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有一種活著—讀約翰·福克斯的《殉道史》

(2011-08-31 15:13:24) 下一個

有一種活著

——讀約翰·福克斯的《殉道史》

 

僅從閱讀的角度來說,《殉道史》不是一本難讀的書,作者采用簡單平實的記錄方式,將人物的故事和對話如實地書寫出來。不過,故事雖然不複雜,一個用心的讀者卻會在閱讀中時時感受到來自人物生平經曆的挑戰,會發現有一種“活著”,內裏含孕著真實生命的力量與熱度,擁有這種生命的人,會不計一切代價地表達並捍衛真理,並能夠以寬容憐憫之心看待所有傷害者和出賣者,且以決然和輕蔑的態度麵對死亡與謊言的毒鉤。

這種為真理的“活著”,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和這個國度最為缺乏的力量與勇氣。

 

1545年,英國國教會開始大規模清洗更正信徒,時任牛津大學講師的約翰·福克斯辭去教職,開始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涯,並開始編撰《殉道史》。這本書幾乎耗盡了他一生的心血,最後幾經增刪修訂,在他離世前最後出版的《殉道史》分上下兩卷,共2100頁。該書在1570年時,得到了支持更正教的伊麗莎白政府的大力推薦,成為除聖經之外必藏和必讀的書籍。中國讀者今天閱讀的是經過20世紀編輯修訂的簡編本,譯為中文約260多頁,作者詳細記錄了近20位為基督信仰獻身的殉道者生平,時間從1世紀到16世紀,其中大部分人物與作者福克斯屬於同時代人。

這裏,我們想提及兩位著名的人物,他們是威廉·丁道爾和馬丁·路德。

 

每一位閱讀英文聖經的讀者都會記得這個名字——威廉·丁道爾。是他,第一次將惟有教士和神父才有資格閱讀的聖經文本翻譯為可供田間農夫閱讀的英語聖經,他堅持認為,“隻有將聖經譯成通俗的日常語言,才可以讓貧窮的老百姓也能簡單明了地讀懂上帝的話語。”在丁道爾看來,要使非神職人員在真理上得以建立,隻有將聖經譯成本國語言,普通讀者才能明白經文的意義,才能不受神職人員隨意曲解的愚弄與居心叵測的控製。

為此,他傾盡心力將希臘文新約聖經和舊約陸續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英文,使普通小民可以直接了解聖經的內容,並逐漸學習獨立思考。福克斯說,丁道爾對聖經的翻譯,“在全英國人眼前開啟了一扇原先在黑暗中緊閉著的陽光之門”,從此,神職人員再也無法像過去一樣壟斷讀經與解經的途徑,再也無法借虛空的迷信和偽善的教條,淩駕於百姓的良心之上。但也正是他的這種努力——讓所有人越過假教會的權威,直接與真理麵對麵——讓他不斷地付上各種代價,直至獻上整個生命。

先是倫敦主教將新約英譯本的第一版全部買下燒毀,不過,丁道爾因此倒是獲得了一大筆書款,並借此將新約修訂重印,發行於全英國;

再一次,他譯完舊約摩西五經後,準備赴德國印刷,途中船隻失事,他失去了所有的書籍、手稿和抄本,不得不從頭開始;

當主教和高級教士們關於英文版聖經是否充滿異端思想與他進行辯論而無法取勝時,他們就在他身邊安插了一個奸細,在取得他的信任和善意的對待之後,這位奸細將他出賣給了抓捕者。

在獄中,他的單純與真誠令囚禁者不由得生出敬意,據說在被關押的一年半時間裏,他使看守、看守的家人都悔改歸主了。

最終,雖然經過幾次法庭辯論,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判他死刑,但執行者還是定他為異端,用絞刑和火刑處死了他。沒有怨恨,沒有爭辯,沒有叫冤,臨刑前,丁道爾用熱切的聲音高喊:“主啊!願你開啟英國國王的眼睛!”

上帝顯然垂聽了這位恪盡職守的仆人最後的祈禱,丁道爾的英文譯本最終成為著名的英文欽定本聖經的基礎,並在此後的幾百年裏傳遍全世界。他和他的譯本成為真理的見證。

 

如果單從“殉道士”(martyr)為真理而犧牲生命的詞義來說,馬丁·路德顯然算不上是一位殉道者,但martyr的希臘文原義是“見證者”(witness),福克斯將這位改革宗領袖納入到這部教會史中來,正是表明,在捍衛真理的道路上,無論是以身為祭還是以行踐道,都讓人看見捍衛者用生命見證的基督福音的真實與寶貴。

如福克斯所言,馬丁·路德的出現,是上帝在世界曆史上展現的一個神跡——“從一所隱蔽的修道院中爬出來的一個窮修士,被上帝揀選去抵抗自稱是上帝在世上的代理主教和萬國主教的教皇,抵抗所有的紅衣主教,還要承受幾乎是整個世界加給他的敵意和仇恨;從來沒有一個帝王敢嚐試像他那樣去反對教皇、紅衣主教和教廷,之前也沒有任何一個學者取得過這樣的成就。這是上帝奇妙的工作,就像大衛擊倒巨人歌利亞一樣奇妙!”

這位在世生活了63年的基督徒用29年來寫作和傳道,而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危險的境地,以至於需要隨時準備著離開這個國家和一些試圖保護他的貴族。但無論是麵對教皇的威脅恐嚇,還是與傲慢的教士群體引經據典地雄辯,馬丁·路德都表現出他對真理不妥協的持守與踐行。

盡管書籍不時地被宣布為異端並遭焚毀,他仍不斷地通過文字宣告因信稱義中包含的恩典與真理,指責教皇聖上論的荒謬和發售贖罪券行為的貪婪本質。當皇帝本人要求他盡快前往沃爾姆斯為自己申訴時,他的朋友們力勸他審慎行動,不要冒險,因為當局一向出爾反爾,經常以誘捕方式迫使像他這樣的人就範。但路德帶著必死的信心回答說:“既然他們召我前去,我就下定決心,打定主意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名前往沃爾姆斯;是的,即便有惡魔阻擋我,即便惡魔多如城中屋頂的瓦,我仍要前往。”站在皇帝、親王、主教、教士和各階層人的麵前,路德謙卑而堅定地表達了自己內心最大的希望,是按照上帝的話語和聖經的合一、和諧來改革教會,為此,他已經準備好遭受各樣的變故,無論生死寵辱,他都會堅持到底,為自己一無保留,惟獨持守上帝的真理話語,直到生命的終了。

在丁道爾殉道10年後,1546年,馬丁·路德去世。與前者被縛於火刑柱上受刑而死不同,他是躺在床上離世的。臨終前,他連續三次向上帝禱告說:“我將靈魂交在你的手中,你救贖了我。哦,真理的上帝!”“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自始至終,這位被上帝重用的普通教士恪盡職責、如實宣告——惟有上帝耶穌基督擁有至上的權柄,惟有上帝的恩典、惟有信心能夠使人稱義。因為這一句對真理的表達,他的一生幾經險途,數曆危境,常受羞辱與威嚇,但因為有至高者的親自眷顧,他終能完成一個改革者的使命,使他的一生成為真理的見證。

 

在今日的中國,已經鮮有為真理而活的典範了;倒是從來不缺乏以武力和謊言對抗真理的某類意誌集團,就像《殉道史》中那些自認擁有真理的教皇與王權。

如今人們所崇尚的活著,與房子的麵積與位置、汽車的檔次與價位、個人的名望與存款數額甚至灰色收入的來源多少以及婚外情的次數相關聯,這些外在的標準已然成了衡量個人成功與否的惟一尺度。於是,所謂的真理,隻存在於更多更大更強之中。今天的人們寧願為獲得名利而活,甚至不惜付上生命的代價。

但正是這樣一群渴望賺取全世界卻賠上自己性命的人,會認為,為基督真理而活是愚昧的選擇。

與此同時,人們越來越發現一條不變的邏輯——在今天的中國,無論發生什麽事,金錢和權力可以“擺平”一切,隻是沒有人會特別關注事件中個體的價值與個人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生命隻是一個可以按某類高高在上者的意誌而隨意擺布甚至刪除的符號。為了將擺平的進程進行得合乎情理,製造合理的謊言是必須的。而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天真而執著地相信——除了自己,沒有人知道真相。

於是,當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時,當出現惡性交通事故時,當出現群體事件時……管理者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先掩蓋事實,再釀造謊言,然後給出一個自以為聰明卻注定漏洞百出的結論,然後一邊製造更大更新的謊言,一邊試圖用金錢堵住當事人的質疑,當然,這還算不乏人性;更惡劣的是,一邊製造謊言,一邊動用武力限製當事人的人身自由。

但正是這樣一群崇尚強權即真理並“忠於”職守的人,會認為,為基督真理而活是對強權的威脅。

 

不過,正如傳道者所言,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回顧幾百年前殉道者為見證真理而走過的路程,有一句表述會讓今天的我們既警醒又安慰,保羅說:“凡立誌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都要受逼迫。”這表明,倘若有人甘願持守基督真道而活,就一定會受逼迫,也就是說,不是被人看為愚昧就是被人看作威脅;而這,也同樣表明,對於惟一的真理,我們值得付上受逼迫的代價,何況,如今的付出,並沒到流血的地步呢。

 

 

2011年7月28日

 

《殉道史》作  者: (英)福克斯蘇欲曉梁魯晉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