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痛針艾治療典型病例舉例
(2013-08-05 07:07:34)
作者:五月仙草
典型病案1:
大杼穴——治療股性膝關節炎疼痛
一針灸專著記載這樣一個病例:一患者因雙下肢疼痛臥床不起,屢用針藥治療無效。後請一老中醫,說:“此病可醫,但必須聽我的。”遂讓兩位小夥子將患者架扶立於床邊,然後在病人背後“大杼穴”紮了一針,行針片刻,便讓兩位小夥子說;“駕著他走”,沒想到病人
竟然可醫立即行走自如。
本人應用“大杼穴”治療:膝關節疼痛增生幾十個病例,發現大杼穴都有條索狀物或壓痛,先按壓再針刺,或用三棱針刺絡拔罐,同時令病人活動膝關節,大多病人都能即刻減輕。甚至用拇指按壓都能立效。
機理:因膝關節炎病在骨,大杼穴是骨會,可治療骨病,所以有效。
典型病案2:
著痹(骨性關節病)
李某某,女,61歲。雙膝腫痛多年,近三年來加劇,屈伸皆不自如,近幾天加重,因不能行走,故由人背來就診。雙膝關節腫脹,有摩擦音。
《素問·痹論篇》:“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患者舌苔白厚,雙膝腫脹,痛而不移,乃著痹之候。
仿《靈樞·終始》:手曲而不伸者,其病在筋,申而不曲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此例伸曲俱不得,其病在筋骨。
援物比類,肝主筋而與腎同源,腎主骨而有坎中之陽,可溫煦脾土,以祛濕散寒,故針刺雙側太溪穴,輔以曲泉穴,均使氣至而補之,至針下熱而發針,即刻疼痛緩解,並且屈伸自如,獨自下四層樓步行回家。
典型病案3:
曲池穴——治療骨性膝關節炎
高× ×,女,60歲,四川錦陽市某廠退休工人。右膝關節疼痛間斷兩年,於1991年10月15日就診。
檢查:髕骨內側壓痛明顯,x光片:右膝關節骨性增生,臨床診斷為:骨性膝關節炎。
1、治療以整體平衡針刺療法,取曲池穴。
2、方法:交叉取穴,手法為瀉法。患者取坐位,屈肘關節呈45度,局部常規消毒,采用28號毫針3寸一根,行直刺法,患者自述針感強,患處有一股熱感。令病人活動患肢,疼痛明顯減輕。間接治療兩個療程,功能恢複正常,疼痛消失
典型病案4:
尺澤穴——巨刺法(繆刺法)治療膝關節疼痛
膝關節疼痛部位比較明確或局限者,可采用關節對應取穴法,在對側的肘關節赴京找對應的壓痛點針刺。(用繆刺法)
對於疼痛在膝關節內側為甚者,可在對側的尺側尋找壓痛點,即左膝痛,針刺右尺澤穴,右膝痛,針刺左尺澤穴,取站立位,用遂咳跺腳進針法刺之,多能即刻減輕。
膝關節疼痛時難治之疾,針刺療法可緩解疼痛,還需艾灸配合鞏固療效。
、
典型病案5:
梁丘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廣州中醫學院針灸係陳浩忠曾撰寫一病例:
李某某,女52歲,廣東教育學院職員。雙膝關節腫痛一周,行走困難。患者雙膝關節腫痛反複發作已有10多年,陰雨天疼痛加劇,曾在中山醫科大學附院檢查診斷為:類風濕行關節炎。
近一周來,雙膝關節腫痛複發,行走不便,時覺雙膝關節發熱。
查:雙膝關節畸形、腫脹,局部不覺甚熱。證屬:局部經絡不通。急則治標,故治以消腫止痛。
取足陽明胃經之郗穴梁丘穴及足少陽膽經之合穴陽陵泉,疏通局部痹阻之經絡,采用溫針灸,治療五次,腫脹、疼痛大減,繼續治療一周後腫痛全消,隨訪半年未複發。
穴位選取原則
1、根據膝關節疼痛部位和特點,綜合經絡辨證、髒腑辨證,來選取穴位;
2、少而精,一兩個穴位,一兩針
3、針刺、放血、拔罐和艾灸綜合治療效果好,針刺不效,用放血後拔罐,艾灸要一直堅持
1、痛在內側
◆靠近陰陵泉附近,選穴取尺澤(對側)或隱白(患側);
◆靠近曲泉穴附近,選穴取內關(對側);
2、痛在外側
靠近足陽明胃經循行線上,選穴取曲池(對側)或大巨(患側);
3、痛既在內側又在外側,而非全膝者
選穴取手逆注(肘關節與腕關節連線之中點)+曲池;
4、風濕性膝關節痛:選膏肓腧灸之
5、膝痛不可屈伸,有功能障礙,選穴取大杼
6、髕骨軟化症所致膝痛,選穴取陽陵泉透陰陵泉
7、膝上一點痛,用彭靜山之法,取皮內針一枚埋之
方法:患者裸露膝關節上緣,再上2寸這一部分,曲膝以手抱膝使皮膚繃緊,
用手指普遍按壓,找出最痛點,埋皮內針一隻,大多當時可止痛。
8、委中穴:刺絡拔罐法、穴位注射VitB12)
9、膝關節之關節鼠(關節內的軟骨遊離體)所致疼痛選穴取手三裏。
10、膝關節腫痛,取梁丘透血海、陽陵泉透陰陵泉、三陰交,引土克水之意。
11、局部若有青筋暴露、清晰可辨之浮絡,此時用刺經之法難有效用,可用細三棱針點刺浮絡,血變而止。
12、其它穴位:人迎穴、犢鼻穴、阿是穴等
選取穴位醫理
1、膝關節不可屈伸,有功能障礙,選穴取大杼,源自《素問.骨空論》: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內。另,此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骨會大杼,膝為骨之屬,故取之。
2、選穴取曲池、尺澤,出自《治病十一證錄》:
肘膝痛時刺曲池,進針一寸是相宜。
左病針右,右針左,僅此三分瀉氣奇。《肘後歌》:鶴膝腫勞難移步,尺澤能舒筋骨疼。
更有一針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停。
3、選穴取內關,理由如下:
A.《靈樞·陰陽應象大論》: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左治右,以右治左。
又及《靈樞·終始》:病在下者,高取之。結合運動針法,取八脈交會之在上之內關穴,
善調在下之脾經及衝脈病症。
B.內關為心包經絡穴。“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C.內關穴通陰維脈:善解疼痛裏急之苦。
D.內關(心經、腎經同氣相求):故可接調腎經之氣。腎主骨,膝為骨之屬也。
而心包經與肝經也同氣相求,故取之。
E.治療上,足六經均過膝部,而本病以脾、胃經為主,
符合《內經·終始》:“從腰以下者,足太陽、陽明皆主之”之意。
F.《竇文正八法流注》:內關配艮,足太陽、足陽明配八卦均為艮,二者同氣相求。
《易經》:彖日:艮,止也。象日:敦艮之吉,以厚終也。故取內關有止膝痛,恢複膝關節正常屈伸功能之意。
4、選膏肓腧治風濕寒性關節痛出自宋·莊綽《灸膏肓穴法》一書。
通過此書並經實踐證明:此穴可治諸虛皆損。膝關節痛大多為氣血虧虛所致。
臨床體會,膏肓腧可攻可補。既有很好的補正作用,同時又有祛散外邪的功能。
所以,對感受外邪的膝關痛大為適宜。
5、髕骨軟化症選陽陵泉透陰陵泉治之是因為陽陵泉為八脈交會穴之筋會,膝痛為筋之病也。
膝痛患者往往遷延日久,複感風寒濕邪,而陰陵泉善治濕邪重著之症也。故取二穴。
以上諸穴要辯證用之,不可拘於一端,否則非患者之福也,其為禍也!而且,各針灸方家務必重視補瀉手法之運用,
因為這直接影響針刺的療效啊!《針灸大成》的作者楊繼洲的醫案可證明此言不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