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說來也奇怪,北京的許多東西竟然都源於南方名城蘇州,然而,這確實是事實,一點不假,尤其是在城市建築和園林的建造上。
曆史上,北京城的建築有兩個建設高潮,一個是明成祖朱棣時期,像故宮三大殿,天安門、天壇等標誌性的建築,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形成第一個北京城的建設高峰;另一個是清高祖乾隆時期,像囯子監的辟雍、頤和園等著名的建築和園林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形成第二個高峰。
巧就巧在,北京城的這兩個高峰的打造都和蘇州有關。
明朝初期,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建都時,起用了幾名蘇州建築師建城,為首的一名叫蒯祥,主持了皇宮的重建工作。他是皇宮三大殿的設計者和施工者,又是宮前三殿,包括承天門在內(清初改為天安門)的建設者。蒯祥是蘇州人,原藉吳縣胥口香山,木匠出身,精於繪畫和計算,永樂十五年(1417年),同一大批能工巧匠一起由蘇州被征調至北京,參加皇宮的建設。由於蒯祥擁有精湛的技藝,技術全麵,多才多藝,親手解決了許多關鍵部位的技術難題,又年輕力強,逐升為皇家工程的主持,為譽為“蒯魯斑”,後來,他被封為工部侍郎,享受一品俸祿。蒯祥活得很長,享年八十四歲。他侍奉過多位皇帝,還主持過長陵、獻陵、裕陵和三海(北海、中海、南海)殿宇以及隆福寺的建造。蒯祥去世後,葬於老家蘇州,現在蘇州吳江區裏有一座蒯祥園,裏麵有他的墓地。墓前祠堂裏設有三座雕像,為首的正是蒯祥像,旁邊的是計成和姚承祖,他們都是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典建築大師,都是蘇州人。
蘇州是我國園林之都,極盛時擁有一百餘座私家園林,目前保存尚好有三十餘座,其中九座被捆綁批準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代表作,其中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等都是聞名天下的名園。蘇州城裏古運河兩旁的古老街區叫山塘街,有七裏長,最近已被國家批準為2010年度的十大中華文明古街之一。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有“六下江南”的經曆,除了興修水利和辦理江南公務之外,他們遊遍了江南名園,都不止一次到過蘇州,在諸多名園中居住逗留,還留下許多題詩和題詞。蘇州園林和水鄉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乾隆皇帝還帶著自己的母親來到蘇州的山塘街,回京後,乾隆照著蘇州山塘街的樣子,在北京也建造了一條七裏長的商業街,直接取名“蘇州街”,由西郊萬壽寺一直延伸到頤和園的北宮門萬壽山後山腳下。建成後命宮女、太監打扮成商家店員小販沿街設攤開舖叫賣,熱鬧非凡,在北京城外再造了蘇州水鄉商街的繁榮景象。現在北京蘇州街絕大部分也不趕存在,擴建成了“西三環北路”的一部分,僅在頤和園裏麵保留了一段,就是後山後湖水麵兩旁重建的蘇州街。
乾隆皇帝在位時,花了很多時間親自設計,監工建造皇家園林,其代表作有頤和園、北海,此兩處此前均已為皇家園林,已經有了些老基礎,但最後定型皆出自乾隆皇帝之手。此外,他還擴建了香山的靜明園以及圓明園中的暢春園、長春園和綺春園。他遍訪了江南名園,吸呐了各處園林的精華,特別是杭州西湖和蘇州各類私家園林的長處,領會了中國園林的最大特點,將自然和人為熔於一體,尊重自然,將山石泉湖、植物有機地和亭台樓閣殿榭橋廊組成一個整體,看似隨意,實並匠心俱在,處處有趣,靈動,美麗,充滿詩情畫意。在頤和園裏和北海裏,幾乎處處可以發現蘇州園林的影子和元素,從湖麵的配製和形狀,從太湖石的舖蓋和陳設,從山洞的結構和取向,從亭子的造型和匾額對聯的裝配,從各種名花珍樹的栽培和布置,等等,等等,都能找到取自蘇州園林的借鑒和移置。
看了這些元素之後,您會情不自盡地喊出聲來:北京的老師是蘇州!
原來,“青勝於藍”的前提是“青出於藍”。