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重慶晨報訊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當你聽到這樣的言語時,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身處基督教教堂,在傾聽神父的禱告。但是,你錯了,這個聲音是發自一處高中的課堂上。
這學期,西師附中開設了26門選修課,《聖經》就是其中之一。
老師旁征博引講聖經
4月7日下午,在西師附中萬象樓二樓一間普通的高一教室裏,座無虛席,50名同學麵前各有一本黑皮的書,上麵有醒目的兩個大字———聖經。他們聚精會神地傾聽一名年輕的男老師講述《聖經》裏的故事。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的。愛是不加害於人的……”一個小時課堂上,老師旁征博引,將《聖經》裏的名言拓展開來,同學們聽得很過癮。
沒報上名深感遺憾
這位老師叫李濤,7月份即將從西南大學研究生畢業,學的是文學理論。他提前應聘到西師附中擔任高一語文老師時,恰逢高中新課改。學校提出開設一些符合學生興趣愛好、有特色的、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選修課。老師根據特長申請選修課教學內容,由學校審批。
李濤認為自己對《聖經》有深入研究,就申請開設《聖經》這門課,最終獲得通過,每周一節。
這是學校首次將一部宗教經典列為一門課教學,引起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報名踴躍。因每門選修課限班額50人,很多同學沒報上名,深感遺憾。高一年級共17個班,報名選修《聖經》的50人來自15個班。
它是啟迪智慧的書
高一13班代懿同學說,在接觸《聖經》前,覺得它很神秘,腦海中浮現的是歐洲一間老教堂裏,神父在禱告。但上了這門課後,覺得它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親切。它用一些象征的手法,講述日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用智慧化解困惑,“我覺得它是一本啟迪智慧的書。”
“理解《聖經》的偉大,需要用一生的時間。而課堂隻是個窗口,為學生提供一個初步接觸的平台。”李濤老師說,有人認為《聖經》是“神書”,在他看來,“神”就是“成道的人”,也就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完善素質,升華思想境界,達到心中那個崇高的目標。《聖經》包含許多人生哲理,而追求真理並不能等於迷信。
李濤說,《聖經》是西方的一本百科全書,它涉及曆史﹑詩歌﹑法律﹑傳記﹑預言﹑哲學﹑科學和勵誌等文章,至今仍然影響著人們。而西方文化的許多基本概念和原則,都源於《聖經》。因此,了解《聖經》有助於理解西方文化和利於中西方文化交流。
文·圖/重慶晨報記者 伊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