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25歲研究生雷闖向衛生部等53個中央部門,提交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布各部門部長(局長、主任)2011年全年工資總額和工資構成情況。涉及的53個中央部門分別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國務院直屬機構和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包括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等單位(4月18日《新京報》)。
雖然有專家稱官員工資不屬公開範疇,但雷闖此舉還是在網絡上引來廣泛關注。而這種關注也必將成為推動“難產”的官員財產公示製得以推進的一個正麵力量。這力量雖然發自一個尚在校園求學的“青年”,看似渺小、普通,但曆史和事實告訴我們,正是有了這樣的微小推動,才有了一個現代社會中對於公平、正義的不斷追求與修補。而在現在“偽娘”橫行的時代裏,雷闖的行為更為可貴之處還在於它揭示了從“青年”到“公民”的華麗轉身。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場學著思考、學著擔當的蛻變,這是一次年輕人從關注消費、物質、小情小調到學著以“公民”身份參與社會事務的美麗涅磐。
有一則微博是這麽寫的: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歲;胡適,27歲;劉半農,27歲;劉文典,27歲;林損,27歲;周作人,33歲;陳獨秀,39歲;朱希祖,39歲……校長是蔡元培,50歲。最年輕的是畫法研究會導師徐悲鴻,23歲。這個年齡,擱現在許多人還是“啃老一族”,而前輩們已經成為大師了。是什麽原因呢?
我們當然不能奢望著每個人都能在這樣的年紀裏成為“大師”,但是,當我們環顧身邊的時候,無論是“花樣男子”還是“偽娘”盛行,無論是在機場內因學費問題而刀捅其母的“留學生”還是幾乎成為社會現象的“啃老”、“拚爹”,不能不說,對於現在的有些年輕人來說,對物質層麵和精神層麵的關注度發生了嚴重“失調”,可以討論“蘋果”、電腦、遊戲、男女之情,卻嚴重忽略了靈魂、理想、信仰、詩歌,甚至以此為笑柄。而在其觀察的視角上,又嚴重地患上了“短視”:隻看得見自己,隻看得見自己的喜怒,隻關心自己的感受,甚至對於宏觀的思考與對社會的責任感視為“閑的”、“裝”、“炒作”。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麵的。從社會角度而言,我們在短短幾十年裏時間裏經曆了相對劇烈的思想撞擊和物質生活的迅速改善,曾經的價值體係產生漏洞甚至發生“局部坍塌”時,我們隻能用錢,用對於物質、數字的迷戀來加以取代和修補,這勢必會形成連鎖反應,直接影響到年輕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
但令人欣喜的是,在我們身邊已經不止一次見到像雷闖這樣的年輕人在試圖完成自己從“青年”到“公民”的蛻變。當年尚在讀研究生時就“用密集火力轟擊社會不合理現象,並延伸掃射”的郝勁鬆先後7次提出公益性質的訴訟,把北京地鐵總公司、國家稅務總局、鐵道部、國家發改委等諸多國家部委和壟斷企業告上法庭,終結了中國火車不開發票的曆史,並促成鐵道部宣布停止春運漲價;2007年,北大碩士畢業後的李英強發現家鄉小鎮上的書店隻有一些教輔材料、科技書籍,而鎮上的孩子聚集在煙霧繚繞的網吧中,玩著各種各樣的遊戲。李英強決定回到家鄉為鄉民和孩子建一所圖書館。如今,13座“立人圖書館”已在全國8個省份的鄉鎮或縣城紮根。這些鄉村圖書館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立人”。李英強想通過圖書館這個平台,為青少年提供一條“自我學習、自我解放、自我成人”之路,讓教育回歸其本質功能,即立人。2011年5月4日,廣州16中的高一學生陳逸華在地鐵一號線東山口站和烈士陵園站舉牌,呼籲眾人“反對地鐵一號線‘統一化’改造”,收集市民簽名。這位“舉牌哥”反對花9000多萬元進行地鐵“統一化”改造的行動,在社會輿論的推動下,地鐵公司三度作出回應,並改變了初衷……
從雷闖身上,從李英強身上,從陳逸華身上,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公共事務,開始嚐試著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公共事務,開始嚐試著發出自己的聲音並嚐試著予以批評些什麽、改變些什麽。從關注到思考再到行動,這些年輕人已經從那個“隻圍著自己轉”的小天地裏跳出來,這才是最為值得珍視的一筆寶貴的社會財富。
在不久前結束的“兩會”記者會上,溫家寶總理說過這樣一段話:任何一項改革必須有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在中國這樣有13億人口的大國,又必須從國情出發,循序漸進地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改革隻能前進,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都沒有出路。
誠哉斯言。任何一場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每一次哪怕最微小、最微小的社會進步,都不能離開這個社會中“公民”意識的覺醒和行動。而在此過程中,身為承載希望的青年,更應勇立潮頭,寫下屬於自己的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