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自殺多家長觀念須改變-轉載
(2011-05-18 13:54:42)
下一個
周日和遠東的李牧師聊天,他說網上谘詢的學生很多,許多是想要自殺的,以前也聽CCNTV的講過他們很需要可以做心理輔導的義工在網上回答問題,因為很多都是希望幫他們走出抑鬱症。今天特別的搜了一下,先登出這一篇,供大家討論,為什麽孩子們會變成這樣?
中小學生自殺多家長觀念須改變標簽:中學生 自殺 2011/03/17 “現在的孩子脾氣怎麽這麽大?動不動就要死要活的!”其實,在許多父母和教師的眼裏,孩子走絕路的選擇是難以理解的:他們趕上了這麽好的時代。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有什麽想不開的?就算學習苦一點,不也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更好嗎?其實,他們並未真正了解孩子,而孩子們的感受完全相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雲曉說,他曾收到湖南一位多才多藝的少女來信,信中夾了一張漫畫:畫中一個瘦弱的女孩正滿頭大汗地奔跑著,後麵一隻老虎張開大口瞪圓眼睛在追趕她,那老虎的身上寫滿了“作業”兩個字。最可悲的是,少女已經跑進了死胡同,“作業”大山堵住了去路。少女在信中寫道:我是一個笨人,笨得連高中也沒有考上,現在正在複讀。你一定會感到可笑是吧?現在這個學校,不知老師把我們當作人還是別的什麽東西,作業多得可怕!就拿今天來說,作文兩篇,數學留了十幾道複雜的計算題,還有英語、化學和物理作業。如此多的作業,要求明天早上早讀課前交,不交後果自負!多麽可悲!中學生,難道是一個做作業的機器嗎?這裏有一幅漫畫寄給你,也許你能從中體會到我們的苦楚。我們每天(星期天也不休息,上半天課)加上早晚自習共12節課,可有的同學還點蠟燭學到深夜。我真為他們擔心,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不知會成什麽樣子。
這不,今天剛考完試,老師馬上就發下了“死亡證明書”(同學的話)———家長會通知書。老師說這是為了教育好我們。我喜歡以前的班級,同學之間的團結、友好,難免會有些小矛盾,但過一會兒就沒事了。可現在的班級,大家都冷漠的很。有趣的是,越到考試前夕,大家越裝出輕鬆的樣子,都說回家看電視、小說,都說沒複習好。可每次成績出來,這些人的成績卻出奇地好。你說怪嗎?還是老師說得好:“如果不努力,就會被淘汰,就過不了獨木橋,當然也不會考上大學。”於是,大家明爭暗鬥起來。不知誰說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我說不對。真的不識愁滋味嗎?拿我來說,給你寫完信,我還要開夜車趕作業呢,明早還要默寫英語課文,難道不愁嗎?我考不上高中,難道不愁嗎?我每天晚上12點多睡覺,早上6點半起床。白天精神不振,像個得了重病的人,哪裏還有一點兒中學生的朝氣?隻有欲哭無淚的感覺。
孫雲曉說,幾年前,一些部門也曾做過中小學生自殺現象的調查,但是從現在的調查來看,孩子自殺情況是越來越嚴重了。自殺比率提高了幾個百分點。幾年前調查顯示,學習壓力是導致孩子自殺的主要原因。現在,仍然是。而學習壓力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習成績的問題,實際上反映的社會觀念的問題。人們把對社會盲目恐慌壓到了孩子頭上現在社會上,大學生生存競爭激烈,大學生就職困難被社會和家長誇大了,這其實是人們把對社會盲目恐慌壓到了孩子頭上。以前,孩子的成績沒有考好,會有一種慚愧感,而現在孩子如果學習不好,就會有一種很可怕的感覺。因為在人們的心裏,自己的孩子要想在將來的社會有一席之地,就必須上名牌大學,隻有上了名牌大學才能進大公司,否則孩子就沒有飯吃。大人們誇大了就業壓力,深深影響了孩子的心理,使得孩子們也陷入一種無知的恐慌當中,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如果學習不好,將來真的就沒有了出路。為何說人們是對社會盲目恐慌呢?
因為事實的情況,並不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嚴重,人們隻看到了社會發展的暫時狀況。我們應該看到,社會的發展是越來越和諧、寬容和尊重人性的,而不是會越來越糟,我國現階段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在價值觀上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我們也正在從各方麵進行調整,據我所知,國家正在著手采取一些措施改革教育體製,比如擴大大學入學的門口,讓更多的學生走進大學,而不至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著力在大學裏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等等。即使是現在這種情況,社會仍然有大量的就業渠道和方式。隻是人們的觀念沒有轉變,看不到這些就業機會。
轉變人才觀念:擁有健康人格的就是人才要改變現在這種狀況,人們一定要轉變自己的觀念。
第一個要轉變的是人才的觀念。我們到底應以什麽樣的人才標準教育下一代呢?無疑,現在分數第一,分數即命運等錯誤觀念,已像瘟疫一樣在全國流行。因此,當家長無奈地告誡孩子們說:“隻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麽都不用管”,豈不預示著民族未來的災難。什麽是人才?現在家長認為考上名牌大學,進了大公司才能稱得上是人才。
現在我們說,隻要是擁有健康人格的人,都應該稱得上人才。因為隻有讓孩子擁有了健康的人格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孩子才能在將來的社會上幸福地生存。人才的觀念轉變了,我們教育觀念就能改變了,不一定非要上名牌大學,進大公司才能成為人才,創業式的就業也算是人才,自己開一個花店也算是人才。而且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服務行業體係,任何一個人隻要擁有健康的人格,都能在社會的任何一個位置上找到生活的幸福和樂趣。轉變成功的觀念:孩子擁有幸福感,就是成功。
第二個轉變成功的觀念:什麽是成功?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因為“成功”往往與人生理想聯係在一起,所以,具有不同的人生理想的人會用不同的意思來解釋成功。在現代社會,大部分家長、教師喜歡將具有“高學曆”或“高職稱”、具有一定權力和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威望等視為“成功”,認為隻有獲得這樣的成功,孩子將來才能有人生幸福。那麽,在上學階段,就要努力不惜一切取得好成績,因為取得好成績才能上名牌大學,進而獲得“高學曆”或“高職稱”等等,這樣,對這部分家長和教師來說,好的學習成績幾乎等於孩子的成功。但家長們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家長的選擇是否適合自己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如果不適合,孩子將怎樣達到家長所選擇的“成功”?如果達不到,他如何能感到人生幸福?心理學研究顯示:最好的學習,是從孩子認知需要出發的學習,即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的學習,孩子最容易發展好,而最糟的學習是競爭需要的學習,學習成效最不好。我們提倡以人為本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教育觀,教育不是短跑,是長跑,要想讓孩子長期獲得幸福,隻有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
■專家簡介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副會長,《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總編輯,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199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