單、文摘、創意、藝術等新鮮資訊。每天推送一條多圖文消息,每月為數萬城友送出“坐擁書城”文化創意禮品。
文:劉主編|微信公眾號:andaximen
經常坐火車往返兩地,每次臥鋪格擋裏都能遇見整個車廂最淘氣的孩子。
中國的父母經常誤會淘氣和可愛這兩個詞的含義。小孩大聲喊叫,滿車廂跑,聲嘶力竭的哭鬧,跳上竄下,父母就在一旁微笑,放任自流,以為這就是孩子的天性,真可愛!
更糟糕的情況是,孩子一邊鬧,父母一邊打,好像中美合作所的長官或者美國監獄的獄警。我見過一個母親,直接掌孩子的臉,孩子也頑皮的厲害,除了疼痛毫無自尊受挫之感。打了一會,母親也累了,孩子跑過來,抱著媽媽,“媽媽,媽媽,我最愛你了。”母子於是又相擁歡顏。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子。
放任和暴力可能都出於愛,放肆和歸屬也都是幼兒的天性,可這樣淘氣的孩子成長中要被打上如何的烙印?又會長成什麽樣的中年人呢?
2
我來自一個小城市,自登上離家的火車起,就時時警醒,怕自己的言行為父母和原生家庭贏得“沒教養”的評價。
小學三年級迷上了說髒話。以為這裏有組合詞匯、描述細節和發揮創意的空間。其時,十歲的小孩哪裏懂男女之事,不過就是學大人樣,把性往肮髒了說,把對方的遠房女性親屬挨個點名。終於有一次,跟一個同學樓上樓下罵戰時被老師遇見。
以為一定會被老師罵並請家長,忐忑了一個早晨。倒是晨會結束,老師把我喊過去,輕描淡寫的說,你看這樣的髒話要是被路過的人或者院子外的居民聽到多不好,人家會怎麽看待你?
那次談話後,我好像突然喪失了罵人的功能,最多也就是寫文章時要表達憤怒,不指代具體的用兩句“他媽的”。這次和風細雨的批評對我影響至深,那是我第一次有了“覺知力”——覺知到沒教養絕對是件值得羞愧的事。試想如果她因為我罵人而罵我,我一定不會那麽臣服,也不容易自我反思。
日後知道黃沾有粵語的《不文集》。《玻璃之城》裏說港大曆史上黃先生是不多可以站在桌上連續說一分鍾髒話沒有停頓的。我在台大也寫過台灣髒話集的文章。其實髒話不是洪水猛獸,還是看你有沒有對自己話說出口時的覺知力。
3
我去聽錢複和白先勇的講座,兩位先生差不多同齡,都是台灣有影響力的人物。
錢先生西裝領帶,說的每個詞都清晰準確。可能是做過“外交部長”的緣故,他的語言極為得體。到底是“交往”還是“交流”,是“相識”還是“熟悉”,詞義都一絲不苟。
白先生是長衫,留美小說家。許子東先生評價他時用了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叫做“從百年中國內憂外患到百年中文內憂外患。”白先生對現代中文有一種憂慮,在我看來,這種憂慮倒不是對華文文學的,而是關於中文語言的教養,正越來越走下坡路。
我在台灣的半年經常遇到台灣人跟我對“暗語”:“我去”,“你妹呀”,“擦”,“滾粗”,“妹子”,“威武”。我每次都把這種方式視為一種侮辱,雖然他們的本意可能隻是為了用一些他們認為大陸人常用的語言跟我拉近距離。我通常會正色告訴他們,即便在大陸也不是每個人都這樣說話,而且這種語言真的不美。
中文是一種很美的語言,不管是台灣國語還是北京普通話。它的發聲方式,咬字歸音,氣息連貫都堪稱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如果一定要用一種陰陽怪調,內心鄙視,嘴上卻覺得有趣的語言來跟我對話,我會看破他的“敵意”,並堅決回擊。
謙遜是一種教養,自尊更是。
4
我承蒙錯愛,受到過一些表揚。
大學時去同學家做客,同學的媽媽很喜歡我,說,你真的一點不像阜陽人;課堂上,老師指著我說,You Korean……;在台北,朋友說你還真不像大陸人;尼泊爾的時候,有人問,你是不是“霓虹金”?剛工作的時候,領導說,你真沒有在國外留過學?
我感激這些顯而易見的表揚,但往往更願意轉個彎來理解。我來自阜陽,一個贓亂差,吏製腐敗的城市;我來自中國,一個公共場合有人抽煙,餐館和地鐵裏有人大聲喧嘩,男人和老人、女人、孩子搶奪資源的國家;我沒有留過學,我所在的學校,大家在圖書館占座位,沒人關心社會議題,也沒人質疑學校剝奪學生尊嚴的惡行。
是的,我來自這裏,也曾經想過離開這裏,變得跟這裏不一樣。但在台灣的最後兩個月,我漸漸明白,人必須有對土地的歸屬感,這帶來身份認同。人隻有連接自己的土地才有能量。
越是每一次的失望和疏離,越要用更多的愛綁定這種關係。顯見的,這種選擇注定將麵臨無比艱辛的道路。
5
即便沒能改變,但至少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西方和日本最值得尊敬的不是科技和國力,而是教養匯聚成的社會尊嚴氛圍。
我路過地鐵和火車站安檢處的時候,看著行李從掃描儀裏連滾帶爬的翻出來,乘客要像狗一樣彎著腰去撿起來。一個有教養的設計者應該把這個台麵提高40公分,讓每個人可以有尊嚴的拿起東西;我在金台路等地鐵,聽見兩個法國人在聊天。他們用鄙夷的眼神看著突然插到他們前頭的兩個人,然後用一種車廂裏很少有人懂的語言品評這件事。他們的嘲笑刺痛了我,就像有人問我你們中國人現在還留辮子嗎一樣。我從來不相信一個外國人會像本國人一樣愛這個國家和國家的人民,他們愛的是機會和GDP增速。
教養不是西方價值觀的蠱惑,中國2000多年的春秋時代就強調"禮"。那時候西方很多國家還在茹毛飲血。"不食嗟來之食","慎獨","黃鍾大呂"都顯示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強調教養的。
教養是一種普世價值:照顧婦女,體諒周到,談吐文明,舉止得體,平靜時保持微笑,危難時保持冷靜,有愛的能力,重視家庭。泰坦尼克號沉船時,並不是每個人都在求生,那些看起來更能改變世界的男人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女人和小孩;那些可以獨自逃生的婦女選擇把人生最後的時刻留給愛人;那些有教養的老夫婦選擇長眠海底;那些工作人員選擇在沉船上堅守到最後一刻……
6
教養跟窮富無關。飛法國的頭等艙上也有沒教養的行為,偏遠鄉村的田埂上人們也知道禮義廉恥。
教養不是道德規範,也不是小學生行為準則,其實也並不跟文化程度,社會發展,經濟水平掛鉤,它更是一種體諒,體諒別人的不容易,體諒別人的處境和習慣。
所謂教養,簡單了說,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都努力做個更好一點的人。
比剛剛好一點的人,不因為自己讓別人覺得不舒服,這就是教養的簡單道理。
哈哈,難道本周是文學城的“教養周”嗎??而且幾篇文章出自同一個寫手!!
文學城的“教養周”:
看不見的才是真教養 by femi 2015-04-28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504/2224/31289.html
教養 就是能體諒別人讓別人舒服 by 大臭臭 2015-05-01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5149/201505/30.html
講述|是教養,讓你跟別人不一樣 by 加州花坊 2015-05-01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505/1481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