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境界》獨立出品
【經典回顧之苦難的奧秘】
硬漢老羅斯福總統曾在被槍擊後繼續演講;他從小體弱多病,心髒弱到被醫生警告上樓都要小心,讀大學時父親去世,結婚三年後愛妻和母親同天突然離世,他選擇讓憂鬱推動自己克服恐懼成為卓越領袖,“黑色憂鬱很少坐在疾行騎士身後。”人生不幸堅固了他的基督信仰。
文/臨風
美國總統山上雕刻著四位最偉大總統的塑像,從左到右依序是華盛頓、傑弗遜、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和林肯。
說到老羅斯福總統,中國人應當不太陌生。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一半歸還中國,就是羅斯福的決定。這筆錢用來資助中國學生留美。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就是這筆款項開辦的留美預備學校。
很多人認為,他在所有美國總統中最有宗教心,但許多人並不知道,他曾飽受生命中多重“黑色憂鬱”的困擾——
從小體弱多病,讀大學時心髒弱到被醫生警告上樓梯都要小心,體重不到45公斤,大學讀到一半父親去世,結婚三年後遭受愛妻和母親在同一天突然離世的創傷,但經曆這一切,他仍然抱著巨大熱忱,戰勝恐懼、品嚐生命的全部、完全誠實、不住地高舉他人——尤其是那些被踐踏、擠壓的人,這些美好特質從何來?他的引擎有何特殊之處?
功績屬於那些真正在競技場上的人
1901年,因麥金萊總統被刺殺,羅斯福接任總統,時年42歲,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硬漢總統最著名的格言:“講話溫和,但手持巨棒”。對國內,他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動為公益而服務——除非法律或憲法明文禁止。
他有魄力麵對大型企業,稱自己的執政理念為“方正交易”。他說:“我是美國全體人民的總統,不考慮信仰,膚色,出生地,職業或社會背景,我的目標是達到人人平等和真正的公正。”他推動公平交易法案,讓企業,消費者和工人之間可以公平相待。他打擊壟斷,保護消費者,提倡監督食品和藥物安全,製裁誤導性的廣告。他並積極參與企業和工會之間的仲裁,讓資本家和勞工能夠和平相處。他精力充沛,行動果斷,因此廣得人心。
因調停日俄戰爭,1906年羅斯福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是美國獲此獎項的第一人。他也是第一個邀請黑人(教育家Booker Washington)到白宮晚餐的總統。
羅斯福總統的人生經驗豐富,幹過許多不同的事,除了做總統、副總統、海軍副部長、陸軍上校、紐約州長外,如養牛、副警長、曆史學家、博物學家、探險家、35本書的作家、警察局長、戰爭英雄和律師。他特別強調品格的重要,他以下的名言被公認是對領導者最好的忠告:
“批評家無關緊要,那些數落強人怎樣犯錯誤,或是實幹家應在哪些地方做得更好的人也不值得一提。功績屬於那些真正在競技場上的人。他們滿臉沾著灰塵、滴著汗水、淌著血汙、英勇奮鬥。他犯過錯誤,一再失誤。如果沒有錯誤和缺點,就談不上是艱難的努力。然而,那些真正付諸實行的人,才懂得巨大的熱忱和偉大的獻身,並且為有價值的目標投注時間和精力。他知道倘若失敗,至少自己敢正視失敗。因此,他所處的地位決不能與那些既不知道勝利、也不懂得失敗的冷漠怯懦之人相提並論。”
羅斯福的領導還有一個特色,他幫助下屬將注意力集中於確定的願景。他知道如何使用團隊的情感和精神資源,以凝聚組織的價值觀、承諾和願望。他知道,偉大的領導者能夠激發他的追隨者有高水平的發揮,讓跟隨者體認他們的工作會對達成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他經常說,“睜大你的眼睛看星星,但記得要保持你的腳在地麵上。”
不到45公斤的體弱多病者
羅斯福並不是完人,也不是天生剛強。但他堅定的宗教信仰,以及他從父親的榜樣所學習的價值觀,深深影響著他做人、處世的原則和態度,這正是他力量的來源。他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重新塑造的過程。
自大學時代始,一般人都用“泰迪”稱呼他。今天孩子最喜愛的“泰迪熊”,就是從他得名。因為有次狩獵,手下抓住一隻熊,綁在樹上,要他去射擊。泰迪拒絕了,認為這種狩獵方式沒有運動員精神。
這個小故事部分反映出泰迪的為人,他充滿了男子氣概,喜歡戶外活動,正義感很強,被稱為男人中的男人。不過,泰迪剛強的性格不是生成的,而是磨練出來的。
泰迪出身於一個富有家庭。從小體弱多病,患有哮喘,消化係統也不好,時時心懷恐懼。親人覺得,他如果能夠活下來就很不錯了。那麽,他如何蛻變為一個重量級人物?
泰迪受到父親的影響很大。老西奧多·羅斯福雖然富有,卻積極參與慈善事業,對不幸族群非常關懷。他親自幫助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協助建立醫院和博物館,在許多委員會擔任委員,出錢出力。老西奧多也是位敬虔的基督徒。
名作家大衛•麥庫拉斯(David McCullough)的《在馬背上的早晨》,描述泰迪的青年時期:
“老西奧多的弟媳婦是位敬虔的女士,她十分敬仰老西奧多,稱他是‘偉大心胸’。在一個周日早晨,她看到他帶著孩子們走到教會而得到的靈感。這幅景象讓她想到《天路曆程》中那個矮胖、勇敢的清教徒‘偉大心胸’。這位清教徒忠心地引導、保護那些徒步旅行的朝聖者。”
泰迪的小名是提迪(Teedie)。當提迪半夜哮喘發作時,父親會陪伴著他,在地板上來回踱步,或是抱著他坐四輪馬車,呼吸夜晚的空氣。提迪也十分崇拜這位父親。他日後一直稱父親是他“最要好、最親密的朋友”。
老西奧多同時也向膽小的提迪提出挑戰:“鍛煉身體”。盡管知道鍛煉是刻苦、單調的事,但他相信自己的兒子能夠作到。
雖然提迪迎向這個挑戰,日複一日練舉重,打沙袋,但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得到的收獲卻極為微少。甚至當他在哈佛臨畢業前做身體檢查,醫生發現他心髒還是很弱,警告他今後不可以做激烈運動,甚至上樓都要小心。
泰迪回答:“醫生,我將做一切你告訴我不該做的事。如果我按照你的勸告去生活,那種人生就是活得再長也沒什麽價值。”那時他還不到45公斤。
泰迪在自己的傳記裏寫著:“我很神經質和膽怯。然而,從閱讀中以及父親身上我得到力量。我很欽佩那些無畏的人,以及那些在世上能夠把持住自己的人。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像他們一樣。”
他下定決心“要努力辛勤地苦練自己,不僅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為了靈魂和靈性的益處”。他一生以身體力行來克服自己的恐懼,他解釋說:“我以行動表達自己不害怕,慢慢地恐懼就停止了。”
“光已經離開我的生命”
很多人認為,泰迪在所有美國總統中最有宗教心。泰迪所屬的教會是荷蘭改革宗,可他第二任妻子伊狄斯屬於聖公會,也非常虔誠。
所以,當他們所居住的地方沒有荷蘭改革宗的教會時,他就參加聖公會的聚會。他幼時同父親參加過宣教。成年後在教會教過主日學。他平生最喜愛的聖經經節是:“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麽呢?隻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
他勸勉人參加教會,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人們應當上教堂的九個理由》。他從總統的位子下來後,很多大學邀請他去當校長,以及其它顯赫的職位,他卻選擇接手成為一個小基督教周刊的編輯。他對基督徒在現代社會的角色,很感興趣,也曾針對這個題目發表演說。
人生的不幸堅固了泰迪的基督信仰。不幸降臨在泰迪在大學就讀一半時,父親得了胃癌。忍受了三個月的痛苦煎熬。當他瀕臨死亡時,他們家外麵擠滿了人群,包括那些深愛他的孤兒和流浪漢。
當他父親痛苦地死去時,他們全家人身心交瘁。年輕的泰迪認為這是他人生中“最可怕的惡夢”。有好幾個月的時間,他都處在極度的痛苦中,為痛失父親哀悼,不斷回憶著“親吻那張親愛、死去的臉”。
他在詩篇第69篇的邊緣寫道:“我因呼求困乏,喉嚨發乾;我因等候上帝,眼睛失明。”他記起自己孩提時,當哮喘發作,父親以手臂環繞他,與他一起踏步。“有時候,當我麵對喪父的事實,我覺得自己好像快要發瘋似的。”
不過,盡管泰迪內心充滿深沉的哀痛,他並沒有發瘋。他回到哈佛大學繼續學業及運動員生涯——還有追求一位他深深傾心的年輕女子,他已決心要娶她為妻。他告訴一位朋友:“她對我並沒有意思,但我一定要得到她!”在大學最後兩年,他熱情地專注於贏得艾莉絲•李(Alice Lee)的芳心。
泰迪的追求成功了。當她接受他的求婚時,他樂不可支,在日記中寫道:“我不認為一個男人還可以比我現在更深愛一個女人。”
然而,結婚不過三年,他身邊每件事都崩潰了。艾莉絲臨盆,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孩,一切似乎都安好。但就在同一天,泰迪接到電報,他急速趕回家,發現自己虔誠、親愛的母親正躺在一個房間瀕臨死亡,而在另一個房間,他的妻子艾莉絲也正病危。在幾小時之內,這兩位女性相繼死亡。
再一次,“陌生、可怕的命運”把他投入最深的哀悼中。他在日記中寫道:“光已經離開我的生命!”他再次拾起破碎,重塑自己,離開東部,前往未開發的荒野之地——北達科達州。
“黑色憂鬱很少坐在疾行騎士身後”
泰迪萬念俱灰,感覺不值得活下去。於是,他埋入艱苦、繁重的體力勞動中,為牛群烙印,驅趕牛群。擺平那喝醉酒、用雙槍威脅他的牛仔。追逐三個小偷,親自逮捕他們歸案。他在美國西部蠻荒寫下這句名言:“黑色的憂鬱很少坐在疾行騎士的身後。”
他希望借著這些忘記創傷。泰迪帶著許多“黑色的憂鬱”,他馬騎得很快,甚至像發瘋一般,想把憂鬱拋諸身後。在這裏,他再一次重塑了自己。
在離開東部三年之後,他又回來了。一位朋友這樣描述他:高大健壯、堅毅、“身姿矯健、體魄健壯、一身是膽”。這三年是他體魄改變的轉機,也醫治了內心創傷,讓他變得更剛強。
雖然,黑色的憂鬱總還是隨著他,但泰迪選擇讓憂鬱推動自己成為卓越的領袖。在林肯和葛蘭特總統的小畫像當中,他在桌前掛了一幅父親的大油畫。他常以回憶父親的榜樣來激勵自己。他在不幸中成長、茁壯。他的領導含有對生命悲劇和人類潛力的充分認知。
去世前十年,泰迪曾這樣回憶自己的人生:
“我是一個普通人,在任何領域都沒有特殊的本領。在很多事情上,我不過僅高於平均水平,有時還低於,決不會超常。從體能來看,我極為一般,還比一般人差些......我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雖然我寫了很多,但每次下筆都很掙紮。我所完成的工作,除巴拿馬運河可能是個例外,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做到。除了這一件,在我成就的紀錄簿裏沒有什麽是特別輝煌或優秀的。隻有一件,任何我認為是正確的事情。我都去做。”
泰迪因著種種不幸和磨練,被塑造成一個勉力出眾、有骨氣、有原則的硬漢。1912年參加競選時,泰迪在密爾沃基市,正準備演講的時候,一個叫約翰·施蘭克的男子走近泰迪,對著他的胸口開槍射擊。凶手很快就被捕獲。幾分鍾後,泰迪站上講台,宣布他被槍擊,但竟然繼續演講!這顆彈頭無法取出,以後終生留在他的體內。
這位硬漢就是總統山上萬人景仰的西奧多·羅斯福。1919年,60歲時,他平靜地去世。收到他去世的消息後,他的兒子亞齊給親友們發電報說:“老獅子去世了。”
注:內容參考多處文獻,包括吳蔓玲翻譯的《葛理漢的領導秘訣》第一章“點燃熱情”中的內容(不過譯文有所修改),以及《A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