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最近在幫一個剛來幾個星期的學生,他心情不太好,因為上課什麽也聽不懂,學了什麽都不知道,自己又睡過頭起不來床,雖然學校警告了,他也沒看郵件也不懂,碰到這些困難就說想回家。那天去跟他複習英文,他說想讓母親來陪讀。這大概是新一代抱著長大的孩子的通病。
她的母親說這個孩子缺少自理能力,我早有體會了,因為他如果有事情不是自己想法子解決,而是先問你,比如他看不到自己的外套,就說我的外套不見了,我說去找找,他才翻了一下就找到了。別人教給他怎樣記生字,他也不聽,見了麵就說你給我找人輔導吧。
我就想起了當初先生也是用回避的態度麵對困難。正好看到這段微博很有感觸:@簡易經濟學:【打好你手中的爛牌】五星上將、美國第3
其實,什麽都是逼出來的,信不信由你。在肯塔基的時候,先生從不接電話
我女兒來了害怕說不好英文,在花店裏也是不說話,過了幾個月突然開口,把兩個老外插花匠嚇了一跳,原來不是啞巴。後來先生去世,又一次,艾迪喝醉了,好幾天沒來上班。她不得不去送花,不得不說英文,不得不開車在高速路上穿梭於大卡車之間,三天就練出來了,碰到聽不懂的就讓我在電話上和收花的人講,也解決了問題。咱們北京人講:“活人還能讓尿憋死了?”
但是,她一直不涉足接訂單,打訂單,送訂單,覺得自己很不行,現在,賣了花店,她還在那裏做全工,她自己覺得很緊急,就開始學習這些,常常是,我在家裏接到他的電話,就一步步地告訴她該怎麽做,結果她發現也不是很難。
所以,關鍵還是在自己如何麵對自己這個最大的敵人。人不要給自己設限,隻要努力一定會成功,要勇敢麵對一切困難。
就是。孩子們要給壓力。
問好花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