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05/13 星期一
經過一個下午的休息,感覺真的很棒!我們比事先約好的時間提早了十五(因對路況不熟,又擔心會塞車故提前出門)分鍾抵達。
我們找到教會的側門,還沒來得及敲門,門就開了。一位約和我年紀相仿的女士出現在我的麵前;
您是張牧師?妳是成長?我們幾乎同時向對方詢問。
寒暄一番後,因負責音控的人還沒到,牧師就請我們先去大堂安靜一下。
這是一間超過半個世紀的教堂,深棕色的木質長椅和古色古香的吊燈,給人一種莊嚴安詳的感覺。當我們坐下來為晚上的聚會禱告時,內心充滿了平靜安穩。
關於這棟教堂其本身也有一個愛的故事;
1995一對來自台灣的傳道人為了傳播神的愛而開始在西雅圖向華人傳福音,當時他們和許多的華人教會一樣;先以查經班開始,借用這間美國人的教會來聚會。漸漸的查經班在這對傳道人的服事中快速的成長,這時他們也開始計劃尋找未來成立教會的場地。。。
於此同時,這間美國人的教會,隨著人口的移動和老年化使之聚會的人數越來越少,當時擺在這些美國信徒麵前的路有三條:
賣掉教堂(當時市值約二百多萬美元)、興建老人公寓、送給中文教會。
幾經商討他們決定轉送給中文教會,2003年他們以象征性的一元美元的價錢,將這棟教堂“轉賣”給了中文教會(詳情請看加州花坊寫的為西雅圖恩惠堂感恩 )。
我們在大堂安靜了一會兒,那位負責音控的年輕弟兄(後來才知道他是張牧師的兒子)來了,他們開始拉線準備投影機,我上前詢問了一下,結果發現:他們沒有那根連接MacBook Air與投影機的線,而我雖然將要講的幻燈片輸進我的隨身碟,但因我用的軟體是最新的而無法在張牧師的電腦上顯現,最後隻好放棄用幻燈片。
其實,對演講者而言,沒有幻燈片或許效果更好,因聽眾會比較專心在聽而不是急著抄筆記。
演講開始前,張牧師簡單的介紹了我和花姐,當聽眾聽到我們就是文學城的成長和加州花坊時,不免有些“騷動”;“噢,原來妳就是。。。我常看妳的文章呢,哇,沒想到是妳們,我也常去文學城呢。。。”。
輪到我上台,我就趁熱打鐵邀請大家多上網,這樣我們雖天各一方,卻可以零距離的分享和學習。。。。。。
感謝神!那天晚上的分享很成功,會後大家一邊品嚐點心,一邊問問題聊天,而我們的短宣也將接近尾聲,隻剩下明天最後一場演講了。
05/14 星期二
早上在酒店用過早餐後,我們驅車前往教會,因昨天晚上才去過,所以“熟門熟路”的一會兒就到了。
昨天晚上在離去時,我得知他們大堂的音控可以接納我的隨身碟,故今天早上的聚會牧師將其改到大堂裏,隻是他們沒有遠程的遙控器,所以我隻能請花姐在樓上的音控區幫忙轉換幻燈片。
演講結束後,張牧師提議大家一起乘車去一家中國餐廳用膳,我們也就客隨主便一同前往。
這家餐廳是以手工拉麵而聞名,故在點菜時幾乎所有的人都點了麵食,您還別說,他們家的麵條還真是好吃很有筋道。
在用餐的過程中我們大家圍在一起零距離地邊吃邊交談;
老姐妹向我們分享了當年他們來這裏是怎樣開拓這間教會的,我也欣然發現,我和這間教會還真有緣;他們那位年輕一點的牧師不僅和我是天津老鄉而且我們又來自同一區,有一位老姐妹她以前在台灣的母會就是我現在的教會!
這個世界真是小哦,隨便一碰一說就有可能找到共同點或認識相同的某人。
午餐過後我們在餐廳門口照相、告別,到此我們這由網上相識、相約的第一次合作的短宣就正式的結束了。
回顧這次的短宣,我們從四月初的心動到實際付出行動,網上和網下見過麵和未曾謀麵的網友、教友和朋友的代禱,神一路的保守和看顧,我們雖先後身體微恙,但服事的事工不僅一項都沒耽誤,而且做的遠比開始預估的要多的多。
看到禾場的莊稼已熟,隻要我們願意將自己的餘熱散發出去,神就會大大的使用,讓這小小的餘熱在祂裏麵升華擴張,甚至超出我們所想所及的。
祂使萬事互相效力,讓各處愛祂的人得益處!而我們二個加起來有123歲的“黃金甲戰士”,在這三周裏也一次又一次的見證神的大能和恩典,使我們心裏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這是我們這些文學城的網友們從網上到網下的第一次合作,雖然時間不長,但真的是充充實實!我們期待下次能有更多的網友的加入,讓我們結緣與網上,服事於網下,積攢我們的餘熱去溫暖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