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職場老梆子的忠告(轉載)

(2014-05-03 13:16:09) 下一個

大家的意見如何?-花姐

2014-05-03 小雪 OC

職場老梆子的忠告

小雪


想起30年前我進職場,正趕上好時候——畢業包分配。那時候的煩惱是分配像包辦婚姻,不管願不願意,專業對不對口,幾乎沒有選擇。我本來想去平麵媒體做文字工作,卻被分配到了廣播電台和聲音打交道;我的專業是中文係文學專業,卻去了一家新聞媒體。在今天的畢業生們聽來,這不過是不能承受之輕的煩惱,但當時卻痛苦得不行。反正每一茬人有每一茬人要麵對的麻煩,回過頭來看,雲淡風輕。
 


30年前我剛開始工作,被指定跟著一個老師,從打水、掃地、擦桌子開始幹活,很無聊;接待客人,包括辦手續、進大門、進樓門、進技術區門等等,很繁瑣;幫老師拿稿子,拿錄音用的開盤磁帶,拿書籍等等,都挺沉。


在單位,有20多年,新來的人根本沒有指導老師,都是直接上崗,沒功夫培訓。記得有一次,交代一個新來的女孩複製20盤磁帶給評委做審聽樣帶,小姑娘就用兩台采訪錄音機串聯,一盤一盤地翻錄,A盤翻B盤,再用B盤翻C盤。我告訴她,這樣下去,第10盤樣帶就會失真不能聽了。為什麽不用A盤做母帶,翻出BCDE盤呢?


小姑娘恍然大悟,然後委屈地說沒人事先告訴她,也沒人在中間點撥她,大家都在看她的笑話,等著她最後交出來的活不能用再讓她返工。也許,大家的用心沒那麽歹毒,隻是懶得調教小菜鳥罷了。


但新進的員工也需要盡快提高自己的素質,加強再學習的能力,以免後勁不足。


現在,我就講幾個小故事給菜鳥們聽聽:


 

態度決定一切


 

職場可以分為310年。在第一個10年裏,你就是菜鳥起步,在此期間,態度決定一切。

單位裏有個小夥子,從小父母雙亡,靠姐姐撫養長大。為了減輕姐姐的負擔,他初中畢業就工作了,在一家汽車修理廠學徒。後來,一邊學徒一邊兼職主持節目,再後來到北京上大專,在職專升本,在職讀碩士研究生,甚至被評為了單位的十佳主持人。


也許是孤兒的緣故,小夥子嘴甜,很會討人喜歡,嘴也勤快,不會就問,周圍好為人師的人不少,自然也得到不少人的答疑解惑。他腿也勤快,誰指使都跑著去幹活兒。雖然能力不太強,但大家幹活的時候不介意多帶一個人,就會帶上他。

最主要的是,他真能咬牙吃苦。讀書的時候,寫不出論文會急得抓耳撓腮,一般人就算了,研究生也不多掙工資,但他一次次地補考,真就把碩士學位拿下來了。春節回家,看望當年一起修車的夥伴,夥伴們問他這些年去哪了?他回答去北京了,夥伴們說:“去北京修車了?哦,北京的車多。”


辦公室有個小同事,不知道為什麽總是牛氣哄哄。每次拿到新書,都把一套書往領導麵前一推,請領導看看能不能用。第一次,主管領導看完了書,和他談此書哪些提法措辭敏感,能否替換或者刪節,結果發現他很茫然,他解釋自己沒有看完全書,隻是想讓領導做完決定之後再仔細看書。


第二次,他把書放在領導桌上,這次的新書平展展地,連翻都沒有翻。這位同事的邏輯是,如果領導不批準這個選題,我沒必要花功夫看這些書了。但按他的邏輯,就變成了領導替他做一審,他來做二審責編。真不知道他還能在這裏呆多久。


所以態度很重要!保羅曾勸告那些給人做事的人說:“……不要隻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無論做什麽,都要從心裏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 (《歌羅西書》322-24)這正是職場菜鳥最需要的工作態度。隻有對工作認真負責如同做在上帝的麵前,對人謙卑柔和,甘心忍耐無理的對待,才能讓自己的生命長進到老練,才有獲得更深造就的機會。



 

關係就是生產力


 

職場的第二個10年拚的是人脈資源。

有一個朋友當年特別喜歡說“哥兒們就是生產力”,聽著很俗氣,但他還真是靠這些哥兒們辦成了幾件很有影響力的賽事活動。不過,他辦一次活動得罪一批哥兒們,這幾年不知道他身邊還有沒有哥兒們了,活動似乎是做不起來了。


在職場待到一定年限後,不可能再靠天天加班來養家糊口,那時候,你已經不是小菜鳥了,前10年積累起來的人脈資源就是你的競爭實力。


10多年前,快下班了,突然有消息傳來,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去世。雖然我們做的不是新聞節目,但同樣有很多事情需要做。要臨時變更文藝節目,要把所有喜慶歡樂的節目都替換下來,要找文藝界的相關人員采訪回憶……這個時候,誰熟悉業內情況,能夠找到合適的人選,並且能說服對方接受采訪,就顯出誰是實力幹將了。


當然,自己不了解沒關係,知道誰了解就行;跟合適人選沒有直接聯係沒關係,能找到有直接聯係的人選就行。那一個晚上,燈火通明到天亮,電話不停地打,機房徹夜加班,直到一周的節目都預備妥當並有餘。


因為職場的人脈積累,我所在單位有不少同事退休後,甚至還在年富力強時,就跳槽去央視了。因有豐富的人脈積累,優秀的人才會被挖牆角。當年央視一檔讀書節目找到的策劃人,就是因為他在另一平麵媒體工作中積累的作者隊伍可以成為該節目的嘉賓。


在一個新工程的策劃過程中,可持續性是我們特別看重的要點,而可持續性的估量除了經濟因素之外,是否有足夠的人脈資源以供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大多數製作人、製片人的競爭主要是在比拚各自的人脈資源而已。


我曾經認識一位博士生,本科時嫌宿舍人多,碩士時還嫌宿舍人多,到了讀博士階段,幹脆臭襪子不洗,髒衣服不換,邋遢得把同屋擠到別的宿舍,自己獨占了一間屋子。我勸這位博士,為什麽把室友都看成麻煩而不是朋友呢?他們原本可能是你未來20年生活工作中的幫助者,現在都被你得罪跑了。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積累不是金錢,不是地位,甚至不是知識,不是經曆閱曆,而是社會圈子。據說,一個人的社交圈通常不會超過120人,誰是你這120人核心圈的成員,決定了你未來的事業發展方向。要建立並維持這樣一個圈子,需要學會與人交往的一條金律,就是耶穌的那句教導:“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路加福音》631)若能有平時的將心比心,對人的真誠相助與寬容相處,到了需要援助的關鍵時刻,朋友中必然會有人願意主動伸出援手。


 

內容為王


 

見沒見過上一任交接班時給你留下的是空白紙一張?不少人寧可送你幾千塊錢也不會把自己的資源介紹給你使用,這都是得了“哥兒們就是生產力”甜頭的人做出來的事。不過他們也就停留在了人生的第二階段。


到了事業的第三個10年,人脈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真正的朋友不在乎你是幹什麽的,不在乎你有沒有權利,有沒有資源,他們在乎的是你這個人可不可交。你會發現,曾經的資源擁有者也扛不過時間的打磨,遲早要讓出位子來給曾經的小菜鳥,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灘上——這是曆史規律。


到了事業的第三個10年,每個人的頭腦至關重要,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其睿智的人格魅力足以吸引他人傾倒,那時不再是你求別人做事,而是別人求你做事。智者說:“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傳道書》71)好名譽一定來自於好的德行與才智,這需要多年的冶煉與陶造。這個10年往往會成為一個人事業的巔峰期,也是人格的成熟期。


 

細節決定成敗


 

我認識的一個小朋友去求職,那是個以博士和海歸為招聘對象的公司,他的碩士學曆不夠招聘單位的要求,專業也不是很對口,不過人家還是給了他一次麵試的機會,隻是他自己並沒敢抱太大的希望,所以也沒有特別下功夫,隻是誠實地講了自己的專業方向,表達願意轉向繼續學習的決心,並自信有能力改變。


之後,他就退出招聘麵試的辦公室。走出門後,他看到辦公室的門沒關好,就回過身,又關了一次門。仔細把門關好後,他才離開。結果,戲劇性的故事發生了,小朋友因為回身關門這一細節打動了招聘的老總,遂被招入這家高端的IT公司。


經上說,在小事上忠心的人,家主才會把大事交給他去管理。(參《馬太福音》2523)在實際的工作中,有經驗的主管者往往願意通過小事來判斷職場新人的工作潛力和人格特質;然後,在日後的工作布局中,才會有意識地將心目中的幹將放在適當的位置,以備選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