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鼓浪嶼一段塵封50年的跨國戀情-轉載

(2010-12-18 23:26:44) 下一個
鼓浪嶼一段塵封50年的跨國戀情 作者:詹朝霞歐陽鷺英 廈門網 www.xmnn.cn 日期:2010-05-30 http://www.xmnn.cn/dzbk/xmwb/20100530/201005/W020100530517994463718.jpg   ■丹妮寄自法國裏昂的信封   這是一個始於50多年前卻又正在進行的故事:男主角袁迪寶現居廈門,女主角李丹妮居法國裏昂。兩位耄耋老人曾經是戀人,相隔千萬裏,相思半世紀,本以為此生再無緣相聚,可一箋飛鴻卻讓他們舊情重拾。鼓浪嶼的雞母山,見證了這段跨國情緣。   文/圖 詹朝霞 歐陽鷺英   雞山腳下,學前婚禮鎖定人生   1953年8月,鼓浪嶼雞山路1號,25歲的袁迪寶在這幢漂亮寬闊的別墅裏舉行了婚禮。新娘黃秀雪,畢業於漳州仁恕護士學校,是原救世醫外科手術室護士,時任廈門海堤建設工地醫務室負責人。婚後一個月,袁迪寶便赴杭州浙江醫學院(現浙江醫科大學)讀書。   雞山路1號,以前是一幢有著黃色玻璃的歐式紅磚樓。底樓是偌大的廚房與寬敞的餐廳,樓上露台寬闊,臥室數間。台階及處,庭院深深。前有樟樹枝繁葉茂,側有古榕盤根錯節。別墅的主人1949年到香港時將房子交給袁迪寶的姐夫楊家托管。袁迪寶上大學前也在此居住。   1928年出生於上杭的袁迪寶,父親袁祖周是前清秀才,在英國領事館任秘書兼中文老師。據說鬱約翰還親自給他動過痔瘡手術。袁迪寶幼年隨父親到鼓浪嶼,賃屋居於內厝澳,就讀於福民小學。後父親被教會派往長汀一帶傳教,哥哥在思北路現香港廣場一帶開了家診所,袁迪寶一邊讀書,一邊在診所裏幫忙打下手,給病人打抗生素和靜脈注射等等。幾年的埋頭苦讀之後,25歲的袁迪寶終於考上了浙江醫學院。   25歲,在當時來說已是大齡青年了。姐姐袁德昭把她護士專科學校的同學黃秀雪介紹給弟弟。很快,他們就結婚了。“婆婆肯定是怕他被人搶了,才趕在他上學前結的婚。”袁迪寶的三兒媳歐陽這樣想是有理由的,照片上的袁迪寶實在是英俊,堪稱是標準美男子。   西子湖邊,師生戀情擦出火花   袁迪寶可能做夢也不會想到,在杭州,他會遇到一個用一生來愛他的女人——他的俄文老師李丹妮。   李丹妮的父親是留法的浙江美院教授,母親是法國人。她有一個非常中國的名字:李塵生。其時26歲的丹妮,身材高挑,肌膚雪白,五官精美,混血兒的優勢在她身上完美無缺。畢業於浙江大學中文係的她,因為精通法、英、俄、中等幾國語言而被浙江醫學院聘為俄文老師。   “我的俄文成績很好,幾乎每次都是100分,畢業成績是98分。所以可能引起了丹妮的注意。”今年82歲的袁迪寶說起這事還頗為自豪。   一個是海歸教授的獨生女,一個是已成人夫的窮學生,二者相知何起?又相惜何必?但請注意,他們之間當時是“信息不對稱”。   微妙的變化在悄然發生著。丹妮知道袁迪寶來自鼓浪嶼,心中就對他平添一份好感。丹妮小時候隨父母從法國回來時,輪船經過廈門港卻過而不入,與海上花園鼓浪嶼失之交臂,一直引以為憾。袁迪寶來自寒素的窮牧師家,丹妮便時有書籍生活用品相贈。對於老師的好意,袁迪寶心懷感激,卻不敢有非份之想。直到一個冬天的早晨,窗外飄起了雪花,坐在教室裏的袁迪寶凍得瑟瑟發抖。下課鈴聲響了,丹妮悄悄地遞給他一個紙包。袁迪寶打開一看,原來是一件藍色的毛衣。兩手相觸,情愫暗結。   分別之際,丹妮剪下一縷金發   他們是怎樣秋波暗送的呢?“我每周都到俄語教研室向丹妮請教問題,就定下約會時間和地點。”半個世紀後袁迪寶老人說出了秘密。   逢晴日閑時,丹妮就會帶上糖果點心,相約袁迪寶漫步西湖。花港觀魚,三潭印月,柳浪聞鶯,蘇堤春曉,無不留下了他們相偎相依的身影。“一條小路曲曲彎彎細又長,一直通往迷霧的遠方……”他們用俄語也用中文唱著當時流行的蘇聯歌曲。周末,丹妮還邀請袁迪寶到她家做客,把她的畫家父親和法國母親介紹給袁迪寶,一起品嚐丹妮母親做的法國菜和咖喱麵。快樂的時光如飛如揚,如丹妮的金發飄揚。   對於袁迪寶來說,快樂的時光也伴隨著陰影。畢竟,他已為人夫。理智戰勝感情的他終於鼓起勇氣,把自己已婚的事實如實告訴丹妮。丹妮的痛苦可想而知。這位中法混血女郎,有著法國女人的浪漫與多情,也有著中國傳統女人的忠貞而癡情。“愛是無罪的!”丹妮說。   丹妮希望袁迪寶跟她隨她父母一起去法國,但現實是無奈的,袁迪寶既與黃秀雪有婚在先,就不忍心拋棄發妻。老一輩中國人都這樣。   轉眼間,兩年過去了。1955年,全國院校合並。袁迪寶所在的衛生係被合並到位於四川成都的華西醫科大學。分別的時光終於到了,丹妮剪下一縷金發,脫下一枚戒指,交給袁迪寶。可是袁迪寶一介窮書生,並無一物回贈。這一別,就是半個多世紀。   魚沉雁落,半個世紀望眼欲穿   袁迪寶隨學校搬到成都繼續上學後,丹妮也於1956年4月隨父母回到法國。可是有情人心曲相通,他們書信頻繁鴻雁傳情。   開始,丹妮的信是寄到華西醫科大學的。袁迪寶畢業後,丹妮的信就寄到他的工作單位。後來,為了避免“涉外”之嫌,他讓丹妮把信寄到雞山1號他姐姐家。這些信連同丹妮的金發、戒指都由姐姐代為收藏。可惜在“文革”期間,姐姐怕引出麻煩,將信與金發一並燒毀了。   1958年,袁迪寶長子出生時,國內物質貧乏,丹妮得知即從法國寄來奶粉、衣物等。袁迪寶允諾說要每個月攢錢,30年後去法國看她。   對於丹妮無私的愛,袁迪寶深感愧疚。他曾想,如果生女兒,就取名丹妮;如果是兒子,就取名叫塵生。可惜女兒沒有,兒子倒是有三個,但“塵生”之名終因妻子不知其意而被否決。袁迪寶隻有寄情於杭州山水,每次到杭州出差,必到兩人曾經走過的地方靜坐沉思,到丹妮在杭州的家——燈芯巷29號(現已毀)徘徊張望,讓如潮心事打濕眼睛。   十年動亂期間,袁迪寶一家下放到龍岩小池,他與丹妮之間的聯係才中斷。“文革”結束後,袁迪寶試著給丹妮寫信,卻被退回來了。   星移鬥轉,往事如煙。袁迪寶將這段感情深埋於心中,並準備將它帶進棺材了。   裏昂來信,讓異國情緣穿越時空上學 http://www.xmnn.cn/dzbk/xmwb/20100530/201005/W020100530517997110198.jpg   袁迪寶、李丹妮年輕時代留影   不料,今年春節,袁迪寶的外甥到袁迪寶家拜年,當大家笑談袁迪寶在妻子黃秀雪去世後衣著變得隨便時,他無意中說起:“舅舅年輕時是個大帥哥,在杭州讀書時差點娶了個外國老師呢,他們的信件都由我媽媽保管,聽說還有一枚金戒指和一縷金色頭發……”   這幾句話別的人聽了也就算了,可是三兒媳歐陽聽了卻非常上心。晚上,她走到公公的房間,小心翼翼地問他是否曾經和一個外國老師有過戀情?袁迪寶淡淡一笑,陷入回憶之中,一段塵封50多年的異國戀情才浮出水麵。   “為什麽不再寫信給丹妮,以前你怕媽媽傷心,現在她都已經去世十幾年了……”歐陽鼓勵袁迪寶鴛夢重溫。   其實不需要三兒媳這番煽情,埋藏於心中半個世紀的這段戀情,盡管魚沉雁落,音信杳然,可袁迪寶又何嚐不牽心動肺,朝思暮想呢?   老人開始行動了。袁迪寶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寫了內容相同的5封信,分別寄到他熟悉的地址,收信人是丹妮或她的家人。   2010年5月1日,一封來自法國的信躍然眼前。袁迪寶雙手顫顫巍巍地撕下封口,3張寫得密密麻麻的信紙夾著一張彩色照片。袁迪寶端詳著照片上的人,再看看那熟悉的繁體中文筆跡,不禁老淚縱橫,把信緊緊貼在心口上:“感謝上帝啊……”   鴛夢重溫,許將譜寫完美結局   “我以為那是幻覺,先坐下一會兒,靜靜地想,我這輩子從沒有這樣的感覺,又不知該向誰要求解釋。”丹妮敘述了自己的經曆:1956年隨父母回到裏昂後,在一家公司做了17年秘書,同時攻讀博士學位。1973年10月丹妮接受裏昂第三大學之聘當中文老師,直到1992年退休。丹妮一直和父母住在外公留下的一幢房子裏,父母去世後她就獨自住在這幢房子裏了。從信中看,丹妮終生未婚。   信中還透露:丹妮有一個叫畢諾的學生曾到廈大學中文,丹妮把袁迪寶的地址抄給她,叫她方便時去打聽一下情況,但囑咐她不要亂敲人家的門。畢諾回去跟丹妮報告說那裏是有一家姓袁的人家。丹妮知道她曾經所愛的人還在那裏平靜地生活著,她也就滿足了,欣慰了。   其實畢諾找到那戶姓袁的人家,可能是袁迪寶姐姐袁德昭一家。因為袁迪寶給丹妮的通訊地址,是雞山路1號的地址。   “最後我鄭重告訴你,我惟一的願望就是邀你來廈一遊或長住。你告訴過我鼓浪嶼很美,是你隨父母回國時在輪船上看到的。”袁迪寶用顫抖的手給丹妮回信,急切希望與丹妮能在美麗的鼓浪嶼再續前緣,共渡餘生!   袁迪寶的兒子和媳婦也被這份愛情感動著,他們真誠表示要邀請丹妮來廈門住,希望老人在晚年能夠讓青春時代的愛情得到完美的結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