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12月11日,本年度荷蘭“克勞斯親王獎”在阿姆斯特丹王宮隆重舉行頒獎儀式。 榮獲“桂冠獎”的中國獨立新聞攝影師盧廣攜妻子應邀來荷受獎,並在阿姆斯特丹大學發表演講,與公眾麵對麵交流。荷蘭在線記者隨訪盧廣在荷行程,了解他鏡頭下一幅幅懾人心魄的真實照片背後的故事。
用紀實攝影推動社會發展
多年來,荷蘭克勞斯親王基金會一以貫之,認可高質量的藝術和知識創造,側重於實驗性與創新性。基金會每年設獎表彰全球傑出文化工作者、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對於世界文化,尤其是對他們所在國家的社會發展起到的積極影響和作用。今年,在“頒獎周”期間基金會首次為所有獲獎人舉辦“行動中的文化”(Culture in Action)專場見麵會。由漢學家、新聞記者阿迪·鮑維斯(Ardi Bouwers) 主持,盧廣的講座與交流會12月9日(周一)在阿姆斯特丹大學舉行。國際攝影策展人,世界新聞攝影獎和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評委羅伯特·普萊吉(Robert Pledge)也蒙盧廣之名蒞臨現場。
“盧廣以他動人的影像向世人呈現事實,展現人間悲劇和正在發生的暴力。他通過具有說服力的敘述和持續的奉獻精神,在複雜的背景下應對棘手的議題,有力突現了攝影在改變社會方麵的力量。” 克勞斯親王基金會主席克利斯塔·麥德斯瑪 (Christa Meindersma)女士在歡迎辭中表達了對盧廣的尊敬和讚譽。她說,盧廣憑一己之力尋找需要幫助的人們,“他讓被掩蓋的事實為人所知,並由此打開一個批判性的公共空間。他的照片啟迪人們審視被禁語的社會議題,甚至促動中國高層采取措施。”
萬張照片聚焦艾滋村
盧廣在隨後的演講中樸實地介紹了他的攝影之路。“從1980年開始,我認識到,用手中的相機可以幫助很多人,甚至解決一些問題。從此就不斷尋找問題,希望靠照片的力量發揮一些作用。”他向在場的荷蘭觀眾舉例講述了拍攝河南艾滋病村的過程。
2001年,他偶然看到報紙上的新聞報道了一個8歲的河南女孩進京治療艾滋病的消息,於是進行了深入調研,了解到90年代在河南的農村,很多人因賣血而感染艾滋病。“政府封鎖消息,外部人員被禁止進入這些村莊,病人們缺醫少藥得不到治療,青壯年死亡率很高,因而造成很多良田沒人耕種,孤兒失學。”他隨後在三年間走訪了100多個村莊,拍攝了幾萬張照片。在照片逐步發表並在世界上獲獎後,震動了中國政府。“河南省政府製定了救助措施,幾十萬人得到免費救助,如今已有十年,有效阻止了艾滋病的蔓延和傳播。人們得到很好的治療,死亡率下降,孤兒孤老也有所幫助。”
荷蘭在線記者之後詢問他如何選題,盧廣說,他很關注中央的精神和方向。“中央開什麽會,關注什麽議題,就知道哪裏的問題比較嚴重,我就去做調查拍攝。”
問好花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