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我校已故校長俞大紱家世-轉載

(2011-05-13 23:16:52) 下一個
轉一篇俞大維弟弟,我們北京農業大學付校長,植物病理學家俞大紱家世的介紹。
 
我校已故校長俞大紱先生,身世顯赫,實乃名門望族。其家族曆史和我國近代史密不可分,能與其拉上關係的有國學大儒,有大學校長,有國家高級領導人,亦有跟著人民、跟著黨對著幹的曆史反革命,和現行反革命。看看俞氏家族的曆史,幾乎就是上了一堂近代中國史和政治課。

先從俞大紱先生的父輩說起。俞大紱父親俞明頤歸國留日生,清末曾任湖南學政、湖南督練公所(清政府訓練新軍的部門)兵務總辦,1906年曾帶兵鎮壓萍劉醴人民起義。另外據史料記載俞明頤還協同湖南巡撫端方審訊華興會骨幹馬福益。華興會,就是黃興、劉天華他們搞的那個革命黨,後國民黨的前身之一。俞明頤與湖南最負盛名的曾國藩家族聯姻,娶曾國藩的孫女曾廣珊為妻而被徐鑄成稱之為“湖南望族”了。曾廣珊大家閨秀,其父曾紀鴻數學家。俞明頤與曾廣珊共生了十三個兒女。除了三個早夭外,其餘十人為:大維、大綸、大紱、大絜、大綱五子,大緗、大絢、大縝、大絪、大綵五女。其中俞大紱的大哥俞大維獲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3門課門門拿A,後入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和數學。並聆聽了愛因斯坦教授的“相對論”。一九二五年,俞大維寫了一篇論文,題為“數學邏輯問題之探討”,刊登在愛因斯坦主編的德國數學雜誌《數學現況》上,成為在這本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的第一個中國人。而在該期刊發表論文的第二個中國人是華羅庚,二人日後成為好友。俞大維1930年第二次赴德,學習軍事。回國後擔任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並兼任兵器教官。一九四六年五月,俞大維接任“交通部長”,一九五零年三月,俞大維在台灣被任命為“國防部長”。1958年金門炮戰,俞大維頭部被大陸方麵共產黨的炮彈彈片擊中,險些光榮。俞大維在德國期間娶了個鋼琴老師,生有一子,即俞揚和,由於德國鋼琴老師的父母拒絕這門婚事,俞揚和成為了私生子,俞大維的表哥我國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建議由他的妹妹代為扶養。俞揚和長大後成為一名空軍,參加中美聯合飛行大隊,對日作戰。他參加空戰三十多次,最後一次被敵機擊落,跳傘受傷。1960年俞揚和與國民黨最高領導人蔣介石之子蔣經國的女兒蔣孝章在美國一小教堂結婚,婚後一年產下一子。俞大維為孫子取名“俞祖聲”。祖聲的出世,不僅得到祖父母的歡心,也得到外祖父蔣經國、曾外祖父蔣介石的寵愛。台北“中正紀念堂”的牆上,有一幅大照片,蔣介石坐在當中,懷裏抱著的便是祖聲。蔣、俞兩家就這樣成了親家。1993年俞大維病逝,病逝前五個月皈依佛教,遺骨火化出現數十粒舍利子了。李敖曾稱讚俞大維是有學問、有骨氣而清廉的官員,能夠得到李敖大師這樣的評價,想來是很不容易的。

俞大紱先生的其他兄弟姊妹,除大綸、大絜、大緗、大絢早亡外,其他具體情況如下:俞大綱,一生在大學和研究所教授中國傳統戲曲和詩詞等古典藝術課程;俞大縝為北大西語係教授,曾經是著名的張道真教授的老師,在文革時期為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的平反起到了關鍵作用;俞大絪我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曾昭掄先生的夫人,亦為北大西語係教授,主編《許國璋英語文》第5、6冊,在北大西語係英語專業以飽學擅教聞名,1966年8月24日俞大絪教授在被抄家和毆打侮辱之後,在家中自殺身亡;俞大彩,丈夫是傅斯年,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學校長,1950年1月起,任台灣大學校長。

俞大紱兄弟姊妹,俞大維、俞大綱、俞大彩1949年赴台灣,而俞大紱、俞大縝、俞大絪則留在國內,從此天各一方,似乎再也沒有見過麵。

 

俞大紱先生的父親俞明頤另有兄弟兩人,姊妹幾人不知。其中大哥俞明震,二哥俞明觀,一姐姐或者妹妹俞明詩。俞明震一家的名聲最為顯赫。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號孤庵,晚清知名於詩界、教育界、政界。甲午戰爭時,曾協助唐景崧據守台灣。俞明震還曾擔任厘捐總局局長,甘肅省學台、藩台等職。俞明震曾擔任過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督辦,也即校長。1898年,十八歲的魯迅進入該校,成為俞明震的學生。《魯迅日記》中多次提到“恪士師”,就是俞明震。魯迅還曾在《瑣記》一文中,以親切的筆致描述過後來送他出國留學的“恩師”:
他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大抵看著《時務報》,考漢文也自己出題目,和教員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華盛頓論》,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麽東西呀?……”

 俞明震的長子俞大純曾留學日本、德國。歸國後曾任北洋軍閥政府工藝局長、國民黨政府交通部隴海鐵路局局長等職。俞大純娶妻卞潔君,生下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性格各異,職業不同,人生道路也各走各的:
 長兄俞啟孝出生於北京,留學美國,回國後在天津當教授;老二俞啟信在德國出生,專攻化學,在一家兵工廠工作,後來長期患病;老三俞啟威,生於北京,幼年隨母親住在南京,人稱“三少爺”;老四俞啟忠,學農,五十年代從美國回國,在北京當教授;俞家的大姐俞珊,其實是老大,出生於日本,喜愛文藝,成為演員。父親以為名門出“戲子”,很不光彩,一度要登報脫離父女關係。後來,俞珊主演《沙樂美》、《卡門》,上海各報登載她的劇照、報道,受到社會尊重,很多朋友在她父親跟前稱讚她的成功,父親也就隻得作罷。俞珊後來嫁給當時正熱心於戲劇改革的戲劇家趙太侔。趙太侔,又名趙畸,山東益都人,是1930年代國立山東大學的校長。

小妹就是俞瑾,一生從醫,潔身自好,既不過問政治,也不愛好文藝。據俞瑾回憶,她出生後,家裏還很闊綽。那時,俞宅在上海哈同路(今銅仁路),父親出入總坐小汽車,隻消給霞飛汽車公司掛一個電話,轎車馬上便會應召而來。但在俞明震去世之後,俞大純依然花天酒地,家道日漸衰落。到了1930年前後,俞大純在擔任交通部隴海鐵路局局長時,得罪了山東新軍閥劉峙,丟了官,躲到上海家中“賦閑”,家境一落千丈。

在這些孩子中,人生最有戲劇色彩無疑是三子俞啟威。俞啟威(1912-1958)又名黃敬。俞啟威1930年在上海參加左翼文化運動。

1931年至1933年,就讀於國立青島大學。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成為青島大學共產黨地下領袖。

1932年,時任共產主義小組宣傳部長的俞啟威認識了國立青島大學圖書館工作的一名已經結過一次婚的18女子李雲鶴(後改名江青,在俞啟威的介紹下,李雲鶴進入"共產主義文化陣線"的圈子,並於同年,兩個革命青年請了學校的幾個好朋友,宣布同居了,就這樣俞啟威成為了我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已故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第三任還是第四任老婆的第二任丈夫。1933年初李雲鶴在俞啟威的介紹下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她是在一個碼頭倉庫宣誓入黨的,被任命為中國共產黨青年支部委員。1933年夏,因叛徒出賣,青島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俞啟威被捕入獄,崔嵬等人避險離去,海鷗劇社因此停止了活動。俞啟威被捕後,經家屬多方奔走,找國民黨上層關係營救,於同年秋天出獄,從此離開青島到了北京,投身於偉大的民族解放運動,後來成為著名的“一二·九”運動的領導人。而江青同誌則在丈夫俞啟威入獄之後迅速逃往上海,並很快開始了另一段婚姻,直到嫁給毛澤東為止。

俞啟威建國後,先後任天津市市長、市委書記,一機部部長、國家技術委員會主任等職,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1958年,由於不可告人的原因,俞啟威被毛澤東當眾訓斥,驚嚇過度成精神病,於同年11月去世。俞啟威的妻子範瑾,原北京市副市長,生有兩子,長子俞強聲,原北京市國安局處長,1986年叛逃美國,據說他的叛逃出賣情報導致潛伏美國情報界40年的我國最傑出的間諜金無怠的身份暴露,金無怠在被捕後用塑料帶蒙頭自殺,而俞強聲亦被我國特工人員用放射性物質放入水中正法。俞強聲的弟弟就是現在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俞正聲的妻子張誌凱,原國家副總理、國防部部長張愛萍之女。

另外俞大紱先生的一個姑姑俞明詩嫁給了近代詩人陳三立,陳三立的父親陳寶箴為清湖南巡撫,創辦新政,提倡新學,支持變法運動,陳三立輔佐父親,與當時的譚嗣同齊名,並稱為“二君子”。戊戌變法後,草民出身的譚嗣同我自橫天向天笑了,成為著名的“戊戌六君子”,而陳三立則與父親同被革職,永不敘用。陳三立與俞明詩的孩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國學大師陳寅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